研究痕迹的形成因素对车险现场查勘的意义

2020-03-02 21:01:3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研究痕迹的形成因素 对车险现场查勘的意义

车险事故现场查勘是保险查勘人员的职责和任务。具体归纳其主要的内容有:实地查勘现场;制作查勘现场笔录;绘制现场草图;对事故现场进行拍照、录像;提取现场与事故有关的痕迹物证;检验人员伤亡情况;解决现场上应解决的问题。

这一课,重点研究“痕迹形成”和“现场物质变化”这两个中心问题。

车险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要留下痕迹,正确理解和认识痕迹的形成因素,对于车险事故现场的查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查勘人员分析事故的形成,把握各类痕迹形态特征的形成与变化,为确定车险理赔的各自责任提供重要依据。也是妥善理赔赔付的重要依据。因此车险现场有关“痕迹的检验”在车险的现场查勘中占有重要位置。一定要引起查勘人员的高度重视。在多年实践中,运用这一“痕检”知识,解决了许多疑难赔案。 首先应明确几个与此相关的问题。

车险现场:是指发生车险事故的场所及当时状况。

车险现场查勘中的现场:是指交通事故发生的地点和留有与事故有关的痕迹物品的场所。

现场查勘技术是指保险查勘人员运用专门方法和技能,对事故现场上的各种现象和物证进行记录、发现、提取、检验、鉴别,为理赔工作查处提供线索和证据。

每一起事故现场的形成都离不开一定的人,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一定的肇事行为,造成一定危害结果。我们常说:人、事、物、时、空等五要素。简言之,事故构成可归纳为三个要素:即时间空间要素;事故行为要素;事故造成危害后果要素。

车险事故发生,离不开时间、空间,必然造成现场上物质形态的变化。时间,空间是事故存在的形式,而现场上物质形态变化是事故行为的必然结果。事故发生带来哪些变化呢?有物质的反映,物质位移,物质的互换,物质增加,物质减少,物质型变。查勘员到现场能不能看出来,这是查勘员的真功夫。这需要办案中积累。物质形态的变化与痕迹的形成密切相关,需要认真的去观察。这都是由于事故碰撞而发生物事变化,进而形成各类形态、痕迹。

所谓物质反映:是指物质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必然要留下痕迹的现象。物质具有运动的属性,必定有一定的形态。

所谓物质互换:是指车险事故发生过程中,物质发生碰撞时,要留下一部分物质的同时,可能会被带走现场上另一部分物质。如:车与人,车与车,车与物发生接触、摩擦、撞击,会引起接触面上物质成分相互移位,状况变化。

所谓物质增加:是指事故发生,车体与碰撞物质摩擦,挟走、贴附上的、带走部分。如油漆片,小的部件等。

所谓物质减少:是指事故发生,物质发生碰撞被贴去的部分。如血迹。

所谓物质型变:是指事故发生,物体发生撞击后,改变了原来物质的形状,前后左右次序,物体形状发生改变。

车险事故现场,只要有事故发生,就会有痕迹留下。常言道“触物留痕”。物质具有运动的属性,有一定形态。物质的反映形象与人的心理有关,不同人,有不同的心理,在事故中一定能反映出来。在正常的情况下,是以直露的形态反映出来的。(不胆怯、造假心理)。在不良客的作用下,其反映形象就会起变化(有掩饰)会隐藏形式反映的。这种物质的反映性是靠查勘员通过痕迹寻找与事故相关证据中得到证实。

事故发生,车与车,车与物,车与人之间发生接触、摩擦、撞击、会引起接触面上的物质成分相互位移和状态变化,在实践中,有事故现场就有物质反映,有的可能没有物质互换。物质反映是绝对的。物质的变化与作用力的大小密切相关。作用力大物质有反映,有物质互换。同时要注意观察力的方向、角度。物质碰撞,总是有施力一方,受力一方,如两物质没接触,就不会有痕迹产生。

通过分析观察物质反映与物质互换,为事故查勘提供了对象—事故接触、摩擦碰撞时脱落黏附在对方车体上各种物质微粒、血迹、纽扣、毛发、纤维、车上零部件、漆皮及地上遗留物等物体。还有无形的气味、热量、酒味等。

介绍物质反映与物质互换内容的意义:

1、这是查勘员研究痕迹的物证基础。任何事故的发生总会在事故现场留下出“蛛丝马迹”,留下物证。查勘员应该有目的的去寻找与事故相关的痕迹物证,使之成为事故检验鉴定对象,成为证实及事故证据。

