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暖人心 评价促发展

2020-03-02 10:48:3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激励暖人心 评价促发展 ——激励性评价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课堂教学中善于运用激励性评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沟通师生情感,促进学生发展。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知识,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

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才会去认真地倾听音乐;有了认真地倾听,才会感悟音乐的真谛;感悟了音乐的真谛,才能更好地表现音乐;不断的表现中,才会对音乐进行再创造。小学音乐课堂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口头随机评价”和“体态手势激励”是最常见、最基本的激励性评价方式。但是,在操作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我曾经对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口头随机评价”和“体态手势激励”进行过一次定向观察,观察内容主要分三个:

1、对于学生的良好表现,教师的评价语言有哪些?

2、对于非理想结果,教师是怎样评价的?

3、课堂上,教师主要围绕那些方面来进行评价?

在观察我发现,音乐课中,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存在几个方面的误区:

误区一:评价就是表扬。

教师的课堂评价只停留在简单的表扬上。64%的音乐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评价语言或形式单一,用“唱得真好听”、“拍得真不错”等笼统的语言评价学生的表现,或者对全体学生说:“大家给他掌声。”于是学生就一起拍着整齐的“×

×| ×× ×| × ×| ××

×||”的掌声。有几堂课中,“掌声鼓励”竟达到15次以上,给人以“单一”和“过滥”的感觉,对学生也失去了激励的功效。通过观察还发现,这种缺少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口头惯用语言在低年级学生还能够起一些作用,到了高年级,学生学习音乐兴趣并没有因此而提高。另外,一堂课中,都是教师评价的多,有学生参与评价的只占28%。

误区二:不批评学生

在不少教师看来,激励与批评是对立的,强调激励就不能批评。如有一堂课中,教师请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可是一些调皮的男生一直在乱敲,而且可以看出,那是在故意捣乱。但是,教师也没有对他们进行教育。那些男孩子就一直“疯狂”到课结束。其实,在教育过程中不能没有批评,激励性评价也不等于没有批评。学生做错了就应该给以批评,有时甚至是严肃的批评。使犯错误的学生在心理上有一种强化,对错误有深刻的认识,以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从而促进他的健康成长。当然,批评必须注意方式方法,注意语言艺术,最终达到警醒顿悟、催人奋进的目的。

误区三:只对少数优生进行激励性评价

新课程改革倡导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方法,强调重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注重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事实上,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总是听见少部分优秀学生的声音。对于音乐的困难生,很多教师采用的是“最宽容法”,只要其不违反课堂纪律,不影响别人学习,即听之任之。结果是“激励”激不起优秀学生的活力,“激励”不给大多数学生机遇和鼓励。这样下去,评价如何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呢?

误区四:对明显的错误也不做出准确的判断。

为了激励学生,教师不敢轻易说学生错了。虽然音乐有其特殊性,音乐的美有其不确定性的特点。但是,这并不表示所以与音乐有关的知识都可以模棱两可。歌曲教学中,学生在音准、节奏上出现了明显的错误,教师也让他们含含糊糊过关了,没有用指导的方式帮学生解决难点;50%的学生错误地拍击节奏,教师还表扬“拍得不错”;学生把“欢快的”情绪说成“优美的”,教师也含糊其辞地让学生坐了下来,没有让学生在自主比较中知道答案。

误区五:评价只重结果,不重过程

有些教师在音乐课堂上只听学生的答案,而不太注重过程。特别是欣赏教学中,表现为对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进行表扬、激励,而对真正投入地倾听音乐的内向学生没有关注。音乐欣赏中的评价,不应该只是简单的肯定或否定,学生是怎样感觉出“马从远处跑来了”?音乐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价值关放在首位,重视学生体验音乐的过程和方法。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表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真正投入地倾听音乐的内向学生也应给予肯定和鼓励。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音乐技能、学习习惯方面的评价相对多些,而对于思维、品质等极少,只有20%的教师能够经常抓住契机,肯定学生掌握音乐学习的方法,给予全班学生指向性评价。

以上误区,如果广大音乐教师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及时改变观念,更新方法,丰富形式,调整和改善教学,必将影响音乐教学的质量。

那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究竟要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激励性评价呢?我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实践操作,在此与同行们探讨。

一、教师要明确激励性评价的含义、目标和性质

(一)激励性评价的含义

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育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激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内化学生的人格,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

(二)评价的目标

音乐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音乐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标准》的基本理念,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口头随机评价”和“体态手势激励”是音乐课堂教学中评价的两种典型形式。评价的指标和方法简便、明晰,易于操作和推广,又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音乐审美教育规律,还注意到了不同学生的差异性。不但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重要的是为每一次学生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成了广大音乐教师普遍采用的操作方式。但是一些音乐教师对于评价目标的认识不够清晰,不够深刻,仍然停留在肤浅层次上,甚至存在一些错误的理解。所以音乐教师一定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在课堂上进行科学有效的激励性评价,并明确激励性评价的三个性质。

