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总论讲授纲要——陈兴良

2020-03-02 00:34:0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刑法总论讲授纲要

陈兴良

引言

第1讲

刑法方法论

一、立法论的思考与司法论的思考

二、体系性的思考与问题性的思考

三、类型性的思考与个别性的思考

思考题:试论刑法的教义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 参考书目:

1、陈兴良:《刑法知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章

2、许德风:《论法教义学与价值判断----以民法方法为重点》,载《中外法学》2008年第2期

3、陈兴良主编:《刑法方法论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第2讲

罪刑法定主义

一、罪刑法定的价值内容

(一) 罪刑法定的思想渊源

(二) 罪刑法定的宪政基础

(三) 罪刑法定的司法理念

二、罪刑法定的派生原则

(一) 类推解释之禁止

(二) 事后法之禁止

(三)习惯法之禁止

三、我国刑法中的罪刑法定

(一) 罪刑法定的当代命运

(二) 罪刑法定与司法体制

(三) 罪刑法定与法律解释

思考题:如何理解我国刑法关于罪刑法定原则的规定? 参考书目:

1、陈兴良:《罪刑法定的当代命运》,载《法学研究》1996年第2 期。

2、彭凤莲:《中国罪刑法定原则的百年变迁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案例:李宁组织卖淫案,载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参考》第38集,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参见陈兴良:《判例刑法学》(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章第1节

第3讲

犯罪概念与行为论

一、犯罪概念概述

(一)犯罪概念的体系性地位

(二)事实概念与规范概念

(三)形式概念与实质概念

二、作为犯罪根基的行为

(一) 行为论概述

(二) 行为论与构成要件论

(三) 行为论与违法论

(四) 行为论与责任论

思考题:试论无行为则无犯罪这一法律格言 参考书目:

1、陈兴良:《刑法知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6章

2、陈兴良:《刑法知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7章

3、王充:《中日犯罪论体系的比较与重构----以行为论与犯罪论的关系为视角》,载《中国法学》2006年第6期

第4讲

犯罪论体系

二、犯罪论体系概述

(一) 古典派的犯罪论体系

(二) 新古典派的犯罪论体系

(三) 目的论的犯罪论体系

(四) 目的理性的犯罪论体系

三、四要件犯罪构成论批判

(一) 没有构成要件的犯罪构成

(二) 没有违法阻却事由的犯罪构成

(三) 没有归责的犯罪构成

(四) 没有阶层的犯罪构成

四、犯罪论体系的建构规则

(一) 事实判断先于价值判断

(二) 形式判断先于实质判断

(三) 客观判断先于主观判断

(四) 类型判断先于个别判断

思考题:四要件的犯罪构成论存在什么缺陷?

参考书目:

1、(苏)A.H.特拉伊宁:《犯罪构成的一般学说》,王作富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8年版

2、陈兴良:《刑法知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章

3、陈兴良主编:《犯罪论体系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梁根林主编:《犯罪论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肖中华:《犯罪构成及其关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方泉:《犯罪论体系的演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案例:吴晓丽贷款诈骗案,载最高法院:《刑事审判参考》第15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参见陈兴良:《判例刑法学》(下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章第2节

第5讲

构成要件论

一、构成要件概述

(一) 构成要件的起源

(二) 构成要件与法律

(三) 构成要件与事实

二、构成要件的性质

(一) 构成要件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二) 构成要件的记述性与规范性

(三) 构成要件的形式性与实质性

三、构成要件的分类

(一) 基本构成与修正构成

(二) 减轻构成与加重构成

(三) 普通构成与特别构成

思考题:试论构成要件与犯罪构成的区别

参考书目 :

1、陈兴良:《构成要件的理论考察》,载《清华法学》2008年第2期

2、(德)恩施特.贝林:《构成要件理论》,王安异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日)小野清一郎:《犯罪构成要件理论》,王泰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案例:何起明诈骗案,载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参考》第12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参见陈兴良:《判例刑法学》(下卷),中国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章第6节

第6讲

实行行为论

一、实行行为的概念

(一) 实行行为的事实性

(二) 实行行为的规范性

(三) 实行行为的具体性

二、直接正犯的实行行为

(一) 亲手犯的概念

(二) 亲手犯的本质

(三) 亲手犯的形式

三、间接正犯的实行行为

(一) 间接正犯的概念

(二) 间接正犯的本质

(三) 间接正犯的形式

四、原因上的自由行为

(一) 原因上的自由行为的概念

(二) 原因上的自由行为的本质

(三) 原因上的自由行为的形式

1、(日)西原春夫:《犯罪实行行为论》,戴波、江溯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范德繁:《犯罪实行行为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