2、物质反映与物质互换的原理,为现场查勘提供了理论依据。

3、根据事发现场,痕迹物证形变特征去寻找相关人,依据提取的物证进行比对鉴定。 事发现场,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由于碰撞物造型客体和承受客体的硬度、刚度、强度、弹性、塑性、脆性等物质属性不同,所形成的痕迹的形态和特征也各不相同,加之物体发生碰撞的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角度的不同,所形成的痕迹是不同的。这些多方的因素,都是需要查勘人员认真的加以思考的。在实践中,认真比对鉴别。从中发现差异点。

现场查勘最终目的,落脚点要放在事故物证,痕迹的发现提取上。现场形形色色,五花八门,多种多样,所以查勘要求高查勘人员到现场寻找痕迹物证,只能通过肉眼观察法。有的现场痕迹明显,有的不明显,必须靠科学技术才能发现。查勘员要特别注意发现潜在痕迹和注意细小物证。

现场查勘涉及知识技术含量之高,非一般单项技术所能解决的。需要有保险专业,刑事技术,法医,痕迹的方方面面知识。离开了相关知识,就无所谓现场查勘。查勘员功夫在其外,平时潜心学习,总结提高。现场查勘效果怎么样,直接关系到理赔查处工作质量高低,现场上能否发现问题,把控制风险,是直接关系到查勘员业务素质问题。查勘员应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为帮助查勘员对痕迹知识掌握,重点介绍这一内容。

一、痕迹形成和分类

(一)、痕迹的概念 痕迹可分: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痕迹:指事物运动发展及其相互作用所引起的一切物质形态变化。

狭义痕迹:是指两个客体接触时造型体外部结构形象特征的反映形象。也就说它是造型主体外部结构在另一承受客体表面的形象。称为形象痕迹。形象痕迹能进行同一认定,有证据作用。这种痕迹有共同点,有一定外部形象,形态、大小和点线凹凸结构,这种形象能反映出与客体物自身的联系,能进行同一认定。交通事故形成的痕迹是形象痕迹和附着物痕迹。

为了弄清痕迹的规律、特点和鉴定原则,首先搞清痕迹形成和分类。痕迹可分为三大类:

1、按照痕迹形成的原理及其所表现得特征不同,可分结构形象痕迹和整体分离痕迹;

2、按照承接客体表面变化程度,可分为:立体痕迹和平面痕迹;

3、按照两客体接触时相互作用的方式不同,可分为静态痕迹和动态痕迹。

(二)结构形象痕迹

结构形象痕迹的形成应具有三个基本要素:即造型主体、承受主体和作用力。

1、造型主体:是指在另一客体上形成自己反映形象的客体。造型主体必须有一定的形状、体积、硬度和表面形态结构,能够把自己的形象特征通过作用力反映到另一客体上特性;或者具体把自己的分泌物、分离物和附着物遗留在另一客体上,或者具有把另一客体表面附着物粘走的特性。

2、承受客体:是指保留造型主体外部结构特征的客体。承受客体必须具有吸附、可塑、变形、渗透或表面平滑、坚实等特性。

3、作用力:是指两个客体接触时的机械力。作用力的大小、方向、角度不同,形成的形象痕迹特征也有差别。

(三)、整体分离痕迹

是指一个整体物在外力作用下,分离成若干部分,所出现的分离线和分离断面的形成。它不反映施加作用力的物体的外部结构形象,只反映自身分离而出现的分离和分离断面的凹凸形象特征。整体分离痕迹反映的本质是两部分物体之间为同一整体的关系。如:部分灯罩和车灯的关系。

(四)、车险事故痕迹

是指当事人行为活动所引起的交通事故现场一切物质形态的变化。如:事故现场中各种物质位置的变化,结构的破坏,物理形态的变化,由此而带来的种种运动迹象的总和。这是广义的痕迹的理解。从痕迹与事故的关系以及证据意义上看,事故痕迹应该是在事故发生过程中形成的,能够证明事故事实或事故发生原因的那些痕迹。事故痕迹主要由形象痕迹、整体、分离痕迹和物质痕迹组成。具体表现形式有车辆碰撞痕迹、车辆刮擦痕迹、车轮碾压痕迹、整体分离痕迹和微量物质附着痕迹等。

交通事故痕迹的特点

1、大多数痕迹为动态痕迹,形成痕迹的质量不高,做同一鉴定非常困难;

2、大多数事故中,痕迹是查勘人员发现,确认和利用;

