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与教案设计1

2020-03-03 21:15:5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备课与教案设计

1 备课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教师在接受教学任务后首先要查阅专业教学计划,编写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和教材,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及教材之间的关系是教师备课的前提。 1.1 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一般包含专业的培养目标、学制、教学科目的设置与开学的学期以及每门学科的总学时数,等等。教学计划的核心是课程结构,它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围绕专业所培养的人才要达到的知识、能力、素养结构设计的课程体系。

教学计划是学校组织教学和管理教学的依据。任课教师应该了解所教专业的教学计划,只有这样才能纵观全局,了解自己所任教的学科开设顺序、教学时数、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与作用,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与衔接,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制定的以纲要形式规定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内容包括本门学科的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及重点与难点、学时分配参考等,教学大纲是各门学科教学的具体规格,是编写与选择教材的主要依据,是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编写教学大纲,首先要符合教学计划的要求。教学大纲以学科的科学体系为基础,同时要充分考虑本门学科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与作用,对实现培养目标的作用,处理好与其它学科的相互联系,相互衔接,避免重复与遗漏。其次,要符合教学原则的要求,在教学内容的深度、范围的安排上,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 教师开课前应该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全面透彻地理解和熟悉教学大纲的体系、内容和精神实质,明确所教学科的教学目的要求,掌握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教学中既要遵守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同时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处理好教学中的讲课次序、时间分配、教学重点和难点,适当补充本门学科的科学新成就。 1.2 教材与教学内容

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明确的目的以掌握教学内容为主的一种活动。教学目的出自教学大纲,所以教学大纲决定教学内容,而教学内容决定教学中选用的主要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是遵循教学大纲和教学法的要求,系统地阐明教学内容的教学用书,教材是根据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认识发展逻辑顺序而编写的。教师通常根据教学目的要求与教学内容,选择一本书作主要教材并推荐几本其它教材作为教学参考书。 教材一经确定即成为教学的依据之一,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工具之一,因此教师必须熟练掌握教材的全部内容。教学过程既要围绕教学大纲和教材,传授学科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又要适当超脱教材,注意传授学科框架结构、科学思想、最新科学成果,还要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参考书籍,深入钻研,扩大知识面,培养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1.3 课堂教学与备课

课堂教学是达到教学目的,实现培养目标的途径。课堂教学主要作用是系统地传授理论知识和治学方法,它是组织教学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一般被定位于:遵循教学原则,选择有效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循序渐进掌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并获得各方面的能力。

备课是教师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收集材料,研究教学方法,形成教学能力的过程。教师备课时需弄清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学生怎么学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即教案。 备课是教师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步骤,是形成教学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备课是讲好课的基础与前提,是决定讲课成败的关键,备课越充分,讲课时底气就越足。

2 备课的基本内容与教案编写 2.1 备课的基本内容

备课是任课教师在开课前的教学准备活动,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明确本课程的地位、任务和作用

教师在接受教学任务后,首先应查阅所教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计划,明确课程的性质,即属于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还是专业课或选修课,明确与本课程相关的先修及后续课程,由此分析课程在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中所起的作用,确定课程的教学总目标。 (2)编制教学进度

教师应编写或熟悉课程教学大纲,明确其中的教学基本要求,根据教学任务书中的起止时间、计划学时,结合使用的教材,拟定教学进度,并按规定的项目填写《课程教学进度表》(一式三份),交教研室、系(院、部)审批。《课程教学进度表》的填写格式见附录一。 (3)撰写备课笔记

教师需围绕课程教学大纲,认真钻研教材,广泛阅读相关教学参考资料,确定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设计教学过程,明确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撰写出详细的教学方案即备课笔记。 2.2 备课笔记

备课笔记详细书写了教师在课堂教学前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是教师认真钻研课程教学大纲、教材、教参,分析学生情况后,形成的教学目标要求、重点难点、教学思路、教学环节和策略的文本表现形式。写备课笔记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形成和教学经验的不断丰富,是教师成长的重要环节。

备课笔记作为实施教学的文件,应包括下列内容: (1)每次课的教学目的

课堂教学应该完成的任务包括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整个教学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因此每次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并将它有效地落实到学生身上,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目的,而“当一个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与意义,并以它来推动自己的学习时,这种学习的目的就成为一种有力的动机”([美] 奥苏伯尔语)。 (2)讲授的内容提要、重点、难点

