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厂培训

2020-03-04 00:38:0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安环部入厂培训教材

一、什么叫做法?

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行为规范。

1、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生产安全法》

2、2007年3月28日国务院第172次常务会议通过《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定于2007年4月9日起实施。

第三条: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本条第一款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3、2007年12月22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并于2008年2月1日起实施。

4、2010年7月19日国务院第23号令,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5、2010年12月14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并于2011年2月1日起实施。

二、什么是安全?

安全为天,无危则安,无险则全,没有了危险就是安全。

三、什么是危险?

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人们的承受程度。

四、为什么制定安全法?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建设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制定本法,包括:社会规范,技术规范。

五、何为安全管理?

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及控制工作的过程,来协调所有资源,以实现预定的目标。

六、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什么?

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人员伤害、环境伤害和财产损失达到安全生产以及完成各项生产指标的目的。

法制行政管理设备管理环境管理

人物环境影响

监督检查工艺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

作业环境的条件管理

七、安全是一种意识:提倡工人入厂参与安全管理每个人都要这种意识,我要安全、我会安

全、我懂安全

八、安全是一种责任:家庭责任、企业责任、社会责任

安全为了家庭。

俗话说:幼年丧父,中年丧母,老年丧子是一生中最大的痛苦,我们大家都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每天上班家人总是盼着我们能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但事实上总有一些同志上班违章作业,冒险蛮干,结果造成家庭的悲剧。

安全为了企业。

一次重大的工伤事故不仅给本人和家庭带来巨大不幸,也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每发生一次重大工伤事故,都要牵制各级领导很大的精力,影响生产的正常秩序,而且在社会上造成极坏的影响,另外,每一起重大事故,造成企业员工人心浮动,人人自危,影响正常的生产和工作,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益。

安全为了国家。

从发展生产力的角度讲,设备、物资、人员是构成生产力的三要素,而人是主要因素,因为发展生产力,首先必须保护生产力。一个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用最低的消耗生产最高、最好的产品,就必须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很难设想,员工在时时威胁自己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劳动场所中,会有很高的热情。其次,从政治角度讲,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劳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发展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所以国家把对劳动人民在生产过程实行劳动保护的工作放在重要地位。发生重大工伤事故,政策影响很坏,经济损失也很大。例如:我公司每个员工每年为国家创利税1万元,有的员工刚刚踏上工作岗位,开始为国家出力的时候,不幸因工死亡,若按为国家工作35年计算,国家经济损失就达到35万元之多,若再加上国家对他的培养教育费,损失就更大了。

九、安全是一种关爱:要做到四不伤害,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我与

他人互不伤害。当你是“人”字一撇时,别人是一捺,是别人去帮助你,别人是一撇,你是一捺,你是帮助别人。我为人人,不要苛求人人为我。

十、安全是一种习惯:爹妈给的,师傅给的,工作中自觉形成的。

十一、安全是一种制度:

1、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2、纪律:是团体行为、企业行为

3、自律:岗位责任制,在岗位上真正切实负起责任,做到安全管理我有责,岗位安全我有责,从我做起检查自己,为什么出或者没有出事故。

十二、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整体推进)

1、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生命至上,要人文管理,做好思想工作,要做到不安全不生

产、事故隐患不排除不生产、安全措施不落实不生产。

2、预防为主:把工作做在事故之前而不是事故之后,千方百计想尽办法不让事故发生,表现在

(一)危险预知

(二)隐患排查:

安全隐患也就是隐藏在人们不易发现的设备危险源。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的缺陷。

操作人员故意违章特指精神上的问题也要造成不安全行为。

如何杜绝上述事件发生应做到5动:嘴动、耳动、鼻子动、脚动、手动。

海因里希法则:

海因里希法则是美国人海因里希通过分析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为保险公司的经营提出的法则。海因里希认为,在一件重大灾害的背后,有二十九件“轻度”的灾害,还有三百件有惊无险的体验。

