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70年变化征文

2020-03-03 01:15:1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祖国70年变化征文5篇

(篇1)

餐桌的变化味蕾的记忆

从1949年到2019年,弹指一挥间,新中国将迈向她的第七十个年头。在这70年的峥嵘岁月里,全国各族人民从贫穷走向富裕,从胜利走向辉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得到了巨大改善。

民以食为天。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件件与吃有关。因此,人们对于发展变化最直观的感受莫过于自家餐桌的变化。无论你身在都市,还是居住乡间,每天的一日三餐都能令你品味出,生活正在变得越来越美好,吃出健康、吃出文化、吃出品味,舌尖上的美食让人们幸福更有质感。

新中国刚成立时,能吃饱肚子是最奢侈的事。我曾听革命前辈说过许多他们那时候吃草根挖树皮,甚至吃裤腰带的故事,各种野菜都是珍贵的粮食,白面白米恐怕是最大的梦想。据我的姥姥回忆说,1949年,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是一个被战争和掠夺破坏得满目疮痍的社会,社会生产力低下,吃饭真是个大问题。常常是饥一顿饱一顿,老百姓吃的都是些杂粮粗面,我的姥姥是地道北方人,北方常吃面食,馒头和馍,后来由于工作原因,从北方扎根到南方生活,改吃南方的糙米粗粮,她说这些都已经是非常不错的粮食了。在这背后,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穷二白。

而到了父母那一辈,经济在发展,生活在改善。随着新中国成立,经济发展慢慢地迈上了正轨。只是这个时候的物质依然较为匮乏,吃饱吃好仍然是个可望不可及的梦想。1960年,国家进入了节粮度荒时期,城市居民的粮食定量进行压缩,副食品供应严重不足。以前曾经凭票供应的商品,也无货供应。粮票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在特定经济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中国最早实行的票证种类是粮票、食用油票、布票等。那时市场凭票供应的商品,达到了156种。在那个时期,吃饭要粮票,吸烟要烟票,喝酒就得有酒票,就连一分钱买一盒火柴,也得用火柴票。

过年时为了买到食物,常常天不亮就得去排队,但是这都是父母这一代人的深刻的回忆。尤其是食品的供应更是让妈妈非常难忘,买肉凭票是自然的,但绝对没有挑肥选瘦的份儿,更不要说得排上拥挤不堪的露天长队,并要担心轮到自己时还有没有货物可以买到。六七十年代物资匮乏,妈妈说小伙伴之间有最常分享的零食就是自家炒熟的玉米粒,抓一把放在口袋,能吃上一整天,那开心劲儿不逊于现在孩子们吃到最新上市零食时的兴奋程度,像苹果这种新鲜水果,更是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的稀罕东西,糖果和饼干更是孩子们对味蕾的为数不多的甜蜜刺激,现在看来略显粗拙的饼干,在那个年代却受到了相当高的礼遇,不仅能够在年节中登堂入室,甚至其包装纸与包装盒也会被孩子们收藏起来。

直到1985年,国家又取消了长达30多年的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城市居民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一日三餐,副食增多,主食减少,因此,这时基本家家户户粮票都有所盈余。1993年,粮油实现敞开供应,粮票已无用武之地,被正式宣告停止使用,长达近40年的“票证经济”就此落幕,老百姓再也不用为找不到粮票发愁了。

作为出生在红旗下,成长在春风里的“80后”一代,虽然无缘亲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轰轰烈烈,但不可否认,我们一直生活在新中国的巨大变化中,享受着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种种福利。老百姓的餐桌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品种渐渐丰富,蔬菜、瓜果、蛋、禽、肉类摆上了货架,冬天也可以买到相对便宜的蔬菜,大白菜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了,很多家庭开始随吃随买。1988年党中央提出贯彻执行“菜篮子”工程,把禽、蛋、奶、水果、蔬菜等包括在菜篮子工程里统筹解决。让我出生就可以拥有相对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简朴的生活也算是“衣食无忧”。粗粮食品逐渐从老百姓的餐桌上淡出,细粮成为餐桌上的主角。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年夜饭了,卤味拼盘、糖醋排骨、油焖大虾、老母鸡汤、八宝饭、还有图个好兆头的年年有“鱼”,或清蒸或香煎,或水煮……在门口放一挂鞭炮,筵席就正式开始。再也不是父母辈那时,过年能吃一个苹果就无比珍贵的年代了。

