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2020-03-02 18:46:4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第一讲教师心理健康

一、教师心理健康

(一)教师心理健康标准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研究中心主任俞国良提出教师心理健康新标准:

第一,对教师角色认同,热爱教育工作,勤于教育工作,能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将自身的才能在教育工作中表现出来并由此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并免除不必要的忧虑。

第二,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具体表现在:

(1)了解交往双方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将相互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个人的思想、目标、行为能与社会要求相互协调;

(2)能客观地了解和评价别人,不以貌取人,也不以偏概全;

(3)与人相处时,尊重、信任、赞美、喜悦等正面态度多于仇恨、疑惧、妒忌、厌恶等反面态度;

(4)积极与他人做真诚沟通。教师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师生互动中表现为师生关系融洽,教师能建立自己的威信,善于领导学生,能够理解并乐于帮助学生,不满、惩戒、犹豫行为较少。教师心理健康-俞国良

第三,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对现实环境有正确的感知,能平衡自我与现实、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在教育活动中主要表现为:

(1)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工作目标和个人抱负;

(2)具有较高的个人教育效能感;(.一般教育效能感指教师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与判断,即教师是否相信教育能够克服社会、家庭及学生本身素质对学生的消极影响,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能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自我监控,并据此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作出更适当的教学行为;

(4)能通过他人认识自己,学生及同事的评价与自我评价较为一致;

(5)具有自我控制、自我调适的能力。

第四,具有教育独创性。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造。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特点富有创造性地理解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使用教学语言,布置作业等。

第五,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由于教师劳动和服务的对象是人,因此情绪健康对于教师而言尤为重要。具体表现在:

(1)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2)不将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带入课堂,不迁怒于学生;

(3)能冷静地处理课堂情境中的不良事件;

(4)克制偏爱情绪,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

(5)不将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入家庭。

二、教师心理障碍探秘

一)什么叫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是一种比喻。有人把人的心理活动比作源头活水,日夜不停地在流动,从不间断。事实上,人的心理活动也确实象流水一样不停地“流动”,只要人活着,这种“流动”是不会间断的。甚至做梦也是一种心理“流动”状态(潜意识心理流),只有人体死亡,心理“流动”才告终止。(“植物人”属于例外。)人的心理“流动”如果遇到阻塞,我们就称之为“心理障碍”,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心理活动失调,或心理失去平衡。

(二)心理问题(障碍)程度划分

心理问题也象我们平时感冒一样分轻度、中度和重度。

轻度的可能通过自我调整一下(喝点姜汤出点汗)就好了;(自我调整、找朋友倾诉等)

中度的可能需要吃点药调理一下才能好;(业咨询人员咨询)

重度的就需要心理医师的治疗了。

(三)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其表现

1.狭隘。(一般的狭隘只是性格弱点,但严重的狭隘则是一种心理病态)。

心胸狭窄,表现在对人对事斤斤计较,常为细小得失耗费大量精力,并为之烦恼苦闷,甚至耿耿于怀,不能自解。不能承受任何刺激,稍不顺心就闷闷不乐,陷于苦恼之中。遇事好猜疑,整天疑神疑鬼,并且无根据地牵强附会,好钻牛角尖。

2.抑郁。

表现为郁郁寡欢、沉默、孤独,这在一般情况下属性格弱点。但严重时常忧心忡忡,愁眉苦脸,动作迟缓,思想呆板,对人冷漠无情,常悲观失望,对生活缺乏热情,甚至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几乎没有一点信心。

3.怯懦。如果一般的胆小是不属于心理障碍,这里所指的是非常害怕在人前行动做事,特别在公开场合更是畏首畏尾,心情紧张,手足无措,唯恐别人笑话自己、伤害自己。几乎完全没有自信,精神萎靡不振、软弱、犹豫,对前途有一种渺茫失望感。

4.虚狂。表现为情绪极不稳定,一触即发,性情暴躁,常常头脑发热,忘乎所以。同时蛮横任性,目空一切,好冒险逞强,追求刺激,常与人争吵好斗,极好表现自己,行动不计后果,严重的会走向违法犯罪道路。

5.恐惧。由于多次的失败或挫折,心灵上受到刺激较深,产生一种恐惧心理。如学生受到不及格分数的困扰,以致一看到分数就恐惧,并且害怕教师、家长,不想见到他们,一见到责备的目光是呆若木鸡。有时被恐惧心压抑得不能进行正常思维,连教师责备别的同学,也会引起惴惴不安。 6.多疑。这往往是由于受到委屈和迫害而深感痛心之后,就认为一切都是不公正的。常疑心有人在监视他,与他为难。还常常把这种怀疑迁移到一切管教他的人身上,包括家长。时间一长,往往造成心理脆弱,情绪不安,经不起大的刺激,还常以谎言骗人,意志薄弱。

