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实习案例分析

2020-03-02 08:31:2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教学案例分析:《服饰标志》

星期一,我上了一堂数学课,题目是《服饰标志》。课堂上,我利用两个表格以及一些卡纸剪起来的衣服的标志,来帮助孩子们认识我们经常穿的一些衣服,如马甲、外套、衬衫等的特征,包括颜色、款式、大小,并且能够将这些服饰分类。课堂上,由于我的教具色彩比较鲜艳,因此孩子们蛮感兴趣的,我以为这堂课应该算是一堂成功的课,我的教学目标也达成了,孩子们也很开心,但是评课的时候,老师还是给我指出了很多不足之处。

作为一个新老师,我们很容易自说自话,自己将孩子们该说的话都抢掉了,很多情况下,我们其实可以给孩子们更多开口的机会,让他们说,他们只有自己开口了,才能真正入心。比如,我的这节课,在认识服饰这个环节,我可以指出一件衣服,让孩子们说,这是一件大的、红色的、外套,让孩子们有开口的机会。而我在课堂上,很多时候都是我带着他们一起说,虽然他们也有在说,但是总的还是在我的带领下开口的,脱离我的带领,他们还能说得这么流利顺畅吗,这是我要思考的问题。

孩子们回答了老师的问题,通常老师都要给一个总结,但是如何将这个总结用孩子们听得懂并且能够引发他们共鸣的语言说出来就是一个难题,作为一个成人,我习惯了用成人的模式去说话,所以,经常我的总结都是不到位的,可能是语言不够生动不够童趣,也可能是我的逻辑是大人的逻辑,孩子们根本无法明白。比如,这堂课,我有一个总结是这样说的,这两个表格其实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看到,表格1里面有一些地方是打钩的,表二里面打钩的地方是不一样的。这样一段话,孩子们就有点糊涂,那用孩子们能够听得懂的语言应该是这样说的,孩子们,这两个表格穿的衣服有些不一样,你们看这里(边用手指出来),这里是不是打了勾呀,那这个呢,是说,这件衣服,是一件外套,并且是什么颜色的呢?(红色)是大的还是小的呀?(大的)这些都要讲解的非常具体形象,并且要在表格中具体指出来,孩子们才能一边看,一边听,这样就理解了。教师的语言真的非常重要,每说一句话都要斟酌一番。

在教学设计上,我还是很不成熟的。比如,在这堂课上,我有设计一个环节,请了两位孩子比赛,给他们许多衣服,看谁能够按照我的要求快速找到我要的衣服。但是我的方式是,一人一个要求,也就是说要求是不一样的,一人找,另一人看,这样就失去了比赛的意义,这个环节就等于是无效又无趣的。我应该是制作两套衣服挂件,让他们按照统一要求找,看谁又快又准。其实我也可以再增加一个环节,可以请下面的小朋友来提要求,另一个小朋友按照要求给出相应的衣服。这样一方面,说要求的孩子会完整叙述,找的孩子也能提高眼手协调的能力。这堂课上,我有安排一个操作练习,请孩子们帮小熊一家买衣服,这个练习上买裤子是个难点,而我在讲述要求的时候并没有着重强调,导致练习的时候孩子们对于买裤子十分困惑,我应该提前、重点巩固这个难点,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操作。

数学课上起来真的是要求更加严谨,这堂课可以推敲的地方还有很多,随着经验的不断丰富,我相信,我们可以越来越好。 教学案例分析二:城里来了大恐龙

11月21日,我给孩子们带来了一堂比较生动有趣的语言课,叫《城里来了大恐龙》,这是一堂比较经典的语言课,前人给了我很多参考,因此,我准备的时候是信心满满的。但是进行的时候却感觉有些地方特别不顺畅,有些地方孩子们兴趣索然。这是为什么呢?

