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沧桑的一生

2020-03-02 05:31:4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父亲沧桑的一生

笔者:赵向华

父亲,名叫赵忠前,又名贺英片会计(彝名:辣泡会计、辣泡扎莫)。1932年初春,出生于与世隔居的云南省沧源县勐角乡小坝卡的一个穷苦家庭里(关于父亲的身辰八字不详,

只知他属猴生蛇日),也许是命吧,在父亲的一生经历了艰辛而坎坷的人生。

我未曾见过爷爷、奶奶的面容与长相,因爷爷在我还没出世前就已过世,奶奶也在我未满两周岁时就过世,之所以在父亲的家族成员中,只见父亲有两位姐姐、两位弟弟和两位妹妹,包括父亲在内共有七个兄弟姊妹,父亲排行第三,男子排行老大。正因如此,父亲在他们七个兄弟姊妹中,父亲在家庭成员中的排行决定着他童年与少年时代的命运。

奶奶多病、两位姑姑早嫁、爷爷抽大烟等原因致使家庭贫穷,父亲未满五周岁就开始,白天帮当地地主家放牛、做工,早晚做自家家务来承担着养家糊口,直至父亲二十岁与爷爷、奶奶分家。爷爷吸食大烟的起因:因爷爷当时是当地有名的赤脚中草医(扎莫,彝语:高人的意思,也就是说当时爷爷的医术比较高明),附近各个村寨的村民都经常请爷爷到家中探病或就医家中的病人,有时遇到病危人员,病人家属为让爷爷提神,不想让他深夜童年时父亲讲的故事回忆录

1页共

8页

于二○一三年六月底随笔整理 入睡,就给他吸食大烟,慢慢的,爷爷就上大烟瘾了,可这些“好心人”不可能天天、时时供爷爷吸食。就这样,本来就贫穷的家庭,爷爷这么一患上大烟瘾,家庭的贫穷程度就可想而知了,几乎是穷得揭不开锅。爷爷曾经诊治过的后人,也就是父辈那代人还存活的时候,每逢如春节、泼水节等盛大民间节日,均到家中拱拜爷爷,后拱拜父亲,直至九十年代初,被爷爷诊治过的后人,也就是父辈那代人相继过世后,慢慢的就不再拱拜了,当然现在的社会也不允许拱拜,只能相互来往、相互走窜亲朋好友了。

由于爷爷抽大烟,在烟瘾发作时脾气非常暴躁。一天中午,父亲大清早就淋着大雨从森山林子里找挖回野竹笋,回家后坐在屋檐下剁笋丝掩酸笋,爷爷看看后觉得父亲剁的笋丝太粗,二话没说就把一簸箕剁好的笋丝空到屋檐下的水沟里搅拌,然后摁住父亲的脖子抓起笋丝使劲塞进父亲的嘴里,说:“你剁的笋丝那么粗,又不是拿来喂猪,没有人吃,你自己吃吧!”呛得父亲口吐白沫差点儿休克,可父亲不敢抱怨、不敢哭,只怕爷爷更加愤怒。又有一天,爷爷叫父亲和三姑到勐角那些富有的家庭家挨家挨户给他找买大烟,可父亲和三姑的运气并不好,累了一天却没买到大烟,爷爷见父亲和三姑空手而归,二话没说就拿起鞭子抽打父亲(因三姑还小而未打她),抽得父亲的背部、臀部都是血丝,但父亲同样不敢说声疼痛,泪水只能往肚里咽。由此可知,父亲童年与少年时代所过的日子与命运,但父亲总是很孝敬父母、疼爱弟妹。

童年时父亲讲的故事回忆录

2页共

8页

于二○一三年六月底随笔整理 一年年底,父亲从他做工的那家地主家结了他一年的工钱与粮食,给爷爷、奶奶、二叔、三叔、三姑、四姑每人买一件新衣,欢欢喜喜带着所剩的工钱、粮食及买好的新衣回家,准备过个好年。没料,给二叔买的那件白衬衣,由于二叔的个子比父亲高大,二叔穿着又紧又夹,二叔很生气的脱下就拿起剪刀剪后撕烂,还说父亲是成心不想给他穿而故意买小的。在那么贫穷的年代里,二叔根本没想过要把已买好的新衣给父亲或三叔穿,可以叫父亲克服重给他买一件。父亲看着二叔所做的一切,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什么话都没说,泪水只能往肚里咽。心想:那可是自己一年在地主家省吃俭用、辛辛苦苦做工换来的一切,可在二叔眼里却一文不值,真是可悲可恨。这件事,后来二叔也跟我讲过,他说:他长大后想想这件事,很后悔,也很惭愧,心里总有那么个疙瘩,觉得很对不起我的父亲,当时的他是那么的幼稚、那么的不懂事,那可是我父亲的挚爱与心血。

