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乡村普惠金融浅析

2020-03-03 06:32:0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创新乡村普惠金融浅析

()

摘要:乡村发展是每个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都无可回避的问题。现阶段,推动乡村发展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要实现乡村全面可持续发展关键问题在于加强、加大对乡村金融的支持力度,建立完善的乡村融资支持体系。目前,我国乡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度不高,其突出表现在乡村金融市场的供求失衡,金融服务难以满足“三农”发展的需要,存在严重的金融抑制现象。探索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发展的普惠型乡村金融支持体系,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期为我国乡村金融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乡村发展;普惠金融;金融产品

“普惠金融”这个概念来源于英文: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它是联合国系统率先在宣传2005小额信贷年时广泛运用的词汇。其基本含义是: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让广大被排斥在正规金融体系之外的穷人获得金融服务,服务对象是农户、微型企业等相对贫困群体、产业和地区。

我国农业和乡村发展的中心任务是推进乡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而不论是通过城镇化转移乡村剩余劳动力,还是通过农业产业化调整乡村生产结构,都需要有大量资金的积累和投入,均离不开乡村金融的支持。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社会资金的大部分均流向比较效益高的非农部门,而乡村本已紧缺的资金也通过各种渠道外流,使得乡村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缺乏合适有效的金融机构为乡村和农民提供金融服务,无法满足乡村经济主体的融资需求构成了当前乡村经济发展的困境,是造成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满足乡村金融服务的需求,推进乡村普惠金融,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变得更为迫切。

一、推动乡村普惠创新的必要性

(一)农民分散化、多样化的融资需求

金融,众所周知,在任何经济体中都有各种各样的生产力层次,因此需要多层次的制度结构与之相适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户家庭作为最基本的生产单位,重新活跃在农业生产的舞台上。一方面,以个体、家庭经济为主的农村经济形式需要在融资形式上采用分散、灵活的金融制度,才能最低程度降低交易费用。另一方面,农户家庭是零星的、分散的,但大量的,丰富的资金需求也重新出现,并迅速扩大。这大量的、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唯一的办法是发展普惠金融,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满足农民的融资需要。

(二)金融机构分布不合理的需要

“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短板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就要加大政策导向力度,增加对农村的投入,鼓励农民增产增收。农民要发展生产,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我们可以用科布-道哥拉斯生产函数来说明资金对于农村经济的重要性。Y=A*L*K*β,其中Y代表生产产出,L代表劳动力投入,A代表科技技术进步,K则表示资金供给,β表示边际资金产出。因为我国农村技术进步比较慢,把A看成一个常数。农村劳动力处于过

剩状态,因此增加一单位的劳动力对产出的影响并不大。对于一个国家来说,β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假定为一个常数,所以影响Y产出的因素只有资金投入。资金供给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但是,目前农村金融机构分布不合理,使得农村资金短缺,农民贷款困难。目前我国农村正规金融主要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等。在农村的正规金融中,只有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发挥了较大的融通资金的作用。正规金融机构在贷款上冷落农民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额度小,二是地域分散,三是抵押不足且很难找到担保人。然而,额度小和地域分散的金融需求并不是无效需求,民间借贷市场就是最好的证明。正规金融的缺位、难以满足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才使得民间借贷能够挤入农村金融市场。农村金融需要发展一种能够真正解决广大农户融资问题,协助解决“三农”问题的正规金融组织。

二、现阶段我国乡村普惠金融的发展

(一)县域金融的萎缩

县域金融的萎缩,表现为县域金融机构萎缩、县域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权限萎缩和信贷资金投放量的萎缩,其核心是信贷资金投放量的萎缩。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国有商业银行为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和经营效益,在改革中采取集约化的方式,逐步收缩经营效益差的营业网点。各银行为了控制风险,提高资金的集中调配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在系统内推行“贷款限额控制”,实行集权制集中制的信贷管理模式,信贷资金的运营、决策管理权向省级分行集中,大批的县级支行不再拥有实质的贷款审批权,县级支行只负责对申请贷款企业的上报、调查以及贷款收回。各银行的信贷管理方法不一样,但都是授权制,各银行的权限控制不一致,同一商业银行,在不同地区的贷款审批权也不一致,一般而言,经济发达地区较大,而欠发达地区较小甚至没有审批权。就县级而言,农行的权限相对而言大一点。资金菱缩与国有商业银行上收信贷管理权限相适应,国有商业银行对县域的信贷资金投放逐渐减少,县域金融资源大量外流,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乡村经济发展需求。