这天,等孩子们都接走了,我和我的指导老师坐在一起就这堂课进行了讨论。我频频点头,老师是个非常有经验的骨干老师,她对我提出了很多值得我深思的问题。

这堂课的开头,我给孩子们看了一张恐龙的挂图,挂图上有几只大恐龙,我问他们,这两只恐龙看起来怎么样?结果,孩子们都说,很凶,很吓人。但是我需要的回答是:恐龙身体很高,脖子很长、体重很重。后来迫于无奈,我只好这样引导孩子们,他们脖子怎么样,身材怎么样。我的问题应该这样问,这两只恐龙外表怎么样,长得怎么样。孩子们就能够朝着我想要的方向走。问题的设计上,我非常不成熟,因为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我不知道,我提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我要让孩子们明白什么。问题的有效性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之后我再看我的教案,结合我上课的过程,我发现很多问题都是没必要的,很多问题都需要换个角度,换个方式来提,这样课堂才能够井然有序,孩子们才会感兴趣。

这个故事其实是非常有趣的,语言也是很诙谐的。但是我上的时候,好几次都是有一大半的孩子都不是非常感兴趣。原来是我的语言不够富有激发的魅力,我没有激发出孩子们的兴趣。我的语气也过于平淡,例如,恐龙来到大城市,由于身材庞大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他很伤心。这个时候,我就可以请孩子们来帮恐龙想想办法,孩子们就能够有兴趣参与进来。最后我也可以请孩子们续编这个故事,这样孩子们会有一种主人翁的意识,能够更加积极地去熟悉故事,环节的安排看起来也会丰富许多。

在评价方面,对于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回答,我的评价非常单一,都是,你说的真好,你真棒。而孩子们并不需要这些不切合的表扬。如果我的评价是,你说的可真完整,你的声音真好听,你的这个词用的真好,诸如此类更加具体明确的表扬,孩子们会更加有被表扬的愉悦感,同时对于接下来的环节他们也会更加积极的参与。

这堂课的情感路线,我认为应该是我们应辩证的看问题,恐龙的身材可能给他带来烦恼,也可能给他带来好处。而温老师认为应该是走恐龙与人和谐相处的情感路线,我认为两个都可以,这个还是有待思量的。

案例分析一:我的东西怎么不见了?

每周三是我们大三班的玩具分享日,这天,孩子们都会带上自己喜欢的玩具与别的孩子分享,每到这天孩子恩就特别高兴,但是也有的孩子在这天非常苦恼,甚至是难过。

李闹闹带来了一份非常精致的中国拼图,孩子们都很感兴趣,想玩这个玩具的孩子队伍排得老长,李闹闹也很大方地借给别的孩子们玩,可是到了快午睡的时候,李闹闹却发现,她的拼图少了一块,问是哪个孩子丢的,大家都摇头,因为玩的人太多了,根本不知道谁弄丢了。问了半天都没有人提供有用的信息,李闹闹哭了起来,我们几位老师一看,觉得应该帮助李闹闹找到那块拼图。于是发动大家一起找,小朋友们都很认真地在班级的各个角落里寻找,可是还是没有找到,这下李闹闹真的不高兴了。

这个小拼图找了好几天都没有找到,直到又一个玩具分享日的到来。

这天,又是玩具分享日,孩子们都很开心,朱墨涵小朋友带来了一辆小汽车,他也把自己的玩具与别的孩子一同分享,过了一会,朱墨涵跑过来告诉我们,他的汽车轮子不见了,被沈镇霆弄丢了,沈镇霆也很内疚,一直在午睡室里面帮他寻找。朱老师见孩子们的玩具一个个都出了小问题,便与我们商量应该怎么办,我们都觉得首先应该让孩子们学会像爱自己的玩具一样爱别人的玩具。老师便在音乐二十分的时候,向大家讲述了这两件不愉快的事情,一说起来,陈佳楠也说,她的音乐盒也出了小问题,有个小零件掉下来了,大家变讨论了起来。我们问孩子们,如果经常这样,孩子们把玩具带到幼儿园里喝大家分享,可是带回去的时候玩具却坏了,那以后还愿意把玩具带过来吗?大家都说,肯定不愿意。朱老师又问孩子们,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孩子们纷纷出主意,有的孩子说,要爱护玩具,有的说,玩的时候要征求别人的同意。最后,朱老师说,我们应该像爱自己的玩具一样爱别人的玩具,现在这几个孩子的玩具有的丢了,有的坏了我们一起来想办法吧。孩子们很踊跃地帮他们寻找丢掉的小零件,有几个孩子和我一起帮陈佳楠修好了音乐盒。最后,终于在小角落里找到了李闹闹的拼图,而朱墨涵的汽车轮子过了三天后也在钢琴和窗户交接的小角落里被管阔找到了,大家知道后都很开心。

