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抗结核药、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2020-03-03 23:21:1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三十一章 抗结核药、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学习目标

1.掌握一线抗结核药异烟肼、利福平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用药护理及抗结核药的应用原则。

2.熟悉二线抗结核病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抗病毒药齐多夫定、拉米夫定、利巴韦林和干扰素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 3.了解抗真菌药两性霉素B、酮康唑、伊曲康唑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

引导案例

患者,男,38岁,近期感到周身无力,疲倦,发懒,不愿活动。手足发热,白天有低烧,夜间有盗汗且 经常咳嗽,痰不多,有时痰中带有血丝。诊断为早期结核病。

医生制定用药方案:①异烟肼 0.1×100,每次0.1,每日3次;②维生素B6 10 mg×100,每次10 mg,每日3次。 1.该患者用药是否合理?为什么? 2.针对此患者,护士应如何进行用药护理?

引言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其中以肺结核最多见。此外,还有骨结核、肠结核、肾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胸膜炎等,统称肺外结核。抗结核病药能抑制或杀灭结核分枝杆菌,是综合治疗结核病的主要措施之一。

真菌感染一般分为浅表真菌感染和深部真菌感染。浅表真菌病通常是由各种癣菌引起,主要侵犯皮肤、毛发、指(趾)甲等,引起各种癣症,发病率高,危险性小。深部真菌感染主要由念珠菌、隐球菌等引起,主要侵犯内脏器官和深部组织,发病率低,但危险性大,常危及生命。

病毒包括DNA及RNA病毒,病毒吸附至宿主细胞并穿入后,利用宿主细胞代谢系统进行增殖代谢,按照自身基因提供的遗传信息合成核酸和蛋白质,病毒颗

粒装配成熟后从细胞内释放出来。理想的抗病毒药物能深入宿主细胞,抑制病毒复制的同时又不损害宿主细胞的功能。由于病毒严格的胞内寄生特性及复制时依赖宿主细胞的许多功能,所以抗病毒药物发展缓慢且疗效欠佳。抗病毒药按作用机制,分为以下几类:①阻断病毒与宿主细胞受体的结合,如免疫球蛋白等;②阻止病毒穿入细胞或脱壳,如盐酸金刚烷胺、金刚乙胺等;③抑制病毒的生物合成,如利巴韦林、阿昔洛韦、阿糖腺苷等;④产生增强宿主抗病能力的效应蛋白,如干扰素等。

第一节 抗结核药

临床常将疗效高、不良反应较少的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链霉素等称为一线抗结核病药,大多数结核病人用第一线药物可以治愈。其余毒性较大、疗效较低的称为二线抗结核病药,如对氨基水杨酸、丙硫异烟胺等,主要用于对一线抗结核药产生耐药性时的替换治疗。

一、一线抗结核病药

异烟肼

异烟肼(isoniazid,雷米封)具有选择性高、杀菌力强、疗效高、毒性小、口服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 【药理作用】

本品有强大的抗结核分枝杆菌作用,使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的脂质减少,细胞壁的屏障作用降低,对结核分枝杆菌有高度选择性。 【临床应用】

本品为目前治疗各种类型结核病的首选药,单用治疗或预防早期轻症肺结核,为增强疗效、缩短疗程、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常与其他一线抗结核病药联用。对急性粟粒性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需大剂量,必要时采用静脉滴注,静脉点滴时应新鲜配制。

【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

1.神经系统毒性 长期或大剂量应用可导致周围神经炎和中枢神经症状,表现为四肢麻木、刺痛、震颤以及头痛、头晕、兴奋甚至惊厥、神经错乱等,同服维生素B6可以防治该不良反应的发生。

2.肝毒性 用药期间可出现转氨酶升高、黄疸、多发性肝小叶坏死,故用药期间应定期查肝功能,如出现发热,肝区不适等要及时报告医生。肝功能不良者慎用。

3.其他 可致过敏反应,如药热、皮疹;偶尔可引起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因本品可抑制乙醇代谢,故用药期间不宜饮酒。因本品可干扰正常糖代谢,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血糖的变化,防止糖尿病病情恶化。癫痫、精神病患者及孕妇慎用。