父亲的中青年时代也并不顺,在爷爷奶奶的包办婚姻下,父亲十八岁就与整整大他一轮的前母结婚,生有两个哥哥。后因父亲与前母之间没有感情而破裂,在父亲三十岁时与前母离婚,三十一岁时又与生母结婚,可苍天总是捉弄着父亲,父亲在三十

二、三十四时,母亲分别生下大姐和二姐,没想,两位姐姐天生就瘫痪,加之因母亲出生于当地富农家庭,在*期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潮流,当地红卫兵借题一句:“父母亲帮外公外婆私藏家产”,就把家里洗劫一空(当时父亲是合作社会计,理应还算是童年时父亲讲的故事回忆录

3页共

8页

于二○一三年六月底随笔整理 一名合作社领导,但当时在红卫兵面前父亲什么都不是、什么都不算,只有红卫兵说什么就是什么),就这样,母亲在生二姐坐月子时,由于没有粮食吃而不得已,把家里仅剩的一点儿拌有六六粉的玉米种子用水冲洗后煮吃,导致母亲中六六粉的毒,从此,父母亲的艰难生涯又开始了。

1958年初秋,父亲被上级组织部门派去县委党校学习培训一年。回来后,区政府安排父亲边当民师给孩童们教识字边当合作社会计,可六年后因家庭负担重(当时一家四口只靠父亲一人的工分维持生活与经济拮据)而辞去民师,直到1986年10月份社干部换届才终止合作社会计。

家里被红卫兵洗劫、两位姐姐瘫痪、母亲中毒等因素,紧接着,1969年初春和1972年中秋三姐与我分别出生,家里的生活、经济更加紧张起来,就这样,我可怜的父亲一人承担着家里家外的一切,边给母亲和两位姐姐找医治病边安顿家里的一切日常生活。直到三姐和我的不断成长、1981年末母亲的中毒彻底消除、1980年迎着党中央号召包产到户的春风(我们边疆到1979年底1980年初才开始实施政策),家里的生活才开始稍有点儿起色,没料,又一次灾难降临,1982年元月25日(农历大年初一,辛酉年辛丑月戊申日)中午十三点多一点儿时,全国各族人民都正在欢天喜气过大年之际,当时三叔家未满四岁的堂弟和表舅家未满五岁的表弟,背着大人在三叔家屋檐下玩火而引起一场大火,把我家等十一户农家瞬间烧成灰烬。

童年时父亲讲的故事回忆录

4页共

8页

于二○一三年六月底随笔整理 父亲给两位姐姐治病,可谓已到了“山穷水尽”,只要听到别人说起:哪有中草医可医治,不管多远或花多少钱都去试试。记得大概是1981年夏季,父亲出钱请寨子年壮的人,用担架抬着距我家三十多公里外的班洪乡法宝村,给一位老草医整整医治了三个月的时间,花去了家里的全部家产不算,还欠下一屁股的债,可没有一丁点起色,直到1988年大年二十九和1992年深夏,二姐和大姐分别过世,父亲心中的一块疙瘩才落了地。我想:两位姐姐现在在天堂那边会感激和好好孝敬父亲的。

1985年12月,沧源县文教局申办沧源县城区民族小学被审批,因当时不是学年初,学校以1984/1985学年末(即:1985年7月份)的成绩为依据,面向沧源县东部和中部各乡镇,筛选学习成绩在各校拔尖的100名学生,通知到沧源县城区民族小学就读高小,我也很荣幸的被筛选通知,心里不知有多兴奋,心想:终于要从山旮旯爬出来重温自己的读书梦了(因我们寨子的学校属于村小,读完四年级初小后父母亲不让到勐角完小升读五年级的孩子,就算是学业已结束,当时的我在1985年7月份已是初小结业,由于父母亲不让到勐角完小升读五年级而已废弃学业,几个月来看着伙伴们背着书包蹦蹦跳跳上学堂,心里好羡慕,而我却跟着寨子里的几位老人,每天肩披蓑衣头戴雨帽赶着牛群到深山老林里放牛,内心深处每天都在不断的交织着五味瓶,特别遇到整天下暴雨、深山总是雾气腾腾抬眼看不到几米之外、深山老林里总是回荡着是牛玲声非牛玲声等之时,更是说不出的滋童年时父亲讲的故事回忆录

