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推荐)

2020-03-03 03:54:2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摘要:2010年2月2日是第十四个世界湿地日,其全球主题是“湿地、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湿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介绍我国湿地的现状、价值和面临的问题以及为保护湿地、挽救生态危机的紧迫而有效的措施,针对我国湿地保护的不足之处,因地制宜,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湿地、生物多样性、功能和价值、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

根据《湿地公约》定义,湿地是指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半咸水及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根据全国湿地调查(1995—2003)统计,我国现有100公顷以上的各类湿地总面积为3848.55万公顷(未包括香港、澳门、台湾的数据)。其中,滨海湿地为594.17万公顷,河流湿地为820.70万公顷,湖泊湿地为835.15万公顷,沼泽湿地为1370.03万公顷库塘湿地为228.50万公顷(《全国湿地保护实施规划(2005-2010)》)。中国湿地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北起黑龙江最北江畔,到海南岛和南海诸岛,东自沿海,西至干旱的西北地区,甚至帕米尔高原都有湿地分布。且湿地生态系统类型丰富,几乎拥有拉姆萨尔湿地名录分类系统所列的12种沿海和海岸湿地、14中内陆湿地和9种人工湿地。中国湿地动物种极为丰富。据专家调查估计,湿地哺乳动物有65种,约占全国总数的13%;湿地鸟类300种,约占全国鸟类总数的26%;爬行类50种,约占全国总数的13%;两栖类45种,约占全国总数的16%;鱼类1040种,约占全国总数的37%和世界淡水鱼总数的8%以上,还有高等植物1548种,其中被子植物1332种,裸子植物10种,蕨类植物39种,苔藓植物167种。此外,中国湿地生物中包括许多濒危、珍贵和稀有、特有物种。如白暨豚、白鲟、胭脂鱼等都是生长在长江流域的濒危特有物种。黑鹳、丹顶鹤、赤颈鹤、扬子鳄等都属珍稀濒危种。在亚洲57种濒危鸟类中,中国湿地内有31种,占54%。全世界共有鹤类15种,中国湿地内有9种,占60%。湿地高等植物中高度濒危种类约100种,如水松,现只零星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等省。

湿地是地球上生产力第一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密集的场所之一。湿地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具有不容忽视的经济价值,首先,湿地中的生物多样性有的直接作为人类的食物来源,海岸、河流、湖泊、库塘等地的野生鱼类是捕鱼者的主要蛋白质来源。据估计,地球上生态系统每年提供总价值约33万亿美元,其中就有10.6万亿美元来自海洋生态系统的海岸地带,4.9万亿美元来自陆地生态系统的湿地,即约为47%的生态服务来自湿地(《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资源的保护及其可持续开发》)。其次,湿地生物多样性还为人类提供药物来源和各种工农业生产的原料和能源。此外,湿地生物多样性还有其独特的间接价值,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蓄滞洪水、涵养水源、补充地下水源、稳定海岸线、控制土壤侵蚀、保墒抗旱、吸化毒污、降解污染、净化空气、调节气温及湿度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沼泽、湖泊能暂时储存水分,在暴雨期间或冰川融化时能舒缓洪水泛滥的情况;红树林、河口生态系统或珊瑚礁可以形成天然屏障,减低洪水或海水侵入;湿地能够储存水分再慢慢释放出来,尤其在干旱和雨量少时显得特别重要;湿地植物和泥土储存了碳,延缓或替代了碳以二氧化碳形式返回大气,减轻了对气候的影响;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对有机废物、农药及空气和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具有讲解作用,通过对污染物质的吸收和分解达到净化污染、美化环境的效果。同时,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参与有机界和无机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促进了物质循环。我国的有些湿地还是南北半球候鸟迁徙途经的重要中转站,世界水禽的重要繁殖地,是东半球水禽的主要越冬地,,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天然蓄水库”、“地球的碳库”等。

但是,全国湿地调查表明,我国现存自然或半自然湿地仅占国土面积的

3.77%,而全球湿地约占陆地面积的6%,自然湿地的数量明显减少,且减少的趋势还未得到有效地遏制;湿地生物多样性的衰退趋势明显;内陆湿地大量丧失直接导致淡水存蓄量减少,许多自然湿地作为“天然水库”的功能已经丧失,直接减少了地下水的补充,加剧了水资源危机(《全国湿地保护实施规划(2005-2010)》)。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人类向湿地索要日益增多,结果在重要的经济海区、河流、湖泊等地大量开发,过度捕捞,破坏湿地的生态平衡,威胁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同时,大量的工业废水、

