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

2020-03-02 17:51:2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

(公共选修课程作业)

院____生命科学学院_________ 姓

名_____苏礼超______________ 学

号_____090591053________ 成

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时间____ 2010.11______________

一、阐明昆虫口器类型与为害方式、防治药剂选择的关系(10分)。

(1)咀嚼式口器

构造:上唇、上颚、下颚、下唇、舌 (2)吸收式口器

刺吸式口器:上唇、喙管、口针、舌

虹吸式口器:喙管(下颚的外颚叶)

舐吸式口器:喙管(下唇)

锉吸式口器:喙管(上唇、下颚、下唇)

3根口针(下颚和左上颚)

昆虫的口器类型不同,为害方式、为害部位也不相同。为了经济有效地防治害虫,就必须根据昆虫的口器类型选用不同的杀虫药剂。

咀嚼式口器的昆虫取食固体食物,咬食植物各部分组织,造成机械损伤。如蝗虫、粘虫等咬食叶片、茎秆,造成寄主植物残缺不全,甚至把庄稼吃成光秆;有的将叶片咬成许多孔洞,或仅剥食叶肉而留下叶脉,如叶甲;有的吐丝缀叶潜居其中为害,如卷叶蛾、螟蛾;有的蛀入树干边材或木质部,蛀成各种形状的“隧道”,如天牛、吉丁虫等。对于这些害虫一般采用胃毒剂(stomach poison)或触杀剂(contact poison)进行防治。对于蛀茎、潜叶或蛀果等钻蛀性害虫,因只是短时间暴露在外,故施药时间应掌握在害虫蛀入之前;对于地下害虫,一般使用毒饵、毒谷,使之和食物一起吞下,导致它们死亡。

被具有刺吸式口器的昆虫如蝽、蚜虫、叶蝉和飞虱等为害的植物,外表没有显著的残缺与破损,但造成生理伤害。植物叶片被害后,常出现各种斑点或引起变色、皱缩或卷曲。倍蚜、瘿蜂等为害的植物,叶面隆起,形成虫瘦。幼嫩技梢被害后,往往变色萎蔫。蝽、蚧类等为害的植物也可形成畸形的丛生枝条。此外,昆虫在取食时,可将有病植株中的病毒吸入体内,随同唾液注入健康的植株中,引起健康植株发病,如小麦的黄矮、丛矮等病毒就是由蚜虫、飞虱传播的。对于刺吸式口器的害虫,一般使用内吸杀虫剂(systemicinsecticide)防治效果最好,触杀剂对刺吸式口器的害虫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而胃毒剂对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则不能奏效。

虹吸式口器的昆虫吸食暴露在植物体外表的液体,根据这一习性可将胃毒剂制成液体毒饵,使其吸食后中毒,如目前常用的糖酒醋诱杀液等。

二、阐明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法及其优缺点(10分)。

虫害防治的基本法分为物理机械除虫和化学药剂法。其中物理机械除虫包括日光曝晒、仓外冷冻杀虫、压盖粮面防虫、开水浸烫杀虫、风筛除虫、植物熏避除虫(花椒、茴香、山苍子、苦楝树叶、野菊花、柳树叶、椿树叶、鱼腥草、艾蒿草、烟碱、鱼藤)

化学药剂包括磷化铝薰蒸、保粮磷拌粮、防虫磷拌粮、杀虫松拌粮、敌敌畏熏蒸

病害防治的基本法包括抗病品种的利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

选用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植物病害最经济、有效的途径。但是抗病品种的推广也会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大面积种植单一抗病品种,常常是在短期内因为病原物毒性群体的变化或是毒性突变体的累积,而丧失抗病性。或是在选育抗主要病害的抗病品种时,忽略了对次要病害的抗病性选择。

农业防治不需要特殊设施,是经济、安全,且与其他防治方法相结合能有效控制一些顽固性病害的基本方法。主要防治措施有:使用无病种苗、建立合理的种植制度、加强栽培管理和保持田园卫生等。

生物防治具有安全、对环境良好等特性,符合现阶段人们控制作物病害的要求。

化学防治具有高效、迅速、使用方便、性价比高等优点。但使用不当可对植物产生药害,引起病原物的抗药性,杀伤植物微环境中的有益生物,引起人、畜中毒,环境污染和导致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等。

病虫害防治应注意掌握以下原则:

1、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这是植保工作的指导思想。

2、了解掌握植物与植物病虫害的特征特性及其生长发育规律。

3、要本着“经济、简便、安全、有效”的原则,采用适宜的防治方法,以便取得最佳的防治效果。同时,还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主要防治方法:

植物检疫:主要是控制病虫害的人为远距离传播。

农业防治:主要选用抗病虫良种,合理轮作、灌溉、施肥、除草等栽培措施。总之,加强栽培管理,以提高作物的抗逆性。

物理机械防治:主要有人工捕杀,利用昆虫的趋性进行诱杀,如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趋化性诱杀、色板诱杀、高低温利用等。

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天敌和微生物(生物农药)。

化学防治:是指利用特殊的化学药剂-毒剂来预防或直接消灭病虫害的方法。它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但也存在污染环境等缺点。化学药剂的施用,注意一般要在病虫发生的初期防治效果才最好,如昆虫的幼虫期(对农药的抵抗力差),特别是在三龄期以前用药杀伤力强、效果好。

三、阐明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种类及其病害的主要症状(10分)。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种类有植物病原菌物、植物病原原核生物、植物病原病毒、植物线虫、寄生性植物。 (一)真菌病害

真菌病害的主要症状是坏死、腐烂和萎蔫,少数为畸形。特别是在病斑上常常有霉状物、粉状物、粒状物等病征,这是真菌病害区别于其他病害的重要标志,也是进行病害田间诊断的主要依据。

鞭毛菌亚门的许多真菌,如绵霉菌、腐霉菌、疫霉菌等,大多生活在水中或潮湿的土壤中,经常引起植物根部和茎基部的腐烂或苗期猝倒病,湿度大时往往在病部生出白色的棉絮状物;高等的鞭毛菌如霜霉菌、白锈菌,都是活体营养生物,大多陆生,危害植物的地上部,引致叶斑和花穗畸形。霜霉菌在病部表面形成霜状霉层;白锈菌形成白色的疱状突起。这些特征都是各自特有的病征。另外,鞭毛菌大多以厚壁的卵孢子或休眠孢子在土壤或病残体中渡过不良环境,成为下次发病的菌源。

接合菌亚门真菌引起的病害很少,而且都是弱寄生,症状通常为薯、果的软腐或花腐。

许多子囊菌及半知菌引起的病害,一般在叶、茎、果上形成明显的病斑,其上产生各种颜色的霉状物或小黑点。它们大多是死体营养生物,既能寄生,又能腐生。但是,白粉菌则是活体营养生物,常在植物表面形成粉状的白色或灰白色霉层,后期霉层中夹有小黑点即闭囊壳。多数子囊菌或半知菌的无性繁殖比较发达,在生长季节产生一至多次的分生孢子,进行侵染和传播。它们常常在生长后期进行有性生殖,形成有性孢子,以渡过不良环境,成为下一生长季节的初侵染来源。

担子菌中的黑粉菌和锈菌都是活体营养生物,在病部形成黑色或锈色的粉状物。黑粉菌多以冬孢子附着在种子上、落入土壤中或在粪肥中越冬,有的如大、小麦散黑粉菌则以菌丝体在种子内越冬。越冬后的病菌可以从幼苗或花期侵入,引起系统病害;少数黑粉菌可以从植株的任何部位侵入,引起局部病害,如玉蜀黍黑粉菌。锈菌形成的夏孢子量大,可以通过气流作远距离传播,所以锈病常大面积发生。锈菌的寄生专化性很强,寄主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因而较易获得高度抗病的品种,但这些品种也易因病菌发生变异而丧失抗性。

诊断真菌病害时,要仔细观察病害的症状并对真菌的子实体进行镜检。通常用湿润的挑针或刀片将寄主病部表面生出的各种霉状物、粉状物和粒状物挑出或刮下来,或进行切片,放置玻片上,在显微镜下可以清楚地看到真菌的各种形态。如果病部没有子实体,则可进行保湿培养,以后再作镜检。对于常见的病害,通过观察症状与镜检病原真菌子实体,并查阅相关的参考书或资料,就可以确诊。有时病部观察到的真菌,并不是真正的病原菌,而是与病害无关的腐生菌,或遇到的病害为非常见病害或新病害,这时要确定真正的病因,必须按照哥赫法则进行人工分离、培养、纯化和接种等一系列工作。 (二) 细菌病害

一般细菌病害的症状主要有坏死、腐烂、萎蔫和瘤肿等,变色的较少,并时常有菌脓(ooze)溢出。在田间,细菌病害的症状往往有如下特点:一是受害组织表面常为水渍状或油渍状;二是在潮湿条件下,病部有黄褐或乳白色、胶粘、似水珠状的菌脓;三是腐烂型病害患部往往有恶臭味。