一门学科的知识结构,主要由该学科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组成,它不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影响而独立存在,并不断更新和发展。而把学科的知识结构变成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教学内容,则要充分体现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广泛阅读教学参考书,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知识的来龙去脉与结构,都要搞得清清楚楚。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目的,分析达到这些目的所需要的知识以及步骤,确定教学的内容并筛选重点和难点。

课堂教学最忌照本宣科,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阅读一定数量的参考资料,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和补充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以一桶水教给学生一杯水”。 新开课的年轻教师由于对课堂教学节奏的控制缺乏经验,选择一次课的教学内容时要注意预留一些机动部分,以便在讲课时灵活选用。 (3)采用的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是备课的三大构成,了解学生是确定教学方法的前提。

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是达到教学目的出发点。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因此,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所谓学生的认知,就是学生在对已学过的教材知识结构进行加工理解的基础上,在自己头脑中形成的内化的知识结构。同时教师还要分析学生能力素质的现状,学生当前的能力水平也即是教学起点。 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案,也就是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教学目的之间搭“梯子”、“架桥梁”。教师必须弄清楚新知识的讲解,是以学生头脑中原有的哪些知识为基础,固定在哪些已有的知识上,即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找到适当的同化点,这是因为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得需要通过有意义的学习才能实现。而这种新旧意义的同化,进而形成更为高度分化的认知结构。所以,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认知结构的建构与转换过程,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来实现该过程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体现。

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是教师和学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共同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途径和手段。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以直观形式获得直接经验的方法,如演示法和参观法;以实际训练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如练习、实验和实习等方法等。教学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往往需要将几种教学方法综合在一起使用。 (4)各教学步骤的时间分配

教学过程的组织可以归纳成导入、讲授、总结三个基本步骤。 导入过程往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常采用复习上次课的主要内容并强调重点的方式,一般不要超过15分钟。

讲授新内容是一次课的主体,分配时间应与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相吻合,并注意有张有弛。控制得当的课堂讲授过程如同一段音乐,通过节奏和韵律来体现出它的美妙。

总结是单元教学的结尾,主要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的知识纲要,概括教学重点和难点,强调学习要求,提出课后复习、预习要求,布置作业,一般10分钟左右。 时间分配计划仅仅是一个草案和预案,课堂教学是一个实时动态的教与学的双向过程,制订时间分配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到这点,并结合机动教学内容形成便于灵活调整的弹性计划。 (5)板书设计及教具、图表、幻灯和录像、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手段的使用

板书是教师课堂讲解的主线,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是学生课后复习的指导。板书是教师上课与学生交流的书面形式,语言有时比较快就听过去了,而板书却停留一段时间让学生边看边思考。

教师备课过程中就应考虑好讲课时应该写什么,什么时候写,写在什么地方,怎么突出重点,同时设计出板书文稿,甚至什么时候擦黑板,擦哪些,保留哪些,都应在备课时考虑好。备课时的板书设计对新开课的年轻教师尤为重要。

教具、图表、幻灯和录像、计算机、投影仪是教师用来传递教学内容的媒介,选择合适的媒介可以改善教学效果,备课时要根据教学需要进行选择与准备。

(6)课外学习指导和作业,检测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具体措施和要求等。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必须借助作业练习来完成,而且要达到一定量的练习才能深入巩固知识。作业还是教学反馈的形式之一,教师从作业批改中发现教学中存在问题,并进行及时的补救。 因此,无论课程性质如何,都应该布置作业。作业要适量,作业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书面的,课后阅读或思考的,书本后面的,也可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安排自行布置的。作业要在备课时确定好,不能到临下课时才匆匆选定。 2.3 教学简案

教学简案表(见附录二)是学校要求前三轮开课的青年教师每次上课填写的统一表格,它是由备课笔记提炼出的教学方案的浓缩。设计目的是想通过它引导青年教师如何备课并规范备课格式,同时使任课教师、听课教师、学生对每次课的教学过程一目了然,便于教学交流和教学检查,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下面具体解释表格各个栏目的设计意图与填写要求。

