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山大学交换生感想

2020-03-03 15:30:1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我的台湾记忆

每个有着交换经历的人,或许都曾问过自己一个问题,交换是为了什么?窃以为,交换的意义,不在于去哪里,而在于离开哪里。现在回头来看,交换同样在于去了哪里。四个月的台湾交换生活,让我置身于台湾人的生活之中,这不同于观光客的走马观花,是可以让我细细的品味台湾的生活,感受台湾的文化气息。四个月的时间很长,长到足以将我融化进台湾的生活;四个月的时间很短,短到可以比拟一个午后的梦,还未来得及回想梦里的美好就已醒来。交换生活让我从不同的地方看到很多、学到很多,但是,更重要的是,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在新的环境下,就会从一个不同的角度,甚至是更高的、鸟瞰的角度去思考每天做的事、追求的东西。

二月的高雄已是花团锦簇,鸟儿啁啾,一副北方春日的感觉了。干净的马路、有序的交通、小巧的机车、日式的招牌、舒缓的步伐、可爱的孩童„„这些意象,都让人感觉到一个城市的成熟:闲适、阳光而不失活力。每个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瞬间爱上了这个充满人情味的城市。沐浴着高雄和煦的阳光去往美丽的西子湾畔的中山大学,中山大学位于高雄的鼓山区,这里似乎没有那么多的高楼林立,反而是低矮的楼房依海而建,没有大城市的繁华,反而是一种小渔村般的温馨浪漫。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我所在的中山大学依山傍海,就这样矗立在海天之间。校园很美,到处都是椰子树、棕榈树,在通往宿舍弯曲的山路上,已然开满了各色鲜艳夺目的花儿,相对于此时银装素裹的北国冬天,这里却是一派春日的生机勃勃。学校掩隐于绿树翠林,相依在碧海蓝天,如此美丽的校园,第一眼就爱上了她。

图1 校园正门-国立中山大学

生动的课堂学习

来台交换,课业自然最重要的,很快就迎来了新学期的开始。由于之前对于中山开设的课程没有特别的了解,原来预选的电子商务专案和决策支持系统专案,交换一个学期的学生是没有办法修的,因为这些项目类的课程是开设一年的,一个学期是不可以完成的。如此便改变选课计划,另外选择了两门资管系别的课程。在中山修的课程不算多,但是却发现每门课有每门课的特色。最别开生面的课,要数一门研究所的课《专案管理》。别样的上课方式,奇特的学生组合,是我从未体验过的。因为选的是硕士班的课,结果除了硕士生,还有好多在职专班的学生,我成了全班最小的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大三生。第一堂课就认识一位50多岁的同学,当时还误认为是老师。曾经担心自己会修这堂课有困难,第一堂课与老师交流,负责课程的林教授鼓励我说认真学,没问题的。在这门课认识好多在职的同学,看到他们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还会那么认真的学习,自己又有什么理由退缩呢?这门课一学期下来,几乎一直在分小组做报告,老师会要求我们去看好多本书,从中来讨论里边的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因为班级好多都是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士,针对每个项目遇到的问题总会有很多的经验,讲他们通常是怎么解决的。在这门课中,收益良多。虽然我大部分的角色只是一个倾听者,因为自己实在是没有多少经验可谈。而在这里听到的,学到的却是比普通的上课模式收获的更多。不仅如此,在这门课也有认识好多年龄比我大好多的朋友。他们貌似对我这个来自大陆的学生很感兴趣,也非常的热情,年龄的差距丝毫没有构成我们之间的隔阂,反而是会了解到很多我这个年龄层次的人没有了解的好多东西。

《经济学》与《ERP》,是两门教材包括ppt全部是英文的课程,其中应用的SAP系统也是全英文的。尽管老师讲课是用中文讲的,但是对于我来说还是不那么容易。由此觉得,在台湾的大学教育中,对于英文的重视程度是远高于我们的。也深感自己对英文的学习还是远远不够的。相比于新加坡和香港的交换生来说,他们学起来看上去就会轻松地多。我需要努力学英语了。这时就不得不提另外一门《网络与社会》,老师全程在跟我们讲社会学和网络结合在一起的东西,其中会经常要求我们去看TED的演讲,而且中间还邀请资深的教授和作家来为我们做演讲。当中就有提到利用TED可以作为一项学习英语的途径。

整体来说,在台湾的学习不会压力特别大,当然与我选课没有特别多有关系。而且在台湾老师的眼中,大陆交换生是特别用功上进的,每个班交换生不多,老师也会额外的关注。这边的老师普遍很热情,热情到几节课之后就会邀请同学去吃饭,或者主动带同学去玩,而我接受最多的是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带台湾的各种特产、点心来品尝,超级温馨的感觉。这或许是交换生特有的殊荣。

这边的教学资源很丰富,整个中山大学最高的楼是图书馆,三楼到十楼全部是藏书的地方。之前有厦大的同学说,她们学校的图书馆被称为五星级的图书馆,可是这里看上去比厦大的还要好。书很多,人很少,很安静,透过窗子就可以看到大海,这样的环境怎会不让人留恋呢。

