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之我见

2020-03-02 15:46:1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引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是遏止城乡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

正文

新农村建设之经济篇

由于各市各地区的经济建设情况不同,所以要选取道路和采取的方针也应因地制宜。选择一条适合的发展道路,才能更好的发展惠民之业。就临清市目前的发展情况,乡镇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城市近郊的较发达乡镇;二是企业型乡镇;三是以传统农业为主的不发达乡镇。发展新农村建设就应该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统筹发展,临清市针对不同情况应制出不同的发展方案。

㈠ 城市近郊发达乡镇由于距离城市近,交通方便,乡村特色明显,便于发展短假期乡村旅游业。 乡村旅游是指以当地农民为经营主体,以农民所拥有土地、庭院、经济作物和地方资源为特色、以为游客服务为经营手段的农村家庭经营方式。城市周边短程度假,将是相当长时期内城市居民旅游休闲的时尚。而且,这种方式弹性小,重游率高,市场相对稳定。乡村旅游业从创造规模、品牌效应、吸引外来投资、提供就业机会等都大有发展前景。 乡村旅游对农村的综合带动功能远远大于其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发展乡村旅游使农村对环境卫生的整治成了经营户的自觉行为。在经营理念评价的调查中,经营户特别强调卫生条件的占50%。说明发展乡村旅游对改善经营农户的卫生陋习,美化环境,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建设,推广农村文明社区,推动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能够起到促进作用。能够激发农民自觉学习文化知识的热情。解决农村闲散劳动力。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 所以政府要加强规范管理,宣传引导,监督管理,保护生态环境,维护景区形象。旅游业主应该保持本色,凸现特色,统一规划,打造品牌,增强吸引魅力,增强竞争实力。

㈡ 企业支柱型的乡镇应加强企业发展,形成规模,以带动周边的村庄的发展;再就是加强企业与企业的强强联合,加强乡镇的强强联合。例如,临清市烟店镇、潘庄镇、唐元镇和八岔路镇都是发展比较快的企业型强镇,并且彼此相邻。优先加强该四乡镇的财政支持和政策引导,优先加强该四镇的基础建设,使其成为除市区外的第二发展中心,再有此中心发展辐射周边村庄,以带动周边村庄的发展。

㈢ 以传统农业为主的不发达乡镇应走集体合作的道路,由于该类乡镇发展较不发达,缺乏资金、技术、人才,所以只能采取集中资源、集合力量的措施。集中土地发展现代农业,使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政府应加强该地区的基础建设,加大经济上的扶持力度。例如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是始终走集体道路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始终坚持把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之策。以集体化、产业化提升农业的华西特色发展之路,形成了经济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环境优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这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发展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

新农村建设之文化篇

一、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文化不仅与经济、政治共同构成综合国力的三大支柱,而且文化建设又是保持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基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多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而经济的发展与政治的进步,又离不开文化的支撑。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文化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智力的竞争。同样,新农村文化建设,也是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和谐,促进农村经济、政治发展的基础与前提,也就是说,只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良好的文化环境、文化氛围,才会有较强的经济基础的良好的社会基础、政治环境。

新农村文化建设还与农村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密切相关。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文化建设的智力支撑与可靠保证,也就是说,只有文化建设搞好了,和谐社会的构建才有可能。

还必须充分认识到,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因此要充分深刻地认识到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它关系到新农村和整个国家未来的兴衰存亡的大业。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思想道德建设、科学文化建设、教育建设、文体卫生建设等。

㈠ 思想道德建设:要发展先进文化,以不断丰富广大农民的精神世界,升华他们的思想境界。坚持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极为重要的任务,使广大农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主人翁的能动、积极作用。道德作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是与非、正义与非正义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又包括道德意识、道德关系、道德活动等内涵。新农村的道德文化建设,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引导广大农民加强社会公道、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㈡ 科学文化建设:始终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在农村的科普进程,努力培养一批技术型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在农村建设文化站点、图书馆等文化设施,为农民学习进步提供便利。要坚持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禁止赌博,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强化科技培训。积极培养良好地村风,形成良好的风气。同时,可以根据临清市个乡镇的具体历史,著名人物等开发文化产业。例如:八岔路镇的五花槐和乾隆南巡时的题字碑刻, 唐元镇的抗日战役遗址,大清真寺,舍利塔等,还有著名人物国学大师季羡林、抗日名将张自忠的故乡,都是丰富的文化资源。

㈢ 教育建设: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加快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培养新型农民做好准备。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最重要的是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文盲、科盲建设不了新农村,新农村建设需要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根本途径,是科学技术知识继承和传播的手段,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物质生产力的桥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培育与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一代农民,把我国农村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