到我上初中那会儿,刚迈入二十一世纪,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饮食文化的进一步变化。进餐馆尝尝鲜再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在不同的餐馆可以吃到不同的美味,全国各大菜系互相渗透,南菜北做。随着生活的富裕,中餐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口味。西餐、法餐、日本料理、韩国烧烤、肯德基麦当劳等纷纷进驻,大家不出国门便能吃遍世界。

到我上大学时,大家的饮食习惯又进一步转变,由原来的饱餐型向营养型、新鲜型、简便型转变。开始寻求健康主题,对水果、蔬菜极为重视;蔬菜要吃无污染的,粮食要吃当年的,鱼虾要吃活蹦乱跳的,连花生油都要专找非转基因的。什么食品有营养,什么食品能防衰老,总之,什么食品搭配有利于健康,成为了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大鱼大肉的土豪吃法已渐渐被人们摒弃,科学膳食和养生概念开始大行其道。之前因粮食短缺而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成为健康食品,重回到餐桌上并受到追捧。人们对吃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吃饱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食品的营养性、科学性、均衡性、多样性,人们追求的不再是温饱,而是健康精致。

如今,需要粮票、肉票的日子早已远去,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只要拥有一个手机,就可以想买什么就可以买什么。自助点餐、智能收银等也成了中国人特有的线下消费的风景,大到五星级饭店,小到路边小摊,消费者不掏钱,商家不收钱,随处可见有人掏出手机进行扫码付款。人们享受着由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便捷生活方式,只需要轻松一点,就有外卖小哥给你安心送到家门口。网友的戏言“最了解你胃口的人不再是你妈,而是外卖小哥”,已经成为了现实,点外卖俨然成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仅美团外卖的数据就显示,2019年7月,美团外卖单日完成订单量突破3000万。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站在新时代的坐标点上回望,可以发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每家每户餐桌上的变化、我们每个人味蕾的记忆就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从饥肠辘辘,到味蕾挑剔,再到健康饮食,折射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时代变迁。我们的餐桌成为历史的符号,记录着发展变化,承载着时代记忆。再没有比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能说明新中国70年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因为这是任何一名普通老百姓都能切身感受到的,也是最直接有效的体现。不仅我们的生活实现了从贫穷到基本解决温饱、到奔向总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华民族完成了由贫穷、落后、封闭、缺乏活力到富强、文明、开放、充满生机的历史巨变。

进入新时代,我们的幸福感会继续在舌尖上流转。同样,这样的幸福依然需要我们用奋斗去实现。“民以食为天”,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五千年的情结。“吃得更好”,就是我们对生活最朴素的向往和追求。新中国成立70年,餐桌上的变化沧海桑田,味蕾是记忆的大门,经济发展和时代变迁,在舌尖,也在心头。

(篇2)

通向幸福之门的天路

我站在村头那座小桥上,听着韩红的歌,遥望天空飞起的彩虹,心中多少有些慰籍。祖孙三代盼望的大桥,终于建通了。“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我猛吸几口烟,骑上我的电动小毛驴,驶向幸福之门。

**年12月31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盼望已久的马鞍山长江大桥通车了!这对于马鞍山人来说,是件大喜事,而对于我来说,是肩负着三代人的愿望,今日终于得以实现。

我并非出生在江心洲,4岁时移民于江心。特殊的地理位置,只能生产旱季作物,不弯腰插秧割稻套“双抢”,不被虫咬蚂蝗叮,工分分值还高,令多少人羡慕。可是改革开放之后,源远流长的江水,阻断了江心洲通往富裕的道路,江心洲人多么盼望着能有一座桥,连接起通往幸福生活的道路。

对于这座陌生的小岛,直到长大后才知道,它是一座全封闭的长江冲积洲,四面环水,出行的唯一方式,就是乘船。我不喜欢这座小岛,它阻断了我前行的脚步。

多少次梦中,我乞望天上的彩虹能落在人间,在长江上架起一座大桥,让人们自由地穿行,不再让江水把我囚禁在这座毫无生机的沙洲上,不再让江水割断我梦想的翅膀。

其实,有这种梦想的远不止我一个。父亲挑着一担箩筐坐在江边,望着大雾封锁的江面,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用衣襟擦了擦汗,挑着重担一步一步地往回走。父亲带着我们“流落”洲上,也是迫于生活。只是父亲不说罢了,自己选择的路再苦再累,也得咬着牙坚持走过去。