细菌一般通过伤口和自然孔口(如水孔或气孔)侵入寄主植物。侵入后,通常先将寄主细胞或组织杀死,再从残废的细胞或组织中吸取养分,以便进一步扩展。在田间,病原细菌主要通过流水(包括雨水、灌溉水等)进行传播。由于暴风雨能大量啬寄主伤口,有利细菌侵入,而且促进病害的传播,创造有利病害发展的环境,因而往往成为细菌病害流行的一个重要条件。

诊断细菌病害时,除了根据症状、侵染和传播特点外,有的要作显微镜观察,有的还要经过分离、培养、接种等一系列的实验才能证实。由细菌侵染所致病害的病部,无论是维管束系统,还是薄壁组织受害,都可以通过徒手切片看到溢菌现象(bacterium exudation)。这种溢菌现象为细菌病害所特有,是区分细菌闰害与真菌、病毒病害的最简便手段之一。具体做法是:切片小块病组织放在玻片上,加一滴清水,盖上玻片后立即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若是细菌病害,则从病组织切口处可见有大量细菌呈去雾状流出,即溢菌现象。另外,也可用两块载玻片将小块病组织夹在其中,直接对光进行肉眼观察溢菌现象。通常维管束病害的溢菌量多,可持续几分钟到十多分钟。薄壁组织病害的溢菌状态持续时间较短,溢菌数量亦较少。

按照柯赫法则,从病部组织中分离到病原细菌的纯培养后,挑取典型的单菌落,再接种到原寄主植物或指示植物(如对植物病原细菌可普遍产生过敏反应的植物)上,使其表现出典型的或特有的症状反应。其中典型单菌落的挑选是关键,接种植物的选择亦很重要。常用的过每反应植物有烟草、菜豆、番茄和蚕豆等。假单胞菌属和黄单胞菌属的病原细菌注射在烟叶或蚕豆叶片上可引起过敏坏死反应。 (三)病毒病害

植物病毒病害症状往往表现为花叶、黄化、矮缩、皱缩、丛枝等,少数为坏死斑点。在田间,一般心叶首先出现症状,然后扩展至植株的其他部分。患病植物体内可产生各种类型的内含体,但病部表面不会有如真菌子实体、细菌菌脓等任何病征。绝大多数病毒都是系统侵染,引起的坏死斑点通常较均匀地分布于植株上,而不像真菌和细菌引起的局部斑点在植株上分布不均匀。此外,随着气温的变化,特别是在高温条件下,病毒病害时常会发生隐症现象。

植物病毒主要通过昆虫等生物介体进行传播。因此,病害的发生、流行及其在田间的分布往往与传毒昆虫密切相关。大多数真菌或细菌病害随着湿度的增加而加重,但病毒病害却很少有这种相关性,有时干燥反而有利于传毒昆虫的繁殖和活动,从而加速病害的发展。

病毒病害的诊断及鉴定往往比真菌和细菌引起的病害复杂得多,通常要依据症状类型、寄主范围(特别是鉴别寄主上的反应)、传播方式、对外界环境的稳定性测定、内含体形态、病毒粒体的电镜观察、血清学反应、核酸序列及同源性分析等。 (四)线虫病害

由于线虫的穿刺吸食对寄主细胞的刺激和破坏作用,植物线虫病害的症状往往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黄化、局部畸形和根部腐烂等。一般在植物的受害部位,特别是根结、虫瘿内有线虫虫体和卵,可以直接或分离后镜检。诊断时应注意,植物内寄生线虫容易在病部分离到,而根的外寄生线虫一般需要从根围土壤中分离。分离的线虫还需进行人工接种试验,完成柯赫法则各步骤,以确定其病原性。值得指出的是,一种植物常常可以被多种线虫寄生;有些线虫还与真菌、细菌等一起,引起复合侵染。

(五)寄生性植物

受侵染的植物生长力衰弱、生活力减退、而且产量很低。植株矮化、萎焉集黄化。受到严重寄生的植物最后会死亡。

四、阐明农药分类的基本方法和种类,农药安全使用的原则(20分)。

1、根据原料来源分类

(1)无机农药:山矿物原料加工制成的。如硫制剂的硫磺、石灰硫磺合剂;铜制剂的硫酸铜、波尔多液;磷化物的磷化铝等。

(2)生物源农药:一类是植物性农药,是用天然植物加工制成的,所含有效成份是天然有机化合物,如除虫菊、烟草等。另一类是微生物农药,是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制成的,如BT乳剂、阿维菌素等。生物源农药具有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对天敌杀伤力小和有害生物不会产生抗药性等优点。是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特别是蔬菜生产大力推广的农药品种。