7.神经过敏。表现为异常敏感而又失去自我控制。常喜怒无常,一些小刺激也会引起强烈反应,常把问题看得过份严重,因此一点小事也会引起大吵大闹。注意力不易集中,且不能专注于学习,而是过份关心人事关系。心理脆弱而无主见,易被暗示和引诱,行为轻率,对人不信任,并容易产生对立情绪和报复心理。

8.神经衰弱。由于劳逸不当,大脑过度疲劳或紧张,造成兴奋与抑制失调。也有的因为某种心理障碍未能及时得到疏解,诸如焦虑、忧伤、恐惧、抑郁等,时间一长,亦会导致神经衰弱。其表现是易过度兴奋,但更易疲劳,精神不振,注意力分散,学习、工作效率很低,且健忘、易怒、过敏、胆小,精神上十分虚弱。

9.过度激动。是在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后,在极度苦闷中产生的一种反常心理。表现为极易激动,举止冲撞,待人态度生硬,好发脾气,有时则歇斯底里地大吵大闹。不听劝告。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厉害,但又想不出恰当的发泄手段,处于一种谁碰他让谁倒霉的心理状态。

第二讲教师心理调适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1、全球心理健康比例

最新的统计表明,全球完全有心理疾病的人只占6%,完全没有心理疾病的人只占9.5%,有84.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心理治疗针对那些不正常的6%,而心理咨询关注的是那些84.5%的有小问题的正常人。

2、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2000年4月,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课题组对辽宁省14个地市168所城乡中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的心理检测表明: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而2.4%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其中不少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焦虑水平偏高,“语

言暴力”严重。

8种常见的对工作感到厌倦的迹象

教师心理问题要靠多元因素共同完成

一是全社会要共同营造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尽力减轻教师的公众压力。

二是学校要致力于营造和谐的内部环境,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学校要作为教师的坚强后盾,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使广大教师充分感受教书育人的乐趣。

三是教师自己要不断地进行自我解放、自我完善,及时调节不适心态,减轻身心压力。

教师心理自我调适:要有心理保健意识和技巧

所谓心理保健意识,就是要懂得只有自己才能够救自己,一切外部的帮助都是间接的,都只能通过自己的调整才能起作用;就是要懂得善待自己,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学会避免某些自挫性的认识,不要对自己过分苛求,既不因他人的评价而影响自己的情绪,也没有必要为取悦他人而违心行事。

所谓心理保健技巧,就是当遇到心理困扰和挫折时,能够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善于通过宣泄、激励、补偿、转移、升华、暗示等方式或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以减轻心理压力,或化压力为动力以促进本职工作。

一、正确对待压力与刺激:粘鱼效应

从海上运输沙丁鱼,航行的时间比较长,鱼全部死掉。偶有一次发现有一部分没有死,是因为鱼箱里混进了一条粘鱼。后来在运输沙丁鱼时就放几条粘鱼。因为沙丁鱼特怕粘鱼,使之精神处于一定的紧张状态,所以没有死。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沙丁鱼效应。

二、关注与了解健康

1、真实地感受情绪。

我国古代中医有“ 思伤脾;恐伤肾;忧伤肺;怒伤肝;喜伤心”的说法。

2、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

四、培养美德

1、友善。

2、仁慈。

五、规律地生活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坚持适当运动。中医讲究“通则不痛,痛则不痛”。

教师职业病

慢性咽喉炎

粉笔烟尘这东西让老师吃够了苦头,除了咽喉,声带也是老师“容易受伤”的部位之一。说话多、喝水少、粉笔微尘的吸入是导致教师多发咽喉炎的主要原因。教师应注意科学用嗓,修正讲话的方式,胸式呼吸改为腹式呼吸。讲课中,注意声量,切勿太大声或急切地说话;课间休息时让声带也休息一下;常用温开水、薄荷口含片润喉,;少食辣椒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以及巧克力等糖分过高的食物,多摄取一些清肺养阴、化痰散结的食物。

教师职业病

静脉曲张

教师需要长时间地站立授课,下肢静脉内的血柱形成静脉内的压力,使静脉血不易向心脏回流,而向足部倒流,导致下肢静脉曲张。讲课时,教师应将身体重心交替由一只脚移到另一只脚上,始终保持一只脚处在休息状态,并可慢步走动;要充分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活动活动双腿,促进血液循环。慢跑、关节屈伸活动、腿部按摩,都可以预防静脉曲张。

颈椎、腰椎疾病

教师长期伏案工作时精力高度集中,备课时间较长,容易造成颈部肌肉的紧张,时间一长就会形成颈部肌肉和韧带的慢性损伤,严重者会演变成颈椎病。而腰椎压力是站立时腰椎所承受压力的好几倍,时间长了,容易导致腰椎间盘突出。所以,在坐姿上应尽可能保持自然的端坐位,调整工作中的姿势与时间长度,适度运动、充分休息,做些扩展胸部、扭动腰肢、活动四肢等运动。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讲座1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教师心理健康讲座

教师心理健康讲座

教师心理健康讲座

教师心理健康讲座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3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讲座.2 docx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讲座.doc》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