但到了晚年,我发现父亲对桥的愿望更加迫切。**年12月28日,得知大桥开工修建,已是86岁高龄的老父亲,像孩子一样,十分兴奋,约上几个同伴,步行几公里前去观看。以后的三年时间里,父亲多次去工地,打听建设进度。

父亲的愿望,比我更迫切。可能他是这么想的,是他把我们带到了这座闭塞的沙洲,有生之年,他能够看到大桥修通,让后代能够自由地出行,不愧对先祖。

很惋惜,父亲没有等到大桥通车那一天,**年10月29日,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走得很安详,他所期望的大桥,在他身后即将开通。

大桥通车前,我带着父亲的愿望,三次登上大桥,抚摸着桥墩,亲吻着护栏,眼泪止不住落在江中,与江水混为一体。我跪下双膝,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用最原始的方式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父亲,您的愿望实现了。只有中国共产党、只有伟大的祖国,才能让我们每个人的梦想成真!

一桥腾空飞跃沙洲,小岛变宝地。架起彩虹的江心洲,将建设成国际大花岛,也将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实现大变样。江心洲在变化,祖国在变化。江心洲的变化,只是辉煌70年中的一个缩影。

江心洲,不再是以往靠船行走的沙洲,它也和全国各地一样,乘着改革的东风,大踏步地走进新时代,跃上发展的高速路,正全速向着幸福之门挺进。

(篇3)

家国情怀移动梦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发展的步伐从未懈怠,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栉风沐雨,70年波澜壮阔。一路上那些翻天覆地的改变也已悄然钤印心间。我和我的祖国携手并进,这是我的国,更是我的家。

小时候,父亲工作很忙,经常出差。那时,父亲每到一地,他从远方打回来的固话,成了让一家人振奋的福音。可是,固话无法随着父亲远行的脚步移动,家人常常守着电话,生怕错过父亲来自远方的声音。这种电话旁的“固守”,到了1999年发生了改变。那一年,父亲在中国移动入网,拥有了人生第一部手机,当年的“大哥大”开启了我对通信世界的认知大门,也成了我关于父亲的记忆里不可或缺的载体。

时光倏忽,岁月匆匆。**年,我高中入学,父亲给我配了一部手机,我和中国移动就此结缘。捧着新手机,就如捧着家人沉甸的爱和期盼。事隔经年,这个移动号码与我长相厮守,陪伴我走过学生时代,又随着我走上工岗位,时至今日,这个号码我依然在使用着。

我和移动的缘分,不仅仅定格在遇见,而且让我融入了这个大集体。**年,正赶上3g升级4g的用人之际,我通过考试,如愿成了盐城移动的一名员工。从此,盐城移动成为我事业的起跑线,我怀着对移动的热爱之情,怀着不惧艰难、执着向上的心,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身工作,生活,也因此变得充实而更有意义。

与盐城移动相伴,感动无处不在。“创无限通信世界,做信息社会栋梁”,这句“热词”对大家来说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切实转化为执着追求的“动词”:从大型活动的现场保障到家庭宽带用户的稳定使用;从提速降费的实施到领跑5g商用;从精准扶贫的支撑到恶劣天气的应对;似乎没有什么是移动人做不到的,每有灾情发生,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的不仅有子弟兵、消防官兵,更有我们移动的通信保障人员和党员突击队,大家在公司党委的领导下积极行动,全力做好相关通信保障工作,我们冲在一线、分秒必争、连续奋战,为现场救援工作保驾护航,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危急关头,通信线路就是生命线!看着那些战士能通过我们的网络保障少一份危险,早一步救人,我们这点辛苦真不算什么。”一位坚守事故现场的党员同事在面对大家的点赞时,略显腼腆地说。正是有这些“重要时刻冲锋在前,关键时刻能打硬仗”的党员突击队,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恢复通信畅通。

屈指算来,我在盐城移动已工作5个年头,这5年里移动见证了我的成长,我也见证了移动的发展。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我深知,国家的繁荣昌盛,才有了盐城移动的飞速发展。去年刚刚走过20周年的移动,正像人生的20岁一样——青春正当时!正所谓“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而我们作为移动青年,更加坚信:用汗水浇灌的青春最绚烂。

