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书的故事

2020-03-01 16:05:0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我与书的故事

我与书有不解之缘,一天不读书,就心神不安定。可暑假正赶上要搬新家,每天热热闹闹,想找个安静的地方读书都有一定的困难。

今天我发现了一个读书的好去处,也许你根本不会想到这个被我看好的地方会是我家的卫生间。不要见笑哦,打开排气扇,把门关上,有空气清新剂的清香飘散着,倒也适合读书。

我把最近在读的一本《简·爱》带到厕所里,把马桶盖盖上,坐在上面,别说,还挺舒服的。我看了一张又一张,看到描写好的地方,拍手叫好,看到主人公悲惨的地方,还会偷偷流眼泪,我已经完全沉醉于书中了,一切都与我无关了。书的页数不少,进来的时候,是从第十页开始看的,我已经看了一大半了,越看越有滋味。但要休息一下,所以哼起了小曲,把书搁在旁边,还特意把地给拖干净了。休息完毕,继续看,可刚看了两页,发现页数少了一张,我急得只喊:你赶紧给我出来,赶紧!可是就是找不到,我把全厕所上上下下都找了一遍,就是找不到那页,我急得哭了。 眼泪止不住的流下来,把书摆成了三字塔的形状,又准备出去找。正准备看门,发现金字塔下面又多了一层“面”,我好奇的不行,一看,原来就是缺少的那一页,我激动的蹦到了马桶上,又赶快下来了,不然一会儿就出不来了。

我终于看完了,长舒了一口气,打开门出去了。发现老爸老妈老哥都排着队在门外,我摸了摸头,不好意思的说:“嘻嘻,

我看个书,没必要那么迎接我吧?”“什么?迎接你,你赶紧给我上一边去,要上厕所!”哥咆哮道,爸妈也说了我两句,我看了看表,进去的时候,是一点半,出来的时候,是六点,四个半小时!

怪不得哥那么生气,哥把我的零食都没收了,但他为此也“付出”了“代价”——以后上厕所就等吧! 今天中午,在五年级六班教室里,举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辩论会,当班主任宣布正式开始时:首先,由正方的一辩提出他方观点“开卷有益”,而我是反方的一位成员,也是反方一辩,反方的观点则是:“开卷未必有益”。

然后正方的二辩杨语涵说出了论点,引经据典进行论证。反方的二辩杨雅不甘示弱:列出了三点,首先:书有好坏之分,其次,读书的目的有正邪之别,最后:读书的方法有得当失之差,并列了三个例子。

当正方的三辩提出他的观点时,有些结巴,这似乎被我方的三辩罗元元找到了漏点,于是她以中小学生因学习的压力,而沉迷在那些武侠小说里,所以可以证明“开卷未必有益”。

可是,就在正方的第四辩黄茵佳发话是,她表现非常出色,但反方第四辩钟苓心并没有被这个气势吓倒,钟苓心站起来,总结了反方的观点之后,信心十足地坐下。

下面进行下一个环节。在主席的一声令下。正方的成员便向反方的成员提出问题。就这样一场“口舌之战”拉开了序幕。正方的一辩想我方的二辩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似乎并没有难道我方的二辩杨雅,她信心十足地站了起来回答了这个“简单”的问题,接下来就更加精彩了。

终于,到了决胜负的时候了,我们双方都把自己的“杀手锏”拿了出来,在这场激烈的“战争”中,大家都提出了坚定的观点,大家为了这个观点都费尽了口舌,正反的第一辩邹阳露瑶说:“如果开卷未必有益”那我们从什么地方学到知识呢?正反的第三辩刘加洲说:读书就像往一个水库里加水,只要一直往里头装水才能越来越聪明。反方第一辩也就是我:有的同学看书只是为了得到表扬。并没有细读,许多也只是光看故事情节,不会欣赏书的艺术价值和深刻内涵,所以并未受益。反方第二辩说:书有好坏之分,正邪之别。所以须读好书,但有些同学并不明白这一观点,所以:开卷未必有益。

经过这场辩论会,我们双方打成了平手,但使我们明白了,书有好也有坏,应多读好书,才能使人进步。

俗话说得好:“走万里路,不如读万卷书。”又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种种的原因,都可以说明开卷有益。

书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粮食”,没有了它们,时代也不会进步。每当节假日,你都可以在书城看到许许多多惜书的书虫,他们如饥似渴地吸取着书中的知识。有了书,使人们变得文明,变得聪慧……有了书,使人们的知识又上了一层楼,才能使他们建设国家,学会与时代同进步。

当然,书也有很多种,包罗万有,满足了不同人的需要。单单只是靠教科书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不断的学习其他的才可以增值自己。有的人说“有些书不宜看,还是离书远一点好”。对于着一点相信一定有许多人反对。对于“不健康”的书是少看为妙,但有些书,看了以后,不要过分的沉迷,也是应该看一看。杜甫有一句诗我是很喜欢的“漫卷诗书喜欲狂”。当我在取得好成绩的时候,大声叫三次,心中实在很舒畅。难道这还不是读书所得来的结果吗?

我与书的故事

我与书的故事

我与书的故事

我与书的故事

我与书的故事

我与书的故事

我与书的故事

我与书的故事

我与书的故事

我与书的故事

《我与书的故事.doc》
我与书的故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