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5A景区被摘牌的舆情危机

2020-03-03 22:31:3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山海关5A景区被摘牌的舆情危机

近年来,地方旅游市场乱象丛生,欺行霸市、垄断市场、非法经营、欺客宰客、强迫消费等现象屡见不鲜,旅游消费者对此积怨已久。每逢春节、国庆等旅游黄金周,网上便怨声载道,相关旅游类事件被媒体广泛报道,进而引发舆情危机。一直以来,有些政府部门在处理危机事件时,倾向于亡羊补牢,热衷于做表面工作,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让危机更“危”。

5A景区被摘牌 引发舆论热议

据媒体报道,今年9月份以来,特别是十一期间,国家旅游局对游客投诉较多的5A景区进行了暗访。根据暗访情况,取消了1家景区5A级资质,并吊销了4家景区4A级资质,严重警告了6家5A级景区。唯一一家被取消资质的5A级旅游景区便是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景区。

10月9日,国家旅游局官网发布公告称,山海关景区因存在欺客宰客现象,擅自更改景区门票价格,环境卫生脏乱,设施破损严重,服务质量下降严重,旅游投诉多等诸多突出问题,已不具备5A级景区条件。

山海关5A级景区被摘牌,这是自2011年国家旅游局启动对既有星级资质的景区暗访工作以来,第一次取消5A级景区资质,引发舆论热议。根据谷尼舆情监测中心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相关新闻共有24417条,微博24974条,微信文章2645篇,论坛消息2082条,博客文章961篇,视频报道126条。

事发后,舆情出现两次高峰。10月9日,消息公布后,舆情迅速发酵,媒体广泛报道,至10月10日达到第一次高峰。10月19日,区旅游局长痛哭,称自己是罪人,引发第二次舆情高峰。

处置不当 导致舆情升级

面对5A级景区资质被取消的处理决定,山海关相关部门连夜召开整改专项会议,不可谓不重视,问责不可谓不严厉,但是仍然无法阻止舆情泛滥。

山海关5A景区被摘牌,河北省旅游局10月12日前没有任何官方表态。记者多次致电河北省旅游局,希望得到关于此事的回应和具体整改措施,得到的回复都是“主要领导不在,目前我们不方便做出任何回应”。

新华网10月11日发文《5A级景区被摘牌,主管部门岂能隐身?》,直指河北省旅游局作为全省旅游工作的政府主管部门,对事件不积极回应。

河北省旅游局直到12日才表态,已成立山海关景区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领导带队赴山海关景区指导整改工作。但此时,省旅游局已经给媒体和公众留下了失职、不作为、缺乏担当的印象,甚至耗资数十亿元的专项资金到底用在了哪里,也引发群众质疑。

“这是一条不干胶引发的悲剧。”据媒体报道,对山海关5A景区被摘牌,区旅游局和景区工作人员中私下这样抱怨。“不干胶”也成为这场舆论场中的焦点之一。

山海关区旅游局长刘媛接受采访时称,门票涨价乱象完全系个人行为,与景区合作的旅行社工作人员李华为个人利益与5D电影院达成私下协议,用一张不干胶粘贴景区原有的价格公示牌,修改景区价格。“事实上我们旅游局和景区每天都会定期对景区进行监督,但李华做得很巧妙,掌握监督人员的巡查规律后,在巡查人员来时,她会将不干胶撤掉,走了又粘上,一直没有被发现。”

这种将责任归于个人的做法,再次引发舆论指责与不满,为什么暗访人员一次就发现问题,而监管者却一无所获?只能说明监管人员工作不认真,不负责,糊弄了事。荆楚网发文《景区摘牌的罪魁祸首是不干胶吗?》,“一条不干胶”的出现,只是偶然,有关部门监管缺失才是5A景区被取消的真正“祸首”。

10月14日,山海关区旅游局局长刘媛向记者说起“山海关景区5A被摘牌”时失声痛哭,“我是山海关的罪人,老局长的工作成果在我手上被败光了。我们愧对全国游客,愧对国家旅游局的信任,愧对山海关人民……”

局长痛哭使该事件再次引起舆论关注。然而多数网民并不买账,网民 @Bill之优优雅雅:“演得如此逼真,可为什么不辞职?”网民 @ACE静静子:“痛哭感觉好假,暗访的人能发现改了票价,局长这么多年在干吗,竟然发现不了!”但也有网民认为,知错就改是好事。

相对网民言论,媒体观点要理性得多。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发文《5A景区被摘牌,“痛哭”不如痛改》认为,旅游局长的眼泪博不来一丝同情,山海关景区及旅游管理者应痛定思痛,严肃整改,唯有用实际行动让景区早日复牌才能让群众信服。

以此为鉴 舆情危机应对

从山海关舆情应对来看,有三点不足:一是事前疏于舆情监测,为舆情危机埋下隐患;二是舆情研判不到位,对舆论走向趋势、影响后果不明,舆情应对中处于被动;三是不善于使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舆情引导乏力。10月9日至23日,山海关景区官方微博仅发布了3条信息,舆情引导意识不足,对网民质疑没有积极回应,任由舆情泛滥。

被摘牌并不意味着“一棍子打死”,山海关景区应将其作为一次警示和教训。

首先,应加强舆情监测、预警。在现代危机管理中,危机预警是整个危机管理过程的第一阶段。危机管理的要义不是等到危机发生后,再被迫做出反应,而是在危机发生之前,就已经做好“防患于未然”的准备。

实行“7×24”小时进行时时监测,派专人重点测新闻媒体、微博、微信、论坛等网络平台,搜集景区负面舆情,第一时间发现舆情苗头,并采取措施。网络管理人员应该熟练使用各种搜索工具,开发和使用专门的搜索软件,通过各种敏感词收集舆情信息。

其次,加强舆情研判、引导与处置工作。对舆情工作人员进行专门培训,提升舆情危机应对的理论素养,增强舆情研判能力,提高舆论引导的意识和舆情处置能力。完善舆情危机处置方案,及时回应、解答公众对旅游景区的吐槽,积极稳妥地化解网络舆论危机。改进舆论引导技巧,告别官话、套话,采取灵活、充实的沟通方式和丰富的语言内容与民众沟通,尽量淡化官方语言。

善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加强与网民互动。使用亲民话语,注重真诚平等的沟通风格,尤其需要避免“板着面孔”。对于某些政府文件,在新媒体发布时不宜照搬原文,否则容易引起网民反感。信息要及时更新,接受公众监督,积极稳妥地化解网络舆论危机。

最后,加强旅游景区品牌形象建设,争取转危为机。对通报指出的问题立行立改,认真研究分析,严格按照5A景区要求整改,加强市旅游场监管,重新塑造良好的旅游形象。对整改落实情况,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并设置时间表。

5A景区被摘牌后的反思

事业单位面试热点:5A景区被摘牌,旅游出路在何方

国家旅游局不怕得罪人摘牌5A、警告著名景区

新闻类两家5A级景区面临摘牌

5A景区

山东选调生备考之面试热点:“旅游景区被摘牌”

摘牌申请

摘牌场地

5A景区标准

5A景区标准

《山海关5A景区被摘牌的舆情危机.doc》
山海关5A景区被摘牌的舆情危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