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指导汇总

2020-03-02 00:13:2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大自然的启示

一、导学:细致观察 用心体验

我们想要比较准确、具体地反映事物,首先得认清事物,这就需要从观察入手。只有经过细致观察,了解所要反映的事物,才能写得具体,写得真切。唐朝骆宾王七岁时曾写过一首《咏鹅》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你看,短短几句话,18个字,描绘出一幅多么具体、动人的图景!如果对鹅儿浮水缺乏精细的观察,他能写得这样栩栩如生吗?先说观察到的颜色,白白的鹅毛,红红的鹅掌,绿澄澄的水,多么鲜艳悦目!再看观察到的动作,“向天歌”,“浮绿水”,“拨清波”,一个“歌”字,一个“浮”字,一个“拨”字,精确的抓住了鹅儿浮水的特点,描绘了情态。“曲项向天”,一个“曲”字表明了鹅儿“向天歌”特有的形态。这些都是细致观察所得。我们平时作文,多半是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一些同学感到很顺手,写得具体生动,内容充实;而另一些同学却觉得无话可说,写得干巴乏味,空洞无物。同样是写熟悉的题材,为什么会这样不同呢?主要原因在于平时是否认真观察生活。有的同学是有心人,很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作文就会得心应手,具体的人具体的事都会从脑子里涌现出来;有的同学对周围的事漫不经心,作文的时候就会感到脑子空空的,无从落笔。我们要学会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对周围的事物多看看,多想想,并且把观察所得和感想随时记录下来,看了写,写了看,久而久之,观察能力也就会逐渐提高。

二、文题解读

首先我们了解这次习作的要求:选择对某一种动物、植物或自然现象的进行观察发现,把观察发现中的活动经过、亲身感受和体验写出来。这次作文要求表现出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思想感情及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精神风貌。

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它教会我们怎样生活;教我们明白生命的意义和真谛。如果你细心地思考一下,你获得许多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从动物身上的启示所发明的:人们模仿鸡蛋外形的特点,建造了拱形桥;受鸟儿飞翔的启示,发明了飞机,从植物身上的启示所发明的:从茅草划破手指,发明了锯;月圆月缺这种自然现象,常常代表亲友的团聚、离散;蚂蚁和蚜虫,表现出为生存而合作互助;从蜜蜂身上我们也可看到团结、分工的精神„..以上这些启示数不胜数。你只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一定会发现大自然众多的秘密。

三、范文赏析

范文1:

蜘蛛的启示

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曾经给过我们很多启示。比如:梅花在寒风中傲然挺立,那是让我们要勇敢面对困难;小草在冬天弯下腰,到了春天又直起了腰,那是在教我们从哪里摔倒的就要从哪里站起

1 来。

一个晴朗的星期天,我偶然间在我家洗手间的一个小小的角落里发现了一只小蜘蛛。我惊恐万状,正准备把那只小蜘蛛踩死,只见它正在准备织网,我于心不忍,决定看看它是怎么织网的。只见那只小蜘蛛从嘴里慢慢地吐出一点白色的细丝来,然后从墙角这边爬到墙角那边,这样,第一根线就织好了。接着,它又照着前面织线的方法往下织,过了一会儿,一张完好的蜘蛛网就快完成了,我心里真替这只小蜘蛛高兴,这时小蜘蛛还在默默地努力着。眼看小蜘蛛就要完成了,淘气的风弟弟却跑来捣乱,它“呼”的一吹,蜘蛛网“绷”的一声就断了。

可怜的小蜘蛛只好又重新织网,它又按照刚才织网的方法一丝不苟地织起网来。这一张蜘蛛网和上一张一样刚织了不到一半,蜘蛛网又断了。就这样,蜘蛛网断了好几次,还是没有织完。我有些厌烦了,正准备走开,心里一想:人家小蜘蛛都没有烦,还在坚持不懈的努力,我怎么能烦呢?于是,我继续蹲在洗手间看蜘蛛是怎样织网的。最后,经过它一次又一次的艰辛努力,终于在最后一次织出了一张完好的蜘蛛网。看到这里,我被小蜘蛛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感动,并从中懂得干什么事情不能半途而废,一定要努力、努力再努力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大自然真是我们人类的好老师!只要我们肯学,天天都会有所收获的。

赏析要求:①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两遍。②画出好词好句并积累。③谈一谈,本文好在哪里。你有什么收获。④带着收获,带着欣赏之情再读一遍文章。 范文2:

