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读后感

2020-03-03 03:57:5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读后感写作导引

江苏南通

王俊杰

【文题设计】

请选择你喜欢的一部名著或一段诗文格言或让你感动的一个人物的事迹材料,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读后感。注意:1.读懂文本的思想内容,把握人物的精神品质;2.联系个人思想或社会实际,写出真切新鲜的阅读感受。

【写作引路】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所读文本内容或人物事迹自选,自由度较大。但也有限制:这个作品或这个人物是你喜爱的,能打动你的。读后的“感”就要建立在这“喜欢”和“感动”上。但文章并不是简单地陈述“喜爱”和“感动”的原因,而要联系个人的思想或社会生活的实际,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这才符合这篇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写好读后感的方法不拒一格,行文亦各有千秋。但作为初学者,应努力做好如下三点:

一、读好原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结果。所以写好读后感,首先得在“读”字上下功夫。要认真阅读原文,从读懂词句、理清思路入手,进而理解内容、把握重点,最终掌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同时,还可以把文中的内容同历史经验、社会生活以及个人实际联系起来,认真思索、广泛联想,这样感受才会丰富、深入,从而为写好“感”打下坚实的基础。倘若只是走马观花,必然如坠云雾,所得之“感”必然肤浅,只能人云亦云了。

二、选好“感点”。

所谓“感点”,就是原作中使你有所触动的人、事、景、物、情、理的某一点,它是你话题的原点或论述的核心。它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思想;也可以是受书中启发而生的质疑与追问;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出来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的感触和评论。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写前要认真思考,精心选择。选择“感点”要注意以下四点:(1)“感点”要“准”,不能跑题,偏离原文的题意。(2)“感点”要“小”,要紧扣一点,不要面面俱到。(3)“感点”要“新”,要把握时代脉搏,写出独到见解。(4)“感点”要“深”,要体现思想含量,做到启人心智。

三、写好结构。

读后感的结构形态很多,下面着重介绍的“引——议——联——结”模式,就是值得初学者借鉴模仿的一种。

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可以扼要概括出引发感想的“读”的内容,也可以直接引用触动感想的原文章句。“引”是后文感想的原点与方向,除了引点准确以外,最易忽视的就是简练。引的主要方式当然是 “叙”,但它不同于记叙文的“叙”。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避免喧宾夺主。因此,决不能大段引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直接相关的部分,略去无关叙述。

议——分析材料,提炼感点。具体是指在引出“读”的内容后,作者就自己“感”的内容进行分析议论,说明道理。 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感不能深入,文章流于肤浅;“泛泛而谈”,犹如隔靴搔痒,议论缺乏针对。所以,写读后感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横向地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现象,也可纵向地由古及今联系人类社会中的种种问题。但联系务必紧扣“感点”,切忌天马行空。

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一般情况下,最好能回归文本,从而首位呼应。

总之,写好一篇读后感无论怎样都不能只有引述而没有感想,也不能人云亦云的重复他人,应从文中提炼出新鲜观点,结合现实生活,从新的角度写出内容深刻、个性独具的读后感。

【佳作欣赏】

选文一

因为我在

福建一考生

手上拿着一本书——《时间简史》,抚摩着封面那烫金的题字,思绪仿若春雨细密如织,眼前立刻浮现出那个微笑的面庞——史蒂芬·霍金。

霍金是本世纪享有盛誉的伟人之一。因患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他必须依靠安装在轮椅上的一个小话机与语言合成器和人进行交谈;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时需要请人将每一页都摊在大桌子上„„这一切一切的困难,我们常人难以想象,而他却毫不气馁,压力愈大,他愈坚强。尽管在我们眼里,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之上,但他的思想早已经超越了时空的范畴与生命的界限,如同天边的启明星,放射出万道毫光、火样豪情。