3、何荣功:《实行行为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徐文宗:《论刑法的原因自由行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案例:邵建国故意杀人案,载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律研究所:《人民法院案例选(刑事卷)》(1992年-1996年合订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版,参见陈兴良:《判例刑法学》(下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章第1节

第7讲

不作为论

一、不作为概述

(一) 不作为的概念

(二) 不作为的分类

二、不作为的作为义务

(一) 形式的作为义务论

(二) 实质的作为义务论

三、不作为的认定

(一) 纯正不作为的认定

(二) 不纯正不作为的认定

思考题:试述保证人说

参考书目:

1、(日)日高义博:《不作为犯的理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黎宏:《不作为犯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栾莉:《刑法作为义务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案例:宋福祥故意杀人案,载中国高级法官培训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刑事审判要览》(1996年刑事审判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参见陈兴良:《判例刑法学》(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章第1节

第8讲

因果关系与客观归责论

一、因果关系概述

(一) 因果关系的体系性地位

(二) 哲学因果关系与法律因果关系

(三) 归因与归责

二、条件说

(一) 条件说的概念

(二) 条件说的价值

(三) 条件说的适用

三、原因说

(一) 原因说的概念

(二) 原因说的价值

(三) 原因说的适用

四、相当因果关系说

(一) 相当因果关系说的概念

(二) 相当因果关系说的适用

五、客观归责

(一) 客观归责的概念

(二) 客观归责的价值

(三) 客观归责的适用

思考题:试论刑法上归因与归责的区分

参考书目:

1、陈兴良:《客观归责理论研究----从归因到归责》,载《法学研究》2005年第5期

2、陈兴良:《刑法因果关系:从哲学回归刑法学》,载《法学》2009年第7期

3、张绍谦:《刑法因果关系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年版

4、吴玉梅:《德国刑法中的客观归责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案例:赵金明故意伤害案,载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参考》第55集,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参见陈兴良:《判例刑法学》(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章第3节

第9讲

违法性论

一、违法性概述

(一)违法性的体系性地位

(二)形式违法性与实质违法性

(三)客观违法性与主观违法性

二、违法性的本质

(一) 规范违反说与法益侵害说

(二) 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

(三) 物的违法论与人的违法论

三、违法性的阻却

(一) 违法阻却的根据

(二) 法定的违法阻却事由

(三) 超法规的违法阻却事由

思考题:试述刑事违法性与违法性的区分

参考书目:

1、陈兴良:《刑法知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8章

2、周光权:《违法性判断的独立性----兼及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改造》,载《中外法学》2007年第6期

3、王安异:《刑法中的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肖吕宝:《主、客观违法论在刑法解释上的展开》,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5、王政勋:《正当行为论》,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6、王骏:《超法规的正当化行为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案例:周某某非法行医案,载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参考》第40集,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参见陈兴良:《判例刑法学》(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章第6节

第10讲

责任论

一、责任概述

(一) 责任的体系性地位

(二) 心理责任论与规范责任论

(三) 社会责任论与人格责任论

二、责任的形式

(一) 故意

(二) 过失

三、责任的阻却

(一) 责任阻却的根据

(二) 责任无能力

(三) 违法性认识错误

(四) 期待不可能

思考题:试述从心理责任论向规范责任论转变的意义 参考书目:

1、陈兴良:《从刑事责任到责任主义----一个学术史的考察》,载《清华法学》2009年第2期

2、冯军:《刑事责任论》,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案例:彭崧故意杀人案,载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参考》第55集,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参见陈兴良:《判例刑法学》(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章第1节

第11讲

故意论

一、故意概述

(一)故意论的演变

(二)故意的体系性地位

二、故意的构成

(一) 故意的认识因素

(二) 故意的意志因素

三、故意的形式

(一) 故意的法定类型

(二) 故意的理论类型

四、错误论

(一) 错误的概念

(二) 错误的分类

(三) 错误的判断 思考题:如何认定间接故意 参考书目:

1、姜伟:《罪过形式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刘明祥:《错误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案例:沈某某盗窃案,载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参考》第40集,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参见陈兴良:《判例刑法学》(上卷)3章第4节

第12讲

过失论

一、过失的概念

(一) 过失论的演变

(二) 过失的体系性地位

二、过失的构成

(一) 过失的认识特征

(二) 过失的意志特征

三、过失的形式

(一) 过失的法定类型

(二) 过失的理论类型 思考题:试论监督过失 参考书目:

1、林亚刚:《犯罪过失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高铭暄、赵秉志主编:《过失犯罪的理论基础》,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3、赵慧:《刑法上的信赖原则》,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案例:梁应金交通肇事案,载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参考》第13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参见陈兴良:《判例刑法学》(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章第6节

