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语文学习法

2020-03-03 07:44:0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汪文华

3、“试”方面。有一些“试”的练习,需要学生在独立思考之后进行成对合作,或小组合作。如,“说”的训练,教师为了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且提高“说”的质量,就可以让学生合作,一生说,组内其他学生听、议,然后轮流进行,再在全班汇报交流。可能是由于担心教学任务完不成的原因,不少教师仅采用全班提出要求,几分钟后就指名回答的方法(多数情况下,这样做是低效的)。

3、“试”——15分钟左右。“试”的内容要紧紧扣住教学重点进行,组织学生有感情的诵读、小组合作研读重点段落完成课后有关的“探究”、“课内练笔”完成课后有关的“练习”等。

(三)要把教师的活动大幅度减下来,在“试”的时间、量、面上都予以保证。

l.每节课应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让给学生“试”(读写听说,合作探究)。

2.要特别重视“试”的质量,调动学生“试”的积极性是关键所在。因此,要主要根据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组织教学。

3.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试”。建议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以保证全员参与。

三、关于“试”的思考

课内语文学习法,“试”是学生主动参与,主动练习……“试”是有兴趣的,是乐此不疲的活动的活动。应该说,“试”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的重要环节(主动参与,主动练习),也是激发学习主动性的重要策略(有兴趣,乐此不疲)。但是,两节课教学活动中的“试”,学生却是比较被动的。因为,学生“试”的是教师预设的问题和练习题,不是在真正探究自己的疑惑,不是在解决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不一定是练习自己最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高语文课堂效率——解读《“课内语文学习法”初探》

无为县第三中学 周可学

三、“试”出自信

在学生自主研读了文本,并深入思考了问题后,学生已经从中获得了一些新知,如果能及时实践,有助与形成能力。“试的形式有:听、说、读、写、演和分组讨论等”, 课堂上的“试”贵在趁热打铁,即抓住学生跃跃欲试的冲动,给学生创设一个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语文素质与能力。我个人以为,千万不要把“试”变成每课小考一次,这样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思想压力,会让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的热情。前不久,我校开放日上,姚驰老师执教的《明天不封阳台》一课在试的环节上做得就较为成功。姚老师在学生自读讨论总结出文章的主题的基础上,及时播放一组图片,让学生以动物的口吻说几句话,呼吁人类与动物和谐共处。由于学生刚刚在朗读中深有感触,正有话要说,于是便借助老师搭建的平台高兴地展示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这样的试中学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有利于学生建立自信。 让学生的智慧点亮课堂

——解读《课内语文学习法再探》

安徽省无为县第三中学 丁少国

一提到“试”,我们的神经都可能很敏感,担心这是不是那还未驱散的传统应试教育的阴影。其实不然,这里的“试”指的是“展示成果,解决问题”。它外延很大,内涵很丰富,有“尝试”的意味,包括试读试演、试答试辨、试写试练等。

(一)试读试演。在对《再探》中“读”的部分进行解读时,我已说过,要对学生进行范读感染和朗读指导,学生受到了感染和指导之后,自然会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那么教师应该适时地请学生尝试着朗读课文。读得好的,鼓励他,让他获得成功的喜悦;读得不够好的,应该就他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议和再指导。在这里我们要注意,很多教师喜欢找那些有朗读特长的学生来尝试,而忽视了朗读条件不够好的学生,这部分学生便很少得到训练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样的课堂失去了平等性。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有一篇课文《心声》,文中的李京京多么想在课堂上满怀感情地朗读课文,可是老师却说他“嗓音沙哑”拒绝了他的请求 ,导致他内心委屈难过。这篇课文也教育了我们这些当教师的,在“试读”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要给条件不够好的学生一个尝试的机会。

有些课文如《唐雎不辱使命》《变色龙》《范进中举》和戏剧文学作品适合于表演,那么就让学生们准备准备,尝试着在课堂上表演。学生“身体力行”,会获得与只读书本不一样的感受,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并且通过表演,让学生扮演非本人的角色,处在非自己的环境中,对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很有好处。未读未演的同学要认真地听、观、评。读、演、听、评的过程其实也是排疑解难过程,有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就心领神会了。

(二)试答试辨。课堂上有同学的质疑,有教师的提问,要求学生积极思考,尝试回答。先在学习小组内,让学生合作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教师组织全班同学来讨论解决,教师也可以到小组内参加讨论。但我们认为并不是逢题必议,不能搞表面化的过滥的合作讨论,要讨论的只能锁定于高质量高难度的问题,有挑战性的问题,能产生多种观点的问题。而对一般性的问题,只须采用学生问、学生答、教师参与的方式来解决。

当遇到个性化很强的不同观点时,怎么办?教师要相机组织辩论。我教《愚公移山》时,就抓住时机让学生展开了“是移山还是搬家”的辩论,效果很好。

(三)试写试练。通常,课堂上解决一个个问题的办法,主要是口问口答,都是口头表达,而本教学法还很重视“试写、试练”,也就是动动笔。盛老师在《课内语文教学法再探》中指出:“说得好,不一定就能写得出,只说不写学生就会眼高手低,课后的主观题,我们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做。”“当堂完成课后练习题后,教师再出示测试题让学生考一考,检验一下学习效果。”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留有时间,让学生动笔对某些主观题和测试题当堂作答。为什么要动笔来答?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某人能“下笔如有神”“倚马万言”,可是他在口头表达时,羞答答,怯生生,胆小气短,吞吞吐吐,以至辞不达意。而另一种人能说普通话,语言清晰,意思明白,态度自然,胆大气壮(会“侃”),可是他一提笔,头脑里就会一片空白,即使写出来了,也是错字连篇,病句不断,颠三倒四不严整,浅浅淡淡不深刻。总之,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是不能简单地划上等号的。一种思想存在于头脑中,把它说出来让别人基本上能听懂,这样思想就比较明确了,也就达到了交流的目的。如果把它写成文字,这就更进一步了。每一字,每一句,以至于每一个标点,都摆在纸上的时候,我们的思想到底是清楚不清楚,是深刻还是肤浅,是严整还是杂乱,都明白地显示出来了。课堂上动动笔来写来练,是让学生整理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并使之明确化、条理化的一种好方法。

转化教师角色

落实语文学习

——解读《课内语文学习法三探》

无为实验初中 范同娟

3.引“试”。“试”是课堂的重头戏,花样繁多。试什么怎样试,弄得不好“讨论”就会有“茶馆式”“拉郎配”之嫌。因此,教师要引导才有效果。比如演课本剧《范进中举》,教师引导学生先揣摩人物,继而角色朗读,制作道具,再物色演员登台上场,表演的效果就会出色很多。

语文六步学习法

在“课内语文学习法”专家调研报告会上的讲话

语文三位一体学习法探究

新初一语文学习法

三下语文课内成语

五年级语文课内阅读

语文“课内比”工作总结

初二语文课内阅读

六年级语文课内阅读

状元学习法

《课内语文学习法.doc》
课内语文学习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