(1)课次、授课学时与完成时间 教师上一次课一般是2~3学时,一次课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本表设计成按课次填写,既考虑从教学实际出发,也想纠正有些备课笔记脱离教学进度安排,脱离教学对象更换,以不便应万变的情况。备课笔记可以两三年内仅略作修改,不要重写,但教学简案表是要常讲常新的。

(2)教学任务与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是组织一次单元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它不同于整个课程的教学总目的要求,应该更加明确而具体。

(3)教材内容与补充内容

写明每次课的教学内容对应的教材章节和相应页码,以及重要的补充内容来自哪本教学参考书的何处。

(4)重点与难点

注意区分两者,有时重点不一定难,难点也不一定重要。要加强重点,分散难点。 (5)教学组织与方法 包括采用何种教学形式,如一般讲解、课堂讨论或习题课等,教学内容的大致时间分配计划,以及采用何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录像、演示实验等。 (6)作业与推荐阅读文献

推荐阅读文献是为满足优秀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拓展学生知识面考虑的,不一定每次都要填写。

(7)课后教学小结与改进设想 前面的各项都要求在课前填写,这项则在课后填写。教学小结是教师对自己一次课进行的自我评价和教学体会,是“教后感”。教学后的反思和精心备课同样重要,对年轻教师的成长和改进教学来说,甚至更为重要。通过日积月累,它将会成为一笔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填写内容要实事求是,有则长无则短,但一定要在课后趁热打铁及时填写,有些教学灵感常常是稍纵即逝的。

采用多媒体教学时,可以在课前或课间将教学简案播放,作为学生每次课具体的学习指导,必将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有益。 3 特殊类型课程的备课 3.1 绪论课

绪论课也称引言课,它是一门课程的开讲部分,可以是独立的一次课,也可以和其它教学内容共同构成第一次课。“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绪论课就好象是老师和学生初次见面递出的一张名片,有经验的老师会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语言表达方面甚至仪表仪态方面做精心准备,以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觉性,为今后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绪论课教案一般应包括以下教学内容:

(1)介绍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回答“学什么”的问题。一般概要阐述本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该课程,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或事例切入课程,并在语言上应尽量避免使用深奥的专业术语。同时可以简单介绍学科的发展概况,增加学生对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2)本课程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回答“为什么学”的问题。通过给学生介绍专业教学计划中与本课程相关的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使其明白该课程在构建专业人才知识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3)本课程的教学特点及学习时应注意的问题,回答“怎样学”的问题。介绍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法、本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进程安排,指明学习时需要注意和重视的问题,增加学习的信心,推荐学习参考书并对每本参考书的特点做简单点评,同时提出具体学习要求(如作业要求、考勤纪律、成绩评定方法等)。 绪论课的教学重点是介绍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使学生对课程形成一个整体印象,这也是绪论课教学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所在。教学难点则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去研究如何从学生的已知世界中寻找课程的最佳切入点,以及如何从学生的实际需要中寻找与课程的最佳结合点。 绪论课的教学形式可以较为轻松活泼,老师可通过幽默独特的自我介绍或生动有趣的生活事例调节课堂气氛,缩短师生距离,但要能放能收,防止给学生留下“老师不严肃、课程小轻松”的错误印象。

绪论课宜安排1-2学时,视具体情况而定。有些老师由于课程学时较少,往往将绪论内容一带而过,这是不可取的。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上好绪论课往往最能体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讨论课

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怎样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讨论形式能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对激发学生思维和学习主动性以及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产生较好的作用。

所谓“讨论课”教学法,就是对一次课所要学习的内容、知识、观点由教师拟出问题,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知识和思想的交流、切磋乃至争辩来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方法。

讨论课的准备通常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

(1)精心准备和设计讨论题。讨论题需围绕讨论课的教学目的而定,有时选择生产或生活中的典型实例运用所学理论进行解释或阐述,在加深理解的同时明确理论与实践的辨证关系。有时针对自学内容设计相关问题,检查自学效果并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学,等等。一道好的讨论题既要紧扣教学的重、难点,又要能引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还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感,精心设计讨论题是讨论课成功的前提。讨论题和有关要求需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课前进行充分的预习和准备。

