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 题

2020-03-03 06:42:1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试 题

时限120分钟,请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作答

材料一: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而从粮食安全、社会稳定大局出发,不允许过多占用耕地;我国土地利用率较低,截至2004年底,全国城镇范围内的存量土地有395.61万亩,其中闲置地、空闲地和批而未供土地超过一半。

近年来,建设用地矛盾突出;房价上涨,引发群众抢建房子。乱占滥用耕地现象十分严重,珍惜土地、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识相当薄弱,“十五”期间,全国人口每年递增1000多万,耕地每年递减1848万亩。

材料二:

邓小平同志早在1980年就讲过,“农村盖房要有新设计,不要老是小四合院,要发展楼房。平房改楼房,能节约耕地”。胡锦涛总书记在人口环境资源座谈会上指出:国土资源工作要按照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全面落实土地管理的各项措施,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两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搞好宏观调控,严把土地闸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加强土地、矿产资源的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温总理在《全国城镇存量建设用地专项调查情况报告》上批示: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推进集约和节约用地,是严格土地管理的重要环节。

材料三:

我国地域辽阔,资源总量大、种类全,但人均少,质量总体不高,禀赋并不好。“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面临发展的重要机遇和战略转型期,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我国面临加速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任务,在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的同时,对资源的刚性需求又在持续增长,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始终面临着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双重压力和两难局面。如果不能尽快构建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我们将难以为继,甚至是无以为继。

为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一系列重要精神,加快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国务院纠风办批准,国土资源部于2010年6月25日正式启动了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各地的积极响应,各项工作进展良好,有效凝聚了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的共识,初步形成了有利于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的社会舆论氛围。通过资源管理方式的转变、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

1

材料四:

专家学者提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已经成为时代的命题,发展的命题。推进资源节约集约是一项全社会系统工程。需要以节约集约为统领,坚定推进节约集约的信念,完善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标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节约中求发展、促增效,推进国土资源管理理念、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的重大转变。需要以转化基层经验为重点,推动改革创新,完善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政策体系,加快国土资源管理新的制度供给;以探索“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具体方式和有效路径,着力构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新格局。需要以广泛的社会动员,推动全社会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消费模式等多方面的变革,凝聚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强大共识,探索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创新思路、先进经验和科学模式,促进资源节约集约经验的总结、交流和传播,引导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意识和行为导向,创造节约集约的良好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提升全社会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整体水平。

材料五:

2013年5月23日上午,天心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创建活动座谈会在长沙市国土资源局天心区分局召开。会议研究了天心区节约集约用地的特色模式,交流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经验,深化对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认识,探讨今后节约集约用地工作的发展方向。会上副区长贺国权同志作了重要讲话,贺区长强调:

一、节约集约用地工作意义重大。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建设“两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天心区保障未来发展的迫切需要。天心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承担起节约集约用地的重大责任,为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空间。

二、要切实做好我区节约集约用地这篇文章。“突出重点、创出亮点”,挖掘地下潜力,拓展地上空间,切实加强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能。要尽快制定区内支持节约集约用地的相关政策,并按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推进棚户区改造和军用机场搬迁,因地制宜地做好“城中村”改造工作,高效利用农民生产生活安置地。经开区工业园要着力发展工业地产,南湖片区可考虑下沉式建设,京广线可探索高架或下穿式设计,落实节约集约用地工作;最大限度节约、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

材料六: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把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和抓手,采取以土地供应计划为先导、以明确项目入区门槛为标准、以土地利用全程监管为手段等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措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开发区通过制定出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进一步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管理办法》,建立项目入区评估和联审机制,明确工业项目投资密度不低于1000万美元/公顷的入区标准,制定建设容积率、建筑密度低限和绿化率高限等规划控制指标。

目前,开发区在不到20平方公里的实际建成区上,创造了2000多亿元的产值、3200亿元的销售收入和174亿元的税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94.97%,

2

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中名列第一;万元GDP能耗为0.16吨标煤,远低于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和北京市的平均水平,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成效显著。同时,形成了以星网工业园为代表的吸引外资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典范。近三年来,星网工业园年平均工业总产值达到1300亿元,2009年平均每公顷年产值达到14.12亿元、年纳税额达2800万元。

材料七:

青白江区位于成都东北面,是四川省首批省级生态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四川省综合实力“十强县”、四川省平安区,属于成都市半小时经济圈,是冶金、建材、国际枢纽物流基地,也是四川省“成—德—绵”经济走廊核心区域。

贯彻实现成都市建设现代化田园城市的战略目标,青白江区高度重视创建节约集约模范县试点工作,精心制定指标体系实施方案,分阶段稳步推进创建活动,并通过短信、报刊、电视台、制作明信片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宣传活动,营造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良好社会氛围。

青白江区坚持规划引导,严格土地用途管制,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坚持工业用地向园区集中,建立节约集约用地评价机制,严格项目准入制;创新耕地保护机制,落实耕地保护基金;强化动态巡查,坚持联合检查工作机制;大力实施“金土地”工程,促进新农村建设。

3年来,市区两级政府投入资金500余万元,对山区有地质灾害隐患的447户、1430人实施搬迁,确保农户生命财产安全。精心打造绿色生态工程。投入资金2亿元全面开展龙泉山脉(青白江段)植被恢复工程,在主城区栽植高大树木30余万株,建设城市游园绿地100余处,新增城市公共绿地300万平方米。已建成集有氧健身、生态休闲、园艺展示、环境教育、救灾避险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生态绿廊。

材料八:

近年来,浙江省不断完善干部实绩考核机制,探索实施将节约集约用地、节能减排等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纳入党政领导干部工作考核体系,并把节约集约用地评价结果作为市、县政府领导干部实绩分析的重要依据,促使领导干部考核的“指挥棒”发生了可喜的转变,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促进科学发展成为党政领导施政中的自觉行动和“风向标”。

如何让领导干部考核这根“指挥棒”发挥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导向作用。2005年,浙江省就开始试点将节约集约用地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2008年,省政府进一步强调把节约集约用地考核纳入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市、县政府领导干部政绩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同年,省政府提出实施“365”节约集约用地计划,更加明确要求建立节约集约用地组织保障体系,强化集约用地目标考核。

浙江省土地集约利用评价选择了土地利用强度、用地弹性、经济增长耗地和土地利用管理绩效四个层次17个单项指标。每年二季度对11个市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进行测算与分析,省委组织部将评价结果直接纳入地市党政领导干部班子实绩分析评价报告,并于今年将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在党政领导班子实绩分析评价指标体系中从发展

3

性指标,调整为约束性指标。

经过几年来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引导科学发展的制度取向越来越明晰,成效越来越明显。浙江省土地投入产出水平不断提高,2002年至2009年全省单位建设用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

二、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分别增加11.6%和13.5%。经济增长对土地依赖程度有所降低,土地利用配置结构持续优化,产业规划带间用地结构趋同现象进一步改善。节约集约用地评价工作已成为各级党政领导落实工作的“助推器”、施政的“风向标”和干部考核的“指挥棒”。

材料九: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坚持土地用途管制,着力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走出了一条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统揽,立足存量抓挖潜、节约集约促发展的路子。

重节约促集约,在发展方向上走节地型道路。该区把节约集约用地上升为政府行为,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并写入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通过召开动员大会,制定实施方案,强化舆论宣传,完善节约集约用地指标评价体系,进一步明确了节约集约用地方向。

挖存量拓空间,在节地方式上寻求有效突破。该区挖掘农村建设用地潜力、推进城镇建设用地增容扩能、提高开发区用地强度,坚持用创新的手段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变被动节约为主动挖潜。在城区范围内,积极推进成片区规模改造,进行封闭运作、整体搬迁、滚动开发,城市环境大大改善,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

控增量挤“水分”,在用地标准上形成倒逼机制。采取 “双严双控”的办法。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管制,严格控制投资强度与容积率指标,建立了“项目入园论证制度”,按产业分为鼓励类、允许类、禁止类、淘汰类四类,作为土地供应的依据。

重考核严监管,在机制建设上明确目标导向。建立定期评估机制,对各镇街道、工业园土地的集约利用状况,从利用强度、利用结构、投入产出、资源消耗四个方面进行调查、评价,并进行综合考核。

作答要求:

就给定材料反映的主旨,用1000字到1300字的篇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4

试题

试题

试题

试题

试题

试题

试题

试题

试题

试题

《试 题.doc》
试    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