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修行 (本圣法师)

2020-03-01 23:52:0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一个人的修行

(一) 文:本圣法师

前言

许多人一提到修行,就认为出家才是“修行”,其实我个人以为,人生旅途,我们从娘胎出来,呱呱坠地那一刻的啼哭,应该也算是修行了。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所以,我们无论怎么轮回,修行永远是“一个人的修行”,一切事相

都是给予我们历练的恩典。

即使是双胞胎,生辰八字相同,但命运轨迹却有所不同,甚至福报有天渊之别,说明他们前世的因果、今生的经历中起心动念肯定不同,只要活着,应该都在修行吧。我这里所说‘修行’二字,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因此,我计划讲几个孩童时的故事,以及我自己的体会,以帮助那些对“修行”二字有误会的人们。

(一)踩坏小汽车的故事

我出生在1970年代,山东省偏远地区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还好今生我的父母都是光荣的人民教师,家庭经济条件比一般农民略好一点点,但也是1984年以后才完全吃上白面馒头。父母一辈子兢兢业业的工作,考虑工作的事情比较多,对我也没有特别照顾。在7岁以前,除了推咕噜圈、女孩子的毽子之类,就没有别的玩具。

印象非常深刻的是,父亲有一次去县城开会,骑着自行车带着我,那时候我还没有上学,父亲嫌我小,因为农村孩子一般8周岁读一年级,我就没有读。结果8岁那一年我们村子的小学一年级没有招生,父亲在外地教学,就又没有上,9岁才读一年级。

不过这次跟父亲进城是在7岁的时间。进了县城开完会,父亲带我去逛百货商场,给我买了平生一辆小汽车做玩具,我非常兴奋。路上一直爱不释手,连任何好吃的零食都没有去要。那时候买点花生就算是很好的零食了。

回来以后父亲就带我到他教学的学校里边去,在他学校的大办公室里玩。过了一会大概是放学了,很多小同学到办公室交作业吧,他们更没有见过小汽车吧,大家都围着看,很多小孩儿没见过,稀罕,就拿过来玩一玩。玩了之后呢,就另一个玩。

我一开始呢,有点不舍得,(去相应小时候那种感觉的话,这种就是与生俱生的“贪”吧)。后来,后来第三个,第四个小孩抢着玩,看了之后我自己也想玩,(他们)就不让,小孩轮流传着看。传了好几个人,我心里终于忍不住了,“嗔”心生起来了,我上前几步,把小汽车一把就抢过来了(好像好大的力气),放到脚底下,一脚就踩瘪了„„

我就观察啊,小孩子也有观察力的,毕竟那时候相对来说清净。我怎么犯这种错误啊?这么美好的东西就被我一念就破坏了,爸爸过来半天也没有修好,但他也没有责怪我。

当时懊悔的心所就升起来了,那种懊恼,非常深切的印象。这也是我人生的唯一的一次这样的错误,再以后从此不会犯了。后面人生几十年的时间里,就是再生气,我都带着一个观照,嗔恨心要不得,千万不能破坏美好的东西,对嗔恨心就特别的警惕„„

学佛十多年,慢慢深入法义,发现小时候的修行也很重要的„„当然,这种观照功夫(那时候也不懂什么叫观照)也许是前世带来的„„ (未完待续)

(二)“嗔恨心”与打架的故事

关于“嗔恨”心程度的控制,肯定是靠“观照”的。小时候有两次打架的经历,记忆犹新。分享给大家做案例进行分析。

上学后第一次打架:

我读一年级已经是9岁了,而且是秋假以后,因为在80年代北方农村的小学,因为老师大部分都是农民出身吧,是有一个收秋的农忙假的,叫做“秋假”。那时候父亲在离开家乡五公里的一个村庄教学,就把我带到了那个学校,这个学校有小学,有初中,还有初三的复读班,在当时是附近农村一个比较大的学校,学生差不多有600多人。等于我去读书的时候,别的同班同学已经读了半个学期。

在这个小学中,大多数是这个村庄的孩子,少数外村的孩子就成为被欺负的对象。上千人的村子里,有唯一一口水不怎么苦的井。

有一天,班里一个外村同学被本村一位留级的同学欺负,这种现象时有发生。我自然觉得这件事情不对,就说了他几句,他就开始骂。他可能比我还要大上一两岁,在一年级留级也是常有的事情。我当然不怎么会骂人,就特别生气,两个人就开始掐架。一开始打的并不严重,但随着“战争”的进程,好像“嗔恨心”不受控制,边打边向外跑,边跑边打。