(2)选择适当的讨论组织形式。组织形式是讨论课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小班上课可以采用全班集体讨论方式,多数情况由教师做主持人,讨论时首先由教师提出预先布置给学生的问题,然后学生举手发言,进行讨论。大班上课则可采用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相结合的形式,按学习兴趣小组(可以按宿舍或学号排组),由指定的小组责任人组织大家根据教师课前发布的预习提纲分头进行讨论和准备,课上推荐代表进行发言,其他同学可提出问题,进而展开全班性的讨论。

讨论课是教学的一种重要的辅助形式,怎样驾驭讨论课是上好讨论课的难点所在。讨论课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教师不能失去对教学活动的控制,教师正确发挥主导作用,是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条件。教师首先要广泛阅读,对所讨论的问题有专业知识与相关知识在深度与广度两方面的充分储备。还要有敏捷的思维,在整个讨论过程中,教师看、听、感受、思维、筛选、组织„„既先于学生思维又优于学生思维。讨论中教师要随时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调整,既要保证课堂的活跃气氛,又要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讨论课结束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总结内容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源于学生,高于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分析综合能力。 讨论课也是提高教师水平的有效形式。讨论课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迫使教师去锻炼提高自己,讨论课缩短了教学信息的反馈周期,通过讨论教师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构成及其转换情况,以利调整和改进后续教学过程。教师还可以在讨论过程中从学生身上获得有益的启发,开阔自己的教学思路,真正达到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目的。 3.3习题课习题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讲述若干重要概念和规律,或者在重要的教学单元之后,一般要安排以解题指导为中心的习题课,及时而有重点地进行复习和解题训练,在巩固、活化知识的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好习题课,重要的是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程度,选编好例题和习题,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把复习讲评、示范解题和学生练习等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具体备课要求如下:

(1)选题----教师出示的题目应该是精选精编的题目,应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和灵活性。即能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和考点,能起到示范引路,方法指导的作用,同时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对知识与方法有更深的理解。题目的难度可以分为巩固练习,发展练习,综合性练习及技能技巧练习等多个层次。题目可以提前发给大家,也可以当堂出示。

(2)讲题----习题讲什么、怎样讲,这能够反映出一个教师教学理念的优劣,教学技能的高低。如果是当堂提供的题目,在出示题目之后,教师要沉得住气,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审题思考,以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讲题最忌只讲答案,应该讲题意、讲思路、讲方法,让学生了解解题的过程,学会审题、解题、辨题的技能。讲题的更高境界是讲联系、讲创新,这就要求教师心中装的不是一道题,而是许多同类题,教师通过讲一道题而让学生掌握一类题,从一个知识点,联系到整个知识网,起到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的作用。 (3)总结----对一道题进行最后的点评和提示。常听学生说:“看书时觉得都懂,做题时就是做不出来,老师讲后又觉得很简单!”。总结就是帮助学生整理解题思路和方法,归纳习题的内在规律以及知识的纵横联系,明白题目的训练目的,通过“回头看”,不是让学生觉得简单,而是让他感到豁然开朗!

有一种习题讲评课的备课与上述要求有所不同。习题讲评一般是在教师通过批改作业,得到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之后,针对学生作业的实际进行勘误与讲评,它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习题讲评是补救教学的有效措施之一,它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正确与错误起着强化和校正的功能。讲评时不能只供答案不讲道理或者就题论题草草了事,要抓住有代表性的错例纠正错误概念,进行正本清源,对典型习题还要做进一步的分析、归纳或引伸,从而巩固旧知识,掌握新知识,激励学生肯动脑勤思考,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良好效果。为了保证习题讲评的时效性,它经常是穿插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进行,不单独设课。 3.4 PPT教学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正逐步被越来越多的教师熟悉和使用。多媒体教学兼具图、文、声、像的特点,可以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将教学中某些抽象的理论概念或不宜观察的实验现象等,经过信息处理,使之在屏幕上以形象生动的图像展示出来,实现了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从而调动学生的多种器官参与认知活动,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教学过程,增大教学信息,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

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教师授课使用的比较多的教学演示软件是PPT,这是因为它易于学习便于操作和演示,很容易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接受。但从目前获得的教学反馈来看,督导组和学生对使用PPT教学的效果评价褒贬不一,有些学生甚至喊出了“我们不要读PPT的老师上课”的极端口号,这也印证了一位研究教育技术的专家的描述:它是一把双刃剑,用好是关键。