5页共

8页

于二○一三年六月底随笔整理 味,心想:要能重回学校读书该多好,读完小学读初中、高中或中专,甚至大学,将来还可以做一番自己的事业,这样就不用暴晒也不用淋雨。也就是这一切,使我后来的学习生涯中有了一方面的动力),但父亲却不想让我去读,原因是:一方面,因当时我们寨子外出读书的人都未读完学业,途中就都或逃学或流动回来,父亲认为:让我去了也是白浪费几年的时光,家里连个放牛的人都没有;另一方面,我从生母这边算是个独儿子,往后没人赡养两位老人(当时父亲的思想还稍带有封建思想),按当地的习俗,两位老人必须由我来赡养和送终;再一方面,因家里困难,担心供不了直到学业结束为止的书费、学杂费以及读书学习的一切费用(当时家庭困难的程度:我曾记得读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在一个周末从学校往返相距二十多公里的路程走路回家,可母亲只能从箱子里翻出8角钱给我带;也曾记得初一学年末,为欢送讲师团班主任韩 丹老师,全班同学组织每生逗3块钱购买纪念品等,而我在周末从学校往返相距二十多公里的路程走路回家和母亲要钱,可母亲说:最近家里连1块钱都拿不出来。最后在我的哭声的施压下,母亲从寨子学校的李永清老师那里借了5块钱给我带,还叫我好好学习,千万不要顾及家里的困难;更曾记得有几个假期要开学之际,父亲开仓卖粮食筹我的学费,甚至连家里的耕牛都卖了,等等。由此可知,当时虽说家里不愁吃的,可经济的困难程度已到了极限,现在回想起这一幕幕历历在目的寒酸回忆,禁不住泪水往肚里咽)。后来,经我的大舅和老师三番童年时父亲讲的故事回忆录

6页共

8页

于二○一三年六月底随笔整理 五次的给父亲做思想工作,父亲终于点头答应,说:“好吧,那就让他去读吧,就算是我的命带的,苦了一生、养育了一堆孩子,到头来却没人赡养也就算了。”见父亲点头答应,我的眼泪禁不住也掉了下来。

一切的一切总都会过去的、总都会好起来的,随着党的新政策、随着改革开放的新路子,家里的生活开始有了新起点,父母亲也在1988年国庆期间给我们带来了五妹,使家庭增添许多欢笑以及几分色彩。后来,于1993年7月份我的学业结束后有了自己的事业,从而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家里也开始积攒了点儿积蓄。接着,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和全寨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寨子于1996年和1998年分别架通了电及挖通了乡村公路,使贫瘠的山旮旯开始有了新的模样,父亲于1999年底终于掀开世居古老、破旧的茅草屋建盖了青砖瓦房。慢慢的,迎着党中央“共同富裕奔小康”的新路子,全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一年比一年好过起来,可父亲苦了累了一生,却还没享够晚年的清福,儿女子孙们还没尽够孝,就被病魔于2012年11月29日(农历十月十六,壬辰年辛亥月甲午日)凌晨一点过十分,从我和五妹的怀抱中夺去了父亲的最后一口微弱的气息,从此,让父亲永远离我们而去,让我们永远失去了父亲。

父亲,总是那样的疼爱着、牵挂着儿女子孙们,就连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之时,都还牵挂着我还没有完整的家、牵挂着五妹还没有自身的事业和婚姻等等。父亲,您老放心的走吧!您老的儿童年时父亲讲的故事回忆录

7页共

8页

于二○一三年六月底随笔整理 女子孙们会共同携手努力的,更会加倍的关怀、关爱五妹的。同时,您老的儿女子孙们祝愿您老在天堂那边永远开心、快乐!您老的儿女子孙们会时时刻刻为您祈祷和祭奠。

童年时父亲讲的故事回忆录 第

8

页共

8

二○一三年六月底于家中

于二○一三年六月底随笔整理

父亲的一生

父亲一句话 改变我一生

我苦命父亲的一生

三类父亲妨碍孩子一生

我的父亲母亲,我一生的债主

父亲对女儿一生的影响力

岁月沧桑

正道沧桑

沧桑岁月

正道沧桑

《父亲沧桑的一生.doc》
父亲沧桑的一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