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0 年来审计工作的思考(下)

2020-03-02 10:17:5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对20年来审计工作的思考(下)

李金华

资料来源:中国审计,2003(3)

目前,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很多。最大的问题是,审计任务繁重与审计人员自身力量不足之间的矛盾。审计力量不足不仅仅是数量意义上的问题,更需要我们格外重视的是审计人员素质意义上的问题。就总体而言,审计人员素质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很多审计干部往往就寥论寥,在针对审计发现的问履,透过现象分析问履的本质,在为宏观调控、加强管理撮出科学的、魔层次的建议等方面做得还不够。各级领导重视审计工作,重视对全局的把握,思考的是今后如何改进、如何提高和完善。审计人员要想领导之所想,站在更高的层次研究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地发现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提醒领导关注,同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有些单位做得不错,每年都能给领导提供一些审计报告和建设性意见,引起了领导的重视,一些地方用行政规章的方式把审计建议加以落实。但有的地方的审计人员就缺乏宏观思维意识。我考虑,这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一线审计人员看问题的角度住住过于单纯,存在着“就审计而审计”的观念,有些审计报告篇幅很长,多达十几页,看后却使人感到抓不到要点,眉毛胡子一把抓,西瓜芝麻一窝端。到一个单位仔细检查,审计人员要分清问题的主次,针对这些问题该怎么办,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问题是共性的还是个性的,是否带有普遍性,等等。审计人员必须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看问题。二是审计人员的专业外知识相对不足,对审计对象不够了解。审计是一个涉及面很宽泛的行业,可以说,社会经济领域无所不包,财政、金融、工业、农业都会涉及到,而且有些是互相联系的,比如,财政与金融有联系、企业与金融有联系、企业与财政有联系。目前,审计人员的知识很有限,知此不知彼,知其一不知其二,有些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提出的合理性意见不是不听,而是听不懂。各个行业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如果我们只按照一种模式、一个法规去生硬地套,那么,有的或许能套,有的可能就要套出错误来。所以,审计人员亟需扩充知识范围。三是审计干部在运用辩证思维思考问题上能力相对较弱。所谓辩证思维,就是要掌握一些辩证法。辩证法的核心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审计干部所发现的任何一个问题,都要从四个方面着眼:“是什么?”,要把事实搞清楚,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把资金的运转过程搞清楚。“为什么?”,要知道被审单位为什么违反规定。是否具有主观目的性,是否有客观因素或历史原因等等,对此,要做具体的分析。“怎么样?”,就是要研究行为的后果,看它对经济发展、改革开放的影响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怎么办?”,这就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提出“三个对于”以区别对待:一是对于那些虽然不符合规定,但属于改革开放、大胆创新且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行为,不仅不要处罚,而且还要给予支持和保护;二是对于工作中或管理上的一般失误,要帮助改正、提高,加强管理;三是对于重大的违法问题和经济犯罪线索,一定要一查到底,严肃处理。

第二,有些审计工作霍似搞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但距离审计的规范化程度还相去甚远,审计准则的量彻落实并不理想。要将审计工作做好,仅有高素质审计人员是不行的,还要有规矩。规范就是程序上的一些规矩,包括审计计划、审计方案、审计底稿怎么做,审计取证怎样取,审计报告、审计决定如何写,如何征求意见,如何通过一定的法定程序进行复核,如何通过会议进行讨论,如何进行复议,以及将来要如何进行审计公告等等,这些程序都是要求很严格的。但目前审计任务量较大,审计人员在审计结束后仅做审计报告,审计底稿、审计取证的质量究竟如何,却不得而知。在这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审计风险,我们也是有过教训的。前年某特派办的一位处长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中点名提