我认为要纠正PPT教学过程中的误区,需要从澄清认识开始。我提倡把PPT教学过程中使用的电子文案称着“电子板书”,而不应该称“电子讲稿”或“电子教案”。电子教案即是备课笔记的电子化形式,它是教师上课前教学准备的详细内容,包括教师准备的教学内容、教学设想、教学方案及预案、板书设计等等,而PPT电子板书实际是将传统的课堂书写提前到备课过程中完成,电子板书既保留了传统粉笔板书讲究教学过程的循序渐进,板书内容分层次展示以及可随时擦换等优点,又突现了生动、直观、容量大的多媒体优势,从而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因此PPT电子板书的设计与制作是一项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创造性的劳动。

PPT教学的备课在前述各类课程备课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了电子板书即PPT的制作过程。PPT电子板书的设计与制作既要符合传统粉笔板书的设计原则,又有它自身的特点与方法。下面是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的制作PPT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PPT内容的选择。要求与传统教学的粉笔板书设计原则相似,分纵向纲要与横向补充两大部分,这里特别要注意电子板书与电子讲稿的区别,绝对不是将电子讲稿中的内容简单地复制到PPT模版上,有些教师甚至简单到将教材的文字内容扫描成图片贴在PPT上,难怪学生让其“下课”!

除文字内容外,PPT还可使用图片、动画等素材,把抽象的东西变为具体的、把静态的变为动态的,把不可见的变为可见的,真实、直观、准确地表达知识,还可以增加与学科应用或前沿相关的补充内容,扩大课堂信息容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这些都是PPT教学的独特优势。

(2)文字的大小、字体及颜色的选择。应根据授课教室的大小及学生多少来调整PPT文字大小。如果字过大,一张幻灯片的有效信息量少,幻灯片更换过于频繁,影响知识和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字太小则不能满足后排同学的视觉要求,一般设置不能小于20号字。字体宜选用宋体加粗为主,可以选择少量其它字体(如在标题栏),一般不要超过三种字体。利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不同层次与要求的教学内容,注意模版背景图案不要太乱,注意文字颜色与模版底色的对比度,注意电脑色彩与投影色彩的差别,注意听取同学们的反映进行及时调整,最终选出最佳的配色效果。

(3)播放方式的选择。PPT的播放不能如一张张翻书般单调,也不要简单用随机播放模式一“设”了事。应尽量模拟粉笔板书边讲边写、讲到哪写到哪的模式,并注意保留主要提纲方便同学记笔记,旁注内容可写可“擦”以减少幻灯片的数量与更换频率,利用PPT的自定义动画功能通过将电子板书内容分步骤分时段设定则完全能达到上述的效果。只不过这样做的工作量很大,有时一张幻灯片的动画设定步骤能达到几十步! 4 教案实例

4.1 基础化学课程的教学简案(网上原版)

第1 次课授课时间

3学时教案完成时间:2002.9 课程名称

基础化学

年级

专业、层次

临床、护理等专业本科

教员

翟丽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授课方式(大、小班)

大班

学时

36

授课题目 (章、节)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稀溶液通性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1.《基础化学》第五版,魏祖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傅献彩主编.大学化学(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美)Nash L K.稀溶液依数性定律.谢高阳译.化学通报,1982.(10):49~52 4..高执棣.渗透平衡的三种效应及渗透压概念.大学化学,1991.6(4):17~19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了解基础化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及学习方法。掌握溶液组成量度的各种表示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有关浓度的计算,掌握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应用。 教学要求:掌握物质的量浓度及其计算,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应用。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绪论1学时,稀溶液通性2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讲授,板书,自学及讨论,实验。

教研室审阅意见: 同意如上安排 (教学组长签名)

郭瑞华(教研室主任签名)