不久后,又迎来了一个玩具分享日,这天快结束的时候,黄小渔哭着说,汽车的车头不见了,并且告诉我们是在哪里弄丢的,我们帮他在原地找了,但是没找到,后来他爷爷在抽屉里发现了,原来是不小心落在抽屉里了,但是孩子们都很替他着急,帮他一起寻找,我想孩子们已经学会了,像爱护自己的玩具一样爱护别人的玩具。

案例分析二:什么是分享?

这天,李奕娴带来了一套很精致的娃娃家,有厨房,还有梳洗台。几个女孩子都争着要玩这个好玩的玩具,罗畅也想玩,她和李奕娴是好朋友,马上说,李奕娴这个给我玩,李奕娴答应了。林俐汝这天带了一个羊角球,李奕娴很想玩,便用娃娃家和林俐汝交换,林俐汝得到了加入罗畅一同玩娃娃家的机会(这个玩具可以供4个孩子玩),可是罗畅却拒绝了她,说:“不行,这个是我先拿到的,应该我玩。”林俐汝说:“那我和你一起玩。”罗畅不以为然地说:“我才不要呢,我喜欢一个人玩。”最后,我带着林俐汝告诉罗畅,玩具应该与别的孩子一起分享,并且李奕娴已经答应了林俐汝和她一起玩,如果一直要一个人玩,不和别的孩子分享,那以后别的孩子都不愿意把自己的玩具和她分享的。罗畅听了有点不高兴,但还是让林俐汝加入了。

后来我们了解到,罗畅是个独生女,是爸爸妈妈的宝贝,大家都很心疼她,什么要求都会尽量满足她。在班级里,罗畅属于比较积极的孩子,她舞蹈特别好,经常被选进舞蹈队里面参加演出。爸爸妈妈都觉得她十分能干,每天都是甜言蜜语围绕这她,听到的夸奖比听到的批评多,罗畅就总觉得自己是最棒的,别的孩子都不如自己,别的孩子都要听自己的,自己的要求最重要,应该最先得到满足,不懂得与孩子们分享,总爱把自己排再最前面。我们可以看出来罗畅自我中心意识比较强烈,甚至有点自私。但是其实,她的许多能力都不如别的孩子,如穿衣等生活自理能力,数学方面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在语言课上,她的注意力也不如别的孩子集中,控制不住自己,上课喜欢和别的孩子讲话,语言能力也发展得一般。就是因为家长一味地夸赞,从不给孩子提意见,不在该改善的地方改善一下,孩子弱的能力没有跟上去,自我中心越来越严重,导致她在和别的孩子交往的时候,不受孩子们的欢迎,总是会有孩子向老师告状,说罗畅这个罗畅那个。

我想,家长要和老师一同关注罗畅,不要把这个事情当做小事忽略它,应当重视起来,引导罗畅与别的孩子一起分享,同时正视自身的优缺点,保持有点,改正缺点,与别的孩子相处中,考虑别人的需求,这样才能在集体生活中得到大家的喜爱。

实习案例分析

实习案例分析

实习案例分析

教学案例分析:幼师如何融入课堂

毕业实习案例分析

幼师实习报告

幼师实习报告

实习幼师工作总结

幼师实习心得体会

幼师实习自我鉴定

《幼师实习案例分析.doc》
幼师实习案例分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