(二)乡村小额贷款稳步增长

从金融业务发展方面看,乡村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等主要业务都持续增长,小额贷款稳步增长,成为解决农户贷款问题的有效方式。近年来,小额贷款稳步增长,已成为解决农户贷款问题的有效方式。自2004年以来,小额贷款呈现出较快的增长态势。2006年,全国县域小额贷款总量为6101:亿元,分别比2004年和2005年增加1298亿元和767亿元,同比增长14.4%。2007年,全国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余额达到1.16万亿元,其中,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余额为3000多亿元,约占农户贷款余额的35%。实践证明,小额贷款业务是乡村金融机构满足乡村金融需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方式。在地域发展上,小额信贷呈现出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县域此消彼涨的增长态势。2006年,中部、西南和西北地区的小额信用贷款占小额贷款的比重分别为 47.12%、58.12%和32.45%,分别比2004年提高2.6

1、3.05和2.79个百分点,东部地区的小额信用贷款占小额贷款的比重为

7.44%,分别比2004年和2005年下降了2.41和1.8个百分点,这也正表明小额信用贷款在欠发达地区县域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是欠发达地区县域一种有效的贷款方式。

三、加快乡村普惠金融创新的对策

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孟加拉乡村银行总裁尤纳斯教授说:信贷权是人权。换而言之,每个人都应该有获得金融服务机会的权利。只有每个人拥有金融服务的机会,才能让每个人有机会参与经济的发展,才能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建立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只有将包括穷人为对象的金融服务有机地融入金融体系,才能使过去被排斥于金融服务之外的大规模弱势客户群体获益,最终这种乡村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支持研究包容性的金融服务体系能够对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包括过去难以到达的更贫困和更偏远地区的客户开放金融市场,每个人才一能有机会参与经济的发展,才能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为让每个人获得金融服务机会,就要构建普惠悉型金融体系,创新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

(一)推动建立普惠型金融体系

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满足弱势群体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其主要手段就是小额信贷与微型金融。在现行信贷政策条件下,担保抵押资产是否充足,是决定银行贷款的主要条件。现有比较单

一、竞争性不足的乡村金融体系模式,难以满足大量缺乏担保抵押的农户和乡村企业的资金需求。因此,发展各种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服务: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尤其是为目前金融乡村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支持研究体系并没有覆盖的低收入术群提供有效的服务。目前,我国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服务业的主体是农村信用合作社,其次还有近两年刚刚发展起来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乡村金融机构。建立普惠型的乡村金融体系,要重视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的独特作用。

第一,加大对小额信贷与微型金融的宣传力度。现阶段,多数社会公众对金融知识的了解基本上是语焉不详,要使小额信贷与微型余融服务惠及千家万户,推进信贷机会均等化,必须加大金融知识的普及力度,提高居民金融意识,使得居民自觉运用小额信贷工具致富。

第二,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支持作用,完善地方财政资金扶持政策,贴息比例不宜过高;在贴息方式上,财政每年的贴息资金可通过预算列支,经过人民银行财税库行横向联网系统划付到借款人账户;给予农民参加农业保险财政补助,通过发展农业保险降低贷款风险,从而降低贷款利率;实现金融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各类支农政策的紧密结合。