跑着跑着就打到了那口全村人依赖的“井”边,好像我们都摔倒了。就摔倒在井口的旁边。虽然他大我一两岁,但好像我们势均力敌。在井边掐架,应该还是有一点危险的。我感觉到了危险,就说算了算了,我们都松手吧。好像当时我的观照就是:为了一次打架就掉进井里淹死,太不值得。其实打架到后来,好像也没有太多的嗔恨心了,就是男孩子为了证明自己不差的面子而已。

我一提议,他也松了手。旁边有些同学一直跟着,就各自拉着我们,一哄而散。

这一次有点危险的生命体验就是:“嗔恨心”一定要被控制。是必须有限度的。

另一次记忆犹新的打架:

在小学期间,我学习一直非常好,考试都是班里前几名。大概在五年级的时候,有一位学习不太好的同学,我们平时打打闹闹,也算是好朋友。

那时间,教室里突然流行看武侠小说。其实我从二年级就读《烈火金刚》、《岳飞传》、《杨家将》之类的书。但流行武侠小说,好像是五年级的事情。有一次因为一本武侠小说,我们开始掐架,原因不太记得了,好像是他看书不还还是怎么滴。 这次掐架,同样嗔恨心生起了,越来越严重,最后我们互相卡住了对方的脖子,大家都不松手,好像非要证明自己不会失败。

最后还是我先说一句,算了,我们松手吧。大家都松了手。嗔恨的心气好像一下子消失了。然后我们一起看武侠小说。这次打架的体验是:“嗔恨心”是不能突破底线的。底线应该就是生命,生命是可贵的。

现在部分理解了“知止而后有定”。

总结:孩童时期的所有生活,都算是“修行”吧,这些体验背后的‘观照’,给我后来的人生旅程带来记忆深刻的“标准”,这些标准大概相当于佛法中的‘戒’吧。孩子们没有这些体验及训练,在成人后同样会因为嗔恨心会犯很多错误。。。

前言:今天的分享,主要是关于‘贪吃’。从孩童时代过来的人,相信您会有类似的经历的,会心一笑之后,可以推荐给孩子们看看。

(三)贪吃的好孩子

70年代所生的农村孩子们,因为兄弟姐妹多,当时经济条件不好,大部分都会有一点挨饿的记忆基因,所以关于“吃”的故事,应该都有一些记忆。今天简单分享几个小时候关于“吃”的记忆,记录这种“修行”的过程,也是很有趣的。

第一件:大概是10岁的时候,有一次生病了,大概是感冒,嘴巴里很涩没有味道。就是胃口不好的状况。爸爸好像从集市上买了几个橘子,那是今生第一次吃橘子。不要笑话俺,那个年代,北方的孩子们几乎都没有吃过橘子。记得小时候,最美好的事情,就是晚饭后,在天井里乘凉,一边听爸爸讲*期间大串联,他们吃过全国各地的“稀罕”东西,一边流口水。

哦,现在说橘子。爸爸说这些橘子一天只能吃一个,这样可以吃五天。哦,我答应的很好。大概是因为感冒发烧,一天就没有怎么吃东西。突然有一个稀罕的东西吃,我小心翼翼的掰开橘子,先吃了一瓣,哇,又酸又甜,真是人间美味,现在回忆起来那时候的口水,非常好玩。很快一个橘子就吃完了。然后就开始了心理斗争:再吃一个吧?!反复拿了几次,还是决定再吃一个。再过了一阵子,又想吃了,大概半个小时的时间,五个橘子吃完了。

那时候还算是好孩子,所以有些后悔,又觉得非常不好意思,有点忐忑不安,这么“贪”吃,爸爸肯定不高兴了。当时就观察自己:内心有一个“贪吃”的小孩,好像不受自己的控制。就暗暗下了决心,以后不这样了!结果后来还算是有点成绩,以后再有好吃的,基本都能控制自己的欲望了。

当然现在学佛以后明白,这就是第六识(意识心)和第七识(末那识)之间的对话。这种“贪”是第七识支配的。

第二件关于贪吃的故事: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吧。还是破了一次“戒”。这次贪吃,印象太深刻了。

那时候,我跟着妈妈在姥姥家附近的一所乡镇的中心小学住。为了省钱,妈妈自己打煤球烧。一次,妈妈带着哥哥和我去一个叫做“鹅场”的村子就拉煤。大概来回的路程有十五公里。这个时候,应该生活条件比一年级时候已经好了很多。买了煤回来的路上,在一块瓜田的路边,买了一个大西瓜,大约20多斤。当时尝了尝西瓜,确实非常甜,还是沙瓤。妈妈说带回去吃。就这样我们在太阳下拉车回到学校。迫不及待的切开西瓜就吃,吃了好多,肚皮已经很圆了才停下来。

