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读书笔记

2020-03-02 05:12:1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班级管理》读书笔记

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人的心理健康的11条标淮

①适度的安全感;②恰当地评价自己;③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理想和目标;④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⑤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⑥有自知之明;⑦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与和谐;⑧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⑨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⑩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⑩在不违背团体利益的原则下,保持自己的个性。

我国学者提出心理健康的8条标准:

⑪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⑫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⑬热爱生活,乐于工作。

⑭面对现实,接受现实,适应现实,改变现实。

⑮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⑯人格和谐完整。

⑰智力正常。

⑱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主要活动是在心理和心理一生理活动现象领域内进行的。”就是说,思想、品德、知识、美感等地形成和发展必须以个性心理活动为基础。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为接受其他方面的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

当前,班主任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使用的策略大致有以下五种类型。

情感关爱型: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侧重给予情感上的关心、理解,或给予情绪上的照顾。如厌学情境中,班主任提出“关心他,用感情打动他”。退缩行为情境中,班主任提出“关心他的生活小事”,“在班上给他过生日”。攻击行为情境中,班主任提出“理解他,真诚地关心、帮助他,消除敌意,取得信任”。在考试焦虑情境中,班主任提出“在班上不要进行考试成绩排名”

行为疏导型: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侧重从行为上加以影响,或对行为进行正强化,或给其行为改善创造条件。如在厌学情境中,班主任提出“学习上降低要求,区别对待”,“着重纠正不良学习习惯,从最简单行为做起,严格要求”。在退缩行为情境中,班主任提出“有意接近他,和他交谈”,“平时上课多提问他”。自我中心情境中、班主任提出“让他与具有某方面特长的同学共事,认识自己的不足”。攻击行为情境中,班主任提出“低起点要求,让他逐步改正不良行为”等。

言语疏导型: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借助谈话、劝说等方式从认知上施加影响。如在考试焦虑情境中,班主任提出“要他正确对待考试”,“让他不要担心考试结果”。在厌学情境中,班主任提出“与他交流、谈心,讲道理”。在自我中心情境中,班主任提出“要他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责任转移型:把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转交给重要的他人,或借助空间环境的迁移以改善学

生现状。如,在厌学、退缩行为、自我中心和攻击行为等情境中,班主任都提出“与家长联系”、“交政教处处理”或“让他转学换换环境”等。

惩罚约束型: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以规章制度约束,或进行情境性批评,或限制条件阻止其滋长。如在厌学情境中,班主任可提出“采取严厉手段”。在自我中心情境中,班主任提出“让他自己感受行为的影响”等。

这些策略都是教师工作过程中经常采用的,具有生活化、具体化、常规化等特点。这些策略有的缺乏理论性,要在具体环境中,有针性的选用,并不断完善。

班级管理读书笔记[全文]

班主任班级管理读书笔记

《幼儿园班级管理》读书笔记

班级管理智慧(读书笔记二)

《幼儿园班级管理技巧150》读书笔记

《幼儿园班级管理技巧150》读书笔记

《幼儿园班级管理技巧150》读书笔记

《班级管理的创新与跨越》读书笔记

第八章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读书笔记

把读书笔记和日记纳入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读书笔记.doc》
《班级管理》读书笔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