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憧憬”的心理学

2020-03-02 16:28:4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憧憬”的心理学

▉作者/鲁石 ▉编辑/徐丽

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说过,人类不仅是被过去所驱使,更为未来所召唤;人类不仅有知识、记忆,更重要的是有理想与憧憬。憧憬,伴随着人们渴望实现的美好心愿和积极目标,能给人带来积极的情绪,是鼓舞心灵充满前进动力的心理正能量。

1.憧憬是一种选择:注意与期望效应

憧憬,是对美好前景的期待,虽属心灵层面或意义世界的自由遐想,但它却代表了一种自主的选择,指向对未来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追求,意味着对过去或当下现实生活的超越。与空想、白日梦不同,憧憬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尽管目标在远处,但在现实中却是可以实现的。因此,憧憬可以看作是一种人生的规划与选择,使人们把注意力导向那些自身想要达成的积极目标,将精力倾注在那些有价值的、与理想目标一致的事物上去。

憧憬,代表选择美好,把注意力放在美好的方面。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认知上有一种集注或排斥的现象,当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我们认为是好的或者正确的观点、态度、信念上时,自然就排斥了其他相反的或者不同的观点、态度、信念。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我们在网络搜索引擎上输入\"奋发图强”,那么就会立即发现数以百万计的与拼搏进取相关的网页,而倘若敲入“一蹶不振”这个词,电脑就会即刻查找所有与意志消沉相关的主题。全球畅销的励志书籍《秘密》(《The Secret》)提出了一种吸引定律,又称吸引力法则,即当一个人的思想专注在某一领域时,跟此领域相关的人、事、物就会被其吸引而来。大脑的注意力选择恰如网络的搜索与能量的吸引,关键是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何处,是去关注积极的一面,还是关注消极的一面。憧憬,就是让人的心灵不断去”搜索“积极的、美好的事物,被积极的、鼓舞人心的目标所吸引,因此,僮惧是一种追真、向善、求美的选择性注意。

心理学中有一种”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叫“期望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它源于古希腊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古希腊雕刻家皮格马利翁深深地爱上了自己用象牙雕刻的美丽少女,并希望少女能够变成活生生的真人。他真挚的爱与殷切的期望感动了爱神阿劳芙罗狄特,爱神赋予了少女雕像以生命,最终皮格马利翁与自已钟爱的少女结为伉俪。后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森塔尔等人进行的一系列心理学实验也证明,学生的智力发展与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关注与期望程度成正比关系。换言之,期望对干人有巨大的影响,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而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不良的方向发展。憧憬,实际上正是人们对自身的一种积极期望,人们通过想象目标达成的情景或图像未形成一种自信、自我认同和自我暗示,激励自我朝着预设的目标不断前进。

2.幢损是一种心态:快乐与幸福体验

憧憬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助于个体培养积极的情绪和愉悦体验能力。抑郁理论认为人类存在“期待性”与“消费性”两类功能不同的快乐系统。消费性快乐是个体的需要得到即时满足所产生的愉快体验,而期待性快乐则是一种“追求”的快乐体验。毫无疑问,憧憬与这种期待性的快乐系统紧密相关,它有助于人们唤起对于某种奖励或快乐体验的想象与期待,而这种对快乐的期待会促使个体采取行动追求目标的达成,从而享有对目标实现的’消费性快乐”。因此,憧憬唤醒的是一种即将到来的快乐,或者说是对快乐的预期与想象,这种对快乐目标的关注使人们更多地感受到目标所带来的愉悦感。

塞利格曼在《幸福的真谛》一书中提出幸福有三个主要成分:愉快的、充实的和有意义的生活。愉快的生活是对生活的享受,包括许多积极的情感,其中对未来的积极情感包括希望、乐观、信任和信心,积极情感是主观幸福感的一面镜子;充实的生活包括在工作、亲密关系和休闲生活中投入、卷人和入迷,伴随着高投入的活动有一种流畅感,时间飞逝而过,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活动上,忘记了自我;有意义的生活追求运用个人的力量和才能从事比自我更广泛的事业,跳出小我的圈子,追求一种有意义的生活,个体会产生满意感和生活会更好的信念。显而易见,有憧憬的人会着眼于未来,对生活充满希望和乐观;有憧憬的人也会专注于当下,因为要实现憧憬的目标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当下的工作、生活,如果个体乐在其中甚至忘掉了时间,必定会感受到一种生命的充实。积极心理学认为,关注现在的体验让我们更快乐,但关注未来的愿景让我们感觉人生更有意义,憧憬的目标大多指向对自我的超越,故能促使个体追寻自我实现的”高峰体验“。因此,满怀憧憬的生活会更愉悦、更充实、更有意义,满怀憧憬的人也更容易体验到幸福。