第13讲

未遂犯论

二、未遂犯的概念

(一) 主观的未遂论

(二) 客观的未遂论

(三) 折中的未遂论

三、未遂犯的特征

(一) 着手

(二) 未得逞

(三) 意志以外原因

四、不能犯

(一) 不能犯的概念

(二) 不能犯的性质

(三) 不能犯的认定

思考题:试论未遂犯与不能犯的关系 参考书目:

1、张明楷:《未遂犯论》,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2、赵秉志:《未遂犯形态研究》(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陈家林:《不能犯初探》,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2005年版

案例:张筠筠运输毒品案,载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参考》第5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参见陈兴良:《判例刑法学》(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章第2节

第14讲

共犯论

一、共犯的概念

(一) 共犯与正犯

(二) 共犯的构成

(三) 共犯的处罚根据论

二、共犯的性质

(一) 共犯的从属性说

(二) 共犯的独立性说

(三) 共犯的二重性说

三、共犯的分类

(一)共同正犯

(二)组织犯

(三)教唆犯

(四)帮助犯

四、共犯的认定

(一) 共犯与身份

(二) 共犯的过限

(三) 共犯的脱离

思考题:试论共犯与正犯的区别

参考书目:

1、陈兴良:《共同犯罪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马克昌、莫洪宪主编:《中日共同犯罪比较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陈家林:《共同正犯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杨金标:《共犯的处罚根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案例:高海明绑架、郭永杭非法拘禁案,载国家法官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审判案例要览》(2001年刑事审判案例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载陈兴良:《判例刑法学(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章第1节

第15讲

竞合论

一、竞合论概述

(一) 竞合论的概念

(二) 行为个数与竞合

(三) 罪名个数与竞合

二、法条竞合

(一) 法条竞合的概念

(二) 法条竞合的形态

(三) 法条竞合的处理

三、想像竞合

(一) 想像竞合的概念

(二) 想像竞合的形态

(三) 想像竞合的处理

四、实质竞合

(一) 实质竞合的概念

(二) 实质竞合的形态

(三) 实质竞合的处理

思考题:试论法条竞合与想像竞合的区分

参考书目:

1、刘士心:《竞合论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

2、赵丙贵:《想像竞合犯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年版

3、柯耀程:《刑法竞合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案例:梁其珍招摇撞骗案,载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参考》第34集,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参见陈兴良:《判例刑法学》(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7章第1节

第16讲

刑罚目的论

一、刑罚目的的概述

(一) 刑罚目的的概念

(二) 刑罚目的与刑罚权

(三) 刑罚目的与刑罚功能

二、刑罚的报应目的

(一) 报应目的的概念

(二) 报应目的的价值

(三) 报应目的的实现

三、刑罚的预防目的

(一) 预防目的的概念

(二) 预防目的的价值

(三) 预防目的的实现

四、刑罚目的二元论

(一) 报应目的的主导性

(二) 预防目的的补充性 思考题:试论报应与预防的关系 参考书目:

1、陈兴良:《刑罚目的二元论》,载《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1年第1期

2、田文昌:《刑罚目的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3、(德)雅科布斯:《行为 责任 刑法---机能性描述》,冯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第17讲

死刑论

一、死刑概述

(一) 死刑的历史沿革

(二) 死刑的当代趋势

二、死刑的立法考察

(一) 死刑的罪名分析

(二) 死刑的程序分析

三、死刑的司法考察

(一) 死刑的适用条件

(二) 死刑的适用规则

思考题:死刑适用与民意的相关考察

参考书目:

1、陈兴良:《死刑备忘录》,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2、杨正万:《死刑的程序限制》,中国人民公安

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案例:唐友珍运输毒品案,载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参考》第2缉,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马俊海运输毒品案,载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参考》第4缉,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参见陈兴良:《判例刑法学》(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章第3节

18讲

量刑论

一、量刑概述

(一) 量刑的概念

(二) 量刑的方法

(三) 量刑的程序

二、量刑原则

(一) 以事实为根据

(二) 以法律为准绳

三、量刑情节

(一) 法定情节

(二) 酌定情节

思考题:如何避免量刑偏差?

参考书目:

1、胡学相:《量刑的基本理论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赵廷光:《量刑公正实证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汤建国主编:《量刑均衡方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

案例:贺淑华非法行医案,载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参考》第53集,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郭云娜案,载上海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法院裁判文书选》(上海2001年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参见陈兴良:《判例刑法学》(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章第1节

刑法总论

刑法总论案例

刑法总论试题

刑法总论名词解释

刑法总论多选题

刑法总论案例分析题

刑法总论总结笔记

刑法总论论文素材

刑法总论教学大纲(北大)

《刑法总论》教学辅导案例

《刑法总论讲授纲要——陈兴良.doc》
刑法总论讲授纲要——陈兴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