信念,是追梦远航的“原动力”。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作为新时代的移动青年,我们应当坚定理想信念,砥砺思想品格,脚踏实地,担当担责,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社会主义通信事业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忆往昔,硝烟弥漫中的年轻共产党员,他们的年华底色中,有一抹信仰的红;看今朝,我们接续奋斗的青春里,多了一缕“移动蓝”,时光荏苒,初心如一。

实干,是事业出彩的“能量源”。我和身边的同事为了尽快掌握业务知识,“白+黑”“5+2”,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实践的大地上行走。为了能维护挽留异动客户,我们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和客户交流,下班后还主动收集客户需求及现场营销客户的想法,总结出比较适用的流程及合作方案。面对5g的呼啸而至,我们更加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不断驱动能力升级,努力答好每一张时代问卷。

创新,是走向未来的“通行证”。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作为新时代的移动人,在做好自己分内工作的同时,更要坚持开放共赢,勇于变革创新,公司每年举办的qc创新专题活动,鼓励着我们志存高远,勇立潮头,敢于做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时代通信先锋,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

情怀,是优质服务的“显示屏”。服务,从来都是移动不容置疑的软实力之一。我们始终坚定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的情怀,始终同用户想在一起,创新服务模式,打造差异化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客户和品牌之间服务的差异化、服务的个性化以及服务亮点的显性化,全面提升服务水平,让“让每一位客户都满意”。

实干者风鹏正举,奋斗者正当其时。我们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力践行者,在自己的青春岁月中将自己的理想与移动和国家的“梦想”交织,在最能奋斗和劳动的年岁,心怀梦想,心系国家,把个人梦想汇入时代洪流,让蓬勃青春与家国情怀共振。

(篇4)

听妈妈说,2006年她大学毕业时,乘坐16个小时的火车从西安来到上海。妈妈买的是卧铺票,那时卧铺票很难买,妈妈在能购买预售票的第一天,提前两小时赶到售票窗口,在那里排队买到的;路途太远,没有卧铺票,非常的累。

我的爸爸,**年毕业开始工作,需要经常出差,那时爸爸先乘一个小时地铁前往上海火车站买票,买到几点的火车票就乘几点火车出发,踏上出差旅途。

**年6月,我出生了,外公、外婆、舅舅、舅妈和哥哥从西安赶到上海来看我,爸爸赶到上海火车站接外公一家,因为人多,大家和爸爸乘坐两辆出租车回我们家。那时,家附近只有一处还算比较好的大商场,里面也只有一家还比较好的饭店,妈妈在那里请远道而来的外公、外婆和舅舅一家吃了一顿团圆饭。

**年7月,距家里只有六七公里的上海虹桥火车站建成,投入运营,全是动车和高铁,去周边城市只需要十分钟、二十分钟、三十分钟.......从那时起,爸爸便改去上海虹桥站乘车出差了。**年年初,国家开通了网络购买火车票功能,爸爸更方便了,不用再提前出发去火车站买票了,而且可以规划行程,提前在网上购买符合爸爸日程安排的车票。爸爸的工作时间运用得更加充分合理,工

作效率更高了。因为动车和高铁很快,周末爸爸妈妈也时常带着我去周边城市玩,偶尔爸爸的同学也会从周边城市乘高铁来我们家看望爸爸。

我出生后一段时间,外婆一直留在上海照顾我。周末,爸爸妈妈会带着我和外婆去家附近的闵行体育公园游玩,那里风景优美,很多人在那里休闲,大家脸上都带着幸福的笑容,在那里嬉戏、散步和聊天。

**年9月,上海虹桥到西安的高铁开通。上海到西安,变得只需要6到7个小时了,比妈妈2006年毕业时少了整整十个小时,这件事情,最高兴的莫过于妈妈。

**年春节,外公和舅舅一家来到上海陪我们一起过春节,外公、外婆、舅舅、舅妈,和哥哥妹妹,六个人,一起到达,出站后乘出租车,一辆普通出租车是肯定坐不下的,但是这次,不需要两辆出租车了,这次,爸爸使用互联网软件,在网上预约了一辆7座商务车,在舅舅他们到达前,司机准时赶到虹桥火车站,接上舅舅一家,礼貌又安全地把舅舅他们送到了我们楼下。