相比之下,台湾的学生对于学习、对于成绩的热衷度的确要比大陆的学生懈怠一些。我们的学生会更学术一些,而中山的校园文艺气息更浓重。这是我在中山的感觉,不知道台成清交会不会是不一样的氛围。除了学习之外,很多的学生是会在课外去做兼职打工的,他们对于课堂之外的实践经验的重视程度是比我们高的。不得不提中山大学的熊猫级人物——余光中老先生,虽然已是耄耋之年,却精神矍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常常在校园里还可以一睹尊容,也因为余老的存在,顿感中山也多了好多文学气息呢。

图2 中山大学国际文化周

多彩的课余生活

没有过重的课业负担,就有大把的时间到处转转,参加一些其他的艺文活动。3月的尾巴,春假前的一个周,是中山的国际周。会有来自台湾之外各地的同学组织好多文艺表演,走秀,以及美食摊位。为了挑战自己,也为了让这次的台湾交换之旅有别样的记忆,于是欣然报名参加走秀。在这里,认识了更多的交换生,结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也同样对于各地不同的文化习俗有去了解。

在台湾的四个多月的时间里,从刚来台不久的高雄元宵节焰火晚会,到台北、台南、垦丁、台东、花莲、新竹、桃园、小琉球之旅,几乎转了台湾大半个岛。每一次的游历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南部会更有人情味,生活步调要慢一些。而北部则会都市化的感觉更重一些,生活的步调也会更快一些。各地风景的美自然不必说,那种海天一色的蓝,青山葱郁的绿,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的西湾夕阳和火红的凤凰花,都是挥之不去的记忆。但更重要的是这里浓浓的人情味,无论在哪里,不绝于耳的都是礼貌尊重的“谢谢”,映入眼帘的都是热情洋溢的微笑。在台湾,第一次搭火车竟然搭错车。但是铁路工作人员是那么热心的帮助我们,告诉我们以后搭车该注意的细节;去学校外边的餐厅吃饭,老板很忙碌,收钱的时候几乎都不看一眼,可以那么的信任大家会付正确的金额;出去玩入住的各家民宿,老板老板娘都人超好的,因为我们是陆生还会额外关照,也特别喜欢跟我们聊天;在台湾认识的同学朋友都那么热心,有任何的事情问询,他们都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帮忙解决„„

台湾的经济看不出有多么繁荣,但是人民的生活却看上很滋润。台湾更大的魅力或许就来自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信任、礼貌、热情,以至于回忆起来,满满的都是温暖。 相似又相异的文化

大陆与台湾毕竟有着相同的文化根源,所以很多的东西还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饮食习惯是很类似大陆闽南一带,语言交流也完全没有障碍,虽然台语听不懂,但是接触的人大部分还是讲中文的。节日的庆祝也与大陆很相似,传统的元宵节,端午节都会有庆祝的。只是台湾会格外关注母亲节,这个时候几乎台湾的学生都会回家给妈妈庆祝节日的,当然这也与台湾地域较小,回家可以很快有关系。

印象很深的是台湾的垃圾分类做的非常好,刚开始去我们在开学说明会上还有特意问过。自己的垃圾也要分类清楚,可回收与不可回收要分好丢在不同的垃圾桶。在台湾的马路上是见不到垃圾桶的,自然也就没有在大陆垃圾桶旁边一堆垃圾的景象。到公共场所才可以丢垃圾,虽然会有经常拿着垃圾在路上走没处可丢,但是习惯了也就好了。台湾的公共设施是建设的特别好的,尤其会特别考虑残障人士以及提较重较大行李的人,这些在机场、捷运站、台铁等地方都会体现的特别明显。

但是也会有不习惯的地方,台湾的交通并没有十分便利,对于我们这种没有机车的交换生来说。台北还好但是在南部机场绝对是出行必备。捷运线路太少,公车又好长时间一班,大家不会喜欢去搭乘公共交通,这样公共交通几乎都在亏损,就又很难降低价格或者提供更全面的路线和更频繁的班次,陷在一个恶性循环的圈子里。这需要的是台湾人民观念的改变以及政府的引导吧。不过高雄的公共脚踏车还是给我提供了很多便利,常常沿着爱河的逐风自行车道去欣赏高雄的美景。大陆的公共交通是会更便利,这与我们的人口基数大也是有很大关系的。但是我们需要改进的却是公共场所的环境以及大家整体的文明出行吧。

如梦似幻的四个月,经历了很多未曾经历的,不乏感情上的、思想上的、行动上的。不曾期待收获颇多,至少是人生阅历的积累。我感受到台湾人民的热情,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我流连于这里慢慢的生活步调,陶醉于充满人情味的弄堂小巷。记忆中太多太多的场景,没有办法再回去,惟有珍藏吧。

离别, 是为了延续 回忆, 永恒的华丽 不曾忘记, 那些灿烂过的痕迹 „„

台湾交换生

台湾交换感想

交换生台湾攻略

台湾交换生面试

台湾交换生推荐信

台湾交换生心得

台湾交换生心得

台湾交换生心得

台湾交换生心得

台湾交换学习感想

《台湾中山大学交换生感想.doc》
台湾中山大学交换生感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