3、现场痕迹的造型主体和承受客体往往是相对存在的,一般不需同一鉴定。

二、事故痕迹勘验

(一)、查勘任务

1、涉及事故车辆、人员、物体的状态、位置。这是指事发后,要查勘现场中各方车辆、人员、物体的形状及其表现特征;确认相互间原始位置。

2、勘查发生事故车辆、人员进行路线的痕迹、物证。如:大约三秒钟内,当事人相互发现对方的地点或到危险的地点,采取避险措施的地点。

3、车辆、人员、物体接触部位的痕迹,受力方向及有关的地面遗留物;要以第一次接触的痕迹和物证为重点。

(二)基本要求

1、应当及时,客观,全面。这是现场特点决定的。及时才能取得有价值证据,客观、全面,才能得到正确结论。

2、根据事故现场特点,有重点的进行查勘痕迹、物证。

3、查勘中记录各类痕迹的位置、形状特征、要大量其尺寸。

4、查勘中注意固定提取有价值的痕迹、物证、要注意微量痕迹、物证的提取,妥善保管。

地面轮胎痕迹

事故现场轮胎痕迹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轮胎为造型主体形成的痕迹,称为轮胎主体痕迹。也称地面轮胎痕迹;第二类是以轮胎为承受客体形成的痕迹,被称为客体痕迹;第三类是其他物质附着在轮胎上形成的痕迹,被称为轮胎附着痕迹。第二类、第三类轮胎痕迹应该属于本体痕迹的范围。

(三)地面轮胎痕迹分类及特征

1、地面轮胎痕迹分类

车辆轮胎地面滚动,滑移等运动时留在地面上的印迹称为地面轮胎痕迹。根据轮胎在地面运动方式不同,轮胎痕迹可分为:滚动、压动、拖动、侧滑动等四类。

2、滚印:是指轮胎相对地面做纯滚动时,轮胎胎面在地面上的痕迹。滚动痕迹特征是:能够清晰地反映出胎面花形态,花纹组合特征及胎面磨损和机械损伤特征;在正常情况下,滚印痕迹的宽度与轮胎胎面宽度基本上一致。根据滚印可以确认车辆行驶方向、路线、轮胎种类及规格。根据同一辆的两条滚印,可判断车的轮距,从而制定事故车辆的大小类别。车辆装载情况、路面状况、轮胎气压等因素,都将影响到形成滚印特征。

3、压印:是指车轮轮胎相对地面同时做滚动、滑动的复合运动时,留在地面上的痕迹。压印痕迹的特征是:痕迹显示的胎面花纹沿着车辆运动方向有所延长,其宽度和胎面宽度一致。在事故现场中常见的是车辆制动过程中产生的制动压印。同时也要注意其他形成压印的情况。如:轮胎泄气压印,加速压印,转弯压印和碰撞压印等,其痕迹特征是各不相同的。压印的作用除了与滚印相同处外,根据制动压印还可以确认车辆有制动过程;根据其它压印痕迹可以判断当时运动状况。

4、拖印:是指车轮轮胎受制动力作用而抱死时沿行进方向对于地面作纯滑动,留在地面上的印迹。拖印痕迹的影响因素有轮胎气压、车辆装载、载荷转移、路面状况及车辆运动状态等。拖印痕迹的特征是:正常情况下,痕迹是线条带状,不能显示胎面花纹形状、痕迹宽度和胎面宽度基本一致;痕迹的宽度和形状与轮胎气压的高度,车辆是否超载以及车辆运动状态有关。轮胎与路面的接触面为坚长的椭圆形。如果轮胎痕迹的宽窄有变化,则说明事故车辆有回转运动。正常情况,整个胎面着地,载荷均匀分布,当轮胎气压不足或超载时,轮胎就会被压扁,轮胎中间形成空隙,就会形成两边重中间轻的痕迹。当轮胎气压过高或载荷不足时,只有轮胎中间部分着地,形成拖印痕迹变窄的情况。当轮胎收到横向力作用时,胎体会变形,由于大部分载荷作用于被压扁的胎面外侧,就形成胎面外侧痕迹偏重的拖印。当轮胎气压不足时,这样情形会更加明显。车辆在紧急制动时,车体因受离心力作用而向外侧倾斜,使内外车轮胎面分别发生变化。形成外轮痕迹偏重外侧,内轮痕迹宽度变窄。车辆在碰撞前,大多数驾驶员会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碰撞后如果车辆改变方向,则拖印会形成突然地转折。据此可以确定接触点。