(三)激励性评价的性质

1、评价要有激励性。

评价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激励而激励不是真正的激励性评价。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交流合作、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等,可以用较为准确、形象的文字进行定性评价,对于不痛不痒的或者重复罗嗦的评价要坚决杜绝。“单一重复”和“过滥”的激励手段要严格控制。可以语言激励和手势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无声激励和有声激励相结合等。要真正能激发学生产生成就感、自豪感和荣誉感,从而表现出良好的求知欲望——认真演唱、仔细聆听、大胆表现、勇于创新。

2、评价要有针对性。

“口头随机评价”和“体态手势激励”更重要的是关注孩子在体验音乐过程中的新变化,不应该是同一个标准,同一形式,而应该具体化,有针对性。采用何种激励手段对学生进行鼓励,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及激励当时的具体环境确定,要采用针对性最强,效果最佳的激励性手段。总之,让学生正视自己的成功和失败,其实是对学生的另类激励。在评价的过程中,应注意激励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条件,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不断反省、不断调整、不断超越自我。

3、评价要有全面性。

教师的评价的内容要丰富,对学生的评价应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指标,还应考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如: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能力,探究音乐的态度与创编能力,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理解以及审美情趣的形成等。

二、教师要发挥激励性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

教师的评价不是简单的肯定或表扬,应该有的放矢地进行即时评价,要在理想的境界中激发学生的音乐潜力,在不理想的情况下激发学习音乐的信心,为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为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

例如:在教学了一年级歌曲《洗手绢》后,我组织学生分组创编与活动。第八小组的组长特别能干,把自己组的小朋友按活动形式进行了分工,谁来演唱歌曲,谁来表演,谁来演奏乐器,分得非常明确。这时,我就及时抓住时机,表扬了这个组:“这个组的小组长真能干,已经把小组的工分好了。这个组的小朋友也真不错,能服从小组长的指挥。”这既对合作学习方法作了榜样的介绍,又是对其他小组合作效率的提醒和督促。

再如:在学唱歌曲《放牛歌》时,我请小朋友要带一支没有写过的铅笔或者与铅笔差不多粗的小棒,以备在歌曲间奏时当笛子吹。可是,那节课上却只有30%的小朋友完成了课前准备。我针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无声的评价:给这30%的小朋友进行了物质奖励,发给他们每人一个

“小笑脸”。然后再进行有声的引导:“下次如果老师不给你们发奖,你还会准备好吗?”响亮的回答:“会!”“为什么?”……这是对30%的小朋友学习态度上的表扬,也是对70%的小朋友无声的批评。

教师还要注意从“欣赏优秀学生、关注内向学生、关爱困难学生”三个方面来设计有针对性的“口头随机评价”语言和“体态手势激励”方式,把温馨的阳光洒到每个学生身上。

★欣赏优秀学生:

四(1)班把歌曲《山谷静悄悄》轻柔、优美的情绪充分表现出来时,我会由衷地赞叹:“多么轻柔、优美的歌声,让我有如置身于静悄悄的山谷中,我想地质队的叔叔一定听到了你们动听的歌声,一天的辛劳尽融化在这柔美的音乐中了。”

当樊士索活泼、欢快的《畲家孩子多快活》赢得全班学生热烈的掌声时,我也会情不自禁地和学生一起鼓掌,但掌声平息后,不忘让优秀的学生心中关注:“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当好“领头雁”。对其提出更高的目标:“如果你把畲家孩子能歌善舞的本领都学到家的话,就让我真把你当成畲族人了。”

★关注内向的学生:

小朋友在《星光恰恰恰》的音乐声中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快乐地跳着这欢快的舞蹈,可是杨文文就象她的名字一样文气,还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默默的看着别人快乐地跳,快乐地笑。虽然,她看得也很开心,可是,为什么不把自己的开心也尽情地展示出来呢?这小女孩的音质、音准和节奏感都这么好,音域也够广,如果能大胆地表现,那该多妙呀!我走到她面前,邀请她:“愿意和我做朋友吗?一起跳个舞吧!”我还做了个弯腰邀请的动作。她腼腆地笑了笑,站了起来。从那以后,她展开了她音乐的翅膀,飞进了我们的“小黄莺歌唱团”。

有些小朋友想用言语和动作来引起老师对他的关注,但也有部分学生需要老师用语言和行动去关注她们,去激励她们,在音乐中给她一个表现的空间:

“今天你跳得真好,下次我一定还能看见你跳得更美!相信你自己,肯定行!”

