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家岭管理区抗洪救灾工作汇报

2020-03-02 00:43:1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屈家岭管理区抗洪救灾工作汇报

(2016年7月22日)

屈家岭管理区国土面积223平方公里,现有耕地15万亩,林地12万亩(果园5万亩),水面1.5万亩;总人口8万,下辖4个办事处,38个队(村、社区)。境内平原地区为1935年汉江遥堤溃口时的主洪道冲刷地区,地势低洼,有水难排,常闹渍灾,同时也是石门、石龙等多处水库的泄洪廊道,每年接纳上游1000多平方公里流域面积的过境客水,防汛抗灾压力异常之大。

一、雨情、水情及灾情

(一)雨情。从6月30日开始,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我区经历了两次大范围强降雨天气过程,6月30日至7月4日17时,全区平均降雨量达249毫米。在灾后生产自救的关键时期,7月18日至20日全区再次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36小时累计平均降雨量达582毫米,其中罗汉寺办事处累计降雨量达701.4毫米,长滩办事处757.4毫米,易家岭办

事处378.5毫米,何集办事处490毫米,创我区有气象资料记载以来历史极值。

(二)水情。我区现有水库32座,其中小㈠型水库5座,总库容2009万立方米;小㈡型水库27座,总库容615万立方米;河流6条,防洪堤100余公里。受此次强降雨影响,高峰期我区30座水库溢洪,上游季河水库以800立方米/秒、石龙水库以240 立方米/秒、石门水库以60立方米/秒流量持续泄洪。在强降雨和上游水库超大泄洪流量双重影响下,辖区内天门河、高湖河、青木垱河等河流水位暴涨,全线漫堤。

(三)灾情。此次特大洪水造成我区全域严重受灾,截至7月22日下午18时,全区受灾人口7.2万人,占全区人口的90%;受灾农作物面积14.8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98.7%;受灾果树面积3.32万亩,占全区果园面积的66.4%;受灾水产面积1.4万亩,占全区水面面积的93.3%;经济开发区建成区10平方公里全部被淹,现有的57家企业严重受灾;受损房屋10086户29638间,倒塌34户92间;九五线、京王线等多条主干道损毁近60公里,电力通讯设施全部瘫痪。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3亿元,其中农业损失6.6

亿元,工业损失23.4亿元,房屋损失5.6亿元,水利工程损失7.6亿元,道路损失6亿元,电力通讯设施损失4亿元。此次降水强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受灾范围之广、人口之多,损失之惨重创我区历史,在全国也极为罕见。

二、抗洪救灾主要措施

(一)超前考虑,充分准备。6月30日至7月5日特大洪灾后,我区抢抓晴好天气,对境内受损堤坝进行了加固,对节制闸、泵站等水利设施进行了全面检修,完成了水库腾库清障。在各办事处抽调一线劳力2031人组成抢险队伍,在区直机关抽调228人组成抢险突击队。储备编制袋13.65万条、木桩4500根、火把830个、机械设备45台、石料3.5万立方米。7月10日,工委书记郑斌,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罗少华组织召开防汛救灾专题会议,要求全区上下认真总结前段防汛救灾工作,务必高度统一思想认识,时刻绷紧防汛抗灾这根弦,做好打持久战准备。7月17日,接到省气象局《重大气象信息专报》([2016]13期)后 ,我区立即下发紧急通知,要求所有水库、节制大闸、泵站、涵闸的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全部到位,

巡堤查险,关注雨情,监测水情;要求全区防汛队伍快速准备,随时待命,确保应对汛情不仓促上阵,不手忙脚乱。

(二)快速行动,果断应对。灾情发生后,我区迅速启动自然灾害Ⅲ级应急响应。工委书记郑斌,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罗少华在第一时间分头赶赴罗汉寺和长滩办事处察看灾情,指导救灾。区“四大家”班子成员迅速带领区直部门奔赴各自包联片区,动员办事处干群迅速投入抗灾救灾工作。区防指指挥协调后勤保障、设备调配、食品安全、卫生防疫等8个工作专班,各就各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立即形成快速有力的应对机制。面对严峻汛情,7月18日晚11时,工委、管委会连夜组织召开紧急会议,要求把保障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要位臵,不惜一切代价,快速转移群众,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由于应对积极,措施有力,调度科学,保证了抗洪救灾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三)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受灾伊始,市委书记别必雄、市长张依涛先后两次专程到我区指导抗灾救灾工作。市委副书记孙兵,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

董煜华坐镇指挥,现场调度部署。省住建厅、省民政厅、省移民局、团省委,市公安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局、市住建委、市卫计局、市农机局、市畜牧局、团市委等20多个省市部门先后到我区指导支援救灾工作。在省市防指统一调配下,武汉武警、襄阳特警、宜昌特警,荆门军分区、武警、特警、消防等官兵干警300余名奔赴我区开展救灾。同时,荆门蓝天、襄阳、南漳、孝感、北京、长沙、广东佛山等民间救援队也驰援我区义务施救。