2002 年

9 月

2 日

4.2 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简案

物理化学(下)课程分课次教学简案 课次

1

授课学时

2

教案完成时间

2004.9.20

教学 目的 与 要求

1、了解物理化学(下)的教学内容及其学时安排

2、掌握相律公式以及组分数、相数、自由度的计算方法

3、掌握杠杆规则的使用条件及计算方法

教材 内容 与 补充 内容

教材内容:物理化学(上) P.250-260 补充内容:物理化学(上)(南京大学版)P.309-313,P.322-323

重点 与 难点

重点:相律公式以及组分数、相数、自由度的计算方法 杠杆规则的计算方法

难点:组分数、相数、自由度的计算方法

教学 组织 与 方法

时间分配:介绍教学内容及其学时安排,20分钟;相律公式以及组分数、相数、自由度的计算方法:40分钟,杠杆规则的计算方法,25分钟。 教学形式:课堂讲授与讨论结合,PPT教学。

作业 和 推荐 阅读 文献

书后习题:6.1,6.2

课后 教学 小结及 改进措施

1、运用让学生自己计算一确定系统当物种数不同时组分数的多少,从而得出组分数不受物种数确定方法影响的结论效果较好

2、大班上课需注意PPT上字体不能太小

4.3 青年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培训课程的备课与教学简案

下面我以自己的这次讲课为例,介绍一下整个备课过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撰写培训的大纲,确定培训内容。接到讲课任务后,首先根据青年教师培训的目的,以《盐城工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规范》中对课堂教学提出的质量标准为依据,经过和师培中心及讲课组老师的多次讨论,确定并撰写本次培训的大纲,大纲内容包括培训目的、培训要求、培训内容、培训学时、培训作业及考核方法与要求等六个方面。

2、搜集相关资料。自己虽然有二十年的教学实践,但讲授教学法是一个将实践升华为理论的过程,由于自己的知识结构中缺乏足够的教学理论为这次讲课做支撑,所以临时抱佛脚地补充了一些教育教学理论并学习鉴戒了许多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心得体会,主要来源是网上搜索。

3、编写讲稿。这次培训要求将讲稿以讲义形式打印发给学员,这比一般讲课的要求高,讲义的书面语及正规性要求使讲课组教师感到责任重,压力也很大。我将讲义设计成四章内容,是基于以下考虑:第一节是概述部分,目的是让学员了解课程教学的目的与功能,明确其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对教学工作的责任意识;第二节是基础部分,目的是让学员知道备课的基本程序,备课笔记包括哪些内容,怎样填写教学简案,这些是各类课程备课共性的内容;第三节是技能部分,目的是让学员掌握常见教学过程备课的方式方法,从而基本具备讲授一门课程较为完整的教学能力;第四节是举例,目的是加深学员对教学内容的认识与理解。

4、制作PPT。PPT制作过程基本按照第三节所讲的几点要求,制作效果大家已经亲身体验,不再具体描述。

5、填写教学简案。参见下表。

青年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培训课程分课次教学简案 课次

5

授课学时

3

教案完成时间

2004.12.20

教学 目的 与 要求

使学员了解备课与教案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与意义,明确教案应包括的基本内容,掌握撰写教案的一般方法,使学员能独立准确地编写教学方案,设计教学环节。

教材 内容 与 补充 内容

教材内容:自编讲义 补充内容:《盐城工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规范》中2 任教资格的2.2,2.3,2.4,2.5,以及4 理论教学的4.1,4.2,4.3

重点 与 难点 重点:备课的基本内容、编写教案的方法、绪论课、讨论课、习题课如何进行备课

难点:学习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制作PPT

教学 组织 与 方法

时间分配:第一节,20分钟,第二节,20分钟,第三节,60分钟,第四节,30分钟。 教学形式:课堂讲授,PPT教学。

作业 和 推荐 阅读 文献

作业:见讲义。

推荐阅读:自选一本著名教育家(如蔡元培、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杜威等)有关教育方面的著作,从网上搜索教学经验交流的文章。

课后 教学 小结 及 改进 设想

课后作业:

1、选择一门自己讲授的课程,通过调查明确与其相关的先修及后续课程,并到图书馆选择确定五本以上的相关参考书。

2、按备课基本要求,撰写2学时的一般理论课、1学时讨论课或习题课的备课笔记并填写相应教学简案各一份。 主要参考资料:

1、《盐城工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规范》

2、《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必读》叶春生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3、网上许多资料,恕无法一一列出

英语备课与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备课

专题一 语文备课与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比大小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1

教案设计1

初中化学集体备课教案设计概要

作文备课1

教师备课:《信息与信息的特征》教案设计及点评

《备课与教案设计1.doc》
备课与教案设计1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