作用:拖印的作用除了与滚印、压印相同之外,还可根据制动拖印的长度,推断车辆撞前的行驶速度。

5、侧滑印

①、侧滑印是指车辆轮胎侧向力作用,偏离原行驶方向相对地面作斜向滑移运动时,留在地面上的痕迹。

②、制动侧滑印的宽度一般大于轮胎胎面的宽度,不能显示胎面花纹。一般情况下,车辆在制动时受到侧向力作用后容易产生侧滑。

③、侧滑印的种类;车辆即使没有制动,在车速、转向、车辆装载、轮胎及道路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下,车辆轮胎也将相对于地面发生横向滑移形成侧滑印。 根据形成侧滑的原因不同,可将侧滑划分为:制动力不等侧滑;转向制动侧滑;路面附着力不等侧滑;离心侧滑;碰撞侧滑等几种情况。

(四)、车体痕迹

车辆在事故中与其他车辆、人体、物体相接触,留在车辆上的印迹称为车体痕迹。其中最主要的有碰撞痕迹和刮擦痕迹。

1、碰撞痕迹

碰撞痕迹根据其特点可表现为凹陷状痕迹,塌陷与孔洞状痕迹和破碎痕迹三种形式。 ①、凹陷状痕迹

在车辆受到碰撞时,如受撞击部位的塑性与韧性均较好,便在适应的撞击力作用下产生凹陷变形。由于撞击事件很短,可认为撞击过程中接触部位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形成的凹陷痕迹具有一定的静态痕迹特点,能客观的反映出碰撞时接触部位的形态、大小和空间位置的关系。

②、塌陷与孔洞痕迹 车辆碰撞时,如撞击部位的面积大,强度低(如前围、翼子板等)形成大而不规则的塌陷与孔洞状痕迹。这种痕迹反映的情况,不如凹陷痕迹客观、明确。但也能反映出相当接触的位置、形状和空间位置的关系。

③、破碎痕迹

车上韧性差,易碎的零部件(如车灯罩、风挡玻璃)受到撞击时破碎,一部分散落在事故现场,同时在车体上也留存一部分残骸。车辆碰撞时,引起严重变形也会产生这样破碎。破碎痕迹也是现场查勘和事故分析的重要内容和物证。

2、刮擦痕迹

刮擦痕迹相对受摩擦力作用而形成的条状、带状、片状的平面或凹陷,撕裂痕迹。这些痕迹是由两接触面的相对运动产生的。故属于动态痕迹。刮擦痕迹的特征可以反映车辆的行驶方向,接触部位的几何形状,物理性质(弹性、韧性、硬度等)和表面涂料等有关因素。机动车之间的刮擦痕迹较长,位置常在侧面的突出部位。如翼子板,脚踏板,车门,车裙,挡泥板,轮胎等,与非机动车之间的刮擦留下的痕迹一般较短且轻,有时只擦掉车身上的尘土。有毛刺的部位可粘附着毛发,纤维或其他痕迹,需认真仔细观察。

3、其他痕迹,

其他痕迹主要指车辆零部件断裂和爆裂痕迹。包括事故中车辆破损,横拉杆和转向节等断裂痕迹,以及刹车软管、轮胎等爆裂痕迹。

转向机构零部件的断裂与事故关系十分密切。必须认真分析是因为断裂引起的事故,还是由事故造成的断裂。要具体事故具体分析,一般说,车辆单独事故因断裂引起的可能性大些。这时零部件往有大面积的陈旧性裂痕,当车辆碰撞,特别是第二次碰撞时,出现的断裂痕迹比较复杂,要全面的分析,必要时请专家进行鉴定。

(三)路面损伤痕迹

路面损伤痕迹是指事故车辆除轮胎意外的坚硬部位或者其他坚硬物体相对路面,做撞击,滑移运动时,所造成的痕迹。它是现场痕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分析事故发生过程中的运动,受力情况均有重要价值。路面损伤痕迹主要有撞击痕迹,刮擦痕迹,和挫压痕迹。

1、撞击痕迹,是车辆碰撞过程中,沉重或尖锐的零部件脱落撞击路面形成的坑槽或沟槽。车辆装载物品的脱落,也可以在路上留下撞击痕迹,显然,事故接触点应在撞击痕迹前面。

2、刮擦痕迹

刮擦痕迹是车上的零件以及装载货物,虽然脱落但没有和车辆分离,而随车辆一起运动和路面接触,便在路面上留下刮擦痕迹。痕迹特征一般呈条状,其轨迹可以反映车辆的运动情况,被撞倒的自行车的车把、脚蹬、轴头、车座等在路面上滑移,会留下反映其运动轨迹但刮擦痕迹。

