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导语的处理

2020-03-03 08:56:5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四、新闻各部分的播读处理

(一)导语的处理

新闻稿件的导语,是指每一条新闻的第一句话或者是第一个自然段,揭示了新闻的要点,突出新闻的精华。在有声语言的表达上,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它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引导受众收听或收看新闻的全部内容,提起受众想了解新闻详细内容的兴趣。所以,对新闻导语部分的处理要得当,以免造成受众的流失。

对新闻稿件导语的处理,要注意的是重音的处理以及语势的起伏。语句的重音切忌太多,因为太多的重音选择反而没有了重点,一定要精选重音,找准声音的着力点,使整个语句的走势有起伏变化,引起听众、观众的兴趣,切忌语势僵直。

新华社香港5月7日电(记者李凯) 香港苏富比今天在此间举行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会。一件清朝雍正年制的粉彩蝠桃“福寿”橄榄瓶以4150万港元价格成交,创清朝瓷器拍卖价格世界最高纪录。

据介绍,同时期这类花瓶多以青花设计,粉彩设计花瓶尚属首次发现。橄榄瓶表面点缀着象征福寿的桃与蝙蝠,做工精致、细密。优雅的瓶体上繁花硕果的设计体现了粉彩作品的魅力。

苏富比中国及东南亚区执行董事司徒河伟介绍说,这件瓷器在美国及亚洲地区展览时已受到收藏家的青睐。拍卖一开始价格即迅速脱升,以致很多收藏家都没有机会投标。

全文的第一自然段是导语,大概的意思就是说清朝时期的一个花瓶以4150万港元被拍卖,是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这五个新闻要素组成。时间是5月7号,地点是在香港,新闻事件的人物就是一家叫做“苏富比”的拍卖公司,事件就是苏富比拍卖公司以4150万港元的高价拍卖成交了一件清朝雍正年制的粉彩蝠桃“福寿”橄榄瓶,结果是拍卖的价格创世界最高纪录。那么在处理导语的时候,就要注意重音的选择,一定要少要精,比如这篇新闻的导语只需在播讲得时候强调“4150万港元”和“最高”就行了,然后将“苏富比”以及橄榄瓶作为次重音也是可以的。

另外,语势上,第一句话平起,慢慢地形成一个向上走的趋势,到“4150万港元”的时候形成第一个小高潮。然后又平走最后在:最高纪录“的时候达到最高潮,然后再稳中结束。这一导语语势就呈波浪形,起伏有变化。反之如果直地架起,就不能引起听众观众收听收看的兴趣了。

对主体内部层次的处理要注意层次内部的集中,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语意要“抱团”,加强句与句之间的关联,少停多连。另外,还要注意,层次间语气的转换和衔接,避免平直无变化。

对不重要的内容往往加快速度放平语势,在清楚表达的前提下一带而过;对重要的内容,就要放慢速度扬起语势,加重语气,说透说清,给受众造成一种“反差”以引起他们的关注。

(二)对主体部分的处理

新闻的主体部分,就是新闻的主要部分,是对导语中所提出的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作进一步的阐述,使观众对新闻事实有一个完整具体的认识。因此,要处理好主体内部的层次和主次,才能把主体部分叙述清楚,让听众、观众能清楚地了解新闻事实,达到宣传的目的。 新华社4月13日电 一项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测定,我国是发展中的市场经济国家,而不是一些国家所视为的“非市场经济国家”,2001年市场经济发展程度为69%。

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委托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所做的《2003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日前完成。这项研究从我国经济现实出发,同时考虑指标的国际可比性,以政府行为规范化、经济主体自由化、生产要素市场化、贸易环境公平化和金融参数合理化等作为测度体系,认为2001年市场经济发展程度为69%,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外在推动,市场化程度在2002年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所所长李小西说,60%是判断一个国家是否为市场经济国家的临界水平,中国达到69%的市场经济水平,无疑是市场经济国家。

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局长王世春说,是否为市场经济,是反倾销调查确定倾销幅度时一个重要的概念。目前。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已成为我国在应诉国外对华反倾销案中的一个重要难题。这项成果对继续扩大我国的对外贸易和谋求公平公正的贸易地位将产生积极影响。

