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实践培训总结

2020-03-03 23:33:0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信息技术实践培训总结

一、10:00信息技术综合运用

1、盐田港简介---主要采用集装箱运输

2、保税区介绍---由海关监管

3、顺风快递、申通快递、中通快递、圆通快递为我国民营企业快递公司的龙头

4、我国最大的快递公司是---中国邮政

1、自动识别技术---条码

1、条码具有唯一性、统一性的特点;条码的最后一位为校验码;

2、EAN-13为零售商品条码

3、ITF-14(物流环节条码)只能用于非零售的贸易单元。ITF-14条码对印刷精度要求不高,比较适合直接印刷于表面不够光滑、受力后尺寸变形的包装材料,如瓦楞纸或纤维纸上。

4、690~695开头的条码表示在中国大陆注册的条码区

5、977开头的条码表示 期刊代码

6、978开头的条码表示 国书条码

7、条码识读的基本工作原理:由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学系统照射到条码符号上面,被反射回来的光学系统成像在光电转换器上,使之产生电信号,信号经过电路放大后产生一模拟电压,它与照射到条码符号上被反射回来的光成正比,再经过滤波、整形,形成与模拟信号对应的方波信号,经译码器解释为计算机可以直接接受的数字信号;

2、一维条码与二维条码的区别

1、常见的一维条码包括:EAN条码、UPC条码、UCC/EAN-128条码、交插25条码、39条码、93条码、库德巴条码等; 2、常见的二维条码包括:PDF

417、QR Code、Code

49、Code 16K、Code One等;(二维条码分为行排式与矩阵式) 3、二维条码的好处:识读距离远、识读速度快

4、条码枪:激光枪速度快、红外线速度慢。二维条码枪为激光枪或ccd阅读器 5、二维条码枪可以读一维条码,一维条码枪不可读二维条码。

二、射频识别技术---RFID

由信息载体和信息获取装置组成的。其中信息载体是射频标签,获取信息装置为射频识别器。射频标签和射频识别器之间利用感应、无线电波或微波进行双向非接触双向通信,实现数据交换,从而达到识别的目的。

1、RFID的特点:具有可非接触识别(识读距离可以从十厘米至几十米)、可识别高速运动中物体、搞恶劣环境、保密性强、

可同时识别多个识别对象、穿透性等;

2、RFID系统通常由射频标签、识读器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组成;

射频标签分类:

按工作方式分为主动式、被动式、半被动式三种; 按读写方式分为只读型标签和读写型标签两类;

根据射频标签有无电源可分为无源标签和有源标签。标签中不含有电池的标签称为无源标签。无源标签工作时一般距识读器的天线比较近,无源标签使用寿命长。标签中含有电池的标签称为有源标签。有源标签距识读器的天线的距离较无源标签要远。有源标签需定期更换电池。 按工作频率分为低频标签、高频标签、微波标签三类;工作频率在500KHz以下的标签称为低频标签,如动物识别标签、行李识别标签等。工作频率在500KHz到1GHz的标签称为高频标签,如电子门票、门禁控制标签等。工作频率在1GHz以上的标签称为微波标签,如集装箱自动识别用标签、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用标签等。 按工作距离分为远程标签、近程标签、超近程标签三类;工作距离在100cm以上的标签称为远程标签。工作距离在10cm至100cm的标签称为近程标签。工作距离在0.2cm至10cm的标签称超近程标签。

3、射频识读器一般由天线、射频模块、读写模块组成

4、RFID工作流程:识读器经过发射天线向外发射无线电载波信号;当射频标签进入发射天线的工作区时,射频标签被激

活后即将自身信息经天线发射出去;系统的接收天线收到射频标签发出的载波信号,经天线的调节器传给识读器。识读器对接到的信号进行解调解码,送后台计算机控制器;计算机控制器根据逻辑运算判断射频标签的合法性,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控制,发出指令信号控制执行机构的动作;执行机构按计算机的指令动作;通过计算通信网络将各个监控点连接起来,构成总控信息平台,根据不同的项目可以设计不周的软件来实现不同的功能。

5、RFID的应用领域:门禁卡、公交卡、工卡、高速公路、海关监管、托盘等

6、RFID与自动识别技术的对比(RFID稳定性差,成本高)

三、自动立体化仓库(拣选、入库、出库活动)

信息技术 培训总结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返岗实践总结

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信息技术新教材培训总结

信息技术新教材培训总结

信息技术远程培训总结

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总结

信息技术新教材培训总结

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总结

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总结

《信息技术实践培训总结.doc》
信息技术实践培训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