利福平

利福平(rifampicin)是人工半合成的利福霉素类衍生物。具有高效、低毒、口服方便等优点。 【药理作用】

本品抗菌谱广,对结核分枝杆菌、麻风杆菌、革兰阳性菌尤其耐药性金葡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革兰氏阴性菌、某些病毒和沙眼衣原体也有抑制作用。单用利福平易产生耐药性,但与其它抗结核病药无交叉耐药。在体内利福平可增强异烟肼和链霉素的抗结核分枝杆菌作用,与异烟肼、乙胺丁醇等合用有协同作用,并能延缓耐药性的产生。 【临床应用】

本品是目前治疗结核病最有效的药物之一,常与其它抗结核病药合用以增强疗效,防止耐药性的产生,治疗各种结核病及重症患者。本药还可治疗麻风病及重症胆道感染,局部用药用于沙眼、病毒性角膜炎和急性结膜炎的治疗。 【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

本品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痛等,多不严重。可有肝损伤,表现为黄疸、肝肿大,慢性肝病、酒精中毒或与异烟肼合用时较易发生,正常肝功者较

少见,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肝功能。偶有皮疹、药热、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等过敏反应。有致畸胎作用,妊娠早期的妇女禁用和肝功能不良者慎用。利福平胶囊遇湿不稳定,光照易发生氧化,一旦发现药物变色、变质不宜服用。因药物及其代谢物为桔红色,用药者的粪、尿、泪、汗、痰、乳汁等可染成桔红色,应告知患者。

乙胺丁醇

乙胺丁醇(ethambutol)口服吸收良好,体内分布广,半衰期3-4小时。主要以原形经肾排泄,对肾脏有一定毒性,肾功能不全时可引起蓄积中毒,应禁用。 【药理作用】

本品对几乎所有类型的结核分枝杆菌均具高度抗菌活性,对繁殖期结核分枝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大多数耐异烟肼和链霉素的结核分枝杆菌仍有效,称为抗结核药的“增敏剂”。单用可产生耐药性,降低疗效。

【临床应用】

本品用于各型肺结核和肺外结核,特别适用于经链霉素和异烟肼治疗无效的病人。与异烟肼和利福平合用治疗初治患者,与利福平和卷曲霉素合用治疗复治患者。

【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

本品长期大量用药可致视神经炎,表现为弱视、视力下降、视野缩小、出现中央及周围盲点、红绿色盲。建议服药期间2-4周作一次眼科检查,注意患者视力的变化及红绿色的分辨力,出现异常应立即停药,数周至数月症状可自行消失。也可出现胃肠道反应,偶见过敏反应、肝功能损害,高尿酸血症等。本品对动物有致畸作用,怀孕早期妇女禁用,年幼或色觉不清者慎用。

吡嗪酰胺

吡嗪酰胺(pyrazinamide)口服迅速吸收,分布于各组织与体液,细胞内和脑脊液中浓度较高。

【药理作用】

本品对人型结核分枝杆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而对其他非典型分枝杆菌不敏感。抗结核分枝杆菌的作用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在酸性环境(pH 5-5.5)中杀菌作用最强,在中性、碱性环境中几乎无抑菌作用。对处于酸性环境中缓慢生长的吞噬细胞内的结核菌是目前最佳杀菌药物。 【临床应用】

本品是一种口服有效的抗结核病药物,用于一线抗结核药产生耐药性的患者。单用易产生耐药性,与其他抗结核药无交叉耐药性,应与其他抗结核药联合应用。

【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

本品长期大剂量应用时可发生中毒性肝炎,造成严重肝细胞坏死,黄疸和血浆蛋白减少。常规用量下较少发生肝损害,老年人、酗酒和营养不良者肝损害的发生率增加,肝功异常者禁用。代谢物抑制尿酸在肾脏的排泄,可诱发痛风样关节炎,与利福平合用可减少本品所致的关节痛,应注意患者关节症状,定期检查血尿酸情况。可见胃肠症状和过敏反应,偶可引起溃疡病发作、低色素性贫血与溶血反应。

链霉素

链霉素(streptomycin)肌内注射吸收快而完全,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渗透性较好,可进入胸腔、腹腔、结核性空洞及干酪化脓腔,且可达有效药物浓度。

【药理作用】

本品为最早用于临床的抗结核病药,其抗结核作用仅次于异烟肼和利福平。不易透过细胞膜,故主要对细胞外结核分枝杆菌有效,对结核性脑膜炎疗效差,对巨噬细胞内的结核菌几乎无效。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故对结核性脑膜炎效果较差。不易进入纤维化、干酪化和厚壁空洞病灶,故对这些病灶中的结核分枝杆菌不易发挥抗菌作用。