这条新闻是由四个自然段构成的。第一自然段为新闻的导语,第

二、三自然段为新闻的主体,第四自然段是由新闻的主体加结尾构成的。下面来对这篇新闻稿件的主体部分进行层次的划分,然后找出主次。

主体是由

二、

三、四这三个自然段构成。主要介绍了这项研究成果的研究程序及其原因。主体的第一层次就是第二自然段,它主要对导语中的“何人”,即什么人做的研究,什么人得出的这个结论进行了阐述,并且详细叙述了研究的步骤。主体的第二层次是第三自然段,通过北京师范大学专家李小西的话,介绍了“结论”得出的依据是什么。主体的第三层次是稿件的第四自然段。通过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局长王世春的话对导语中没有涉及的“什么原因”进行了介绍。在主体部分的第一层次由谁研究的这个项目和第二个层次即研究出结论的依据是什么和为什么。要找出它的依据来比较而言,应该说,为什么要找出它的依据是比较重要的。所以主要层次应该是第四自然段,次要层次是第三层次和第二层次。

那么我们在处理这样一篇新闻稿件的主体时,首先要让每一个层次内的语意抱团,比如,第二自然段也就是第二个层次,只有两句话,分别又是第二个层次内部的两个小层次,那么在表达的时候,就要让两个层次相对的作为新闻稿件中的具体情节处理对主体内部层次的处理要注意层次内部的集中,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语意要“抱团”,加强句与句之间的关联,少停多连。另外,还要注意,层次间语气的转换和衔接,避免平直无变化。

(三)新闻稿件中具体情节的处理

对具体情节的处理,把握“感而不入”的境界。

“感”:在新闻播报中,把握新闻稿件新闻点的基础上,要切身去感受,有了真实的感受而形成播讲的愿望,才能播讲清楚。

“不入”:要有真切的感受,但不要陷进去,否则将影响对稿件的整体把握,而没有客观性。 练习:《四川江油蒙面歹徒挟人质抢银行》 记者黄志富成都报道 前日下午5时10分左右,一名身份不明的劫匪身绑炸药,外穿雨衣,头用肉色丝袜套住,劫持一名年轻女子突然闯入江油市金轮干道解放碑附近的建设银行企图抢劫。江油警方与劫匪相持两个小时后,劫匪被击毙,人质安然无恙。

据当时在该行取款的一位杨姓男子介绍,当时是下午5时10分左右,他和一些人正在办理取存款业务,突然从门外闯进来一个头部用肉色丝袜套住、穿着一件雨衣的小个子男子和一个吓得浑身发抖的年轻女子,那个大约1.5米多高的男子,看样子有30多岁,他一手抓住那个年轻女子,一边凶狠地对营业厅里的顾客吆喝道:“出去,出去。”随后又对银行柜台里的几个营业员喊道:“快把钱拿出来!不然我就拉响炸药,同归于尽!”杨氏男子说,他在往门外跑的时候,隐约看见那个满脸凶光的歹徒腰上捆着炸药包,那件雨衣有些小,穿在身上紧巴巴的。在警戒

线边,记者看见两个中年男女正在门外街上痛哭,打听得知,他们就是被劫持的女青年的父母。事发前,他们一家正从太白公园外经过,冷不防被劫匪抓走女儿,后又挟持着进了营业大厅。

接到报警,江油市公安局立即调集各警种赶到了现场。与此同时警方开始与歹徒周旋对话,解救人质。在一个多小时的僵持中,劫匪的态度一直很狂妄。

下午6时40分,现场民警在应急小组的布置下,为了保证人质和现场上万名围观群众的安全,最后一次要求歹徒释放人质,走出营业厅投降。在劝说无效后,随着一声枪响,狙击手一枪击中劫匪的太阳穴,劫匪当场毙命,人质安然无恙。7时,现场公安人员开始陆续撤离现场。

目前,江油市警方正在对此案进行深入调查。

这篇新闻稿件主要是通过叙述和描写来报道这一新闻事件的,而且描写的篇幅相对要多一些,较为详细。稍不留意,就会过多地去渲染这些细节,使消息类的播报偏向了通讯的播报,就显得整体不协调,节奏混乱。主要的还是让人们知道有这样一件事情的发生。所以在播报时,就要把握住“感而不入”的境界,不要陷入特有的情节里不能自拔,感情控制不自如,应该把语气控制在概述的样式中。

‘快把钱拿出来!不然我就拉响炸药,同归于尽!”等等,这些非常形象的描写,在播报时都要特别注意,不要过于着眼于细节,而忽略从整体上把握它。

新闻导语应用举例

新闻导语写作技巧20法

新闻导语写作技巧20法

浅谈新闻导语的写作技巧

浅谈新闻导语的写作

拟写一句话新闻、新闻导语、新闻标题练习

新闻导语写作要有动态意识

新闻采访与写作(分析导语)

导语

导语

《新闻导语的处理.doc》
新闻导语的处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