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特色课程的探索——特色课程小学作文

2020-03-01 20:06:5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建立特色课程的探索

——特色课程“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与研究”的认识与思考

宇慧主编.教学方法与艺术案例全书 中册.长城出版社,1999.05.

一、对特色课程的认识

特色课程,顾名思义.要有特色。在内容上,一般课程来自共性的基本理沦与实践经

验;特色课程则是具有设计者个性特色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经验,不停留在一般教学理论的

泛泛议论上,而要有专题的深入研究。

这是笔者在着手酝酿特色课程建立时的两个基本认识。同时,笔者又认为:特色课程

的建立,要考虑建设者主讲教师的基础条件

笔者作为“青年语文骨干教师研究班”特色

课程的建设者,该考虑自身的条件,即要发挥自己的学术专长与教学特色。

二、特色课程内容的选择

笔者正在进行一个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建立小学作文‘三化’教学体系,实施作文

教学过程的优化”:

”三化”指“作文内容生活化,技能指导结构化,教学序列网络化”。这个体系是笔者数

十年的小学教学实践与研究积累,结合了1985年~1986年的中央教育行政学院“全国小

学教育研究班”的作文教学课题研究时,所学到的教育、教学理论.并吸收全国各小学流派

长处的基础上,在几位著名的教育家指导下形成的:

在形成过程中,涉及的小学作文教学中各个方面的专题,先后写成有关论文与经验文

章发表在教育杂志上,并编写出版了10多册作文教学丛书,曾应邀在本市各区县,全国20

多个省市交流讲学,反映较为强烈,认为:“三化”教学体系的观点,理论上突破了传统教学

中某些观点;优化的教学过程富有实用性,可操作,普遍推广的价值。

更重要的是:“三化”教学体系的实践基础来自本区,是本地区土生土长的经验积累,

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为此,以“小学作文‘三化’教学体系与优化教学过程”为特色课程的主体内容。

以“小学作文‘三化’教学体系与优化教学过程”为主体内容的“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与

研究”课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课程“个性倾斜”的作用在于让接受培训的学员能学有

所用。这种性质的班,这种性质的课程不能采用讲座式或一般性教学研究式。前者是听

了很有道理,但缺乏系统,内容交叉重复,听了往往不知如何用之于实践;后者是目标太

低,只是一个局部教法,缺乏与实践联系的理论体系。“个性倾斜”的特色课程可以让参加

培训的学员,在接触众多的流派个性教学理沦与实践经验基础上.(倾向)专注于一个体系

(流派)的研究,从而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这一个性体系教学观点支配下的具体教学方法,

以促进教学改革,发展教学研究。当然,这个个性体系应该有坚实的理论背景与实践经验

支撑的。“7J、学作文‘三化’教学体系与优化的作文过程”具备了这个条件。

概括地可以说,以此为特色课程的主体内容,一是内容有特色,具有鲜明的个性;二是

迎合于青年语文骨干教师高一层次能力培训与创造教学特色的需要;三是主讲教师是个

性内容的创建者,执教起来得心应手,富有情感地充分发挥专长:

三、特色课程的教学

(一)从“入格”到“不拘一格”

特色课程置于青年骨干教师班,参加对象富有追求,渴望教学上有一定建树。但是, 就作文教学来说,一般青年教师还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在教学实践上对小学生作文能力

结构,作文教学结构,作文教学过程和优化等方面,都还未予深入探索与研究,对教学过程

的操作,更不能驾驭自如,教学效果不理想,所以,特色课程教学,先得进行“人格”的培训。

所谓“人格”,即是掌握基本的作文教学能力,从学科教学规律与儿童认识规律上探

究,任何能力的形成,都要以知识为基础,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能力的形成,必须要在认识

和理解作文教学基本理论,小学作文能力结构,作文教学过程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

础上逐步转化的。这个转化过程的速度与质量,是多种因素促成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

教师要具有厚实的知识。美国教育家布卢姆在谈到教育目标时指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

类包括3个部分;认知领域,情感倾向和动作技能领域;认知领域的目标又分为知识、领

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6个层次,其中知识是指具体事物与普遍原理.对方法和过程或

者对一种模式,结构或框架的回忆,包括具体的知识,处理具体事物的方式方法的知识.学

科领域中的普遍原理和抽角概念的知识,以及理智技能。我认为,给予语文教师——尤其

是青年教师科学性,规律性的作文教学基础理论与实践经验,就是给予掌握作文教学能力

的一个借鉴。根据的模式或结构框架,以及辅导其有效地迅速地转化为能力的一个重要

的教学手段。

”人格”教学的思路,就是前面所述的,在认识与理解作文教学研究共性理论与实践经

验的基础上,实施教学方法个性倾斜,使“人格”具有实践性与“个性化”。在基础上鼓励学

员结合教学实践和教学环境条件,发挥创造才能,不拘一格地形成自己的个性教学风格。

当然,这一目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也不是几十学时的培训所能形成的,培训,只是

为其“不拘一格”创造条件打下基础。

(二)探索“培训、教(科)研、教改”三结合教学思路 培训过程中的“人格”教学是手段,目的是“不拘一格”。这要反映在学员的教学实践

上,即培训过程乃至培训结束后,学员是否运用“入格”教学内容,促进了教学改革,发展培

训学到的内容,从而达到“不拘一格”的培训目标。

为了实施“个性倾斜”,学者先“人格”再行“不拘一格”的教学目标,笔者在两期的青年

语文骨干教师研究班的教学过程中,探索了一条“培调、教(科)研、教改”三结合的思路,这

思路的具体做法是:在青年语文骨干教师研究班的“面”上,系统讲授以小学作文“三化”教

学为主体内容的“作文教学实践与研究”特色课程纲要控制下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类型:区