【临床应用】

本品适用于各型活动结核病,如浸润性肺结核、粟粒性肺结核、肾结核等。

结核分枝杆菌对链霉素易产生耐药性,目前多联合用药治疗重症结核病,如播散性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等。 【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

本品长期应用注意对第八对脑神经的耳毒性反应。

二、二线抗结核病药

对氨基水杨酸

对氨水杨酸(para-aminosalicylic acid,PAS)口服吸收快而完全,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体液及干酪样病灶中,但不易透入脑脊液及细胞内。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本品对结核分枝杆菌具有抑菌作用,单用疗效差。因耐药性出现缓慢,与其他抗结核病药合用,可以延缓耐药性的发生并增强疗效。 【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

本品口服对胃刺激性大,宜饭后服用或加服抗酸药可以减轻反应,胃十二指肠溃疡者禁用。易在尿中析出结晶而损害肾脏,加服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可防止,服用期间应嘱咐患者多饮水,以防止出现结晶尿或血尿。剂量过大可抑制凝血酶原生成,与口服抗凝血药合用时应注意出血。因影响利福平的吸收,若需合用时不能同时服用。可干扰甲状腺摄碘,使腺体肿大,停药后可恢复。

三、抗结核药的用药护理

(一)用药护理程序

用药步骤

用药护理要点

1.熟悉常用抗结核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了解各种剂型和用法。

用药前 2.告知患者结核病防治知识,及早给予积极的抗结核病治疗,认识早期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用药中 1.结核病治疗的原则是: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和全程用药。

2.结核病早期病灶部位血液供应丰富,早期用药药物容易渗入病灶达到有效浓度,同时早期病灶内结核分枝杆菌生长旺盛,对药物敏感。此外早期病人抵抗力强,故早期用药可获得较好疗效。

3.联合用药可以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延缓耐药性,并可交叉消灭对其他药物耐药的菌株。联合用药一般在异烟肼的基础上加其他药物,可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合用两种、三种或四种药物,一般至少应两种药物合用,但毒性相似的药物不宜合用。

4.每种药物应根据成人或儿童体重计算,给予适量剂量。

5.结核病的治疗一旦开始,就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抗结核治疗方案,包括药品种类、剂量、服药方法、服药时间等有规律的服用,不能随意更改化疗方案或间断服药甚至中断治疗。

6.在制定了一个有效的抗结核病的化疗方案后,就应按照化疗方案连续不间断的治疗直至完成所规定的疗程。 1.密切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用药后 2.指导患者饮食,注意休息和体位。 3.注意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

(二)用药护理案例分析

患者,女,23岁。主诉:劳累、半月后反复咯血伴疲乏,时有夜间盗汗,食欲下降。3天前下夜班后,感胸部闷痒,咳嗽、咯血。

试分析:①本病例可选用哪些抗结核药,他们的特点是什么?②本病例应用药多长时间? ③本病例是否要联合用药?为什么?

第二节 抗真菌药

一、唑类抗真菌药

克霉唑

克霉唑(clotrimazole)又名三苯甲咪唑,为人工合成的咪唑类抗真菌药。抗真菌作用与两性霉素 B相似。口服吸收差,仅局部用于治疗浅表真菌病或皮肤粘膜的念珠菌感染,如体癣、手足癣及阴道炎等,对头癣无效。

酮康唑

酮康唑(ketoconnazole)属咪唑类广谱抗真菌药,吸收后可渗透至皮肤的角质层,对深部真菌有强大抗菌活性。常用于治疗多种浅表和深部真菌感染,效果相当于或优于两性霉素B。也可用于真菌性败血症、肺炎等。对免疫功能低下和真菌性脑膜炎患者效果不佳。

不良反应多见,主要胃肠道反应,肝损伤,性激素代谢紊乱,皮疹等。现本品主要供外用。

氟康唑

氟康唑(fluconazole)属三唑类抗真菌药,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的特点。对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皮炎芽生菌、荚膜组织胞浆菌及多种皮肤癣菌抗菌作用均较明显。体内抗菌活性强度是酮康唑的10-20倍,口服和静脉给药均有效。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念珠菌、新型隐球菌引起的脑膜炎及艾滋病患者口腔、消化道念珠菌感染。还可用来治疗各种皮肤癣、甲癣。也可用来预防器官移植、白血病、白细胞减少等患者出现的真菌感染。本药毒性较低,常见有胃肠道反应,偶见脱发、一过性的尿素氮、肌酐及转氨酶升高。禁用于哺乳期妇女与儿童,妊娠期妇女慎用。