蚂蚁的启示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我到公园里去玩。在一棵大树旁,我看见有一些黑色的小点子在地上爬,走近一看,原来是一群蚂蚁在地上搬运食物。

我转了转眼珠,想出了一个馊主意。我跑回家,拿了一个杯子,倒满水,就往公园跑,然后我拿起杯子,把里面的水倒在那一群蚂蚁身上。顿时,一小块地方湿透了,蚂蚁们像战场上群龙无首的士兵一样,四处逃窜。有的蚂蚁在水里挣扎,有的蚂蚁动弹不了,躺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可是,这些蚂蚁并没有死,不一会儿,地上的水干了,那些蚂蚁又重新爬起来用嘴搬运食物,它们可真勤劳啊!简直连命也不要了。我不死心,心想:这些蚂蚁可真顽强呀!于是我又拿来一杯水倒在它们的身上,这下一些蚂蚁在水里拼命的挣扎想爬出来,最后有的蚂蚁使出了吃奶的劲,终于爬出来了,他们赶紧逃之夭夭,我想:这些逃出来的蚂蚁应该想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吧!

就在这个时候,我得到了启示。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世界上的人也要像小蚂蚁一样勇敢地面对困难,要不顾一切的去克服困难,不能半途而废。只有坚持到底,才能取得成功!

赏析要求:①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两遍。②画出好词好句并积累。③谈一谈,本文好在哪里。你有什么收获。④带着收获,带着欣赏之情再读一遍文章。

2

四、写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本次习作有两个要领和需要注意的环节:

(一)它和我们写状物文章略有不同。状物文章一般具备物品的外观(形)和用途(习性),再加上能托物言志即可。但本次习作不但要写动、植物的外形、自然现象等表象东西,更重要要把发现的本质特征——例如:原因、原理、性质、解决问题的办法等写出来。

(二)结尾要把自己受到的启示写出来,也就是把分析研究后的结论、观察发现后的见解写出来。也可以写出观察活动后心得体会。

(三)注意写作顺序:有两种顺序供参考: 1.按照以观察——发现——启示为重点线索来写;

2.按照由果转到因的逻辑顺序来写。即:先说明什麽给了我启示,在讲述怎麽给了启示的过程。 精彩题目参考:

《XX的启示》《XX(一种现象),你是我的老师》《感悟XX(一种现象)》 《由XX想到的》

五、美文赏析

留心处处皆学问

清晨,我在自家的墙角边发现了一张蜘蛛网,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捉来一只小蚂蚱放在蜘蛛网上。 这时,从墙缝里爬出一只蜘蛛,它在蚂蚱身边吐出一股白色的丝,把蚂蚱缠了起来,便回洞了。我百思不解:蜘蛛为什么回洞了,怎么不吃掉蚂蚱呢?我又继续观察起来。可等了好久,蜘蛛就是不出来。

第二天,我惊奇的发现蜘蛛已经把小蚂蚱吃了,网上只留下一只空壳。我极为奇怪,蜘蛛为什么不吃壳呢?为了找到答案,我翻阅了很多资料,终于在《十万个为什么》里找到了答案。原来,蜘蛛捕到猎物后,先将猎物用丝缠绕起来,再吐出一种消化液,注入猎物体内,这种消化液可以溶解由蛋白质组成的昆虫的内部组织,待昆虫一命呜呼后,就会变成汁液。蜘蛛就可大口大口地吮吸了。因为昆虫的外壳不是蛋白质组成的,所以蚂蚱的外壳被完整地留在网上。

通过这次意外的发现,我知道了蜘蛛吃食的奥秘。虽然这只是一个很小的发现,却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留心处处皆学问。看似平拉凡凡的大自然,实际上有无穷的奥秘在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

我为我小小的发现感到自豪。

点评:习作以小见大,从生活中一次偶然的发现,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以自己的\"好奇心\"为线索,找到了蜘蛛捕食猎物的方法,可以说构思巧妙。更可贵之处是文章并不在于告诉我们发现的结果,而重在揭示一个道理。

3

蚌的血液是淡蓝色的

我和汪强、汪诚都喜欢玩小动物,也喜欢解剖动物。有一次,一位农民老伯伯把几只蚌用砖头戳碎后吃,我看见从敲碎的蚌壳里流出一种淡蓝色液体,就问他:“这是什么东西?”伯伯说:“是蚌的血。”我听了感到,心想,血都是红的呀,蚌的血怎么会是淡蓝的呢?”