这个法则是1941年美国的海因里西从统计许多灾害开始得出的。当时,海因里希统计了55万件机械事故,其中死亡、重伤事故1666件,轻伤48334件,其余则为无伤害事故。从而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即在机械事故中,死亡、重伤、轻伤和无伤害事故的比例为1:29:300,国际上把这一法则叫事故法则。这个法则说明,在机械生产过程中,每发生330起意外事件,有300件未产生人员伤害,29件造成人员轻伤,1件导致重伤或死亡。

对于不同的生产过程,不同类型的事故,上述比例关系不一定完全相同,但这个统计规律说明了在进行同一项活动中,无数次意外事件,必然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而要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必须减少和消除无伤害事故,要重视事故的苗头和未遂事故,否则终会酿成大祸。例如,某机械师企图用手把皮带挂到正在旋的皮带轮上,因未使用拨皮带的杆,且站在摇晃的梯板上,又穿了一件宽大长袖的工作服,结果被皮带轮绞入碾死。事故调查结果表明,他这种上皮带的方法使用已有数年之久。查阅四年病志(急救上药记录),发现他有33次手臂擦伤后治疗处理记录,他手下工人均佩服他手段高明,结果还是导致死亡。这一事例说明,重伤和死亡事故虽有偶然性,但是不安全因素或动作在事故发生之前已暴露过许多次,如果在事故发生之前,抓住时机,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许多重大伤亡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海因里西法则的另一个名字是 “1:29:300法则”;也可以是“300:29:1法则”。

海因里希法则的目的是通过对事故成因的分析,让人们少走弯路,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例如,东日本铁道公司为使员工认识事故的严重性,建立起“失败博览馆”;丰田公司专门建立了一处模拟汽车事故的场所,让人们体验汽车失控时的危险。

中国“零缺陷之父”杨钢博士在《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一书中提到一个案例:美国的一家航运公司,内部每年都评选一次最优秀的船队,这个船队首先要满足一个条件:出海的过程中出现事故最少。有一个船队每一年都会被评上,因为在海上航行的时候,这个船队几乎没有出现过什么事故。

当有人问及这个船队为何如此优秀时,那个船队的海员说:“我们只是定期进行细心的船舶检修,尤其是航行前。因为我们知道,今天不做,明天就会后悔,仅此而已。”

多么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记得海尔集团有句名言:什么是不容易?能够把别人认为容易的事成千上万遍都做到位,就是不容易。说到底,企业的安全事故预防就是要求员工每天都把“容易的事”做到位,比如穿戴好安全防护用品、不进行违章操作、适时预见可能发生的危险、定期进行设备检修等等,将安全隐患消灭于无形之中,很多事故就根本不会发生了。诚然,事故的发生虽然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但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往往是人们的麻痹大意、心存侥幸。如果所有企业和员工都能意识到这一点,学习那些在日常工作中做好预防,在事前就把危机化解的“预防式英雄”,建立起一套健全严密的事故防范系统,稳打稳扎,措施得力,很多企业的“流血事件”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可以挽回,很多家庭可以继续享受幸福团圆。

连锁过程

海因里希首先提出了事故因果连锁论,用以阐明导致伤亡事故的各种原因及与事故间的关系。该理论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伤害可能在某瞬间突然发生,却是一系列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

海因里希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事件的连锁发生过程,即:

(1)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

(2)事故的发生是由于:①人的不安全行为;②物的不安全状态。

(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

(4)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的,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五个因素

海因里希最初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如下5个因素。

(1)遗传及社会环境:遗传因素及环境是造成人的性格上缺点的原因,遗传因素可能造成鲁莽、固执等不良性格;社会环境可能妨碍教育、助长性格上的缺点发展。

(2)人的缺点:人的缺点是使人产生不安全行为或造成机械、物质不安全状态的原因,它包括鲁莽、固执、过激、神经质、轻率等性格上的先天缺点,以及缺乏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等后天缺点。

(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所谓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那些曾经引起过事故,或可能引起事故的人的行为,或机械、物质的状态,它们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例如,在起重机的吊荷下停留、不发信号就启动机器、工作时间打闹或拆除安全防护装置等都属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没有防护的传动齿轮、裸露的带电体、或照明不良等属于物的不安全状态。

(4)事故:事故是由于物体、物质、人或放射线的作用或反作用,使人员受到伤害或可能受到伤害的、出乎意料之外的、失去控制的事件。坠落、物体打击等使人员受到伤害的事件是典型的事故。

