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 证明试题

2020-03-03 07:05:1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九年级(上)单元测试卷

第一章证明(二)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A、一锐角对应相等B、两锐角对应相等C、一条边对应相等D、两条边对应相等

2、如图,由∠1=∠2,BC=DC,AC=EC,得△ABC≌△EDC的根据是()

A、SASB、ASAC、AASD、SSS

3、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7,一腰上的中线把其周长分成两部分的差为3,则腰长是()

A、4B、10C、4或10D、以上答案都不对

4、如图,EA⊥AB,BC⊥AB,EA=AB=2BC,D为AB中点,有以下结论:

(1)DE=AC;(2)DE⊥AC;(3)∠CAB=30°;(4)∠EAF=∠ADE。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A、(1),(3)B、(2),(3)C、(3),(4)D、(1),(2),(4)

5、如图,△ABC中,∠ACB=90°,BA的垂直平分线交CB边于D,若AB=10,AC=5,则图中等于60°的角的个数为()

A、2B、3C、4D、

5(第2题图)(第4题图)(第5题图)

6、设M表示直角三角形,N表示等腰三角形,P表示等边三角形,Q表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下列四个图中,能表示他们之间关系的是()

7、如图,△ABC中,∠C=90°,AC=BC,AD平分∠CAB交BC于点D,DE⊥AB,垂足为E,且AB=6cm,则△DEB的周长为()

A、4cmB、6cmC、8 cmD、10cm

8、如图,△ABC中,AB=AC,点D在AC边上,且BD=BC=AD,则∠A的度数为()

A、30°B、36°C、45°D、70°

9、如图,已知AC平分∠PAQ,点B,B′分别在边AP,AQ上,如果添加一个条件,即可推出AB=AB′,那么该条件可以是()

A、BB′⊥ACB、BC=B′CC、∠ACB=∠ACB′D、∠ABC=∠AB′C

(第7题图)(第8题图)(第9题图)(第10题图)

10、如图,△ABC中,AD⊥BC于D,BE⊥AC于E,AD与BE相交于F,若BF=AC

,则

九年级(上)数学单元测试卷[1]第 1 页 (共四页)

ABC的大小是()

A、40°B、45°C、50°D、60°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80°,那么顶角是度.12、如图,点F、C在线段BE上,且∠1=∠2,BC=EF,若要使△ABC≌△DEF,则还须补充一个条件.

(第12题图)(第13题图)(第15题图)

13、如图,点D在AB上,点E在AC上,CD与BE相交于点O,且AD=AE,AB=AC。若∠B=20°,则∠C=°.14、在△ABC中,AB=5cm,BC=6cm,BC边上的中线AD=4cm,则∠ADC的度数是.

15、如图,在Rt△ABC中,∠B=90°,∠A=40°,AC的垂直平分线MN与AB交于D点,则∠BCD的度数为.16、如图,△ABC中,∠C=Rt∠,AD平分∠BAC交BC于点D,BD∶DC=2∶1,BC=7.8cm,则D到AB的距离为cm.

17、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D⊥BC,PE⊥AB,PF⊥AC,则△DEF是三角形.18、如图,∠E=∠F=90°,∠B=∠C.AE=AF,给出下列结论:①∠1=∠2;②BE=CF;③△ACN≌△ABM;④CD=DN。其中正确的结论是(注:将你认为正确的结论都填上.)

(第16题图)(第17题图)(第18题图)

三、(每小题6分,共12分)

19、如图,在四个正方形拼接成的图形中,以A

1、A

2、A

3、…、A10这十个点中任意三点为顶点,共能组成多少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你愿意把得到上述结论的探究方法与他人交流吗?若愿意,请简要写出你的探究过程

20、已知:菱形ABCD中(如图),∠A=72°,请设计三种不同的分法,将菱形ABCD分割成四个三角形,使得每个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画图工具不限,要求画出分割线段;标出能够说明分法所得三角形内角的度数,没有标出能够说明分法所得三角形内角度数不给分;不要求写出画法,不要求证明.)

注:两种分法只要有一条分割线段位置不同,就认为是两种不同的分法.

分法一:分法二:分法三:

四、(每小题6分,共18分)

21、已知:如图,∠A=∠D=90°,AC=BD.求证:OB=OC

22、已知:如图,P、Q是△ABC边BC上两点,且BP=PQ=QC=AP=AQ,求∠BAC的度数.

23、已知: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 AD∥BC,AB=CD,点E为梯形外一点,且AE=DE.求证:BE=CE.

五、(每小题8分,共16分)

24、阅读下题及其证明过程:

已知:如图,D是△ABC中BC边上一点,EB=EC,∠ABE=∠ACE,求证:∠BAE=∠CAE.证明:在△AEB和△AEC中,

EBECABEACE

AEAE

∴△AEB≌△AEC(第一步)

∴∠BAE=∠CAE(第二步)

问:上面证明过程是否正确?若正确,请写出每一步推理根据;若不正确,请指出错在哪一步?并写出你认为正确的推理过程。

25、如图1,点C为线段AB上一点,△ACM, △CBN是等边三角形,直线AN,MC交于点F。

(1)求证:AN=BM;

(2)求证: △CEF为等边三角形;

(3)将△ACM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0,其他条件不变,在图2中补出符合要求的图形,并判断第(1)、(2)两小题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不要求证明)

初中数学三角形证明

初中数学定理证明

初中数学证明(二)

初中数学命题与证明

初中数学 证明二习题

几何证明方法(初中数学)

初中数学几何试题(优秀)

初中数学有趣的试题

初中数学选择题试题练习

初中数学新课标经典试题

《[初中数学 证明试题.doc》
[初中数学 证明试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