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景

2020-03-02 10:11:2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无锡景》教案

(发布:徐妮娜 来源:原创 发稿时间:2013-3-19 阅读次数:208)

一、教材分析:

锦绣江南,风光旖旎、人文荟萃。江南的音乐,如同江南的山水般秀丽柔美。苏教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锦绣江南》就是结合与江南美景的对话,引领学生较集中地感受我国民族音乐重要代表之一的江南音乐的魅力。歌曲《无锡景》就是截取的其中的一首。这是一首流传极为广泛的江苏民间小调。全曲介绍了无锡的历史、风光与特产,为五声宫调式,节奏如轻打的鼓点一般,旋律细腻秀美,旋法曲折,特点鲜明,衬词亲切温柔,富有地方特色。用吴语演唱,则乡土气息散发得益发浓重。在这初春来临之际,选择这一课不但可以让学生体验江南的美景,而且能够激发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二、设计思路:

本课的设计意图是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新课程中“生活性”、“发展性”、“生命性”的基本特征,通过师生间平等互动的交流,把生活音乐化,音乐问足生活化,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激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达到为学生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歌曲《无锡景》,能用亲切、柔和的语调把江南民歌旋律优美、娇甜软腻的特点唱出来。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江南美景的体验,对现代幸福生活的讴歌,感悟社会主义国家丰富的人文内涵,激发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四、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氛围中用甜美、自豪的声音熟练的演唱歌曲,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审美情趣。

五、教学难点:

准确把歌曲中出现的“呀”、“末”等衬词,表现出江苏民歌特有的风格。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l、欣赏感受,初体江南

学生听着江南的民歌走进课堂。师生问好。(师: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今天带领大家一起走进音乐的殿堂!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音乐。)老师弹奏《茉莉花》。弹完后提问:

师:你们知道刚才老师用弹奏的是什么曲子吗? 生:《茉莉花》。

师:那它又是哪儿的民歌呢? 生:江苏民歌。

师:是的。老师刚才演奏的正是名扬海内外的我们的江苏民歌《茉莉花》。谁能哼唱几句让我们欣赏一下?

2、老师弹琴,哼唱《茉莉花》的旋律。

师:不错!看来我们的同学对《茉莉花》这首歌还是非常熟悉的。再来考考你们,同学们除了知道《茉莉花》是江苏民歌外,还知道哪些江苏民歌?

生:《拔根芦柴花》、《杨柳青》、《水乡船歌》、《月儿弯弯照九州》、《姑苏风光》、《紫竹调》、《绣荷包》、《无锡景》。

师:同学们说得可真多,说到江苏的民歌,大家都是朗朗上口的。俗话说,说得比唱得好。但是我很希望你们今天能够唱得比说得好。今天我们的学习任务就是学习你们刚才所说到的诸多江苏民歌中的其中一首——《无锡景》。

(二)学唱新歌

1、音画结合,情境体验

同学们先欣赏全曲——《无锡景》。欣赏完后老师提问: 师:你们说这首曲子美吗? 生:美。

师:一首好听的歌曲,人人都爱唱。你们在欣赏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这首歌在每句的停顿处,常用了一些衬词:“呀、末”,你们知道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吗? 生:这样做表现了亲切、柔和的语调。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我们不仅感情表达要到位,同时歌曲所表现的地方特色我们也不能忽略.(教师示范)

师:说得很好。这样做的确很亲切。下面我们一起来把第一段歌词朗读一遍。学生一起朗读歌词。

2、分析歌曲,了解歌曲

作品介绍:无锡景》是一首流传极为广泛的江苏南部地区民间小调,俗称《侉侉调》、《一支更儿里》等。此曲调在我国各地有多种变体,所唱题材内容也十分广泛。全曲介绍了无锡的历史、风光与特产,细腻地表达了当地民众对家乡眷恋、赞美的情怀。旋律细腻优美,衬词亲切温柔,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师:读了歌词,你觉得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请同学起来回答。 生:身为无锡人的自豪和欣赏无锡美景时那种喜悦、愉快的心情。

师:说得非常正确。歌曲具有怎样的一种风格呢?(是清新秀丽的,还是粗旷豪放的?)大家讨论一下。

歌曲以清新、秀丽的风格给人以轻松、愉悦的心情,让人耳目一新,歌曲从不从层面介绍了无锡的美景。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江南山清水秀的地形地貌孕育了江南音乐婉丽柔美的风格。

3、哼唱歌曲

同学们听的非常认真,非常投入,现在请同学们来试试看,请跟随我的琴声,用“啦”字轻轻的哼鸣,哼鸣时要注意,表情放松,面带微笑气息连贯流畅,声音柔和圆润。(只唱两段)

大家唱的很好,来看一下歌曲的拍号,2/4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结有两拍。2/4拍的划拍形式是怎么样的呢?老师演示,学生跟打。 接下来一边划拍一边用“啦”唱后两段。

师:现在,我给你们1分钟的时间熟悉歌谱,如在哼唱的过程中有什么困难你可以个别举手我来帮你解决。

4、重难点解决

师:第二行第二小节怎么唱?(点一个学生唱)你知道这种装饰音有什么用处吗?在民歌里这种类似的装饰音很多。这首歌里的装饰音用的最大好处就是更能表现江南民歌的娇甜软腻。重点解决第二句的切分音符。(小切分和大切分)下面一起来跟着老师的琴声把歌谱唱一遍。在唱的时候要注意刚才提到的几点: 切分音,注意节奏,打破常规的强弱规律。附点音符的值。装饰音,表现歌曲的细腻柔软。旋律线,如江南的小桥流水,呈下行趋势,这条旋律线贯穿着整首乐曲。

5、听一遍原唱,最后全体跟琴一起唱一遍。

师:大家的音准都很好。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比赛。男女生各为一组,自选一段,比比看到底哪一组唱得好。

(三)对比欣赏

师:江南一带的歌曲和乐曲通常都比较委婉、秀丽,你认为这些音乐风格、特点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欣赏蔡红虹、季春艳、电影《金陵十三钗》中不同版本的《无锡景》,比较它们在演唱形式、风格上有何异同?

(四)江南民间音乐

江南一带不仅民歌闻名,而且民间乐曲也驰名中外。 欣赏江南民间独奏艺术的巅峰之作——《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是民间艺人华彦钧(阿炳)的二胡代表作,也是江南民间独奏艺术的经典作品。“二泉”是江苏无锡惠泉山的一处风景名胜。1950年杨荫浏先生为阿炳录音后商量曲名,征得阿炳同意后定名为《二泉映月》,可见早期的《二泉映月》并非标题性音乐。《二泉映月》是一首变奏曲,全曲六段,由引子、主题和五次变奏组成。乐曲以高低起伏、委婉流畅、深邃悠远的曲调,表露了作者的愤懑情绪和倔强性格,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欣赏《二泉映月》。

(五)课堂小结

柔美的旋律描绘出雨笼运河、春绿江岸的美景。丝竹的音韵编制出小桥流水、锦绣江南的画卷。本节课我们在柔美的《无锡景》中度过,体会了江南民歌带给我们的情调。相信同学们不仅能走近江南音乐,更能读懂江南音韵。

无锡景2

无锡景 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无锡景说课稿

无锡景第二课时(材料)

初中音乐 无锡景教案

七年级音乐教案 丝竹江南—无锡景

七年级音乐下学期音乐第五单元:《无锡景》(第一课时)

七年级美术《无锡景说课》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音乐第五单元——小调集萃 歌曲《无锡景》教案

七年级音乐第五单元——小调集萃_歌曲《无锡景》教案

《无锡景.doc》
无锡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