生活污水的排放,造成水质变坏而严重危害生物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内陆湿地的河流、湖泊,由于江河上流的森林大量被砍伐而造成河流泥沙含量大增,淤积河床、湖底,使湿地面积减小,功能衰退,洪涝灾害加剧,破坏生态系统而危及生物多样性。再者,外来物种的引入不当也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灾难性后果。种种的原因致使我国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减少,有些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保护湿地生物性已刻不容缓。

面对一系列严峻的问题,我国各级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首先是建设湿地自然保护区。我国政府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截至2004年底,全国共建立各级湿地473个,超过40%的自然湿地纳入了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范围,目前我国已有36个湿地被列入《国际湿地名录》。紧接着,又将湿地保护列入《中国21世纪议程》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并制定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年)》。各级政府也根据各湿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例如,鄱阳湖、洞庭湖、洪湖湿地、江苏省湿地都实施了退田还湖工作;而云南滇池、安徽巢湖、太湖等湿地的保护则以治理水污染为主。在湿地水污染防护与治理方面,我国实施了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重点治理“三河、三湖、两区、一市、一海的污染,使湿地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与此同时,近几年来,我国与攻击社会积极合作,启动了一系列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技术援助项目。1995年启动的全球环境基金自然保护区管理项目,通过加强湿地保护区组织机构、规划设计、技能开发、信息管理和社区参与等工作,提高了我国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水平;全球环境基金资助的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项目,加强了黑龙江三江平原、四川和甘肃的若尔盖、江苏盐城和湖南洞庭湖等4处国家重要湿地的保护和管理工作;与国际社会共同开展的长江项目、抗洪项目、红树林保护与恢复项目、西洞庭湖航道清淤项目、长江流域造林项目、森林保护和发展项目、生命之河保护项目等多项国际合作项目对我国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起到了促进和示范作用。总而言之,我国的湿地保护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然而,中国在湿地保护上仍有许多不足之处。

一、许多国家队湿地保护

已经制度化、法制化,而我国目前至今没有制定专门的湿地保护法规,导致许多对湿地的破坏和利用行为无法可依,所以当务之急是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湿地开发利用政策,积极开展湿地保护立法工作,严禁盲目开发和破坏湿地,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实施退田还湖、还林、还草、还湿地等恢复工程;

二、我国湿地保护区布局还很不完善,只有约40%的自然湿地在保护区内得到有效的保护。目前,部分地方级湿地自然保护区还没有建立正式的管理机构,许多自然保护区缺乏保护管理基础设施,开展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的能力还十分薄弱,因此,国家和各级政府应该根据情况确定湿地生物多样性分布中心,划定保护区,加强国际合作,完善保护、管理、开发的措施。

三、我国还未形成较为完善的湿地资源调查和监测体系,不能及时掌握湿地资源及其动态变化情况,导致对湿地生态、生物多样性的系统监测与动态分析不足,使得各级政府在制定湿地保护和合理决策时缺乏科学依据,此外,还缺乏湿地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湿地功能效益的评价缺乏系统、科学的研究。所以成立专家系统,强化科学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应用3S系统建立生物多样性的资料数据库,对已知的湿地生物多样性资源建立模型库和标本库,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四、在湿地调查与监测、保护区及示范区建设、污染治理、湿地研究与宣教等方面都缺乏资金支持。针对这种情况,要合理地规划生态旅游,这样可以拉动交通、餐饮、商业等行业的发展,从而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以保证科研的正常进行。

五、全社会还普遍缺乏湿地保护意识,对湿地的功能和价值没有很好的认识。这就可以借助发达的媒体,通过新闻报道、影像制品、举办展览等方法,结合每年的2月2日的湿地日等活动,加大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宣传,唤起全民的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局.《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2010年)》

2.颜俊.《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资源的保护及其可持续开发》.贵州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6,17(2)

3.汪达,汪明娜,汪丹等.《中国湿地面面观——兼论湿地保护的重要性

及其策略》.水资源保护.2003,19(5)

4.汪达,汪明娜等.《论湿地的现状及保护》.水利发展研究.2003,3(12)

5.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6.印红.《对我国湿地保护问题的思考》,湿地科学.2003

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物多样性及保护

教案保护生物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教案

保护生物多样性倡议书

保护生物多样性教案

湿地生物多样性与生态旅游1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保护生物多样性教学设计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说课稿

《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推荐).doc》
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推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