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女性文学作品课程教学大纲

2020-03-03 06:15:3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中外女性文学作品选 课程教学大纲 The literary works of Chinese and foreign

feminine

课程编号:

学 时 数:30

执 笔 人:艾媛媛 适用专业:全校所有本、专科各专业 学 分 数:2 编写日期:2009年5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普通高等院校文、理、工、医、农各专业的公共选修课。通过本科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文学修养,陶冶情操,启发学生对人生对生活进行有益的思考,为普通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的

《中外女性文学选讲》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1、了解和学习中外杰出女作家和女学者的作品及思想,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参与文学热点的讨论,进而替考学生的思考问题的主动性。

2、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不仅是停留在阅读文学作品的第一层次上,还应学会运用相关的文学理论对文章进行较深层次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

3、掌握一定的女性文学理论基础知识,具有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4、掌握理论知识,提高思维能力,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和现实,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

(一)课堂讲授

1.教学方法

①以双边教学为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增加课堂讨论在课时中的比重,充分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②以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知识为主线,以女性文论作品为切入点,以女性文本为依托,以思考问题为核心,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③重难点突出,重视参考书目的布置检查,强化课外拓展阅读,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④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和检查,尽量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鼓励学生提出新颖的学术问题进行讨论。

2.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信息量。秉承传统,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授课中以多媒体教学方式为主,辅以传统教学方式,当加入视频内容,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作业、答疑和实践性教学内容安排

1.本课程为公共选修课,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安排课外阅读和资料搜集,以便进行课堂讨论,安排读后小论文写作作为课程作业和实践。读后小论文:包括观点的创新、不同视野的理解、课外读书笔记,通过实际写作掌握女性主义文论的基础知识等。老师负有指导任务(课堂指导、口头答疑、书面修改、课堂讨论、网上答疑、网上指导等)。采取个别问题个别解决,普遍性问题课堂讲解,师生共同讨论的方式解决。课外阅读以做读书笔记的方式完成,每个学生不少于3篇,多者不限。

2.课外阅读:注重阅读习惯的培养,采用课堂提问和加分方式鼓励学生主动阅读名家名作,以提高文化素养,注意培养学生对作品的分析能力。

3.讨论教学:在授课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行专题讨论。由教师提出带有一定普遍性的一个问题或几个问题师生共同展开讨论,以期在讨论中增进对于有关问题的了解、认识,锻炼学生的思维思辨能力。讨论教学贯彻在整个学期教学中,以此培养学生的口才和语言交际能力。

4.影视观摩:通过观赏影视精彩片断,扩展知识、增强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三)考核方式

本课程建议采用课堂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

考核主要以考查为主,具体按教学计划执行。成绩采用计分制,考查形式以论文写作为主,并同时参照平时学习情况(包括出勤、作业、课堂回答问题、课堂笔记、课外阅读笔记、学习心得、日记等多种形式)进行成绩综合考察和评定。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讲女性主义文学理论(课堂讲授4学时)

教学内容:

对女性主义文论的描述:政治原则、分类原则、主体与对象;女性主义文论的兴起及其先驱:弗吉尼亚·伍尔芙、西蒙娜·波伏娃;女性主义文学中的主题研究:女权批评、女性传统、女性写作。

教学要求:

1、了解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兴起和先驱。

2、理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念:双性同体、权威、身体写作、女性形象等。

3、掌握并学会运用女性主义文学理论来分析文学作品。

重点:弗吉尼亚·伍尔芙《一间自己的屋子》的思想内容、西蒙娜·波伏娃《第二性》的思想内容

难点:关于双性同体的女性写作的争论

第二讲方法论研究(课堂讲授4学时)

教学内容:

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反思,女权主义文学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理论与精神分析学:开放的态度与三重的压迫,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与解构主义。 教学要求:

1、了解女性主义文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2、理解女性主义文论与解构主义的关联

3、掌握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作为女性主义文论重要来源的原因

重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在女性主义文论中的运用

难点:通过解构主义看男女二元对立的产生

第三讲夏洛蒂·勃朗特与《简·爱》(课堂讲授2学时)

