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自主管理总结

2020-03-03 04:27:0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班级自主管理总结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随着教育技术的普及,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策划者,但不应该是面面俱到的管理者,近年来,围绕着“把班级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管理”这一指导思想,也为了探索建立学生自我约束、自主发展、自我教育的新型班级管理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我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下面就谈谈我在班级自主管理方面的一些经验:

一、民主选举班委会,实现“群体”决策。

1、民主推选班长、副班长。

确定班长、副班长的候选人,不仅要有较好的学习成绩、诚实的人格修养,更应具有踏实的工作实践能力和活泼的个性、灵活的头脑。摈弃过去那种思想好、学习好就能担任班干部的做法,坚持思想好、学习好、人缘好、能力强、威信高、会创造的选人原则。在各小组推选候选人的基础上,由全班差额选举,最终确立两名得票最多者为班级的“最高领导”。班级的一切事务都由班长、副班长协商后作出决定。只有当二人解决不了或出现严重分歧时才可以请班主任“出山”,这样,就选举出了具有新意的班级领头人,实现了自主管理的第一步。

2、唯才任命,民主表决。

在确定了班长、副班长后,班委会的其他主要成员如学习委员、纪律委员、劳动委员、体育委员、文艺委员、都由二人共同提名,然后再经全班学生民主表决,最后,班长任命相关职务,最终组成班级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即班委会。这样就使有才能的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其能力,调动其积极性,积极地开动头脑,管理好班级事务。班委会的产生、由全班学生民主表决,同样也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同时让班委会的“最高领导”进行了第一次人事安排尝试,有助于培养他们组织管理的创新实践能力,实现了以点带面全方位的自主管理。班主任工作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培养班干部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班委会是班级的精英所在,其主要成员各负其责,处理班级中日常事务,虽然学生在某些方面的决定考虑欠成熟,但教师不能武断、包办。要充分发挥班委会组织效应。班委会讨论的结果毕竟是全体委员们智慧的结晶。班主任要在这过程中充分发挥辅与导的作用,班主任只以列席者的身份参加班委会的讨论会,群策群力,让全体委员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教师适当引导或提供帮助,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让这种委员会会议成为一种制度,班委成为解决班级中重要问题的智囊团,有利于培养班干部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实现“群体”决策。

“群体”决策是“人人参与”的决策,它超越了班主任的个人智慧,借助班级这一组织及班级组织内外的人共同参与,把决策权分散给全体学生。我国著名教育专家魏书生对班级的管理就是实行“群体”决策。他认为班级学生人人都是副班主任,个个都是助手。

班主任要明确告诉每位学生都是班级的主人,并且在制度上落实。比如,班委会成员的选举要表决,班级的重大决定要表决,在每月一次的考评班会上,班委会成员不称职时还可以被罢免。这样,全班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为争创文明班队、先进集体出谋划策,多做实事、好事。如:开学初,我组织学生开展“三个一”活动:每人为搞好班风学风建设出一个好点子;每人设计一套课外集体活动的好方案;每人给任课老师提一条好建议,学生都能认真参与。另外诸如班级的出勤、纪律、卫生、文体等各方面的管理,以及班规的制定等等权利都下放给学生,从而调动了每一位同学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班规制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自主管理更要如此,更需要一套完整、细致、个性化的班规制度。

为此,我指导学生依托《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了一整套科学系统、全面可行的班级制度。包括文明、安全、作业、纪律、卫生等各方面,使班级管理目标、活动、评价、反馈等方面有章可循,避免了班级自主管理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实现了班级事务组织、管理、教育的规范化,自主化。