这天下午,我们到河里去摸蚌, 不一会儿,就摸到了许多。我们选了一只最大的,决定做一次实验。我们把蚌养在脸盆里,等它张开了蚌壳,就把一根木棍插进去,使两片蚌壳之间留有一条缝隙;然后我看到一颗轻轻跳动的浅蓝色的心脏。我们就用锋利的刀,小心地把它剖开,看到从里面流出一种淡蓝色的液体。

这时,我们相信了那们农民伯伯的话、蚌的血液的确是淡蓝色的,这说明,动物的血并不都是红

蝉发音的秘密

蝉为么会发音,对我来说一直是个谜。为了揭开这个秘密,我常常躲在树下悄悄地观察。我发现蝉鸣时,总是“挺胸”、“翘尾”。

这是为什么呢?一天,我捉到了一只蝉,进行了观察研究。我摘掉了蝉的翅膀,把它放在地上,它在地上扑打着小翅膀,叫着;我又折断了它针状式的嘴,可它仍然叫着。蝉究竟靠什么发音呢?经过反复观察,我发现这声音好像是从胸部发出来的。于是,我把它捉起来看,发现它凹部的两侧,各有一片鱼鳞似的硬壳,像钳甲一样,里面有一对透明薄膜。蝉呜时,簿膜地回动,我用手轻轻地一捍这个地方,蝉就叫了。我不停地捏,它就不停地叫。我想:这对簿膜就是它发音器吧!我把簿膜刺破,再怎么捏,它也不叫了。后来妈妈告诉我这是蝉的“响板”,是雄蝉特殊发音器。发音膜的肌肉收缩振动,蝉就会发出声音。雌蝉没有“响板”,所以是哑巴。

这时,我才明白,蝉叫的时候,为什么总爱“挺胸”和“翘尾”了。揭开了蝉发音的秘密,我又一次尝到了动脑筋、学科学的甜头。

以上三篇美文,每篇有感情地朗读两遍,选择一篇朗读成诵,签名:

赏析要求:①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两遍。②画出好词好句并积累。③谈一谈,本文好在哪里。你有什么收获。④带着收获,带着欣赏之情再读一遍文章。

六、阅读同步链接

(一)蚂蚁

生物学家通过多年的观察研究,对蚂蚁的生活习性有了认识。

4 蚂蚁经常到离巢穴很远的地方去找食物。它找到食物,要是吃不了,又拖不回去,就急忙奔回巢去“搬兵”,把别的蚂蚁领来,它们同心协力地把食物拖回巢去。

蚂蚁是靠什么来把消息通知给同伴的呢?它招呼同伴就靠头上那对触角。它们用触角互相撞碰来传递信号。( )食物又大又合口味,触角( )摆动得特别(猛烈 热烈)。

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它认路主要靠眼睛,能凭借陆地上和天空中景物(辨别 分析)。有人做过一个实验,用一个圆筒围住一群在归途中的蚂蚁,只让它们看见天空。蚂蚁仍能准确地认清前进的方向。如果把天空和周围的景物完全挡住,蚂蚁就会四散乱跑起来。蚂蚁还可以根据气味认路。有些蚂蚁会在它们爬过的地方留下一种气味,回来时,( )它们闻到这种气味( )能确定路线。如果用手指在蚂蚁爬过的路上画一条横线,或者用樟脑等有怪味的东西将蚂蚁要走的路画断,蚂蚁就迷路了。

研究蚂蚁的生活习性有价值吗?有。认识蚂蚁的生活习性,对于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提供一些可贵的科学资料。

1、用“\\”将文中( )内不合适的词画掉。(2分)

2、在文中的( )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2分)

3、这篇短文是按 顺序写的。(请写上序号)(2分)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4、第三自然段用了 修辞手法。(2分)

5、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内容是否正确,对的在( )里打“√”。(2分) (1)如果把周围的景物完全挡住,蚁群就会四散乱跑起来。( ) (2)蚂蚁传递消息靠声音。( )

(3)有些蚂蚁会在它们爬过的地方留下一种气味。( )

6、读了这篇有趣的短文后,你有什么感受?(2分)

7、大自然是十分神奇的,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趣事呢?请介绍一下 (3分)

(二)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

人类能同动物和谐相处,并从它们身上得到许多启示。

在悉尼奥运会上,一件泳衣改变了世界泳坛的格局。几乎大半金牌得主都穿上一种特殊的泳衣——连体鲨鱼装。这种鲨鱼装仿造了海中霸王鲨鱼的皮肤结构,泳衣上设计了一些粗糙的齿状凸起,能