到某省的一个问题。文章见报后,这个省的省长找到我说,审计结论还没给他看,怎么就在报纸上发表了呢?经调查,作者是记者站的站长,他的素材是从审计的综合材料摘来的。没有征得审计组同意,在审计还没有全部结束、审计决定还没下达、没有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也没有经过复议的情况下,就写篇文章在报纸上公开发表,问题的性质相当严重,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风险。这种行为违反了《审计法》规定的程序,如果人家把我们告到法庭,我们无话可说。所以,不要小看审计程序和有关规定的重要性,平常没有事,一旦打起官司来就大不一样了。所以,审计规范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第三,审计人员对纪律问题总体来说我们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有的甚至还不太理解。审计署刚开始推行“八不准”的时候执行起来很难,难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有些审计人员觉得心里不痛快,认为信不过我们审计干部,不准在审计单位吃、住,连用被审单位办公用品、交通工具都要付钱,不准参加被审计单位的任何活动,大家觉得要求太严格,太不近人情了。另一方面是连被审计单位也觉得不可理解,说把水果放在房间里,放烂了也没人吃,太不讲人情了。中央电视台采访我时,提出过这个问题,说你们实行“八不准”,是不是为了显得你们自身廉洁,总是提防被审计单位?我说不是。要求严格并不是为了提防被审计单位,而是为了保证审计工作的客观公正,保持审计的独立性。审计的独立性就是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预,无论是直接干预,还是间接干预。只有完全切断与被审计单位的任何经济联系,才能保持审计的独立性。审计要保证客观公正有两条重要原则,一条是回避制度,第二条就是保持独立性。当然,不只是我们有这样的要求,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一些国家也都是这样做的。美国麦道公司来我国进行内部审计,进门连水都不喝,来了就要资料、听情况,完事就走。这不是不通人情,就是要保持审计的独立性。从这个角度来说,审计独立性不仅仅是纪律、廉政问题,更重要的是涉及到客观公正的问题。要客观公正就要有一个独立的工作环境,因此,审计工作人员必须将之提到客观公正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审计纪律的核心就是保证审计行为的独立性。

面对现实,我们需要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从整体上看,审计系统需要提高五个方面的水平:班子的领导水平,干部的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机关的管理水平,审计的技术水平,最终反映审计工作的成果水平。其中,核心是提高审计干部的思想和业务水平。具体来说,我认为有必要再次强调对以下三个方面问题的看法:

预算执行审计是永恒的主题。纵观世界各国的审计,涉及的范围和侧重点并不完全一样,但对财政预算执行都要进行严格的审计,这是带有共性的,所有国家的审计机关都离不开这一基本点。就财政审计而言,不仅要审收入,还要审支出,要弄清楚是不是应收尽收、该支全支了;不但要审计支出的合法性,还要审计支出的效益性。现在我国审计还没有发展到绩效审计,将来如果财政收支都很规范了,就要监督和检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干方百计地把自己的基本职能履行好,要研究财政审计中一些规律性东西,比如财政体制改革,实行集中文付、政府采购。是不是实行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我们就没有审计任务了呢?不是的。实行集中支付,就审计集中支付;实行政府采购,就审计政府采购。并不是说实行改革就不要审计了,财政体制改了,审计也改,审计也要适应改革的要求。如果说整个财政预算都很规范了,什么问题都没有了,那审计人员就进行绩效审计,检查资金的使用效益如何,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上下功夫,因此,不必担心没有事情做。有些同志有见异思迁的想法,总想今年干个事,明年搞个事,就像过去讲的年年要有新花样。哪有那么多新花样?审计就是年年都要干这些事,关键是审计工作是否干好了,工作水平是否年年有提高,经过审计以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水平是否也在逐年提高。过去我们向人大报告,人大常委会讲一句话:好2甚至为我们鼓掌。现在则讲两句话:审计搞得好,但是年年审怎么还年年这么多事呢?为什么有些问题总是年年审、年年犯?我认为应该倒过来讲,是“年年犯、年年审”。只要有问题,我们就要审,审到最后慢慢就不犯了。大家可以明显地感到中央国

家机关这两年违法违纪问题大量减少。审计的目的不是查出问题越多越好,我希望在全面检查到他的前提下,查出的问题越少越好。审计机关要立足本职工作,坚守自己的岗位,不厌其烦重复地做自己应该做的工作。在反复审计的过程中推动整个社会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被审计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把自己的工作不断向前推进。我不主张今年提个口号,明年提个口号。然而真正到了干事的时候,我们就一定要干好,干出成效,干出影响。