教学内容: ·

简要介绍作者生平与创作,介绍《简·爱》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结合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格巴的著作《阁楼里的疯女人——妇女作家和19世纪文学想象》来分析《简·爱》,请学生就19世纪女作家作品中的“疯女人”形象进行讨论。

教学要求:

1、了解夏洛蒂·勃朗特的生平和创作。

2、理解作者身份焦虑的问题。

3、运用女性主义文论的基础知识,分析父权制文化对女性创作心理的负面影响。

重点:讲解父权统治下女性作家的艰苦处境与文本策略

难点:对《简·爱》中疯女人伯莎·罗切斯特形象的认识

第四讲简·奥斯汀与《傲慢与偏见》(课堂讲授2学时)

教学内容:

简要介绍作者生平与创作,介绍《傲慢与偏见》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并结合奥斯汀所有的五部品分析奥斯汀创作的惯性,结合波伏娃的《第二性》来分析奥斯汀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形象,请学生就奥斯汀小说中女性形象谈谈目前女性的自我定位。

教学要求:

1、了解简·奥斯汀的生平和创作

2、理解奥斯汀作品中爱情与婚姻的关系

3、通过对奥斯汀小说的深入学习,对女性的自我定位进行深刻反思。 重点:女性要改变第二性的地位,就必须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

难点:正确认识奥斯汀小说讲述的爱情与婚姻的关系

第五讲玛格丽特·杜拉斯与《情人》(课堂讲授2学时)

教学内容:

简要介绍作者生平与创作,介绍《情人》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结合波伏娃的《第二性》和拉康的欲望概念来分析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形象,请学生就身体写作的问题谈谈目前我国的女性作品创作。

教学要求:

1、了解玛格丽特杜拉斯的生活经历和创作

2、理解女性主义文论中身体和欲望的概念

3、掌握拉康欲望理论对女性主义理论的影响

重点:拉康欲望理论的两个层次

难点:女性主义文论如何取拉康论点之长,建立女性主义的欲望学说

第六讲凯特·米利特与《性政治》(课堂讲授4学时)

教学内容:

简要介绍作者生平与创作,介绍《性政治》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立场,并结合结合波伏娃的《第二性》说明男性做平中对女性角色的压迫,女性要获得真正的社会解放应该从最基本的人身权力开始。

教学要求:

1、了解《性政治》中,作者对四位男性作家作品的评价

2、理解女性的社会解放所依赖的依据是什么

3、社会对性别认识的重要性

重点:男性作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所反映的父权制思想。

难点:理解女性的社会解放所依赖的依据

第七讲张爱玲与《金锁记》(课堂讲授2学时)

教学内容:

简要介绍作者生平与创作,介绍《金锁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通过主人公曹七巧的命运,结合鲁迅的《伤逝》来探讨中国女性提高自身社会地位的必要条件。

教学要求:

1、了解作者对曹七巧命运的安排

2、理解造成曹七巧命运结局的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

3、能够通过曹七巧的生活经历,透视现实生活中女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造成曹七巧命运结局的多重因素

难点:通过作者对中国封建社会中女性命运的描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八讲王安忆与《长恨歌》(课堂讲授2学时)

教学内容:

简要介绍作者生平与创作,介绍《长恨歌》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通过主人公王琦瑶的命运,结合女性主义叙事学的理论知识分析作者叙事手法,与张扬的“五四”式写作不同的反映普通女性生活的小说。

教学要求:

1、了解《长恨歌》的故事情节和叙事手法

2、理解王安忆小说中以女性为本位的两性关系书写

3、通过王琦瑶,理解女性在大时代变迁下的自我认识

重点:在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下,中国当代女作家的性别视角和故事叙述

难点:通过作者对王琦瑶的描写,重塑自我身份,重新认识女性与男性之间的关系

第九讲严歌苓与《少女小渔》《一个女人的史诗》(课堂讲授4学时)

