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两宋美术

2020-03-03 21:17:0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五代两宋美术(907—1279年)

一、概况

1、年代断限

五代(907—960年)

北宋(960—1127年)

南宋(1127—1279年) * 宋与辽、西夏、金的关系

1004年,宋辽议和(澶渊之盟);

1044年,宋与西夏议和;

1141年,宋金议和。

2、美术演进的时代背景

(1)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推动 (2)文治武功与民族融合的促进 (3)文官阶层与市民阶层的壮大 (4)儒道释三教的日益合流

3、美术发展的一般特点

(1)功能的转变:鉴戒贤愚——怡悦情性 (2)关注对象的转变:外部——内部 (3)风格的转变:深沉雄大——典雅含蓄

(4)宫廷美术、文人美术、民间美术齐头并进

二、五代绘画

1、画院的设置

(1)西蜀画院(935年)

“按月议疑”的规则 (2)南唐画院(943年)

图绘“赏雪吟咏”之景(947年)

2、人物画 (1)南唐

周文矩、顾闳中、卫贤、王齐翰 (2)吴越

贯休、阮郜 (3)后蜀 石恪

3、花鸟画——“徐黄异体”

用墨设色

风格

徐熙

汀花野竹

水墨淡彩

野逸

黄筌

珍禽异兽

双钩敷色

富贵

4、山水画

(1)北方山水画派:荆浩、关仝 (2)江南山水画派:董源、巨然

描绘对象

线条

北方

石质山、长松飞泉

刚性

雄强逼人

江南

土质山、灌木洲汀

柔性

平淡天真

三、两宋绘画

1、画院机制

(1)“画学”的创建(1104--1110年)

* 招生制度

考试入学、以诗入画

* 课程设置

专业课: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

文化课:《说文》、《尔雅》、《方言》、《释名》 * 教学方法

注重精细观察和如实描绘

(“拱眼斜枝月季花”、“孔雀升高,必先举左”)

* 学制(按考绩决定升迁)

班次:外舍、内舍、上舍

私试,每月一次,具有平时考查性质;

公试,每年一次,可补入内舍生;

舍试,隔年一次,可补入上舍生。

* 待遇

重精神、轻物质

职衔:艺学、祗候、待诏、画学生(未得官职的画院画家) (2)画院其他活动

搜求书画名作,充实宫廷收藏;

图绘忠奸善恶,存作鉴戒;

装饰宫殿衙署,怡情悦性。 (3)画院院址

北宋:汴梁(几度迁徙)

南宋:临安凤凰山东麓(今杭州望江门内)

2、人物画 (1)总体面貌

题材丰富,形象塑造、性格刻画均有所深化,风格多样;

尤以李公麟的白描画法、梁楷的减笔人物,富有创新精神,为画 史所重。 (2)重要画家

文人系统:李公麟

院体系统:苏汉臣、李嵩

介乎院体与文人画风之间:梁楷

道释人物画家:武宗元

3、风俗画

(1)风俗画的渊源

(2)两宋风俗画繁荣的原因

城市工商业的繁荣

许多专业画家的加入

画题多样

4、花鸟画 (1)基本格局

北宋初年:黄氏体制风行一时

北宋中叶:徐派地位上升

北宋后期以后:写意花鸟、水墨梅竹的兴起与发展

(2)东方“写实”艺术的独特个性

不太重视透视、光影,源于中国人独特的美学观念和审美要 求。艺术家所应描摹的最主要之点在于对象的“气韵”、“神”, 在花鸟画中便是禽鸟花枝的“生机”。 (3)水墨梅竹成为独立画科的原因 · 上层建筑领域出现的变革要求 · 士大夫阶层的社会影响力 · 水墨画本身的历史

5、山水画

三家山水:李成、范宽、关仝

李郭传派:郭熙、王诜、许道宁

米氏云山:米芾、米友仁

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珪

青绿山水:王希孟、赵伯驹、赵伯骕

小景山水:惠崇、赵令穰、梁师闵

四、辽、金、西夏绘画

五、绘画理论

1、一般画史、画论著作

(1)刘道醇:《五代名画补遗》、《圣朝名画评》 (2)黄休复:《益州名画录》 (3)郭若虚:《图画见闻志》 (4)邓椿:《画继》 (5)赵佶和《宣和画谱》

2、山水画论专著

(1)荆浩:《笔法记》

六要:气、韵、思、景、笔、墨 (2)郭熙:《林泉高致集》

三远:高远、深远、平远 (3)韩拙:《山水纯全集》

三远:阔远、迷远、幽远

3、宋代文人论画

苏轼:神似论、常理、诗画结合 《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

六、建筑

1、都城遗址

2、寺塔建筑

3、桥梁建筑

4、建筑理论

李诫《营造法式》

七、雕塑

1、佛教雕塑 (1)总体面貌

大型龛窟造像的重心南移;

题材转变,菩萨、罗汉等形象明显增多;

世俗化、民族化倾向明显;

佛、道造像混杂。 (2)龛窟、摩崖造像

A、四川大足石刻

· 北山

位于大足县城北约 2公里处,有造像的窟龛摩崖为262个。

开凿年代:892年—12世纪中叶 · 宝顶山

位于大足县城东北约15公里处,形成大、小佛湾两个造像中心,其中大佛湾又以造像规模巨大、内容丰富、保存完整而为世人瞩目。

开凿年代:1179—1249年 主持人:赵智凤 B、杭州地区造像

烟霞洞、飞来峰 (3)寺院造像

山东长清灵岩寺的彩塑罗汉

江苏吴县甪直保圣寺的影壁罗汉

辽金寺院造像

2、纪念性雕塑

(1)四川成都五代前蜀皇帝王建像 (2)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彩塑

3、陵墓雕塑 (1)五代

王建墓的抬棺武士半身像、乐舞伎浮雕等 (2)北宋

河南巩义的北宋皇陵石刻的特点: 造型写实、注重细部刻划;

出现了大象、瑞禽、角端等新题材; “东陵狮子西陵象,滹沱陵前好石羊”。

4、工艺性雕塑

宋代的“泥孩儿”

八、工艺美术

1、陶瓷工艺

2、染织工艺

3、漆器工艺

九、书法

《中国美术史》 第六章 两宋时期的美术

两宋元宵词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教案

考点18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隋唐五代读后感

五代四助

隋唐五代填空题

【百家讲坛】两宋风云(全部讲稿)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

《五代两宋美术.doc》
五代两宋美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