1、学生百分月评比制度。

实施班级量化管理。定量化、精细化、科学化的班级管理是在规范化管理基础上的深化,是班级自主管理的一种内在需求,也是班级文化建设层次更新的必然之路。为将"精细"二字真正落到行动上,我先和班委会制定讨论稿,印发给学生,组织大家反复讨论,收集、整理大家的建议和意见,反复修改,使该制度能反映绝大多数同学的意志,并涵盖了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出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表现情况及综合素质。每天进行量化考评,每周一总结,此表可操作性强,对学生常规学习与生活以分数量化,每月评一次分,进行相应奖惩。这样,调动了全体同学的积极性,凝聚了班级集体意识。也使班级自主管理落到了实处。实践证明,这个管理办法行之有效,能很快杜绝学生违纪现象,对规范学生的行为、建立良好的班风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收到良好的效果。

2、每天有记录,每周有总结,每月一考评。

班长,各委员,各组长就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每天都进行检查,对于发现的好人好事加以表扬,对违反班级制度的人要立即制止,并记录下来。每周由各小组进行总结。而全班性地评分则每月一次,在考评主题班会上进行。每位学生的各项得分由班委会成员共同给出;班委会成员的各项得分则由全体同学共同给出。

本着“但愿个个成才”的育人原则而进行的班级自主管理探索,扩展了班委会的作用,更突出了班委会的服务理念,学生自主管理体制的正常运作,减除了班主任受琐碎事物的制约,使班主任从更高层次运作班级管理。

3、鼓励为主,奖惩分明。

不以学生的期末成绩为唯一评价尺度,是素质教育的体现,也是新课程的要求。我的措施是学生每学期的总评成绩 = 月考评比成绩×25% +平时测验成绩×25%+ 期末成绩×50%。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都严格按总评成绩产生。

此外,在月考评会上,也做到奖勤罚懒。表现好、进步快的同学不仅可以额外加分,还可以得到老师亲手制作的名人名言书签。对于学生的一般性错误就口头批评,严重的错误将在教室后面的板报栏中公布,连续两次月考评总分最低的同学班主任将会和其家长一起查找原因,促进其进步提高。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成为我班文化氛围中最响亮的口号;“只要比上一次有进步,就是英雄!”成为班级学生评价的标准,也使出现了错误的学生乐于接受批评,积极改正,能主动提高。使得“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的良好局面能够实现。

三、班主任的指挥后移,重在引导。

比如,在开班会是我就坐在教室后面,让班长主持完成各项议程,对于学生在评分时的争论我也保持沉默。在平时,凡是学生能管理好的事情,尽量“袖手旁观”,静观学生的作为,做到不插手,不评论。学生在管理中如果遇到难题,只能适当点拨,而具体操作者仍然是学生自己。对班级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如班干部的调整,学生之间的纠纷,和学生坐在一起共同探讨解决的办法。这样,让学生在与老师的合作中学到处理疑难问题的办法,积累管理班级事务的经验。

对于班长及各班委成员的工作,应作到经常鼓励,让他们增强自信心。面对失误,要避免随意批评责怪,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拟定补救的措施,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使他们在鼓励中逐步提高。

让学生自己管理,并不意味着老师袖手旁观,放任自流,学生自主管理的班级就像一列正常行驶地火车,班长就是司机,班委成员就是乘务员,而班主任只是地面指挥系统,只有火车正常行驶,指挥员自然可以稳坐一旁。

随着这一系列措施的运作,班级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教室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干净整洁了,学生之间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团结了,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力求上进、超越自我、展示个性成为班级的主流文化,这样的班级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又提高了学习成绩锻炼了综合素质。

班级自主管理是新时期小学班级管理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构建班级的自主管理模式,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意识,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学生步入社会后的长远发展,如果我们每位班主任能在这个方面去多研究研究,一定会使我们小学的班级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班级自主管理总结

班级自主管理总结

班级自主管理总结

班级自主管理总结

班级自主管理总结专题

班级自主管理活动总结

班级自主管理活动总结

班级自主管理活动总结

班级自主管理阶段总结

三二班级自主管理总结

《班级自主管理总结.doc》
班级自主管理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