教学内容:

简要介绍作者生平与创作,介绍《少女小渔》和《一个女人的史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通过《少女小渔》介绍严歌苓对中国移民这一特殊群体的生活状况的关注讲解中国女性在异域所面临的双重父权制压迫的困境;通过《一个女人的史诗》,介绍严歌苓回归本土创作的风格,关注特殊年代的中国女性的生活状况。

教学要求:

1、了解《少女小渔》的写作背景,《一个女人的史诗》的故事情节

2、理解移民女性在异乡生存所面临的双重尴尬境地。

3、通过田苏菲对丈夫一生的追随,反思现代人的情感

重点:移民女性在异乡生活的边缘性

难点:通过田苏菲这一女性形象,思考今天人们对爱情和婚姻的看法

第十讲虹影与《绿袖子》(课堂讲授2学时)

教学内容:

简要介绍作者生平与创作,介绍《绿袖子》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通过对战争中一个中日混血女演员与一个混血少年的忘年之恋的描写,控诉战争给人们带来伤害的同时,也显示了人们对忘年恋的宽容和对他们最终失之交臂,错过彼此的惋惜之情。

教学要求:

1、了解《绿袖子》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理解造成主人公错过彼此的原因

3、能够通过主人公的命运,正确处理当下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关系

重点:造成主人公错过彼此的原因

难点:通过作者对玉子与少年的忘年恋以及最后错过彼此的情节描写,树立正确的感情观和人身观

第十一讲观影《少女小渔》(2学时)

教学内容:

通过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观看由张艾嘉根据严歌苓的同名小说《少女小渔》改编的,李安导演的电影《少女小渔》,刘若英主演,本片荣获亚太影展最佳女主角大奖,影片更荣获影展的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美术及最佳音响共四项其他奖项。作者以移居海外的普通百姓为原型,用东方人内敛式的温情写出移民阶层孤苦艰难的生存,以及市井人物世俗庸琐的生计,描述了新移民们内心迷茫困顿的精神状态以及凄凉的悲惨结局。

要求:观影后,学生应结合严歌苓对移民群体的生活描写,尤其是中国女性移民在国外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对女性在异域和本土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和所处的社会地位,形成书面文字,不得少于1000字。

四、本课程和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中外女性文学作品选》是针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和外国文学史开设的一门辅助性的校级选修课,它不仅适合本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学习,同样也适合本专业以外的学生学习,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对生活现实的逻辑思辨能力,对学生开拓视野、提出个人见解、提高人文素质,在学习国外优秀

文化的同时,也能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课程是选修课,为巩固其它课程的知识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并对其它课程具有指导作用。

五、建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教材:

《女权主义文论》.张岩冰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12.

2、参考书:

[1]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柏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

[2]《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文化探析》.乔以钢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2.[3]《跨界整合——世界华文文学综论》.刘俊著.新星出版社,2005.9.

[4]《性政治》.凯特·米利特著.钟良明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1.[6]《欲望的重新叙述》.陈文超等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

[7]《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著.王科一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4.[8]《简·爱》.夏洛蒂·勃朗特著.黄原深译.译林出版社.2001.6.

[9]《情人·乌发碧眼》.玛格丽特·杜拉斯著.南山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12.[10]《张爱玲经典作品选》.张爱玲著.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6.

[11]《长恨歌》.王安忆著.东方出版中心.2008.1.

[12]《一个女人的史诗》.严歌苓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5.

[13]《少女小渔》.严歌苓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

[14]《绿袖子》.虹影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8.

[15]《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申丹、韩加明、王丽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0.

中外经典文学作品欣赏教学大纲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外国文学作品精读教学大纲

外国文学作品教学大纲(推荐)

中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揽胜

中外戏剧鉴赏课程教学大纲(用三号黑体字)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欣赏》教学大纲

《中外文学作品选读》论文考核题目

比较中外文学作品中的骂

《中外女性文学作品课程教学大纲.doc》
中外女性文学作品课程教学大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