审计工作在推动提高政府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方面大有作为。审计机关的工作有着不同于其他监督执法机关的特点,只有审计部门向人大报告工作时,可以指名道姓地说这个单位有什么问题、那个单位有什么问题,别的部门就不这样做。无论被审单位有没有问题,审计机关都要审计,审计结果都要对外公布,这样,自然就增强了透明度和公开化。下一步审计系统要实行公告制,对审计结果进行公告。实行公告制度对审计系统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公告了某厅某局有什么问题,厅长局长心里当然不舒服。但这样做,对于我国依法治国,增强民主、公开、透明的意识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的审计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一定要潜下心来钻研审计业务,研究审计规律。我不要求厅局长都能到一线去查账,但起码对审计业务要能听得很明白,明白各项审计是怎么回事,知道有什么重要的规定,保证决策不能失误。审计署主要讨论的问题是审计,包括审计方案、审计计划、重大审计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以至最后的审计结果,都要提交审计长会议讨论,这就是我的中心工作。所以,广大的审计干部要潜下心来钻研业务,提高自己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提高审计成果水平。这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加强法制建设,规范审计行为。我曾经提出过一个想法,要组织一批人从现在就开始研究具体的审计规范,按照国家颁布的审计准则,研究如何制定审计计划、进行审计实施、撰写审计底稿、进行审计取证、撰写审计报告,等等。现在有些审计报告到最后面目全非,责任不清。比如,审计组提出一个报告,提交到局里讨论,审计组的意见不一定被局里全部接受,就要进行改动。但将来出了问题到底是谁的责任,就不容易分清。所以要有规范,审计组的报告就是审计组的报告,别人有不同的看法可以另外提意见,审计组的报告不要动,将来统一归档,一旦出问题就把报告都拿出来看。这就是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审计组的独立性。不能把审计组看得可有可无,也可能有的问题最后处理时不作为问题处理,但是审计组报告里要有,将来能够说清楚为什么不作处理。另外,审计工作不能有外人介入,如果是正式的审计就不允许审计部门以外的人员参与,如果有别人参与那就不叫审计,而是叫调查。听说有些审计决定要由县政府召开县长办公会来研究决定,那怎么行?审计决定就应当由审计局作出,县里不能承担这个责任。如果有些重大问题请纪委、审计等部门参加,那是组成联合调查组,不是审计。如果某个案子要审计人员参加,那么这个审计人员就不是进行审计工作,而是专案组里的专案人员,按照专案组的要求协助办案,最后责任由专案组负责。只要是审计,就必须是审计机关独立组织审计人员从事的审计工作,这同样也是审计的独立性。目前,最令人担心的就是审计的规范问题,审计不规范往往隐藏很大的风险。听说有些市、县审计局一年审计几十个项目,这样能保证审计质量吗?近期审计署组织三十几个人对某位省长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搞了一个多月,基本把财政审了一遍,又把群众举报的问题都查了一遍,以此最后得出的结论,应该说都是有依据的。只要该查的都查到,重要的举报都核实,到纪委核查也没有发现任何其它线索,审计人员就可以做出结论。但是审计报告必须写清楚,审计了什么内容,找了多少人座谈,听取了几方面的意见,对举报的哪些问题进行了核实,核实的情况是怎样的结果,都要在审计报告中写上,这就规避了风险。现在市、县领导安排的任务太多,审计人员一定要讲明白完不成这么多任务,保证不了质量。要量力而行,进行一个审计就要切实负责,不要应付,这是对审计人员自己负责,也是对领导负责。所以,办事不能追求快、追求省事、追求简单化,对此,审计人员的头脑要时刻保持清醒。

审计工作任重道远。我们要充分地看到成绩,来鼓舞士气。同时,必须认真地查找差距,

以继续开拓我们前进的道路。广大审计干部今后一定要继续努力,为审计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20年来工作总结

反腐倡廉新形势下对审计工作的思考

对农信社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

对当前审计工作的若干思考

县审计工作二十年来的回顾

近20年来家乡发展变化

20年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100本书

创新审计工作的思考

提高社会对地方审计工作认同的思考

20年来遵化旅游业发展纪实

《对20 年来审计工作的思考(下).doc》
对20 年来审计工作的思考(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