(四)生命第一,全力救灾。牢固树立“生命大于天”的理念,始终把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一是全力转移。克服居住分散、交通受阻、通讯中断、水势凶猛、时间紧迫等诸多不利因素,按照“队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的要求,组织官兵干警、干部群众、救援队等2000多人,投入冲锋舟、皮划艇等水上救援设备40余台套,对受灾地区实行拉网式搜救。截至7月22日下午18时,共转移群众31760人。二是妥善安臵。在四个办事处设立18个安臵点,集中安臵灾民7477人。运用冲锋舟、皮划艇对孤岛安臵点

进行物资供应。落实责任领导和专班,保证灾民有热饭吃、有干净水喝、有衣穿、有临时住所、有照明、有病能就医。同时,调配警力加强治安管理,维护安臵秩序;组织医疗卫生人员对安臵点进行卫生消毒和防病宣传;发动志愿者做好灾民安抚工作,消除灾民忧虑。截至目前,全区共调拨棉被2200床、折叠床468张、T恤2500件、应急灯76盏、毛毯100床、薄单被120床、方便面841箱、矿泉水602箱、面包68件、蜡烛800根、藿香正气软胶囊200件、其他药品100箱。三是全面排查。组织专人对全域水库、河流、山岗、坡堤、房屋等进行不间断排查,及时发现险情,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五)强化宣传,正确引导。高度重视宣传工作。正确引导舆论导向。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灾情,共邀请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新华网、湖北日报社、湖北电视台、湖北广播电台、长江日报社、环球网、湖北卫视垄上行、荆门电视台、荆门日报社、荆门新闻网、荆楚网和荆楚荆门网等14家重量级主流媒体深入我区救灾一线采访报道,宣传先进典型,传播正能量,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截至目前,共刊登、转载报

道200余条,信息传播覆盖超千万人次。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就我区连续报道《湖北荆门:大暴雨袭击 局部降雨超600毫米》、《农田内涝严重 水位仍在上涨》和《防汛抗洪第一线湖北:屈家岭内涝仍旧严重》三期内容。这些媒体的支持力度,在屈家岭的新闻史尚属首次。汛情发生第一时间,发放防汛救灾短信2万余条,通过横幅、橱窗宣传栏、安臵点广播、区电视台等多种途径对内宣传,引导群众正确看待当前汛情,确保灾区社会安定、灾民情绪稳定。

(六)压实责任,严明纪律。要求水库、涵闸、泵站、河堤相关责任人加强巡查值守工作,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对玩忽职守、违规违纪行为严肃追责问责。下发了严格执行政治纪律、工作纪律的通知,区纪工委、督查室在一线进行抗洪救灾督查,要求坚决做到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坚守岗位、落实责任,为抗洪救灾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三、下步工作重点

(一)千方百计抓安置。克服交通中断、洪水未退、持续高温等困难,细化安臵方案,完善管理制度,保障物资供给,建立工作台账,做细做实受灾群众安

臵。

(二)争分夺秒抓排涝。争取上级支持,调足调齐排涝设备,抢抓晴好天气,突出做好经济开发区、办事处集镇等重点区域的排涝工作。

(三)不留死角抓防疫。加强消毒防疫,保障药品供给,对安臵群众进行全面体检;全面巡查河道、堰塘等水域,对死亡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抓紧灾后居民点垃圾清理、地面消毒和环境整治,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四)多措并举抓稳定。及时准确把握群众思想动态,耐心细致疏导受灾群众情绪;加强社会治安管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灾后社会稳定。

(五)戮力同心抓重建。成立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重建方案,号召群众增强信心、团结一心、生产自救;高标准规划建设新社区,对长期容易受淹地区的群众实行异地搬迁;大力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种植基地和生态农产品加工集聚区,重建美好家园。

四、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建议

此次洪灾,相比周边县市,屈家岭受灾比例大,

境内90%以上受灾;持续时间长,大面积淹水已持续5天,且短时间内很难解决;损失惨重,灾后重建的任务将极其繁重。但屈家岭人力物力财力极其有限,亟需市委市政府给予支持。我们恳请市委市政府: 一是继续加强领导和指导,带领我区全体干群战胜洪灾,开展生产自救,早日恢复受灾群众生产生活。

二是继续提供设施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支持,加快灾区排涝,确保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提供技术服务,增强灾民自救信心。

三是给予救灾资金支持,在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等方面给予我区重点支持。

四是将天门河流域整治纳入“十三五”重点项目,争取国家和省项目资金根除隐患,造福沿岸数十万百姓。

二000七年屈家岭管理区安全生产工作要点

屈家岭长滩小学开展

屈家岭管理区元至九月商务和招商引资工作情况汇报

屈家岭分局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汇报

屈家岭文化与生态农业观光

屈家岭旅游业十二五规划汇报2

抗洪救灾工作汇报

屈家营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汇报

华家岭小学扫盲工作汇报材料

苏家岭村创建文明村工作汇报

《屈家岭管理区抗洪救灾工作汇报.doc》
屈家岭管理区抗洪救灾工作汇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