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培训资料

2020-03-03 05:19:0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预旺镇卫生院传染病防治

医疗服务管理培训

主讲人:锁忠岐

一,学校传染病、医疗服务监督内容 传染病防治、疫情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医疗废弃物管理

消毒灭菌、医院内感染控制管理 医疗服务管理

传染病管理法规及工作要求

建立健全传染病诊断、报告和登记制度

建立健全传染病报告管理组织、人员(临床科室;辅助科室:放射科、检验科)

对本单位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信息报告知识培训

二,工作制度 门诊登记制度 疫情报告制度 自查制度 奖惩制度 应急制度 传染病登记 门诊登记 出入院登记 检验科登记 法定传染病

法定传染病分类及病种:

法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法定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法定传染病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传染病防治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甲型H1N1流感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报告方式

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传染病报告卡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

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没有条件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在规定的时限内将传染病报告卡报告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报告时限

甲类和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应于2小时内上报网络直报系统,其他乙类传染病以及丙类传染病应于24小时内上报网络直报系统,医院死亡案例应于7天之内上报网络直报系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职责

(一)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包括报告卡和总登记簿、疫情收报、核对、自查、奖惩。

(二)执行首诊负责制,严格门诊工作日志制度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报告制度,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

(三)建立或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配备必要的设备,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接报告。

(四)对医生和实习生进行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的培训。

(五)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采样。

消毒的卫生要求

一、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消毒管理组织,制定消毒管理制度,执行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工作。

二、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应当接受消毒技术培训、掌握消毒知识,并按规定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三、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灭菌。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

四、 医疗卫生机构购进消毒产品必须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

五、医疗卫生机构的环境、物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排放废弃的污水、污物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运送传染病病人及其污染物品的车辆、工具必须随时进行消毒处理。 

三,医院感染管理内容 

一、培训:

人员:管理人员、医师、护士、工人

内容:法律法规、各项管理规定、各项操作规程、职业防护、抗生素相关知识……

所有工作人员都应接受培训并掌握相关知识! 医院感染管理内容 

三、预防与控制:

感染性疾病流行与爆发的监测与控制 消毒灭菌与隔离 消毒药械的管理 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 抗感染药物的应用与管理 医疗废物的管理

医疗机构对医疗废物管理的规定

1、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其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防止传染病传播和环境污染事故。

2、对本单位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的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防止其受到健康损害。

3、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

4、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

5、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禁止在运送过程中丢弃医疗废物;禁止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者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

6、应当及时收集本单位产生的医疗废物,并按照类别分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者密闭的容器内。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应当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

7、应当建立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

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和人员活动区以及生活垃圾存放场所,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和防渗漏、防鼠、防蚊蝇、防盗以及预防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

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定期消毒和清洁。 医疗废物分类

传染病防治培训资料

传染病防治培训资料

传染病防治总结

传染病防治教案

传染病防治管理办法

传染病防治讲稿

传染病防治计划

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

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

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

《传染病防治培训资料.doc》
传染病防治培训资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