妈妈就去做饭,结果妈妈做了非常好喝的槐花鸡蛋汤,又喝了好几碗。等感觉饱了的时候,已经晚了,撑着了,感觉肚子涨得疼,非常不舒服,妈妈说不要紧,一会儿就好了。这个“一会儿”持续了至少半个小时以上,‘疼’的非常刻骨铭心。

这次‘贪吃’的经历,又一次给我深刻的反省:再好吃的东西,都必须有限度„„

后来的人生旅途中,关于‘贪’的观照,都有孩子时期的记忆作为标准,倒也是帮助我少犯了很多错误。

真的感恩人生中所有的经历,所有的酸甜苦辣,所有的折腾,都让我在生命中觉醒!

(四)一次忍辱的经历

前言:在人的一生中,每个人差不多都不是自以为是的,根本原因就是“我执”,所以“忍辱”就特别不容易修,只要一个关键的“坎”一过,就容易上一个层次的。今天分享一下我少年时期的一件事情:

前文说到我在妈妈所教学的学校读了两年书,大概是四年级和五年级,当时学校里有一位同事和妈妈是好朋友,她有一个男孩子,叫“一鸣”,比我高一年级,个子比我稍高一些,相貌庄严,是我的偶像,我们经常一起去学习游泳,抓蛐蛐,打羽毛球等,这样我们慢慢就成为好朋友。他还特别喜欢唱歌,因为我没有音乐天赋,所以我特别崇拜他。

一鸣的父亲是镇变电站的电工,有时学校停电就打电话求他帮忙,当时在农村算是有点小本事的人,长得又非常英俊,又有一些文化, 所以平时就有一些自负,日常还喜欢喝点酒,好像酒量不大,喝一些就容易不由自主的说胡话。

初中一年级的暑假,这时候我也是少年了,正处于叛逆期的萌芽,日常喜欢看书,自尊心好像变强了,也比较敏感。我和一鸣已经分开一年多了,就特别想找他玩。经过父母同意后,就自己骑自行车去他家。他们家与我们家相距20公里。

当天上午去到他家,一鸣哥哥很高兴,她妈妈也很高兴。下午一鸣的父亲回来了,好像喝了点酒,也显得很高兴的样子。晚上吃饭时他又继续喝酒。我就劝他少喝点,对身体健康不好。好像他就不高兴,就开始刷酒疯,然后指桑骂槐的开始谩骂。

一鸣哥哥看看这个情况就带我出去玩,等我们去同学家转了一大圈回来,他还在那里骂,估计很多酒鬼都是这个毛病吧。我越听越烦恼,感觉他句句都在骂我。一鸣都看不下去,去和他爸爸理论,最终却被骂了回来。因为正是少年时期,一开始我好像面子就有些挂不住,就想恼火。但好像心里面有一个理性的“小人”告诉我:不能和他一样,‘我’要忍住。慢慢的心火下去,冷静下来了。他仍然在院子里面骂,大概骂了几个小时,到晚上九点多。我越听越觉得他可怜,而且内心出奇的平静,后来就睡觉了。

第二天早上一起床,吃过早饭,一鸣的爸爸才起床,我知道该走了。我走到他的跟前,“扑通”一下冲着他跪下来:叔叔,我回家了,您多保重,少喝酒。

他的脸好像刹那变红了,半天说不出话来。

我转身去院子里骑了自行车就回家了。回家以后,这件事情我也没有告诉爸爸妈妈,但随后几年从来没有再去过他家,但我们一直保持着书信来往。几年以后才给妈妈说了这件事情。大概说这件事情的时候,我已经读高一。有一天,妈妈告诉我:你郭叔叔心肌梗死去世了,他好像才刚刚四十岁。

现在反省,当时我的“忍辱”,也是很重要的。即使他是谩骂于我,说明前世于我有怨气,也是冤亲债主的,但正是我的‘忍辱’(勉强借用佛教这个名词),才没有在今生继续结恶缘。现在看来,那次就是我的“还债”呢,因为那是他今生与我的最后一次谋面。

我更感恩的是:他当时的谩骂,给予我一个非常大的境界,让我有理性的“观照”,以至于在后来的人生中,再出现一些违缘境界的时候,我都会很理性,很有耐心。甚至后面我人生事业遭遇极大挫折的时候,我都挺了过来。

所以,人生的路,就是这样的给予着我们恩典,让我们不断超越自己。现在,我依然绽放!

