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变化教案

2020-03-02 18:57:5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音量是由物体的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过程与方法:

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认识音量由物体的振动幅度决定,感受声音的强弱和高低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声音的强弱和高低变化。

【教学准备】

为每一组准备:1把钢尺或塑料尺、2个同样的杯子里面装有不同量的水、1张“杯子声音高低的实验记录单”、一块钉两颗钉子的木板、1根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播放一段音乐给学生欣赏《西班牙斗牛士》,问学生:听了音乐后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初步感受声音的高低、强弱变化)

揭示课题《声音的变化》

(二)展开新课

1.观察比较声音的强弱变化

一把钢尺,怎样使它发出声音? (1)实验:使钢尺的一部分伸出约10cm,用一只手压住尺子的一端,另外一只手拨动另一端。注意拨动尺子时避免尺子和桌面撞击。

先轻轻拨动钢尺,观察钢尺上下振动的幅度有多大,发出的声音有多强,并用振动幅度的大或小、声音强或弱作记录。

再用力拨动钢尺,与前面的实验进行比较,尺的上下振动幅度和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重复实验3~4次,体会物体振动时,振动幅度的大小与声音强弱之间的关系。

(2)实验活动,记录实验结果。

(3)汇报实验结果

(4)小结: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音量的单位是分贝。

2.观察比较声音的高低变化

(1)实验: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四个杯子,分别盛水:满杯,3/4杯,1/2杯和1/4杯。试着用铅笔和小木棒敲击杯口,比较发出的声音。能用声音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吗?现在记录单上记录预测。

由水多到少或少到多的顺序,反复敲击杯口,比较发出的声音,并做记录,与预测进行比较。

交流实验结果,比较实验预测,对结果进行分析。

(2)观察橡皮筋音高的变化

装置:一块木板钉两个钉子,钉子之前绑一个橡皮筋。

提问:还记得怎样让橡皮筋发出声音吗?在今天的让橡皮筋发声的实验中,老师有新的要求:先拨动橡皮筋,让它发出声音;把橡皮筋拉得紧写,再拨弹。观察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稍稍放松橡皮筋,再拨弹,注意发出的声音的变化。同时注意,在这个过程中,橡皮筋的振动发生了什么变化? 交流实验发现,对发现进行分析。

(3)小结: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音高的单位是赫兹。

(三)总结

课外拓展:听听长短、粗细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声音的变化教案

《声音的变化》教案

《声音的变化》优秀教案

声音的变化

《声音的变化》

《声音的变化》教案1(优秀)

小学科学《声音的变化》教案

声音的变化01

第三课 声音的变化

《声音的变化》说课稿

《声音变化教案.doc》
声音变化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