★关爱困难的学生:

音乐困难生不一定不适合音乐,相反,我心目中的音乐困难生很多对音乐情有独衷。如果让他们唱歌,一首歌曲四个乐句起码有三句走调,听音乐很少有积极投入的状态。可是,我经常发现他们自娱自乐地表演,自我欣赏的演唱。有时,会突然给你一个惊喜。四(3)班的丁熠东就是这样的学生。那天让学生创编节奏为《畲家孩子多快活》伴奏时,大家都静下来看他演奏了。只见他用圆珠笔专注地敲击铅笔盒,让我惊奇的是他的节奏感特别的好,节奏稳定,没有常见的忽快忽慢的现象。看大家都看着他,他倒不好意思了,想停下来。我给他一个大拇指,简单的评价:“很好,继续!”演奏后,我提议让他担任本班的小伴奏员。这一次的鼓励,对他学习音乐有了很大的帮助,尽管唱歌还跑调,但听的积极性高了,而且演奏员是越当越有特色了。

一次成功的体验,或许会改变孩子的一生,这就需要我们付出特别的爱——不要吝啬对困难生的赏识。莎士比亚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的确,只要是人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赞美;特别是孩子更希望得到赏识,而困难生尤其如此。正如“得到特别呵护的苗长得好”的道理一样。多给他们鼓励的话语:

别灰心,下次准备好了再上来唱!

你很认真,这就够了!下一次如果再来你一定成功!

相信“良言一句三冬暖”,这一句句饱含着深情的评价语言,会拉近师生间的心灵距离。

三、营造民主、和谐、团结的多元化互动评价气氛

音乐教师在自己掌握正确的激励性评价观的同时,也要实施音乐课堂中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更是评价的主体。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我评价,进而学会自我反思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让学生自己参与到评价中来,不但要养成评价自己和评价别人的习惯,更要学会客观的评价自己、评价别人。教师在音乐课堂中要注意营造民主、和谐、团结的多元化互动评价气氛。我在尝试中有比较深刻的体会。 1、让学生产生评价自己和别人的兴趣。

在课堂中,很多学生羞于评价自己和别人。那么教师应该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不畏惧,不胆怯。通过设“评价之星”“小评委”等方式让学生觉得评价别人和自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而且教师在学生评价的时候,并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对评价者进行再评价,及时鼓励表扬他们会听、会评,激起他们评价自己和别人的兴趣。例如,老师可以说:“你真会听,同学的优点和缺点都发现了,我想,你肯定会做得更好。”

或者“谢谢你指出他的错误,那你能帮助他纠正这个错误吗?来,当回小老师!” 以及“你的意见提到老师的心坎里了,与我不谋而合”等等。

2、要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别人。

教师在音乐课堂中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提醒学生要维护他人的自尊心,要发现被评者的优点,进行鼓励,切忌把评价当成“批斗”。要引导学生注意个体差异,重过程、重态度、重进步,让每位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学生刚开始进行自评和互评的时,往往会以找缺点为主。如:他那句唱错了。他的声音太轻了等等。这时,如果教师不加以调整,学生之间的评价就只能是给别人提意见了。这样不但起不到改进学习和促进发展的作用,反而会打击学生参与音乐体验的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时,我要求学生先评优点和长处,然后再提不足。在这里教师的指导尤为重要。可以这样说:“你觉得自己哪些唱得好?哪里还要继续努力?”“某某同学有什么优点?你从他身上学到了哪些长处?”像这样的引导都是非常必要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学生初步学会了评价自己和别人。例如:四(3)班的陆柔雨在评价困难生丁熠东时这样说:

“丁熠东,我想对你说,你的音准是越来越好,都快超过我了。但是,你如果站在上面再精神些,肯定会唱得更好!”这样的评价是真正做到了“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有的同学也会很自信地评价自己:“我今天唱得很好听吧!来,再给我一点掌声!”

音乐课堂评价中,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用音乐的术语去评价。如评价歌曲的演唱时,可以从音质、音准、节奏、表情以及上台的态度、风度等方面进行叙述;评价小组合作时,可以先从整个组的集体表现开始说,再说到个人的良好表现等。教师要指导学生用积极的眼光、多个角度、多个层面看被评者,要对学生的评价作出再评价,还可以对他们的评价进行命名,如:“这种赞赏式评价肯定能鼓舞×××当好咱们班的小天鹅。”“×××,你的纠正式评价可帮了老师的大忙,谢谢你!”“你看,人家还发起挑战了,我就给你的评价取个名字——挑战式评价,你觉得行吗”等等。

课堂上教师只要正确地引导,起模范带头作用,用真情唤醒学生、以激情打动学生、以激励鼓舞学生,给学生一个具体的、恰当的评价,相信一个民主、和谐、团结的多元化互动评价课堂终会呈现在你面前。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的确立,是对评价改革的重大突破。许多音乐教师已经认识到激励性评价的重要性,但只是把它作为自己实现新课程的一种点缀,而不是发自内心的、由衷的赞叹。因此,给学生以激励性评价,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或者是在需要做时才做的一种装饰。它需要时时渗透在教师的教育思想中,处处落实在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真正做到用激励性评价温暖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发展。当教师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已经不需要提醒的时候,新课程倡导的“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才能真正深入到我们的音乐教育之中。

结对帮扶暖人心 精准抚平促发展

优质护理促发展,亲情服务暖人心

寒风暖人心

党徽暖人心

问候暖人心

廉政建设暖人心

冬衣暖人心

细节暖人心

激励人心读后感

激励人心口号

《激励暖人心 评价促发展.doc》
激励暖人心 评价促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