(五)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体验 主人公:我和“一鸣” 时间:1985年夏天,暑假 地点:赵王河附近的村镇 内容:

在读四年级以前,因为老家只有两个不深的池塘,虽然也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水,但从来没有学会游戏,加上自己天生好像运动天赋就比较差。比如,立定跳远,我到初中二年级才学会,广播体操也是在初二练了很多遍才学会的,反正只要是牵涉到稍复杂的动作,我都是表现的非常笨拙(估计前世没有熏修这些种子吧)

四年级的下学期,在姥姥家所在的乡镇中心校读书。那个村子的后面,有一条古老的运河,应该是明朝就有了,叫做赵王河,这条河当时河面很宽,大约有五十米,河水很深,河中有很多水草,每年都有淹死的孩子。当然,这条河也给沿河的百姓带来很多的福利,一是灌溉,一是养鱼的行业。

暑假快结束的一天,一鸣同学约了我一起去抓蝈蝈。一鸣说在河对岸的黄豆地里有蝈蝈。但这条河上桥很少,我们要过去的田地,如果走桥就要绕好远的路。一鸣会游泳,我刚刚学狗刨一两天,但只能游3米的距离。一鸣说他知道河中间有一条横跨河面的“埂道”,是村民去年秋天捕鱼时留下的,但现在已经被大水淹了,如果下水后沿着埂道走,水就不会没过脖子。但这条埂道中间有一段埂是断开的,需要在水里跳一下才能过去。

如他所说,一鸣同学在前面,我在后面,沿着埂,水恰好到脖子这里。到了断埂的地方,轻轻一跃,就跳了过去。就这样过去了河。

我们在田里抓蝈蝈回来的时候,还是要这样过河,这次我在前面走,一鸣同学在后面拿衣服。我走了没有几步,就到了断埂,结果我一跳,落地的时候没有踩到对面的埂,当时一下恐惧了,因为本来水就到脖子了,一着急,水就呛了鼻子,然后水就没过了头顶。我挣扎着在水里扑腾,但因为身体没有飘起来,新学的狗刨也用不上。折腾的过程中,越恐惧,越喝水,后面一鸣同学还在后面的岸边。等一次中间我从水里露出头时,我听到他在喊:别着急,踩水„„踩水是一种游泳的技巧,就是双脚在水里踢,利用摆动的幅度来保持身体不下沉。

我的天啊,我根本就没有学过踩水,怎么会呢?这个时候,“观照”又一次救了我,好像心里有一个非常冷静的‘我’:反正死不了。

好像有一个“我”出来,看着自己的“紧张”和扑腾,这个时候“心”反而马上不紧张了,两只脚慢慢在水里甩动,天啊,我竟然会利用摆动带来的浮力了。这一下,我欣喜万分,因为可以不用沉下去喝水了,再喝水,我就有可能呛死了。可惜当时我不会在水中转身,这时候离对岸还有40多米,如果回来才有七八米。我傻傻的就这样“踩水”,越游越熟练这种技术,但就是速度不快,但我还是一口气游到了对岸。

上了岸,我累得瘫倒在岸边。这时候一鸣哥哥也才赶了过来。 这次与死神的擦肩而过,好像是偶然,可能也是必然。但在那个时期带给我一个启示:在死神面前也不能恐惧!而且好像我们心里是有另外一个“我”的。

当然,现在明白了一些道理:慌乱的是第六识(意识心),但这个分别心的后面,却还有一个不慌不忙的这个“观照”。这个观照,恰恰就是佛家最强调的,这大概就是“日用而不自知”的心吧„„

(六)踢“鬼”的经历

小时候,在夏天的夜晚,在走夜路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坟地里有一闪一闪的蓝色的光,甚至还会跟着人跑,听大孩子们说是“鬼火”,后来家长告诉我们,其实这种现象是“磷火”。死人的尸骨里含有“磷”化合物,腐烂以后会带来这种“磷火”的现象。

喜欢到处去看电影的同学们,如果是在本村有电影,我们就会从教室里抱着自己的板凳去看。学校的校长好像都很开明,只要是有电影的时候,一般晚自习都是不上的,放假集体去看电影。如果是比较远的村子放电影,就不带凳子了,经常是五六个同学一起高高兴兴的去看电影。即使黑黑的夜里,我们也没有手电,手电对于一般的家庭也是奢侈品。