直属小学,镇中一b/l,学,完小的不同的年级(低、中、高),选择骨干青年教师为主体的教学

实验班,论证性地实施培训的不同专题的教学内容,积累该课程理论实施于实践操作中的

第一手学资料。在这双相反馈过程中,促进该学科的教学改革,培养青年教师,并完善与

发展该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使该课程的教学更加富有实践性与针对性。参加培训的学员

感到学有所得,学而能用,学而相长。

两期研究班特色课教学实践与培训后的跟踪调查,证实了这条思路具有发展教育科

学研究.促进教学改革,培养青年教师的效果。

四、建立特色课程的思考

笔者在为期3年的两期青年语文骨干教师研究班教学过程中,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特色课程与教育科研

笔者认为,骨干培训班的特色课程内容应是教育科研的成果,是富有个性的,具有实

践性,操作。t\'2-的科研成果,“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与研究”课程就是笔者自身的教育科研成

果,教学操作时运用自如,指导青年教师实践时也胸有成竹。

同时,特色课程的建立与教学实施,又是教育科研的发展。笔者在两期研究班的特色 课程教学过程中,发展了教育科研课题。“小学作文‘三化’教学”与“实施作文教学过程的

优化”课题在1993年被列为上海市级教育科研课题,就在这“培训、

教(科)研、教改”三 结合思路中得到突破性的发展.3年中,根据特色课程的需要,笔者编拟了若干可以操作

的实验课题,分到各个教学实验班进行专题探究。如作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作文的认识

事物能力对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作用;建立优化的作文教学过程,包括作前准备指

导过程的几类教学手段,作文指导课的基本教学模式及其变式,作后评改指导课的组织与

设汁;低年级起步读写训练的内容与形式;童话教学的组织与引导等课题,笔者通过指导

教学实验班青年教师备课,听课和评课,自己上研究课,自己上示范作文指导课,亲自批阅

学生作文,举行各个专题的小型研讨等课题研究手段,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然后,

分析整理,研究讨论,完善了好几个专题的研究,如逐步形成了“优化的小学作文教学过

程”的框架结构,完善了这个优化过程中的3个教学过程的3个控制:“作前准备指导过

程”的选材控制,“作文指导过程”中的构思控制,“作后课改指导”过程中的语文运用控制;

完善发展了“作前准备指导”的教学手段;创造了“作文指导”的两轮构思教学模式的“先行

指导教学法”;提出了“发挥个别教学优势提高小学作文能力”的观点;探究了命题作文训

练和童话教学的内容与思路„„这些积累经过分析提炼,撰写成专题论文.在《上海教育

科研》、《上海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教师培训》等教学杂志上发表.

最终在

1995年1月由语文出版社出版了学术专著《小学作文教学论》(22万字)。应该说,这本具

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其有系统理论,实践操作手段的论著,是“师7JiI、教(科)研,教改”三结

合思路特色教学的成果。

(二)建立特色课程与教学改革

教师职务培训【包括青年语文骨干教师培训l,目的是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特

色课程的建立,应是教学改革的借鉴,也是教学改革的动力。“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与研究”

特色课程的内容因为来自实践,又在教学实验班中实践后充实,因而,从理论到实践操作,

均可直接运用于作文教学实践中,而且富有实效。两个班80多名学员,都在教学中运用

了特色的教学内容。作为借鉴,切实改进作文教学,全区各中小学都有研究班的学员,因

而,特色课的教学,促进了全区的作文教学改革。三皇桥小学几位学员,在学校行政领导

的重视与支持下,成立丁研究小组,确定了发展小学作文“三化”教学的新研究课题:“小学

作文创造性思维训练研究”,既推动了学校教学改革,又促进了教育科研活动。不少学员

在教学实践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探究、研究班结束后,拟定了

教科研专题,继续深入进行作文教学研究。

(三)建立特色课程与提高教帅教学能力

特色课狴的建立,n接目标是提高教师敦学能力.使参加培训„勺学员开拓教学研究思

路,增强改革的信心,提高实践与研究能力?“培训、教(科)研、教改”三结合的特色课程教

学思路,建立教学实验班,有利于两个层次的青年教师的培养,就研究班来说,是“面”上的

培养,是一个层次的培养;实验班则是“点”上的培养,另一个层次的培养。两

4、班有20名

教学实验班教师,有的成为区级骨干教师,有的在市级课堂教学评比中获

一、二等奖,有的

应邀出席全国性会议和部分省市、地区上示范课与研究课。这些教师已成为我区作文教

学改革的中坚力量。

(徐永森)

宇慧主编.教学方法与艺术案例全书 中册.长城出版社,1999.05.

课程特色

课程特色

小学特色课程实施方案

特色校本课程

ACCP课程特色

课程特色介绍

课程特色(整理)

特色课程成语故事

“特色课程”学习体会

快乐作文特色课程介绍

《建立特色课程的探索——特色课程小学作文.doc》
建立特色课程的探索——特色课程小学作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