**年,我八周岁,爸爸妈妈在七莘路住了10年,就在这第十年,政府决定出资改造拓宽七莘路,以前七莘路是单边双车道,路面是旧的,街边是普通的绿植;经过大半年改造,七

莘路改成了单边三车道,非常宽阔,路面质量很好,路中间和两边是美丽的绿植,令人心情愉悦。

2019年,我九周岁,上海开始推广垃圾分类,作为城市小主人,我以身作则。每天在家里,父母都会询问我该把一个垃圾扔到哪一个垃圾筐,而我总是可以马上告诉他们答案。

不经意间的思索,发现我们的生活一直在用追星赶月的速度变化着!

(篇5)

岁月留痕

砸收录机**

小时候,我很佩服父母,因为那时,我家无论住房还是家庭用品,在四百多人的生产队里,一直都处于领先地位——第一家建小楼房,第一家买手表,第一家买衣车,第一家买自行车。在夺得四个第一后,父亲又私自创造了第五个第一,但想不到这一次父亲闯祸了,他激怒了母亲,惊动了四邻,成为全生产队,甚至大队谈论的焦点。

你一定以为,我父亲干了一件不可饶恕的事,其实,他只是用生产队的分红买了一台25元钱的晶体管收音机罢了。然而,这25元,已是当年全年工分值的一半,试想,用半年的劳动所得,去买一台不能吃不能穿不能用的收音机,叫一个八口之家(两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四个最大不足十岁的孩子)的农妇接受得了吗?

正当爸爸得意洋洋地在众多邻舍围绕下调试着收音机的时候,妈妈气冲冲地走进家,抢过收音机往门口狠狠一摔,口里还大声骂着,最后忍不住哭了起来,把本来的喜庆变成了悲伤。

你或许以为,我妈妈是个很吝啬很守旧的人,不过,这回你又猜错了。现在我家里42寸的大彩电以及dvd都是妈妈主张买的。坐在dvd面前,我提起砸收音机的事,父母都非常感慨,谁会想到,仅仅三十年来,我们的社会及家庭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看电视,被蛇咬

那是三十年前的事了。那时,我们村还没有电视机。那晚,我和伙伴们吃过晚饭后就一起赶去相距三四公里的腊圃农场看电视。那时家里还没有自行车,更不用说摩托车小汽车了。每户又只有一把电筒,为了不影响家里大人使用,我们都不带手电筒,只带上火柴就匆匆上路。那时,农村的孩子一来贫穷,二来贪方便,大多数一年三季都赤着脚,只是睡觉前才洗脚穿上拖鞋。也就是说,我们赤着脚摸黑走路。走到半路,我的脚踩上一条软绵绵凉冰冰的东西,我心知不好,脱口叫道:“唉呀,蛇!”那蛇被我一踩一惊,没忘了复仇,在我的脚上把嘴一张,牙齿一合,回敬我一排深深的印记。我被吓得三魂不见了七魄,痛得大声哭了起来。小伙伴们也不知所措,好在有个老练的哥哥把背心脱下替我扎住伤口,以防止蛇毒随血液流入心脏,又用嘴替我吸血,才使我减轻了心慌程度。紧接着,他背起我就往回跑,大家轮着把我背到蛇医生家里,让他治疗。

因同伴的机警相助,我得救了。但这一经历,在我的心灵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自此,我再也不敢去外地看电影电视了,天一黑就非常害怕,它给我的少年儿童生活留下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现在,该再没有人为看电视赶夜路,而担心被蛇咬了吧?因为,无论城市乡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拥有了电视,有的甚至还拥有“家庭影院”!

社会进步了,真好!

祖国壮丽70年征文_祖国70周年的成就变化作文

祖国70年的变化体会感想_祖国70周年华诞征文心得

建国70周年华诞征文_祖国70年的变化个人感悟心得

中国建国70周年心得_祖国70年变化心得体会

祖国70年变化心得感受_喜迎祖国70周年心得体会

祖国70周年征文感悟_祖国70年历程心得体会

中国建国70年变化个人感悟_祖国70周年心得体会

祖国发展70年变化心得体会_祖国70周年心得感悟推荐

祖国发展70年历程变化心得_祖国70周年感悟感想

祖国70周年感悟心得_祖国70年历程变化感受体会

《祖国70年变化征文.doc》
祖国70年变化征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