(5)伤害:直接由于事故而产生的人身伤害。人们用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描述这种事故因果连锁关系,得到图中那样的多米诺骨牌系列。在多米诺骨牌系列中,一颗骨牌被碰倒了,则将发生连锁反应,其余的几颗骨牌相继被碰倒。如果移去连锁中的一颗骨牌,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被中止。海因里希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几乎每个安全管理者在进行安全教育的时候都要提到海因里希法则,提到多,把法则具体应用到安全管理过程中,利用好法则,避免事故的出现,似乎真正做得好的很不容易。大多数管理者还停留在表面层次,未能真正利用好这一规律。

很多人都知道这一规律,也致力于防范29和300事件的发生,确保恶性事故的发生。但是对于发生的恶性事故,很少有人去反思为什么29和300事件没有被重视,换句话说,对于出现的事故,安全管理者一般会根据事故的“四不放过”原则去管理事故,却没能好好反思29和300事件被忽略的教训,从中发现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有句俗话说的好,事后诸葛亮,没什么意义。其实对于安全管理来说,开展事前管理至关重要,从事后去反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好好去反思事故教训,从教训中找到更好的工作方法,对于每一个安全管理工作者来说,同样意义重大。吃一堑长一智,不去反思,从29和300事件中去反思自己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也只能吃一堑,却长不了一智。

在这方面最值得让人反思的是重复性事故的发生,无论在某一个企业,还是在某一个行业,这种重复性事故的出现,也从侧面说明了企业对29和300事件未能重视,也未能好好挖掘这些事件到底如何被忽略的,该如何去管理好安全工作,避免这些事件的出现。俗话说的好,说的容易,做起来难。动动嘴皮谈论这些问题,似乎大家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专家,一旦落实到具体管理环节,说得和做的似乎不是那回事了。我想这种想法很多人可能深有同感,学会兵法不一定会用兵,

如何能够把理论应用到时实践呢?我想症结的关键还在于作为一个安全管理者的自身素质和工作责任感。首先作为安全管理者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对工作要处处留心,不能得过且过,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其次,要深入实践,从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工作方法。有的管理者不太好深入生产一线,脱离实践,又怎能对29和300事件及时发现和找到避免办法呢!

只有深入扎实做好对29和300事件的管理,避免这些事件的发生,才不会出现安全生产事故,而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我们的安全管理者多做一些在29和300事件上的管理工作,不放过一切蛛丝马迹,才能实现安全生产的最终目的。

3、综合治理:国家引导和介入从业人员积极参与社会媒体监督

十三、强化安全的三大理论:(1)弹簧理论(2)水桶理论(3)烧炉理论

十四、冶金行业的重大危险源:

1、高温炉窑

2、煤气加热炉

3、全氢罩式炉

4、高温液体液渣

5、大型煤气柜

6、各种大型有毒气体储气罐、氧气罐

7、有关危险化学品生产设备设施

十五、安全管理人才是复合型人才,政治思想、技术素质过硬、懂管理、“用智慧代替鲁

莽,用知识代替无知”必须是出类拔萃的人才。

十六、公司出台了最新的各项应急预案,如:天车、压力容器、煤气等特种作业应急预案,

以防紧急情况之需。

十七、公司有《防火安全管理制度》,其中包括:防火管理组织体系、防火管理制度、防火检查制度、厂区防火制度、重点部位防火制度、动火审批制度、消防器材、设施管理制度、火险隐患整改制度、火警、火灾扑救及事故调查处理制度、火灾预防制度,此处不一一祥讲。

八、关于职业病防治方面,公司设有职业病目录、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卫生检查及奖惩制度、职业卫生检查及奖惩制度、职业卫生轮换或调离岗位制度、职业卫生体检制度,此

处不一一细说。

入厂培训心得体会

入厂培训心得

入厂培训心得

入厂培训协议

入厂培训心得

新员工入厂培训

新员工入厂培训做到

新员工入厂培训教育计划

入厂培训总结汇报

员工入厂培训试卷

《入厂培训.doc》
入厂培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