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

2020-03-03 14:39:1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

摘要:网络这个信息宝库的出现和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它给人们带来的负面影响,己经成为全社会面临的新课题。青少年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心理发展并未完全成熟,思想还不稳定,对外界的各种诱惑没有足够的抵御能力,网络交往的自由性、虚拟性、广泛性正好符合青少年这一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青少年网络成瘾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为教育青少年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青少年 网络成瘾 心理学原因 综述

一、研究背景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近几年来,一些大中城市的中学、大学中不断报告有青少年因沉迷互联网而导致学业荒废、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与行为问题的案例。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估计这类心理疾病将出现蔓延趋势。因此,研究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症发生的心理机制,并找出相应的对策,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互联网,是当前网络社会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内涵界定

网络成瘾、网络成瘾障碍、强迫性网络使用,最近被称为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其实,每个术语均反映了对过度上网性质的不同理解。网络成瘾障碍(IAD)是纽约市精神病学家Ivan博士于1995年首次提出,是用以描述那些整天只盯住电脑屏幕上网,而不顾家庭等社会责任的网民;而青少年则是以学习和社会化过程为主的学生,他们因上网而妨碍了学习,成绩急骤下降,对社交不感兴趣,注意力沉浸在上网,而形成人格孤僻,对社会认知一行为障碍,甚至产生精神障碍。

二、主要研究内容

(一)根据艾里克森的理论分析

根据艾里克森的人生发展八阶段理论,青少年时期正处于第

四、第五两个阶段(6—11岁、12—2O岁),这时青少年所急待解决的发展课题或面临的主要危机是:勤奋、自信对懒惰、自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进入青春期,青少年的心理和身体都经历着“疾风骤雨”般的变化。这种变化,首先震撼了青少年自身,他们对自身更加关注,对自己身心的各种变化变得敏感,诸如“我是谁”、“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等问题几乎引起每个青少年的思索。家庭、学校、社会的要求与自身的发展需求有时会成为一对冲突剧烈的矛盾,青少年在此过程中会不断思索、选择,并反复尝试,他们试图用自身积累起来的各种知识来解决面临的问题,最后形成某种生活策略。[1]

(二)根据普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分析

1.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身体发育的剧烈变化,带来了青少年心理上的变化,但就总体而言,心理的成熟水平较之于身体的发育有相对的滞后性,所以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对新事物敏感且容易接受、寻求自我并实现自我、好奇心强、渴望友谊和交流、自制力相对较弱。正是由于这些特点,再加上目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他们特别需要别人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一些因素的制约,青少年对于人际交往、社会支持、自我实现等各种需要就难以在现实中得到

满足。而网络以它特有的方式和丰富的内容,展示给人们一种全新的虚拟社会环境,这无疑为青少年提供了实现自身需求的最好舞台。由于他们相对较弱的自制力,这种重复行为往往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当达到失控的程度时,他们也就上瘾了

2.青少年认知能力的局限性。青少年认知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淡薄也是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另一关键因素。由于青少年学生以学习活动为主,与社会生活有着某种程度的隔离,加上他们的认知能力相对较差,对复杂的社会背景和社会活动的认识单纯。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的虚拟性和不可知性给一些道德不良或不法分子提供了犯罪的场所,这些人针对的目标首选是不谙世事、单纯善良、社会经验不足的青少年学生。

3.固有的人格缺陷。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对过度使用互联网的研究,以及匹兹堡大学的研究都显示,IAD患者往往具有以下人格特点:喜欢独处,敏感,抑郁,倾向于抽象思维,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而辛辛那提大学的精神病学家内森?夏皮拉发现他的IAD病人中,大多数患有狂躁抑郁症和社交恐怖症。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患IAD的个体在心理品质方面存在着或重或轻的缺陷:敏感、抑郁、脆弱、多疑、兴趣单

一、情绪不稳定、意志薄弱、自制力差、性格孤僻、认知能力差、自我评价偏低等。一旦青少年个体出现上述心理品质,就有可能患上IAD。

4.自我同一性混乱。美国精神分析学家艾里克森认为,所谓自我同一性是指青少年对自己的本质、信仰和一生中的重要方面前后一致及较完善的意识,也即个人的内部状态与外部环境的整合和协调一致。儿童进入青年期,个体意识分化为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要建立起自我同一性,就得是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达到统一。在网上,他们以理想的自我出现,把自己设计成理想的样子,在网里隐藏现实中自己的过失与缺陷,按照自己所希望的形象与网友交流、互动,达到理想自我境界。这也是许多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少男少女为了这片美好而又虚拟的天空,不惜作出一些出格的事情。

5.需要的满足。所谓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被有机体感受到的一定的生活和发展条件的必要性。它是动机的基础,是个体从事各种行为的最基本动力,也就是说,个体在网络中行为的动机,是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之上的。按照美国心理学家Suler的看法,一些上网者越多地使用网络越发被网络空间的生活方式所吸引,以致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上网,甚至因此忽略了他们的真实生活。[2]

(三)根据马斯络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要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可以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类。在青少年身上,社交和尊重的需要体现得最明显。分析他们沉迷网络的心理需要。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补偿失败

青少年处于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在其学习和生活的历程中必然会有或多或少的不尽如人意,挫折对于每一个青少年来说是很难避免的。网络给这些青少年提供了补偿失败的环境,在网络提供的虚拟社会中,他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补偿现实生活中的失败,甚至可以以此来获取成就感。

2.逃避责任

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具有很大的好奇心,但在心理、生理各方面却处于未成熟时期,对于责任的承担力也不够。而在网上,他们不必遵守

现实社会中的各种规范,没有必须履行的角色义务,真实的姓名、性别、年龄、身份等多种社会角色可以被有意识地掩盖,这必然使网络中的角色缺乏,甚至没有社会责任性。

3.寻求人际支持

认识自我是青少年心理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课题。要正确认识自我,必须通过社会交往。但处于人生发展关键期的他们渴望与人交往,渴望有知心朋友。既然他们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做到,部分青少年就会通过因特网交朋友,在网上寻找关怀、支持和信任。

4.躲避现实

青少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由于目前中国教育体制的不完善和青少年评价系统的单一化,大多数学业不佳的青少年在这样的体制和评价体系下感到力不从心。长期的积压使部分青少年越来越不能面对现实, “被逼无奈”的他们只好选择躲避作为应对方式。接触了网络之后,他们会轻易的体会到那种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乐趣与满足,网络成了他们最好的躲避压力的避难所。

5.从众心理

青少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同学关系成了他们的主要社会关系。随着网络逐步进入现代人的生活,网络聊天、网络游戏也逐步成为了青少年之间谈论的主要话题之一。从众心理驱使他们去接触网络,这是他们获得团队归属的捷径之一,在得到满足感和团队归属感后,越发频繁地沉迷网络。

6.发泄不满情绪

青少年遇到烦心的事情时,他们可以不顾现实社会的约束在网上尽情发泄、倾诉,可以通过网络角色来发泄自己不满情绪,以此来缓解自己的不良情绪。在网络上发泄,无论采用直接还是间接的形式,青少年都不用担心在现实生活中常遇到的发泄不满情绪后给自己可能带来的麻烦。[3]

青少年网络成瘾分析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浅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

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的分析

青少年网络成瘾论文

青少年网络成瘾调查报告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青少年网络成瘾原因及解决办法社会实践报告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分析1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分析教案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doc》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