孩子们经常会在走夜路的时候开一些玩笑,比如有人喊“鬼”来了,我们就会撒腿大跑,总有同学会摔倒或者掉队,或者吓哭,这是一个很刺激的游戏。但有一次,我好像真的遇到了“鬼”。

四年级的夏天,妈妈把姥姥接来在学校附近住,给她找了一个半废弃的院子住,反正基本上是一圈都没有围墙,仅有的大门口的院墙也没有篱笆高。姥姥住堂屋,我和几位同学住在西厢房。西厢房连门都没有。但不影响孩子们住的热闹。

一个明亮的夜晚,月亮高高的挂在树梢。小伙伴们在一起聊“鬼”故事,很过瘾,很恐怖,也好像很刺激。慢慢大家都睡着了。我自己睡觉的床是朝向房门的,看到月光如水一样撒在门口的地上。半夜里感觉憋尿了,慢慢睁开眼睛,还没有起身的时候,发现有一个黑影慢慢的走向我,轻轻的,轻轻的,走路也没有声音,小伙伴们说“鬼”走路没有声音的,是不是“鬼”呢?

一下子,我觉得头发都要竖起来了,我假装还在睡觉,没有动,等这个黑影慢慢走到我的床前,他弯下腰,好像一只手朝着我的头部抓了过来。其实我也偷偷做好了准备,因为当时准备下床,翻身变成左侧卧,我的右腿偷偷的屈起,等他伸到我的头前时,我估计能踢到他的时候,果断的一脚就踢了过去。“咦”,竟然踢着了他的胸口。他好像没有发出任何声音,也没有说话,转身就跑了。

我的心吓得砰砰直跳。但很奇怪,刚刚我踢他的时候‘我’为何这么冷静呢?

等他跑了,我才敢坐起来,叫醒其他的小伙伴们,讲述了刚才的“奇遇”,有一个小伙伴把他的小匕首送给我:“鬼”再来的时候用这个! 第二天,班上同学问起来这件事情,我感觉讲述的时候‘心’还在砰砰跳,后来我反思:为何当时这么冷静的“心”,后面却又紧张呢?这种状况就是所谓的“后怕”吧。“后怕”属于什么心理呢,额,应该是自己吓唬自己。

现在知道了:这个后怕就是妄想的造作,七识心将“法尘”执以为实,鼓动六识妄中求妄。面对各种境界一心不乱,当下这个“觉”已经在道上了,与道的本质相应。

孩子时期的“我”哪里懂这么多,但窃以为,孩童时期的这些经历,都是很好的“修炼”。反正从那次事情之后,我感觉自己的“胆子”大了很多,不管人生遇到再困难的事情,总是毫不犹豫的担当起来。不再恐惧任何的境界!

(七)父爱里的唯一一次挨打

我从小就算是很乖的孩子,基本上比较听话。父母也从来没有打过我。尽管在学龄前,因为有几年父母都在外地工作,我跟着奶奶生活,他们很少能照顾到我,我的成长也是很稳定的。上学以后,父母也没有对我特别的照顾,或者加作业或者辅导什么的,就当成和其他学生一样对待。也没有讲太多大道理。

我成长所依的很多道理,来自于书籍。除了大部头的古典小说以外,我比其他孩子多了一些书,就是《少年文艺》、《儿童文学》之类的杂志读物。爸爸喜欢订杂志,他爱看《十月》、《当代》、《收获》等杂志,或是当时也只有这么多吧。我如饥似渴的从书籍中获取养分,周日回到家后,或者放暑假,只要有书看,我可以一天不出门,或者一天不吃饭。

因为自己是教师的子女,父母教育我要尊重老师,见到老师要先打招呼的。这一点我一直做的都比较到位,从小一到初一,一直都被奉为“楷模”,老师们都以我为榜样教育别的孩子。

但在初一这一年,却出了一些问题。我表现的没有这么好了,还被父亲打了人生唯一的一记耳光,狠狠地教育了我一次。这次事件要从王老师来班上说起。

初一上学期,我们有一位教英语的老师,个子虽然不高,但英语教得很棒,对我们也是经常鼓励式教学,同学们都学的比较开心。我学得也很认真,成绩也非常好,考试都是前几名。转眼到了下学期,这位英语老师调走了。新来一位王老师,也是年轻人,瘦瘦高高的,留着一种小分头以及八字胡。我不知道同学们是什么情况,反正我第一眼对他的印象就不好,等他一堂课教下来,就更加没有好印象。他喜欢挑我们的毛病,说我们发音不对,音标没有学好等等。

