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的五条经验

2020-03-01 23:15:0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作文教学的五条经验

近几年,我教的学生每学期在报刊上发表文章都有十多篇,汇集起来足够出一本《学生作文专集》;平时作文大多能围绕中心洋洋洒洒写个七八百字。不少同行问我是怎样进行作文教学的?在此,谈谈我的作文教学观。

一、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老师教出来的

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激发潜在的写作能力。这样说不是抹杀语文教师的功劳么?事实的确如此: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文学大师沈从文、俄国作家高尔基……他们在校学习时间少得可怜,根本没系统地学过语法、修辞、文章谋篇布局等等。但他们为何能取得辉煌的文学成就?答案是:对生活对文学的热爱,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用高分、评语激发写作热情

教师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生如何写作上,那多半是徒劳的,应该把工夫花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上。对于学生作文成绩,我基本不给九十分以下,对那些写得比较到位的,给九十五六分;特别到位的,给满分。关注中差生的每一点进步,发现好的句或段,大张旗鼓进行表扬鼓励,尽量夸张地使用评语,让他们树立写作信心:“你把人物写得活灵活现,不简单啊!”“哇!劳动过程写得真细,你真棒!”“内容相当不错,字迹再工整点就更好了!”“是篇佳作,你给了老师一个惊喜!”……文字不多,作用不小,能给学生不断前进的动力!

同时,每隔一周上一次佳作欣赏课,所选佳作,是班上写得较好的作文。对于那些选材新颖、立意不错的文章,我及时指导学生重新修改,然后推荐到报纸杂志上去。每篇发表了的文章,我都要在班上展示,告诉大家这篇文章为什么会刊用,优点有哪些。并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三、作文批改不宜精细

形成知识技能需要经历反复实践的过程。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对错别字、标点符号、语病、语序等等都要面面俱到修改的做法,我是不赞同的。工作量大且不说,关键是这样做会使学生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这里不对,那里有毛病,面对到处用红色笔修改过的地方,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进而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实在是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四、积累才有写作之源

谁都知道,读是积累,写是运用,做是体验,写是表达。没有广泛阅读,写作从何说起?没有生活体验,表达有多艰难?我布置家庭作业,就是让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每学期阅读量大多在200万字以上,最多的达600多万字!学生广泛参加实践活动,体验亲近大自然的乐趣、劳动挣钱的艰辛……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学生作文大多题材广泛写得有血有肉新鲜活泼。学生说:“看的做的想的多了,学生作文就不愁无话可写了!”2013年暑假,我要求学生挣三十元钱并写出挣钱过程和体会。开学时,学生上交的作业引起《重庆晚报》记者的极大关注,采访后写了《这样的作业有创意》刊登在晚报上。

五、别急于让中低年级学生动笔写作

语文教学不外乎培养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会说,会读,会写。这三点之间是循序渐进的,符合认知客观规律。

但很多教师觉得练笔越早越好,一年级要求学生写日记;二年级要求学生写命题作文;三年级要求学生把重点内容写细致。其实这样做是违背客观规律的。这个时期的学生,知识储备有限,生活积累很少,思维能力欠缺。教师急于求成往往欲速则不达。这好比煮饭要先准备柴、米、水一样,没有这些东西,巧媳妇也难将饭煮出来。

训练低中段学生说话能力,开始让他们随心所欲地说,不管是不是东拉西扯,敢说就行;接着让他们围绕一个中心意思说,通顺就行;最后逐步提高要求,把一件事、一处景、一个想法等有条理地说出来。可每隔一周布置一次这样的家庭作业:学生说,家长写。目的是让他们明白一个既简单又极其重要的道理:作文,就是把想说的话用文字表现出来,想怎么说就怎么写。有了这样扎实的铺垫,学生进入高段写起作文来就容易了。

作者单位:重庆市渝北区龙溪小学

作文教学经验

作文教学经验

作文教学经验点滴

作文经验

名师的小学作文教学经验

我的作文教学的几点经验

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经验

初中语文教学及作文教学经验小结

高中作文教学的几点经验

初中作文教学经验点滴谈

《作文教学的五条经验.doc》
作文教学的五条经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