3、挫压痕迹

挫压痕迹是受到一定压力的刮擦痕迹。机动车轮胎的挫压痕迹较正常的制动印迹宽,且方向往往偏离车辆原来的行驶方向。自行车轮胎的挫压痕迹一般都是横向的呈水纹状。根据挫压痕迹的起点和所对应的车辆接触部位,可以判定事故的接触点。

车辆碰撞行人,也常在路面上留下鞋底的挫压痕迹。痕迹特征是从重到轻,重端是车辆的驶来方向,并可定为交通事故的接触点。

4、路面损伤痕迹的发现、固定和提取

路面损伤痕迹大部分都能直观发现。在确认有价值的路面损伤痕迹时,必须同时确认其造型主体,一般情况,路面损伤痕迹的起始点,就是造型主体的着地点,可以用相机和绘图的方法固定。

地面散落物痕迹

1、地面散落物痕迹及其特征

地面散落物痕迹是指车辆在运行中因受外力影响,剧烈震动和速度骤然改变,致使车辆某些零部件和附着物或者车辆装载物抛落在地面上造成的痕迹。两车相碰时,附着在各自车厢底部的干土都会瞬间脱落,并按照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降落地面,形成一个和本车投影形象一样大小的地面散落痕迹。在车辆受到撞击和剧烈震动后,前挡风玻璃和车灯玻璃就容易破碎,并按照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抛落地面,形成类似椭圆形的扇形地面散落物痕迹。椭圆形的扇形长轴方向和车辆行驶方向一致。 地面散落物痕迹的作用

事故现场地面散落物作为物证,除了能起到证明事故事实情况的作用之外,在分析事故方面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单个、少数物体的散落物痕迹和前风挡玻璃散落物痕迹,主要用来说明车辆行驶方向和推算车辆碰撞时速度;车厢底部的干土的地面散落物痕迹用来说明双方相撞时接触点位置和各方所占路面情况。在利用地面散落物痕迹时,尤其是利用其抛洒距离推算碰撞速度时,应特别注意,大部分散落物在硬质路面上都要沿着车辆行驶方向,向前滑移一定的距离,这一距离很难准确测量,且因物而异,但可以用模拟试验的方法求得。

三、痕迹的发现、固定、提取和运用

1、发现和确认,

一般情况下,用肉眼就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各种痕迹。在光滑的水泥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应考虑光线的强弱、方向、观察时应注意采用测光,低角度观察。夜间应打侧光观察。对于事故轮胎痕迹的确认,原始现场或痕迹形态简单、数量少的情况下,比较容易确认;在变动现场或痕迹形态复杂、数量多的情况下,则不易辨认。可依据车辆行驶方向、路线、车种类以及碰撞时受力等情况进行分析。

2、固定和提取

痕迹的常用固定方法是照相和绘图、录像。用照相的方式固定其外部形状特征;用绘图的方法固定其存在的形式和位置。拍照时要注意放比例尺,并标记痕迹的特征点。录像较全面反映事故现场情况。提取前应全面查勘,选择痕迹轮廓清晰,特征反应较多的部位,进行提取。

3、痕迹的运用

①、可以判明车辆类型。车辆的轮胎能判明车种,车类型。

②、判明车辆行驶方向。车辆行驶时,路面上的尘土分析、痕迹形态、痕迹颜色沿行驶方向产生的分布,可以判定车辆是从哪里来的。

③、可以推断车辆行驶速度。车辆行驶时,在紧急情况下,采取制动或转变方向等,在路面上留下制动拖印、曲线、侧滑印,可根据痕迹确定车辆行驶速度。 ④、根据痕迹可判明责任。根据哪一方占路、违章等,再确定具体的理赔数额。 ⑤、根据事故责任可认定事故性质。

今天就讲到这!谢谢大家!

车险查勘

车险现场查勘运作规范

车险现场查勘 易忽略的问题

车险查勘中得经典假现场

第三章 车险现场查勘前的准备工作

第一章 车险查勘的意义和任务

车险查勘员工作总结

车险查勘工作职责

车险查勘员工作总结!

车险查勘员实习总结

《研究痕迹的形成因素对车险现场查勘的意义.doc》
研究痕迹的形成因素对车险现场查勘的意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