5 有效地引导水流,并收紧身体,避免皮肤和肌肉的颤动。此后,第二代鲨鱼装又增加了一些新的亮点,加入了一种叫做“弹性皮肤”的材料,可使人在水中受到的阻力减少4%。此外,还增加了两个附件,附在前臂上由钛硅树脂做成的缓冲器能使运动员游起来更加轻松;附在胸前和肩后的振动控制系统能帮助引导水流。

每当风暴来临前,最古老的腔肠生物海蜇仿佛能未卜先知,早早就离岸游向大海避灾。原来,海蜇有个“顺风耳”,其“耳”中有小小的听石,能听到风暴产生时发出的次声波,科技人员设计出一种“水母耳”仪器,可提前15小时左右预报风暴。指示器还可以告诉人们风暴的强度。

除此之外,鸡蛋也给我们带来了启示:一个人握住一个鸡蛋使劲地握,可是无论怎样用力,也不能把鸡蛋握碎。科学家怀着极大的兴趣研究了这个问题,终于发现薄薄的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建筑师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人民大会堂和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著名建筑、屋顶都是这种“薄壳结构”。

1.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2分)

A.这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人类从动物身上得到的三个启示。

B.鲨鱼泳衣可以增加水的阻力。

C.这篇文章是说明文,介绍了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2.下面选项不属于鲨鱼泳衣特点的是(

)。(2分)

A.这种鲨鱼装仿造了海中霸王鲨鱼的皮肤结构。

B.泳衣上的一些粗糙的齿状凸起,起到有效地引导水流,收紧身体,避免皮肤和肌肉的颤动的作用。

C.增加“弹性皮肤”材料可以有效地控制水流。

3.人类从________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________;从________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________;从________得到启示,发明了______________。(6分)

4.文章开头的一段话是文章的________句,起到了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2分)

(三)会排队的毛毛虫

毛毛虫是蝴蝶或飞蛾的幼虫。它们的头紧紧地藏在硬毛中,很难分辨出眼睛和嘴巴,可是有一种会排长蛇队的毛毛虫却吸引了我。

这种毛毛虫的成虫没有什么引人注意的地方,但是幼虫(

)会排队,(

)晓得织帐篷居住。它们排队到哪里去呢?原来是要集结外出,大啖植物的叶子。大批毛毛虫一起用餐,轻而易

6 举地就将一棵树的叶子啃个精光。

这些幼虫都是夜猫子,在黄昏或晚间出来觅食。通常是有一只队长带头,其他的毛毛虫就头顶着一只伙伴的屁股,一只贴着一只,排成一列或两列前进。这队伍最高(纪

记)录是600只。为了预防自己不小心走岔路跟丢了,毛毛虫一面爬一面吐丝,这么一来,(既

即)使走丢了都可以找回原路。

科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用计把毛毛虫诱上花盆的边缘。毛毛虫已走上花盆就不断沿着边缘前进,它们的速度有时快,有时慢,平均一分钟走9厘米。如果将队长夹(jiā jiá)走,排在它的后面的那一只就主动补位,成为新的队长,前进的队伍丝毫不受影响。令人惊讶的是,这群硬头的毛毛虫不吃也不喝,就这么没头没脑地连续走了七天七夜,直到筋疲力尽了才停下来稍作休息。终于到了第8天,有一只毛毛虫突破困境,走出队伍爬下花盆。当晚,所有的毛毛虫才在那只毛毛虫英明的领导下重返家园。

也许会有人认为它们固执又愚昧,但是那种群体的坚持不懈的精神是我们人类所不及的。

1.仔细阅读文章,划去括号中用得不正确的读音或字。

2.在文章第二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它们排队到哪里去呢?原来是要集结外出,大啖植物的叶子。”这句话使用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反问

C.拟人

D.设问

4.将下面的“把”字句改成“被字句”。

科学家用计把毛毛虫诱上花盆的边缘。 5.会排队的毛毛虫跟丢了还可以找回原路吗?请你用 “因为„„所以„„”来回答。

6.这种会排队的毛毛虫给你留下了哪些难忘的印象?

(二)1.B 2.C 3.鲨鱼 鲨鱼泳装 海蜇 “水母耳”仪器 鸡蛋 薄壳结构建筑物

4.总起句 总领全文

7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指导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指导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指导及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文指导及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指导汇总.doc》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指导汇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