伊曲康唑

伊曲康唑(itraconzole)属三唑类衍生物,广谱抗真菌药。主要应用于深部真菌感染,对孢子菌、芽生菌、组织胞浆菌、曲霉菌、隐球菌感染均有明显疗

效。也可用于浅表真菌感染,如体癣、股癣、手足癣、指甲(趾)癣等。不良反应较轻,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头痛、皮肤瘙痒等,偶见一过性转氨酶升高。

二、其他常用抗真菌药

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是多烯类抗真菌抗生素,具有嗜脂性和有嗜水性两种特性。 【体内过程】

口服、肌内注射均难吸收,需静脉给药。生物利用度仅为5%,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主要在肝内代谢,药物在体内消除缓慢。 【抗菌作用】

两性霉素B为广谱抗真菌药,对多种深部真菌如新型隐球菌、球孢子菌、白色念珠菌及荚膜组织胞浆菌等有强大抑制作用,高浓度时有杀菌作用。抗真菌机制为选择性与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结合,增加膜的通透性,导致胞内重要物质外漏,真菌死亡。细菌的细胞膜不含麦角固醇,故对细菌无效。 【临床应用】

本药目前仍是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选药。主要用于各种真菌性肺炎、脑膜炎、心内膜炎等。治疗真菌性脑膜炎除静脉给药外,还需鞘内注射给药,疗效较好。口服仅用于肠道真菌感染。局部应用可治疗皮肤、指甲及粘膜等浅部真菌感染。

【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

本品毒性大,不良反应多。静脉滴注时可出现寒战、高热、头痛、恶心、呕吐,有时可有血压下降、眩晕等。肾毒性呈剂量依赖型,几乎见于所有患者,表现为尿中可见红细胞、白细胞、蛋白,血中尿素氮及肌酐升高。血液系统毒性反应可发生红细胞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等。心血管系统反应,静脉滴注过快可引起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或心脏骤停。神经系统毒性,鞘内注射可引起严重头痛、发

热、颈项强直、下肢疼痛等。因大量钾离子排出,可致低血钾。用药期间应注意监测血钾、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等。

制霉菌素

制霉菌素(nystatin)为广谱抗真菌抗生素,对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活性最强,对隐球菌、滴虫有抑制作用。对皮肤癣菌无作用。口服不吸收,用于防治消化道念珠菌感染。局部用药对口腔、皮肤、阴道念珠菌病有效。静脉给药毒性过大,故不用于全身感染。较大剂量口服时,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局部用药刺激性小,阴道用药可见白带增多。

氟胞嘧啶

氟胞嘧啶(flucytosine)口服吸收良好,分布广泛,可透过血脑屏障。对隐球菌、念珠菌和拟酵母菌等抗菌活性高,主要用于念珠菌和隐球菌感染,单用易产生耐药性,与两素合用可产生协同效应。不良反应较少,主要为胃肠道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有骨髓抑制作用,导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孕妇禁用。

特比萘芬

特比萘芬(terbinafine)为合成的烯丙胺类抗真菌药,作为第二线药使用。选择性高、杀菌作用强、抗菌谱广、毒性低等特点。对各种浅表真菌如表皮癣菌属、小孢子菌属、毛癣菌属等作用强,对白色念珠菌作用稍差。可应用于体癣、股癣、手足癣及甲癣的治疗。不良反应较少,有胃肠反应、头痛等,也可出现荨麻疹及一过性转氨酶升高。

三、抗真菌药的用药护理

(一)用药护理程序

用药步骤 用药前

2.告知患者真菌感染的防治知识。

1.两性霉素B毒性大,不良反应多。静脉滴注时可出现寒战、高热、头痛、恶心、呕吐,有时可有血压下降、眩晕等。有肾毒性和血液系统毒性,用药用药中

期间应注意监测血钾、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等。 2.唑类抗真菌药主要用于浅部真菌感染。 1.密切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用药后