㈣ 文体卫生建设:在农村多开展文艺、体育活动有助于提高农民素质和修养,再次,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建设保障农民生命生活。采取送电影下乡,下乡公演等多种形式方式,让农民接受高雅艺术的熏陶、陶冶。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开阔农民的眼界,娱乐农民的身心。逐渐的移风易俗,剔除不好的风俗,形成良好的风尚。

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手段

政府加大思想的引导,加大资金的支持和人才的培养。 农村的基层领导组织积极鼓励,推动村民自觉的学习提高,加强村风村纪的建设管理。

村民应自觉的遵守村规村纪,自觉地学习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促进良好风尚的形成。

新农村建设之民主篇

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史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建设,可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有利于保证农民权利,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的积极性,推动农村经济建设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对民主的真正内涵认识不到位。部分村社干部简单的认为“民主”就是少数服从多数,只要任何一件重大事务是大多数人投票通过的就是民主,这种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认识事实上剥夺了每一个农民群众真正表达自己意愿的权利,没有真正达到民主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要求。农民群众对民主的认识有偏差,大多数认为只要符合自己的利益或满足了自己的要求的就是民主,对持有不同意见的人带有强烈的反感情绪等。

(二)广大村民民主参与的渠道不够畅通,不够规范。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中会存在利益的交易,权利与金钱的交易。

(三)村级民主管理和监督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形式主义 部分村干部对村务公开缺乏足够的认识,致使村务公开在实践中存在着随意性、零散性、形式化等问题,许多群众关心真正的核心问题,并没有公开。民主活动缺少有效地检查督查,其真实程度和效果往往是依靠村干部自身的认识和觉悟。

(四)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导致民主政治建设的滞后。

(五)传统性心理和习惯性服从心理定式的影响。在宗派、家族势力影响下,使农户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提出自己的批评建议带有很大顾忌性。过分强调个人服从组织,形成了习惯性的服从心理。

二、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一)必须加强村党支部的建设,以村党支部为核心来指导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避免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偏离正确的方向和陷入无序化。一方面村党支部要界定村两委的职责,使村委会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履行自己的职责并接受党支部的监督。另一方面村党支部要避免统揽一切,保证群众自治组织充分行使职权,同时,村党支部要作好自身的党内民主建设,以制度的形式确立党员对党员干部的民主监督,并通过党内民主来引导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

(二)加快经济发展,为推进村级民主政治建设提供物质保障。用好各种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惠农政策,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帮助贫困人口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通过发展经济,使农民群众解除物质生活的后顾之忧,激发政治热情,增强民主意识,提高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能力。

(三)加强村级民主建设的宣传教育。要让群众知道,积极参加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等民主活动,不是毫无作用的形式主义,让他们认识到民主政治建设和他们的利益休戚相关。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教育,让群众真正明白,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是保证农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权利的重要手段。要教育群众,选好村干部、加强对村级事务的管理和监督,关系自己的切身利益,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努力通过民主决策,多办好事实事,增强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真实感。

(四)把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内容具体化和程序化,严格按照制定的程序办事,扩大农民群众广泛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渠道,保障农民群众在参与过程中的信息平等权,实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公开性和透明性。用法律法规来指导农村各项事务生活,作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以富强村为例,把《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细化的方式写入村规民约来指导村民的行为,为村民积极参与村事务管理提供法律保障。

(五)通过树立一些适当的典型或例子来打破既有的习惯和心理定式,使农民群众清清楚楚地感受到,只有充分行使赋予的民主权利,才能切实保障自己的合法利益。

还要加大教育力度,不断提高村民综合素质,加强村民法律意识,使村民知法懂法守法。健全监督机制,科学划分村两委的职责等。

新农村建设之社会篇

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覆盖范围窄、层次低、社会化程度低;农村社会保障管理混乱,缺乏法律保障,基金难以保值增值;土地的保障功能日益下降;家庭养老面临挑战。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落后的原因: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资金投入上相对不足;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没有理顺;人口老化进程加快,社会养老日益艰难;收缴保障基金的难度较大。

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应采取的措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改革农村土地转让制度。

总结: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统筹发展,做到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统筹发展,做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统筹发展,才能使新农村建设真正的惠民、利民。

新农村建设之我见

新农村建设之我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我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我见

推进新农村建设之我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我见

新农村建设之我见调查报告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我见

新农村建设之我见——某县新农村建设之探讨

新农村建设之我见——某县新农村建设之探讨

《新农村建设之我见.doc》
新农村建设之我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