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路在何方

2020-03-03 15:28:0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敢问路在何方

——培智语文校本课程设计的思考

[摘 要] 培智语文教学要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之路,首要任务是吸取各类教材的精髓,形成自己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以满足特殊学生融入和回归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 培智 语文 校本教材

在多次的学校语文科的教学研讨会上,老师们提出培智语文的教学方向的问题,原因是我校采用浙教版的《快乐生活》这套教材,这套教材整合了生活认识和操作、语文、数学三块知识,以生活为核心设计单元主题。因此,生活语文的教学或多或少与生活适应产生重叠的现象,于是,教师们的语文教学存在一定程度的迷茫,不少老师疑问:究竟培智语文教学要不要与生活适应课划清界限,如何突出自己的语文教学特色。

其实,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早已在他的生活教育理论明确的指出“生活即教育”,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又如著名教育家刘国正一再强调:“要使学习语文同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把教学搞得生动活泼”;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讷涅斯又说:“语文的学习外延与生活的外延式相等的。”…专家学者持相关观点的数不胜数,他们都认为,语文教学与生活两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根本不应该与生活适应划清界

1 限,这点我们无需在这里展开论述,关键的问题是培智语文教学如何与生活适应课互相配合的同时突出自己的语文教学特色。

我以为,培智语文教学要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之路,首要任务是吸取各类教材的精髓,形成自己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以满足特殊学生融入和回归社会的需要,具体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放弃语文为主科,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思想。 其实,知识无主次之分,所谓主科与次科之分,只是应试教育的产物。一直以来,语文作为一门工具科,被人端上“神坛”,奉为“神明”——主科。因此,在部分语文教师的心目中,语文科始终高人一等,甚至有些老师天真地认为教语文就比教一般传统概念的次科要好。正因为受这种观念的影响,当智障语文教学与生活适应发生交接,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排他的心态,希望与培智生活适应课剥离,来维持原有的一种至高无上的地位。殊不知,在培智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社会文明进步要求,使智力残疾学生具有初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初步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法制观念;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具有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和适应生活、社会以及自我服务的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此外,在培智课程设臵的原则中的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把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实践中。可见,学生回归社会是我们特殊教育 2 最想得到的结果,生活适应课正是通往上述目标的通途之一;因此,培智语文课不但不要与生活适应课剥离,相反,还要想方设法地开发一套贴近生活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学会生活,回归社会。

二、加大校本课程研究,切实推进贴近生活的语文教学。 要让学生能够回归融入社会,我们必须从学校所教的学生的真实的生活环境方面入手,跳出“照本宣科”的苑囿,实地考察调研学生的生活环境、状况,毕竟每个学生所居住的区域不同,环境差异较大。根据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生活的地域性差异,制订出适合学生的课程,真正让学生从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可以应用到以后的生活上,这才是我们特教教师教学的依归。那么,如何制订出适合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课程呢?这就需要我们加大对校本课程的研究,不能拘泥于某一套教材或者某一个专家的话,但是可以吸收他们一些精华,真真正正的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开发出符合他们的、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为学生以后的回归社会铺路。

例如,浙教版的七年级上册生活语文的第一课是《美丽的西湖》,按课文的教学要求,我们的教学重点是:除了让学生认读书写课文的生字词外,朗读课文外,还要感受西湖的美丽景色。从课本的地域性分析,这是浙江的课本,它选用的景区是浙江地标景区——西湖,当教育的对象是浙江特殊学校的学生,这无疑是最佳的选材。但是,如果我们学校的老师不假思索,生搬硬套地向学生传授美丽的西湖,试问 3 将来有几个智障学生会不远千里去欣赏西湖的美景(这里没有歧视智障生的意思,只是强调他们到西湖的机会较少)?可以想象这样的教学对学生的将来帮助是微乎其微的。如果,我们的老师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吸取浙教版这课书的精髓,把西湖换成清远江滨公园,把湖水换成河水,把远山换成绿树,开发出具有清远特色的清远特殊教育学校的校本课程,向学生传授,甚至有机会让学生亲临其境,总比讲述遥不可及的、暂时对于学生还是海市蜃楼般的西湖来的实际,讲的自然,毕竟,江滨公园就在清远,学生以后的生活还会来到或路过这里。

三、分析学生层次,根据每个层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语文课程教学要求。

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由于智障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差异较大,同一个课程,对每一个学生要求应有所区别,倘若用同一套标准要求学生,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我们在设计校本语文课程的时候需要根据学校在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甚至可以细化到年级或班级,把学生分层,根据每个层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课程教学要求,相信这样的课程,对于以后学生回归社会有很好的帮助。

以学校七年级(2)班为例,首先对学生的智力、学习基础及学生情况进行摸底,然后,根据他们的语文水平分层,第一层的是轻度智障生,他们对学习有一定的兴趣,听、说、读、写的能力都较强;第二层的属中度智障学生,认知能力 4 一般,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第三层的学生智障程度重(如脑瘫学生),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差,需要老师的帮助才能完成教学要求。如果,我们在语文校本课程中没有考虑学生的层次,只是根据现实生活环境作出调整,也就等于《孙膑兵法〃月战》提及的“天时、地利、人和”三个重要因素中,没有考虑“人和”这一关键因素了。

又以《美丽的江滨公园》为例,对于第三层的学生我们只是在教学中要求他们认读或书写“北江”、“公园”、“绿树”“高楼”等等简易的词语;第二层的学生除了增加形容词的书写与拼读外,还要根据这些词语联系实际来说话,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第一层的学生就得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强化,还要通过对课文描绘语言的想象,领略美丽的江景,背诵苏轼的赞美清远北江的名句“天开清远峡,地转凝碧湾。林深不可见,雾雨霾髻鬟”。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要求,针对性强,教学效果自然显现。

参考资料:

[1]段昱宏 著《走在课程改革路上》,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年11月第1版。

[2]周国娣《浅谈对智障学生的分层教学》 [DB/OL] http://www.daodoc.com/xgjy/tsjy/jxyj/zzyj/201008/t20100820_697338.htm [3] 王纬 著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与实践》,甘肃人民出版社, 5 2009年1月第1版

敢问路在何方抒情散文

春节联欢晚会,敢问路在何方?

敢问路在何方报幕词

敢问路在何方的诗歌

改进阅读教学:敢问路在何方

敢问路在何方经典散文

个人站长:敢问路在何方?

敢问路在何方的经典散文

敢问路在何方 路就在脚下

敢问路在何方——项目经理成长手记

《敢问路在何方.doc》
敢问路在何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