(3)有机合成农药:即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农药。这类农药的特点是药效高、见效快、用量少、用途广,可适应各种不同的需要,但是污染环境,易使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对人畜不安全。

2、根据防治对象分类

(1)杀虫剂:用来防治有害昆虫的化学物质。目前常用的杀虫剂主要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菊酯类杀虫剂。

(2)杀螨剂:用来防治螨类及其卵的化学物质。 (3)杀菌剂:用来防治病原微生物的化学物质。 (4)除草剂:用来防除农田杂草的化学物质。 (5)杀鼠剂:用来防治农田害鼠的化学物质。

(6)植物生长调节剂:用来促进或抑制农林作物生长发育的化学物质。

3、根据农药的作用方式分类 (1)杀虫、杀螨剂

触杀剂:药剂接触害虫,通过体壁及气门进入害虫、害螨体内,使之中毒死亡。

胃毒剂:药剂通过害虫取食而进入其消化系统,使之中毒死亡。

内吸剂:药剂被植物的茎、叶、根和种子吸收而进入植物体内,并在植物体内传导扩散,或产生更毒的代谢物,使取食植物的害虫中毒死亡。

熏蒸剂:药剂在常温下化为有害气体,通过呼吸系统进入害虫体内,使之中毒死亡。

昆虫生长调节剂:药剂阻碍害虫的正常生理功能,阻止正常变态,使幼虫不能变蛹或蛹不能变成虫,形成没有生命力或不能繁殖的畸型个体。

(2)杀菌剂

保护剂:在植物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将药剂均匀覆盖在植物体表,消灭病原微生物或防止病原微生物扩展蔓延。 治疗剂:植物发病后施用,这类药剂通过内吸进入植物体内,传导至未施药的部位,对植物体内病原微生物产生毒性,抑制或消灭病原微生物,使病株不再受害,恢复健康,因而具有保护剂达不到的治疗效果。

(3)除草剂

选择性除草剂:这类除草剂对作物的毒性和防除杂草的种类有选择性的,它可分两大类,一类是单子叶除草剂,另一类是双子叶除草剂。

灭生性除草剂:这类除草剂对植物缺乏选择性,或选择性很小,能杀死绝大多数绿色植物。

五、以某一种作物(果树)为例,阐明该作物(果树)病虫害的主要种类与综合治理措施(20分)。

(一)以柑橘为例 (二)主要虫害

1. 红蜘蛛:主要为害柑橘叶片、枝梢和果实。被害叶、果严重时变灰白色,失去光泽,直至枯黄而脱落。4-6月和9-11月为发生高峰期。

2.锈壁虱:主要以幼、若螨群集在柑橘的枝、叶、果上为害被害果皮或叶片背面变成黑褐色,南丰桔家称为“烟桔子”。7-9月是其发生和为害盛期。

3.潜叶蛾:潜叶蛾俗称“鬼画符”。该虫以幼虫潜入嫩叶、嫩枝和果实等表皮下取食,形成白色弯曲虫道,使叶片卷曲硬脆脱落,造成新梢生长差,影响树势和结果。夏梢芽萌发后的5月下旬开始为害,7-8月为害最盛。

4.蚧壳虫:蚧壳虫为害柑橘的枝梢、叶片和果实。成虫和若虫刺吸组织的液汁,被害组织不能充分发育,树势衰弱,引起落叶落果,影响果实品质,并能诱发煤烟病。南丰桔区主要有吹绵蚧、黑点蚧、糠片蚧等。

综合治理措施:(1)加强检查,每叶平均有虫5-6头应进行防治。(2)做好冬季清园,并在冬季翌年萌芽前选喷机油乳剂100倍液或波美0.8-1.0度石硫合剂。(3)虫口达到防治指标时可用杀螨剂进行防治或挑治,少用广谱性家药,以保护天敌。(4)勤细检查,每园抽查5-10株,每株用扩大镜检查10-20片叶子或果实,平均每叶、果有虫2-3只或个别叶、果呈现灰状物时,应立即进行防治。(5)达到防治指标进行防治或挑治,以杀螨药剂为主,喷药做到细致均匀。 (6)摘除零星过早或过晚抽发的新梢,加强肥水管理,促使新梢抽发整齐。(7)新梢萌发达50%,或多数牙长2-3厘米,或嫩叶受害率达5%,开始喷药,每隔5-7天1次,连喷2-3次。(8)保护桔园内大戏瓢虫、澳洲瓢虫等天敌。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教学设计方案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作业参考答案

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原则

植物病虫害防治一些基础知识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

135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课程形成性考核册14

农业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和方法分析

水稻病虫害防治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doc》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