自从我不喜欢王老师以后,上课就不专心听讲,有时候就看课外书,或者有时候在英语课上写别的作业。导致后来的一次测验,我的英语成绩只考了69分。但我仍然不知道错。日常下课在学校里见到王老师也不愿和他打招呼。

有一次上英语课我偷偷看课外书,王老师有一次发现了,当堂就批评了我, 而且是带有一点讽刺的意味,正在青春萌动的我们,当然受不了老师挑毛病。在课下,我们给他起了外号叫“英国鬼子”。下一次上课之前,我把一个扫地的笤帚放在门上,王老师过来上课,一推门,笤帚就砸在了头上。王老师就非常恼怒,在班上恶狠狠地问:谁干的?

他说没有人承认就不上课,我就站了起来,承认是自己干的。王老师就更生气,下课以后给我父亲说了这件事情。爸爸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问清楚这件事情,很生气,当场打了我一个耳光。我有点懵,感觉脸通红,而且耳根发烧一样,这是自小到大父亲第一次动手打我。这次耳光唤醒了我。父亲告诉我两点:第一,自己的父母是老师,即使自己的老师再不好,都不能看不起老师;第二,不好好学习,成绩就不会好,学习是学给自己的。

父亲打过我以后,我当时就反思:好像确实是我的不对,因为我成绩下降了。看不起老师,我自己并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啊!

自此以后,我对王老师改变了态度,慢慢开始主动补习英语,慢慢的成绩又跟了上来。

(八)“爱”与“贪婪”

儿童的天性,对于生命,多半是尊重的,但为何到后来,为何对动物又这么的无情杀戮,仅仅是满足自己的三寸口之欲望呢(味觉的感知仅仅就是从嘴巴到喉咙,最多三寸耳)?

我小时候,长得非常瘦小,到八岁的时候,肋骨还是一根一根的。父母说我胃口不好,好像不怎么喜欢吃东西,当时物质条件极大的贫乏。就这样,鸡蛋我是有好几年不吃的,偶尔家里改善生活,做了黄瓜炒鸡,我也是先挑黄瓜吃,因为吃的慢,鸡肉就被哥哥抢去。 但今天所聊的,是天性中对动物的慈爱。这份爱是无私的,是没有要求回报的,是真心,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失去了这份可贵的“爱”。

大概也是传承,妈妈经常养一些小动物,经常养鸡、鸭,有时候还有兔子、猫、狗、山羊等。因为姥姥生病,妈妈就申请在姥姥家附近的一个小学教书。为了改善生活,教学空余时间,妈妈就种了很多菜,还养了很多鸡啊鸭啊的。小鸡娃、鸭仔非常可爱,它们在学校的大院子里悠然自得的觅食,玩耍。

我非常喜欢喂它们,妈妈就把这件事情教给我。四年级的时候,一次妈妈去探亲,我自己模仿着妈妈给鸭子蒸玉米窝窝头,竟然也成功了。我也经常会与它们戏耍,比如学母鸡下蛋的叫声“咯咯哒”,好像很自豪一样(对啊,个个大,很会自夸呢),学公鸡打鸣,学鸭子走路,有时候也会冲进它们的队伍,吓它们乱飞乱跳。有一年养了一只公鸡,特别的高大雄壮,它会很威武的保护家属们。有些小孩子如果调戏、欺负他们,它会毫不犹豫的冲上去啄人的。它眼神中也有“凶狠”的。

春天养的鸡娃之类的,到过中秋节的时候,妈妈总要将公鸡送给外婆,留一只改善生活。这个时候就是我和哥哥斗智斗勇的时候,因为是散养,他总是积极的参与抓鸡,我总是积极的破坏。而且我还真的很生气,即使做好了,也不愿意吃。

在八岁那年,给姥姥过生日,妈妈去集市上买了几条鱼。我要求把小一点的养在姥姥家院子里的一口缸里。哥哥从老家过来,就想吃鱼。他就捞我缸里的小鱼,为此我和他打了一架,他就暂时放弃了。到晚上的时候,已经吃过了晚饭,哥哥说我去看看鱼汤好了没有,然后他冲进了厨房。我就跟着跑过去。农村的锅灶,是烧柴火的。一般做完饭,就还会剩一些柴在灶里,一般盛完稀饭,剩一些汤还会加一瓢水准备喂山羊之类的。原来哥哥又加了火,将几条鱼就丢进了锅里。这些小鱼当然就慢慢死在热水里了。