回归现实,回归我的生存领域,陡然间,我却发觉自己是那么的渺小。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学业的失败,病痛的折磨,家道的贫穷,分离的苦闷„„这人生的所有不幸都降临在了我的头上,我失望,我无助,我哭泣,有无数个漆黑的夜晚,我曾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我,究竟是不是这红尘沧桑中无用的败笔?”回答的除了一片风声,还是风声。在我看来,这已是默认。

而今想想,和霍金先生比起来,不啻有天渊之别。虽然他在肢体上有缺陷,却拥有我们常人所不能及的坚强信心与顽强斗志。记得有位哲人曾经说过:“人的一生,就是在崎岖的山路上彳亍而行。有的人摔倒了,却立马爬了起来,拍拍膝盖,说声‘不痛’。但有的人,爬了起来,却从此害怕走路。”如果没有这番对霍金先生的思索,也许我现在还不明白自己已成了后者,也许我还永远只会哭泣,只会等待,只会为了一个虚幻的理想泅渡终生,而一无所获。

霍金先生,是您,让我看到了失去双翅的雄鹰是怎样对着天空发出不屈的嘶鸣;也是您,让我从过去那昏昏噩噩中找回自我,重塑明天。推开灵魂中的那扇门,发现自己,已在梦中耸成一座山——因为,我在。(选入时对原文有所删改)

点评:本文是关于人物事迹的读后感,比较典型地体现了“引——议——联——结” 的结构模式。作者从霍金的事例简要引入并精短议论后,自然联系到自己对生活的态度,最终有力地收束到全文的中心,即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找回自己,重塑明天。“因为我在”,展示的是人的内在的主观能动,用理性的光辉照亮畏怯的生命,发人深省,撼人心魄。

选文二

人生当如铁

福建一考生

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一本我很喜欢的书。书中塑造的“硬汉形象”深深吸引了我,小说以一段精彩的故事诠释了一个坚定的信念:人生当如铁。

主人公桑提亚哥连续出海多日一无所获,以致唯一的伙伴,那个孩子,也选择了离他而去。这位孤独的老渔人在浩瀚无常的大海面前,恐怕难逃一败。然而,他毅然地在这一片苍茫而遥远的领域和各种困难斗争,和穷凶极恶的海上霸王搏斗了三天三夜,最终胜利返回。

世俗的人们都认为他失败了,败得无可挽回,甚至昏头昏脑到将无用的鱼骨头当作“战利品”拉回来。但是,却不懂得,老渔夫所做的一切,就是人类意志力的记录,生命存在史上的奇迹。他们比起老渔夫来,何其渺小,又何其懦弱!

桑提亚哥,一个普普通通的老渔夫,无论遇到什么挫折,总是默默地对自己说,“痛苦对男子汉来说不算一回事”。他不惧风吹雨打,因为他是弓,压力越大拉得越满,射出的箭越是强劲;他永不言败,因为他是铁,沉甸甸压在心底,化作信念的基石;他是鹰,纵横四海,飞得越高,看得越远„„

一个相信自己的人,是不会被狂暴的波浪所吞没的;一个相信自己的人,是不会被死一样宁静的孤夜压弯脊梁的;一个相信自己的人,所谓绝望,不过是他手中随而扬空的屑粉;一个相信自己的人,他会在失败中拯救自己,在成功中摆正自己,在红尘的沧桑中升华自己,在多舛的命运中坚定自己!

合上书,我的脑海里再次清晰地映现出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经典名句:“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但他的精神是不可战胜的。”(选入时对原文有所删改)

点评:作者从“硬汉形象”导入,引出“人生当如铁”的观点总起全文,接着简述《老人与海》的故事梗概,对比现实,揭示出桑提亚哥的形象意义,并推及到对意如钢铁、坚定自我的人的赞美。最后用小说的经典名句“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但他的精神是不可战胜的”收束全文,质朴无华而内蕴千钧,胜过万千空洞口号。全文文采飞扬,气韵充沛,是篇抒情性较强的读后感范文。

读后感

读后感

读后感A

读后感

读后感

读后感

读后感

读后感

读后感

读后感

《怎么写读后感.doc》
怎么写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