第三,推进小额信贷创新。(1)设计差异化的贷款机制,核心是打破以不动产抵押为核心的贷款抵押机制。(2)小额信贷定价模式创新。在小额信贷的利率定价过程中,把小额贷款的贴息、科技、保险等因素纳入贷款定价模型中综合考虑,逐步降低利率,实现“公平与效率”。(3)建立贷款专业组织,培育贷款零售商,商业银行对零售商进行批发贷款,零售商对最终信贷需求者进行转贷,可以发挥零售商贴近市场需求和专业化的优势,提高小额信贷创新效率和效果。

(二)创新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

随着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农业生产组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金融支持“三农”的重点,也由主要针对农户生产性周转贷款,转向以支持农业科技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发中低产田、农业产业化生产以及农业风险管理为主。因此,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加快金融创新步伐。

第一,发展综合性的乡村金融服务。在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除了存贷款、汇兑、支付等基本的金融服务外,应适时发展其他金融服务,如保险、证券、信托、理财、租赁、

期货、黄金交易等其他多种服务。

第二,加大对农业产业化信贷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将信贷资金投入中低产田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整治等现代农业基础开发领域;加快推进农业生产转型,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

第三,稳步推进乡村金融组织和乡村金融产品创新。根据乡村金融需求多样性的特点,在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方面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适合农村需乡村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支持研究求特征的金融组织创新。不断创新金融业务和品才书如开办助学、养老、建房、大病统筹、家用电器购买、特色农业、观光旅游农业、“农家乐”、生态农业等多样化的贷款品种,要根据农业资金需求多样化的特点,科学细分市场,适时加大贷款新品种开发力度,制订农户大额贷款管理办法,改进支农再贷款管理。

第四,加快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开发农产品期货新品种,完善市场品种结构,适时推进期货期权,详点设立期货投资基金,研究引入期货声场的9肛刃制度又鼓励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进入期货市场开展套期保值业务。鼓励发展以农业订单为依据的跟单农业保险,鼓励商业性保险公司开拓农村保险市场。

第五,创新贷款担保方式,即在推广完善农户联保、钱物结合、农户授信、小额贷款证等行之有效的贷款办法基础上,探索新型担保方式,例如,以农作物、农产品、承包的土地使用权等作为抵押获得贷款。

第六,稳步发展农村信托机构。由于农村财产的分散性和闲置性以及农村信息的不对称性,大量的资财得不到充分利用。所以,建立农村信托机构、发展农村信托业务极为重要。发展农村信托业务,可开办农业资金的委托业务,帮助农业企业、农民合理使用资金,调剂资金余缺;开办农用机械工具的租赁业务,提高大型农用设备的利用率;开办农业科技投资业务,促进农业科技发展,等等。

最后,乡村金融机构在金融咨询、商业信息、致富门路等方面给农民提供更多服务。 乡村金融机构要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引导农民消费、企业投资,满足资金需求、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乡村金融机构要不断地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筹措更多的信贷资金来支持经济增长,为客户特别是中小企业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推进普惠金融。在这个过程中,金融机构获得业务快速发展,增加收益,通过管理创新来提高效率、提升风险的掌控能力,特别是要引入新技术;新方法,对信贷业务流程进行优化,使有限的信贷资源尽可能地发挥出更大的效用。

[参考文献]

[1]刘锡良等.中国转型期乡村金融体系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2]张元红.当代乡村金融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109一119.张启阳.深化乡村金融改革改进对“三农”金融服务[N].金融时报,2009.02.09

[3]王小平.小助小:小额贷款保险缓解农民贷款难[N].金融时报,2009一2一28

[4]王讯.大力发展小额信贷构建普惠金融体系[N].青岛财经日报,2008一12一29

[5]杜晓山.建立可持续性发展的农村普惠性金融体系.金融与经济,2007(2):33一37

[6]李旭超.对发展普惠金融若干问题的思考.西部金融2007(l2):73一74

[7杨长岩,施永,张建明,雷贵优.推广普惠金融服务完善乡村金融体系.福建金融2009(4)

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专题报告

农村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工作总结

普惠金融工作报告

深度分析:普惠金融

《创新乡村普惠金融浅析.doc》
创新乡村普惠金融浅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