我当时非常生气,好几天都不搭理哥哥。

现在回忆往事,觉得应该是大部分小孩子都是有这一份“爱”心的,与我同样的经历的,应该不在少数。为何我们长大以后,吃这些众生肉的时候,就没有这份“爱”了呢?大概是“贪婪”导致的,懵逼了这一份本来的光明。

从“贪”于三寸之食道的美味,这份不受控制的“贪”,就会长养,日益的无明,导致我们的饮食无度,杀戮泛滥。甚至很多人就成为所谓“美食家”,吃遍天下山珍海味,导致地球资源被极大的破坏。最近了解到,我们的近海渔业资源枯竭的非常严重,传统老渔民都用大网眼的渔网,现在人都用小网眼打渔„„

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外恶报。何等为十。若有众生于十不善业多修习故。感诸外物。悉不具足。

一者以杀业故。令诸外报。大地碱卤。药草无力。

二者以盗业故。感外霜雹。螽(zhōng)蝗虫等。令世饥馑。 三者邪淫业故。感恶风雨。及诸尘埃。

——《佛说善恶业报差别经》

(九)“神秘”的绿豆水

说明:阿弥陀佛,各位亲,非常抱歉,由于最近一直在各地讲课,游学,耽误了《一个人的修行》故事的更新。今天回到寺院了,赶快更新给大家。今天的故事是《神秘的绿豆水》。

上集说到,在我的小学时代,妈妈时常喂养一些小动物,比如鸡、鸭等家畜,还有猫、狗之类的“宠物”,当然猫狗在农村也不算上宠物,猫是用来抓老鼠的,如果成年的猫不抓老鼠,主人会生气的;狗是用来看家的,如果不会“汪汪”几声,有时候也会挨打的。

老鼠这种动物,在农民这里,都是不可爱的,许多农民与它们斗智斗勇一辈子,真可谓“冤家”。因为它们需要消耗粮食,对人们又没有什么贡献。所以人们就想出来各种办法去灭鼠。老鼠又分为田鼠和家鼠。地里的田鼠,一般又叫做“钻地鼠”,在收秋的前后,一般都特别猖狂,它们会吃所有的粮食,特别爱吃的,自然是黄豆和花生。一个大的田鼠洞,会有好几个洞口,有的甚至能藏五公斤以上的粮食。而黄豆的产量,当时非常低,大概亩产只有一百多公斤。秋收以后,播种小麦,如果不掺药,基本上只能保证50%的出苗率,其他的都会被田鼠吃掉。

家鼠也是很厉害的,它们藏在一切可能的地方,繁殖力又非常强,通常一窝小老鼠都有十几个。它们会偷偷的在农民的粮圈下面打洞,有时候少了很多粮食才能看出来,它们还会爬上梁头、屋檐等,简直是这个世界的“精灵”。不过它们也有生存的权利啊。

因为农民们“憎恨”老鼠,才有“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现象。早年,人们一般用鼠夹子、鼠笼子等捕鼠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剧毒农药的发展,老鼠药就忽然流行起来。结果猫、狗就遭殃了。

有一些人就用粮食绊了老鼠药,但往往毒死的是自己的家禽或者牲畜,有时候猫狗吃了死老鼠,也会被药死。

有一次,我们家的猫出去玩耍,回来后口吐白沫倒在了家门口。妈妈很心疼,眼泪都快掉了下来。爸爸看看它的瞳孔说:估计不行了,等一下找一个地方埋了吧。然后爸爸就走了,他不是很喜欢这些“宠物”的,因为他是实用主义者。我眼巴巴的看着妈妈:妈妈,救救它吧。妈妈想起了一个办法:绿豆水。以前只是听说过,绿豆水可以解药,一般吃中药或者西药,医生都不让喝绿豆汤的。妈妈很快的找了些绿豆出来,用大锅来煮开,抓紧时间给猫咪灌绿豆水。虽然它好像没有精神,但灌绿豆水还是挣扎几下,后来慢慢接受了。

灌了一阵子,妈妈就放它在地上,我放学回来,猫咪竟然活了过来。不过看它的眼神,仍然有些萎靡。但是萎靡之中,我竟然读到了它的“感激”!现在想来,它们的佛性,与我们相比,哪有二般呢?只是它们不会说人的语言罢了。

第二天,小猫就活蹦乱跳了。虽然有人说:猫有九条命,但后来家里的狗狗也被绿豆水救过命。当然还有鸭子、兔子,好像都试过这种方法。这种办法竟然屡屡奏效,当然也有个别的救治太晚了的,就没有办法的了。 希望这碗神奇的“绿豆水”可以利益到更多的生命!

