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气象测报地面信息化数据处理技术

2020-03-03 03:11:0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分析气象测报地面信息化数据处理技术

[摘 要]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提高,气象预报借助信息科技使得观测数据更加的准确,为人们生活与农业生产提供了参考性意见。地面气象观测、云观测将气象预报推到了更高的水平。作为基础的气象业务,地面气象测报是较为普遍的存在最为长久的观测方式。其观测系统非常完善,经历了观云测报、高效测报与信息数据化处理几个阶段,同时管理上亦做了高要求。笔者根据工作经验,结合观测而来的气象信息,简要分析气象测报地面信息化处理技术。

[关键词]气象测报;地面信息化;处理数据

中图分类号:A9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9-0276-01

气象预报是人类把握自然规律,掌握天气变动的重要方式,体现了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力。从传统的“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人力观测,到后来借组科技的力量实现了卫星云图的观测,展示出人类的进步。气象预报给社会生产、人们生活巨大的方便,为农业劳动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性。我国气象预报历经观云测天、高效探测、信息化数据的综合处理几个阶段,并向着更广大的空间前进。但是,技术不可能万无一失,其缺陷固然存在,但总有办法处理、解决。

一、人工审核A文件,处理疑误信息

(一)处理与审核能见度、云、天气现象

1.记录分析处理

人工审核A文件出现的疑误信息,多由以下原因造成:天气现象的漏记,比如出现雷暴的方位被漏记;记载的天气现象的顺序不正确,比如在阵雨与雷暴间记录闪电;气象表封底备注被多记、错记或漏记,比如为备注缺测;控制质量密码不正确。关于记录云状,常常出现未记录有多少云量或关于云状的记录加上了雷暴,但没有配合对流性云状。、

2.注意点

第一,云。在记录云时,要对云的概念做熟悉,关于形成云的原因、云状特点与伴随而来的天气情况等。云状的演变、顺序应该正确记录,以及雷与云是否合理配合等也要准确记录。第二,能见度。在记录能见度时,不可忽略记录时的天气现象,如果存在10.0km》能见度,那么要对扬沙、雾、烟等情况做好记录;如果存在1.0km》能见度,那么要对烟雾、沙尘暴、雪与雾等做好记录,同时要做好最小能见度的记录。第三,天气现象记录。记录天气现象也有相关的规范。如果为雨天,关于降水开始与停止时间,自动测站与虹吸自记是否存在差异。如果出现视线障碍天气现象,比如浮尘、雾霾或阴霾,降水与风的记录必不可少,以便于判断。

(二)人工审核的另外注意点

当前,国内自动气象业务系统尚需完善的部分较多,想要实现高精度的智能化自动记录还比较困难,同时也存在功能缺陷,数据文件是否合法是其常用的检查功能,而非定量信息,如封面信息、气象概况与备注等,自动气象业务系统还不能轻松的完成。为此,人工审核是常见的主要的办法。

(三) 处置质量控制码信息疑误

参考规范,三位整数是质量控制码的表达,站台级为百位,省级为十位,国家级为个位,正确用0代表,未采取质量控制用9代表。工作人员在现实情况下,要着重注意是否存在格式错误的情况。

二、计算机审核A文件,处理疑误信息

(一)处理台站参数信息疑误

信息化处理时常碰到台站参数信息疑误的情况,表现为台站参数表和文件首部存在差异,主要因自动气象站型号、文件首部观测项目所以和其要素存在方位差异的情况。可通过提示观测对象变动或早转换文件格式时注意当前时间以及将要转换到什么时间,确保基本参数的正确。

(二)处理缺测文件整点记录

按照规范,如果分钟数据可在非正点获取,那么位于前后整点10分钟且与整点最接近的记录替代之。即如果数据于正点前10分钟被观测,那么在该时间范围内中与正点最邻近的数据为记录值。若前10分钟内缺失数据,则以后10分钟范围内的与整点相邻的数据代替之。若分钟数据无法获取,或时间范围内的数据也存在缺测,可以补测值或平行人工观测值替代。如果补测与人工观测也缺失,那可结合地表温度、气象站气压、相对温度等要素做内插处理。

三、计算机审核J文件,处理疑误信息

(一)处理分钟数据的缺测

在做机审J文件时,缺测正点气温可能出现,进而造成不能与A文件有一致的正点值。在更换传感器、校准采集器或雷击中采集器时,就极容易出现此种情况。如果正点的分钟数据与自动站测得的整点数据不同,同时,在判断分钟数据的确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则正点值即可替代。

(二)处理分钟数据异常的跳变值

若某阶段的分钟数据记录中存在某分钟数据的跳变,在参考人工站要素前提下,以自动站记录的数据与自记迹线对比,若的确存在野值,数据内插必不可少,但要除开降水量、风。

四、备注信息文件

在处理与修改信息化资料中存在的不正常情况之后,备注及其必要。备注工作要做到:首先,备注内容的选择性。内容应记载影响记录的说明或重要的气象探测事项。比如,更改站名、迁移站址、改变海拔高度与经纬度、观测仪器、观测方法、观测项目、仪器性能状态、台站四周环境变动、安装仪器是否正确等。其次,填写备注应该坚持内容简明扼要、条例清晰合理。比如影像数据、统计方法、不正常的数据记录时间、处理数据方法、引起状况出现的原因。例如,若仪器更换时,那么要记录仪器生产商、型号、号码与有效的检测日期等。第三,如果备注内容类型相同,要做归纳整理。第四,备注应合乎一定的规范,台站变动历史或常见的备注事项为记载类型。常见备注内容指的是某些可直接影响气象观测水平的缘由或台站四周出现的环境变动等。

五、结语

在气象监测级数进步的基础上,气象监测数据的资料更加的繁杂,量越来越多,疑误信息在实际操作中经常的出现,这要求审查人员不仅要提升自己的操作技能,同时也应了解熟悉地面气象监测的一些规则,确保准确性、完整性的记录气象信息化数据资料,努力建设信息化的气象监测。

参考文献

[1]黄宝峰.气象测报地面信息化数据处理技术[J].北京农业,2012,(27):126-127.

[2]张明阳.气象测报地面信息化数据处理技术[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22):175.

[3]韦玲玲.气象测报地面信息化数据处理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14.

[4]唐刚,徐正芬,郑东齐等.气象测报地面信息化数据处理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3,(4):198-199.

湖北省地面气象测报技术比赛

地面气象测报综合复习题

地面气象测报人员考试卷

平乐地面气象测报技术技能比赛试题库

地面测报技术总结

宜宾市地面气象测报测试题(11月)

地面气象测报工作规章制度试题

湖北省地面气象测报技术比赛(试卷含答案)(推荐)

地面气象测报业务技术比赛习题7答案

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操作说明

《分析气象测报地面信息化数据处理技术.doc》
分析气象测报地面信息化数据处理技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