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亚运时代

2020-03-02 01:07:0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后亚运时代”:广州志愿服务将深入社区

时间:2011-01-25 07:00 发布人:給我壹支煙 来源:21CN 大中小复制链接收藏此页

中新广东网广州1月24日电 (方琼玟 吴楚斌 岳嘉) 亚运会的脚步逐渐远去,100多万的广州志愿者大军何去何从?记者24日获悉,“后亚运时代”,将在原有常态化的志愿服务队伍及项目基础上,逐步完善健全的志愿服务机制,而2011年,将着重转化亚运志愿服务成果,并将逐步推动志愿服务队伍和项目覆盖到全市的街道和社区。

据了解,目前广州市注册志愿者总数已达120.9万,志愿服务队1536支,志愿服务基地634个,志愿服务站1139个,纳入统计的志愿服务累计4.3亿小时,每周末约6.3万志愿者活跃在全市各类场所,提供扶贫济困、帮老助残、支教助学、环境保护、法制宣传、治安防范、等各种各样志愿服务。

目前,团市委正在积极协调保留昵称为“西关小屋”的亚运城市志愿服务站点——新生活驿站和保留城市文明志愿服务全民行动队伍,开展常态化的站点志愿服务和社区志愿服务,并推动在社区、农村建立新生活驿站——志愿者之家试点工作,拓展志愿服务工作阵地。

王焕清表示,2011年将尝试搭建社区志愿服务公共平台。“社区老百姓的一些需求,比如维修计算机、电器等,我们的志愿者有这些专长,但是并不知道有这个需求。”王焕清说,“有了这个公共平台后,市民把自己的需求挂上网,志愿者很快就能为其服务。”他告诉记者,亚运期间每个社区有由50人组成的社区综合性服务队,服务内容包括倡导文明出行、卫生清洁、社会治安治理,唱响广州社区文化。在亚运后,这些队伍完全可以继续保留下来,并延伸服务内涵,比如上门提供家政服务等。

今年,团市委还将广泛开展松柏工程,深入开展“助残一对一”帮扶行动,针对智障弱智弱能人士开展启智行动。计划在全市建立专门松柏支队和专门助残支队,使全市的志愿服务领域覆盖至孤寡独居老人、残疾人士以及智障弱智弱能人士。

后亚运时代广州城市管理

后亚运时代学生志愿者组织发展方向探讨(讲稿)

后开发区时代

后“千亿”时代

后考研时代

为建设幸福广州建功立业,开创后亚运时代广州燃气行业新局面

后农业税时代来临

后机场时代,何去何从?

90后大学生另类运动会迎亚运

电商后野蛮时代

《后亚运时代.doc》
后亚运时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