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做好演示试验

2020-03-01 20:25:2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做好演示实验

摘要:

实验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态度的有效途径。初中化学教学中处理好演示实验会对我们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会学生观察实验,教师准确处理、合理拓展演示实验,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化学、探究化学,形成持续的化学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关键词:演示实验、实验观察能力、明显的正确的现象

正文: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学习研究化学的基础,为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基础知识,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实验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科学态度的有效途径,更为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九年级化学新教材的显著特点就是增加了大量的实验,其中演示实验也占了一定的比例。我们这些化学教师在课时紧、课程内容又比较繁重的情况下,处理好演示实验会对我们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教会学生观察演示实验

课堂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预设目标是需要学生通过学习去达成的。化学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示实验也是要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思考才能逐渐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观察分析问题的科学素养。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三学生,首先要学会观察实验,教师的演示实验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抓住实验观察的目的和重点。比如新教材的第一节课就有关于碳酸氢铵加热分解的演示实验,学生们第一次接触化学实验都是热情高涨,但若不对他们作一定的观察指导,还是“外行”的他们只能看个热闹。所以每次在做实验前,我会先让学生阅读一遍材料,引导他们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比如“夏天”、“刺激性气味变得浓烈了”、“碳酸氢铵变少了”、“没有密封”等)发现有价值的线索,学生自然会对碳酸氢铵的消失产生自己的推想,这样带着问题来观察这个实验,实验观察的目的性就得到了强化。同时,实验前有关材料的阅读分析,也能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增强对问题猜想的科学性和实验设计的针对性。在应试遇到探究题时,也能减少盲目猜想、不知如何实验的情况。

2.学会观察的方法。第一次演示实验,我会和学生讲明实验时观察哪些方面,主要包括:变化前物质原来的性状、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现象、变化后物质的性状等。在实验前,我首先要把碳酸氢铵展示给学生看看,让学生对这种物质有一个最基本的感性认识,也培养他们要先关注反应物性状的习惯。实验时,我会请后排的学生代表到前面来观察并描述他们看到感受到的实验现象。一是前排的同学便于观察现象,经常轮流着请后排的同学到前面来可以增加他们近距离观察实验的机会,抓住他们的注意力,防止有学生总看不到实验后放弃观察实验,游离于实验教学之外。二是由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往往更能引起其他学生的关注,这样不论是进行描述还是听取描述的学生,对实验的印象都来的更深。在教学之初,学生的实验描述总是不规范、不全面的,作为教师要注意指导纠正。而长此以往的锻炼,对于学生形成规范、简洁的实验语言也有很大帮助。

3.实验观察结合思维、记忆。恩格斯说:“观察所得的经验,是不能充分证

1 明必然性的”。他还说:“除了眼睛,我们不仅还有其他的感官,而且有我们的思维活动”。因此,思维活动要贯穿在观察的全过程中,同时,还要延伸到观察的前后。在观察中,对出现的各种现象,应多问几个为什么,应对观察中出现的每一种变化都要打个问号,把这些对物质的感性认识通过动脑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我也要求学生注意用到哪些实验仪器。操作过程中我会抓住机会讲讲各仪器使用或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这部分内容比较细碎繁琐,学生容易遗忘,利用好课堂上的演示实验不断强化这些内容,也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观察能力是学好化学的一种基本功,课堂演示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关键,不重视观察的目的性和重点,就会使观察走入歧途,影响观察能力的培养,我们要用好演示实验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准确处理演示实验

1.要有明显的正确的现象。演示实验必须要有明显的正确的现象,不然会误导学生。我们的演示实验在某些时候会有不尽人意的时候,现象往往会与教材的叙述不同,所以我们的教师在实验之前一定要自己先做一下,找到与理想状态不同的原因,做到心中有数。第二章第一节《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中,有一个用红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演示实验。使用教材的装置进行实验后,进入集气瓶中的水不是多了就是少了,很难接近理想现象。其实这是我们教材的实验装置难以保证气密性造成的,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了,很容易就把瓶塞冲击漏气;或是燃烧匙伸入过慢,空气受热逸出。这时,要和学生交代清楚,以免误导学生。也可以使用钟罩来代替教材的装置,那我们的实验现象将会比较接近理想现象。当然,实验不是表演,不可能每一次都出现理想的现象而不出意外。当出现非预期的现象时,千万不要视而不见,否则实验结论会显得没有说服力。此时,我们老师要引领学生一起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让学生能透过现象看到实验的本质。这样,我们的某一次演示实验是失败了,但我们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是成功的。

2.控制好实验时间。演示实验是为教学服务的,不能本末倒置,不要为一个演示实验而浪费大半节课。我们上课时往往遇到实验耗时过长的问题,其实这主要是我们实验准备不充分造成的。如果有学生参与的演示实验的话,教师一定要及时纠正错误,否则也会浪费时间的。最浪费时间的是实验现象不明显,教师需要重新演示,这样的话就会打乱原来的时间安排,更有可能造成教学内容无法完成的。所以,我们在演示实验时要有熟练的技巧,更要有十足的把握,这样我们才能够及时有效的完成实验和教学内容。

当然我们在做实验时还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实验现象出现太慢,耽误时间,影响教学进度。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明白造成反应缓慢的原因,反应温度、反应浓度、压强等化学反应平衡的因素都是我们要考虑的,甚至是药品部分变质等因素的。比如,我们在演示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可能遇到用手捂了几分钟后那个气泡也没有跑出了的情况,这个原因很简单的就是外界温度高了点,体温和外界温度相差不大造成的。只要先将试管放到水槽中冷却,使用时再拿出来,或事先将手搓热就行了。

三、合理拓展演示实验

在“奇妙的二氧化碳”的教学中,有一个用紫色石蕊验证二氧化碳与水生成碳酸的实验。我在这个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加入了对比实验。用蓝色石蕊试纸分别与水、二氧化碳,以及稀盐酸接触,学生观察发现单独的水、二氧化碳都不能

2 使石蕊试纸变红,而将石蕊试纸遇到稀盐酸,或先润湿再放入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试纸会慢慢变成红色。通过这样的对比实验,学生既明确了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又对利用紫色石蕊的特性检验酸性物质的方法有了生动的感知。这种对比的实验方法还可用于验证“分子运动”的实验中,蒸馏水、浓氨水各自与酚酞试液的关系。而且,在学习第五章第三节《金属的防护和回收》中,学生同样可以用这种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化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处理好演示实验,能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化学、探究化学,形成持续的化学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也能让学生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更能让学生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科学探究实践中逐渐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中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做好演示实验

加强初中化学教学中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

Zwick先进力学设备试验演示

初中化学实验中探究性教学

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幽默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精)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做好演示试验.doc》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做好演示试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