现实生活中,悲观抑郁的人常会出现“习得性无助”的特征,感到自己对于一切都无能为力,进而丧失信心和斗志,最终放弃所有努力,陷入一种无助的心理状态,郁郁寡欢、意志消沉甚至陷入绝望。另外,习得性无助还具有扩散效应,即看到别人多次遭受挫折自己也会产生无助感人与之相反,快乐本身就是人们最普遍的憧憬,满怀憧憬的人大都是乐观积极的,会对好的事件作持久、普遍和个人的归因,增强自信和自我认同,而对坏的事情作短暂、具体和外在的归因,自觉抵御心理的无助感。即便在遇到压力挫折的时候,因为有美好憧憬目标的价值激励和积极情感体验的良性支持,个体也不会轻易放弃,而是会调动各种心理资源或社会资源来解决问题。在处理那些对个体而言既有挑战性而又很有价值的任务时,个体会将其视作自已喜欢的事全力以赴挑战自我,尽情发挥自我潜能,甚至完全忘记其他所有不相关的事情,包括压力在内都会被抛诸脑后,这时个体的内心反而会感到自然、轻松,体验到“幸福的心流”。当困难被征服、憧憬目标达成的时候,心想事成、美梦成真的结果又是对这种积极心态的强化,个体会因为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更加自信、更加乐观,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得性快乐“。而且,有憧憬的人通常会选择成功的榜样进行观察学习,这种成功榜样的示范效应更容易使个体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借用美国心理学家凯斯提出的“心灵旺盛”与“心灵枯萎”概念,满怀僮慢的人是心灵旺盛的,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对生活感到满意,感到生活有目标、有意义,坚信白已有能力战胜压力,能够悦纳自己的一切,创造或维持主观幸福感。

3.憧憬是一种信念:激励与自我暗示

生命是需要动力的,这动力源于对快乐与幸福的憧憬。美好的憧憬通常会伴随着美好的想象,它会形成一幅美好的画面在人的脑海中不断闪现。给予自我持续的鼓励性暗示。心理学家丹尼尔·莱文森曾说,憧憬具有愿景的性质,是一种想象出来的可能性,能让人热血沸腾、活力四射。而且,想象的画面越是具体、逼真、生动,这种图像暗示的激励效果就越显著。憧憬实质上属于一种图像暗示,即用形象生动、鲜明传神、栩栩如生的图像来刺激感官和潜意识,强烈而又立体地把人们想获得的美好事物传输到潜意识或灵魂深处,从而使人的注意力、意志力和精力始终关注并不由自主地想方设法通过努力去实现目标。如今,图像暗示法已在成功学领域被大量采用并且获得明显成效。事实上,法国心理暗示之父爱米尔·库埃也早就指出,当意志与想象相对抗时,想象总是毫无例外地战胜意志:当想象和意志一致时,它们之间等比相涨。因此,在憧憬的过程中,想象主导意志,或者通过白我暗示增强意志。

自我暗示可以被定义为一个人对白身进行的思想灌输,如果灌输的内容是个体强烈渴望或憧憬的,那么这种灌输就比较容易为潜意识所接受。根据精神分析的观点,潜意识控制意识并决定人的行为。憧憬将期望和意念输入潜意识之后,这种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便会成为个体坚定不移的“信念”。在信念的指引下,人们向着所希望的生活前进。即使遇到困难,由于潜意识层面已经做出了选择,人们也会坚定地朝着预设的目标走下去,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品质。著名女子举重运动员陈艳青曾连续三届荣获奥运冠军,再为难得的是,陈艳青三度退役又三度复出,但每次复出回到赛场都能创造新的辉煌,力挫群芳独占鳖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陈艳青坦言,举重运动员每天要重复上万次的提杠铃、举杠铃动作,确实比较枯燥、单调,加上自己每次退役之后再复出要迅速恢复竞技状态,常人很难想象她经历了怎样的魔鬼训练。事实上,陈艳青的秘诀是每天都在头脑中一遍又一遍地“播放”自已再度站上世界冠军领奖台的激动场景。怀着美好的憧憬,她对严苦的训练反而甘之若饴,训练成绩屡超世界纪录。2008年北京奥运会,陈艳青实现三连冠,书写了女子举重界的一个传奇。陈艳青本身就是一名心理学研究生,看来她对憧憬的鼓励性暗示效果了然于心。 憧憬属于那些真正热爱生活的人。作为一种心理能量,憧憬不仅是一种理性的认知,引导人们把注意大放在美好、进取的一面,而且它又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帮助人们培养快乐、幸福的情绪,此外它还是一份坚定的信念,暗示并激励人们产生源源不断的生命活力与精神动力。因此,满怀憧憬,也是一种人生的智慧,正如俗语所说,态度决定高度,“眼睛所看着的地方,就是你能到达的地方。”

回眸憧憬

憧憬高中生活

新学期,新憧憬

异域的憧憬

新学期,新憧憬

异域的憧憬

憧憬青春美丽

勤勤恳恳、人情味、憧憬

美好的憧憬

向着天空憧憬

《“憧憬”的心理学.doc》
“憧憬”的心理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