(十)卖冰棒的少年

我读初一的暑假,为了锻炼我的‘财商’,爸爸给我布置一个任务,去“勤工俭学”——卖冰棒。为何叫做冰棒,那时候也叫‘冰棍’,估计现在的小朋友是没有吃过的啦。

父亲把他的大自行车借给我,母亲将家里的一口铝锅裹上小棉被,这就是我的“冰箱”了。额,妈妈还给我两元钱,零的都是一些一分两分的,是妈妈日常攒下的零钱,整的就是一张壹元的“大钞”,这就是我全部的本钱。哥哥的一个军用布包就是我的“钱包”。

在离学校差不多五公里左右的一个村庄,有一个生产冰棒的工厂,是村里的一个小伙子开的。我和一位伙伴去“起”(批发的意思)冰棒的当天早上,我起的很早,觉得很兴奋,好像是自己开始有‘价值’了。到了工厂,小伙伴批发了150个冰棍,每个一分钱,我只能批发100个,因为我的锅没有他的专用箱子大,而且他的箱子上还有红红的两个子‘冰棒’。

我们两个从“工厂”出来,到下一个村庄去卖,路上他问我;会喊吗?

我说;你教我啊。 他很大方的喊:卖冰棍哩~呀!后面的“哩~呀”拉了很长的调子,好远的地方都听得见。

我跟着学:卖冰棍~,后面的声音就低了下来。他噗嗤笑了:你这样怎么行呢?一定要大声喊,就当是唱国歌。

我慢慢练习着,就这样声音越来越高了。忽然从一个院子里出来一位老汉:卖冰棍的,多少钱一根?他后面带着一个小朋友,大概是他的孙子,眼巴巴的看着我们。小伙伴使一个眼色给我,意思是这份生意让给我做。

我老老实实的回答:两分钱一根。 老汉:这么贵啊,人家都是一分钱一根的。

我懵了,只好看向小伙伴。只见他面不改色心不跳的说:老爷爷啊,哪有这么便宜的啊!人家都是卖五分钱两根。我这位同学实在,给您要两分钱一根,他不懂做生意的啦。您愿意买我们就卖,不买我们就走了。

老汉:好了,好了。就先买一根吧。

等做了这笔生意,我们继续往前走,小伙伴告诉我生意经:第一,定价一定要高一点,因为普通人都喜欢还价,好像是人的天性;第二,因为天热,我们的冰棒是有损耗的,卖的慢一上午就会有一半化掉了,所以不要恋战,最少也要两分钱一根。

小伙伴‘教育’了我,就与我‘兵分两路’。我第二份生意,是一个小女孩拿着一分钱来买冰棒,我看着她天真无邪的眼睛:你就一分钱吗?她点点头,舔舔嘴唇,大大的眼睛瞪着我。 嗨,算了,就卖给她吧。就这样,一分钱一根就卖掉了。 后面,我骑着自行车一边走,一边总结经验,好不容易到差不多吃中午饭的时候,看看我的锅里,差不多该融化的都融化了。

数数“钱包”里的钱,好像是2.15元。也就是说,我一上午就赚了一毛五分钱。

后来在一个田间地头,一位农民伯伯拦住了我:冰棒还有吗? 我回答:没有了。剩的都化了!

他说:没有关系。他拿了一个碗,我把融化的冰水倒给了他,也没有要钱。因为觉得这已经不是冰棒了。后来知道小伙伴很牛的,冰水他也要五分钱的,因为一大碗差不多有七八根冰棒的量。

这次卖冰棒的经历,让我知道了“赚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后来的大概一个月里,我断断续续的卖了一阵子,大约总计赚了十几元钱。我总是卖不完就不吃饭的,在外吃饭,也是在镇上吃最便宜的面条,对于“肉盒子”,只要闻闻就心满意足了。

“勤俭节约”的家风,大约就是那时候开始养成的吧。 适当的受点苦是很有必要的,在这个过程中,我超越了自己。因为看到孩子们很开心的吃冰棒,觉得“赚钱”就成了次要的。

(十一)一次神奇的爆炸

(十二)天国里的姥姥的故事

圣辉法师

永春佛手茶与圣轮法师

一个人的超圣有感

地藏菩萨本愿经圣宇法师讲解

你出家的目的是什么?(圣空法师)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

圣空法师开示:什么是楞严法门?

一个人的圣迭戈的杂文随笔

一个人的圣迭戈的杂文随笔

修行境界

《一个人的修行 (本圣法师).doc》
一个人的修行 (本圣法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