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需要反庸官

2020-03-02 19:20:4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官场需要反庸官

如火如荼的反“四风”以及十八大以来诸多省部级高官相继落马的高压态势,结出了丰硕的反腐成果,借此东风再次掀起的整治官员“慵懒散”热潮将某些公务员浑浑噩噩的脸谱广而告之并且及时处置,赢得如潮好评。长期以来,公务员的“幸福生活”饱受诟病,许多部门的许多岗位干好干坏、干多干少甚至干与不干一个样,难怪《私人订制》中的愿望规划师杨重会发出“为官一任,不犯错误,但也不作为,它也是一种腐败”的感慨。

“庸官”指的是那些平庸无能、碌碌无为,既不进取又无业绩,既缺乏责任担当又不具服务意识的“太平官”“懒汉官”甚至“霸道官”。冷漠、懈怠和傲慢以及“工资不高存款不少、外语不懂出国不少、上班不多应酬不少、本事不大头衔不少”是他们的共同特征。他们心不与民谋,力不为民出,遇事推诿,明哲保身,其“庸政”之疾早已成为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常见病、慢性病和多发病。即便如此,历次整风中,他们却比贪官的处境要好许多,大有见多不怪、法不责众的意味。其实,“庸官”同“贪官”一样危害巨大。虽然不像贪官那样大肆地直接攫取民脂民膏,但他们在其位不谋其政,得过且过,欺上瞒下。

毫无疑问,“庸政”是“懒政”的伙伴,是“乱政”的温床,“庸”是另一种表现形式的“贪”,虽然“庸官”贪的不是可以量化的真金白银,但他们贪走了地区的发展机会,贪走了市民的幸福指数,贪走了干部的凝聚斗志,贪走了队伍的向上风气,贪走了政府的威信形象,而且,他们导致的有些失误,需要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弥补才能挽回,他们造成的有些影响需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代价方能消除。这样的“庸官”,说他们祸国殃民毫不为过。

面对深化改革的时代呼唤,“庸政”与贪腐已成为前进之路上的两块绊脚石,治庸与反腐同样刻不容缓。深入究之,“庸政”成因不外有三:一是官员的能力使然,从前屡有漏洞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使得一些自身平庸但善于逢迎的官员或跑或送地上位;二是环境使然,扭曲的“官德”以及变味的“官场文化”,让一些曾经胸怀抱负者最后知难而退,随波逐流,不愿冒尖儿;三是制度使然,虽然《公务员法》明确了淘汰机制,但操作起来很难到位,所以才会有“一杯清茶一根烟,一台电脑玩半天”的怪现状以及公考千人争一岗的壮观场面,所以才会有这种较为悲观的论调,认为治庸比治腐难度更大、更艰巨。实则不然,“庸”虽不像“腐”那样可以入法入刑,但相较于愈加隐蔽的贪腐而言,庸却是时时处处暴露在阳光之下的。只要画好准入机制、退出机制、监督机制三道红线,党内约束与社会监督并重,确保监督跟着权力走,审计跟着资金走,评估跟着服务走,惩戒跟着失职走,“庸官”定会无处藏身。

虽然“庸官”导致的“衙门病”非一日之寒,但当前无疑是从严治吏最佳的历史机遇期。否则,对“庸官”的无视就是对有为官员的忽视,就是对百姓利益的漠视。党风政风决定民风社风,只有官员如履薄冰,百姓才能踏实,社会才能气正。前不久,武汉高调开展“责任风暴”“治庸计划”,曾创下一天处分近40人的纪录。尽管“治庸计划”仅靠一场“暴风骤雨”远远不够,需要考核、监督等长效机制保驾护航,但这样的“责任风暴”毕竟将建设责任型、效能型、服务型政府的努力向前扎实地推进了一步,为了绝“庸政”获拥政,还是让这样的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责编/郭建民)

整治庸官

人民日报:治治庸官

治治庸官感想

向庸官问责

向庸官问责

“庸官”样本童名谦

画像官场“官油子”看它如何做官升官

酒文化与官场学问_酒场与官场上的潜规则

宁要一千个贪官,不要一个庸官

重视对庸官懒官的治理

《官场需要反庸官.doc》
官场需要反庸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