2.指导患者注意卫生习惯,以配合药物治疗。

用药护理要点

1.熟悉常用抗真菌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了解各种剂型和用法。

(二)用药护理案例分析

患者,男,43岁,足跖及足侧皮损初起有针尖大小的深在水疱,疱液清,壁厚而发亮,不易破溃。

试分析:①该患者应如何选药?②简述该药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注意事项。

第三节 抗病毒药

一、抗HIV药

齐多夫定

齐多夫定(zidovudine,ZDV)为脱氧胸苷衍生物,1987年获准的第一个用于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抑制作用,可降低HIV患者的发病率,并可延长其生命,也可减少母婴垂直感染。竞争性抑制细胞的RNA逆转录酶,并能插入到病毒DNA链中而抑制DNA 链的延长,起到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

本药为治疗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的首选药,与其它核苷类和非核苷类HIV逆转录酶抑制剂合用可获较好疗效。对于已怀孕的感染者,需从怀孕第14周给药至第34周。此外,齐多夫定也能治疗HIV诱发的痴呆、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可出现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等,也可有胃肠道反应、头痛等。剂量过大可出现焦虑、精神错乱、震颤。肝功能不良者更易发生不良反应。

拉米夫定

拉米夫定(lamivudine,3TC)为胞嘧啶衍生物,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抑制作用强大,对HIV也有抑制作用。是目前治疗HBV感染最有效的药物之一,与干扰素合用有协同作用。与齐多夫定合用治疗HIV感染,但停药后可复发。不良反应主要有乏力、失眠、头痛、咳嗽、胃肠不适等,一般较轻并可自行缓解。孕妇禁用。

去羟肌苷

去羟肌苷(didanosine)为脱氧腺苷衍生物,为治疗HIV感染的一线药物,可应用于不能耐受齐多夫定或齐多夫定治疗无效的AIDS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儿童高于成人,主要有外周神经炎、胰腺炎等。

司坦夫定

司坦夫定(stavudine)为脱氧胸苷衍生物,抗HIV作用较强,主要应用于不能耐受齐多夫定或齐多夫定治疗无效的患者。与去羟肌苷或拉米夫定合用有协同作用。不良反应主要是外周神经炎,偶见胰腺炎、关节痛等。

HIV蛋白酶抑制剂

HIV蛋白酶抑制剂包括沙奎那韦(saquinavir)、茚地那韦(indinavir,IDV)、利托那韦(ritonavir,RTV)、奈非那韦(nelfinavir,NFV)等,是目前联合用药治疗艾滋病的主要药物。 HIV蛋白前体在蛋白酶的催化下裂解为有感染性的成熟蛋白,HIV蛋白酶抑制剂阻止前体蛋白的裂解,导致无感染性蛋白前体的堆积,而产生抗病毒作用。因本类药物生物利用度低(其中沙奎那韦最低,仅4%),不良反应多,易产生耐药性,较少单用。与逆转录酶抑制剂合用产生协同抗病毒作用。

二、其他抗病毒药

利巴韦林

利巴韦林(riavirin、三唑核苷、病毒唑)为广谱抗病毒药。对多种病毒包括DNA病毒和RNA病毒均有抑制作用。抗RNA病毒作用较强,对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最敏感,对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拉萨热病毒、甲型肝炎病毒(HA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等均有抑制作用。本药气雾吸入用于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和支气管炎,也可用于流感,其他病毒感染则通过静脉给药进行治疗。对甲型及丙型肝炎有一定疗效,治疗丙肝时常与α-干扰素合用。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血清胆红素升高,大剂量长期应用可引起贫血、白细胞减少。有致畸作用,孕妇禁用。

阿昔洛韦

阿昔洛韦(aciclovir,ACV、无环鸟苷)本品具有广谱抗疱疹病毒作用,对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和EB病毒有强大抑制作用,是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感染首选药。临床上局部用于治疗疱疹性角膜炎、单纯疱疹和带状疱疹,静脉给药可用于治疗疱疹性脑膜炎、生殖器疱疹,在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病人,可预防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和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发生。与免疫调节剂(α-干扰素)合用应用于乙型肝炎有效。

常见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偶有皮疹和头痛。静脉给药偶有局部刺激症状、静脉炎。孕妇禁用。

更昔洛韦

更昔洛韦(ganciclovir)对巨细胞病毒抑制作用强,对单纯疱疹病毒和带状疱疹病毒抑制作用与阿昔洛韦相近。因对骨髓抑制作用较强,发生率高,临床上只用于严重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治疗和预防。用药期间注意监测血象。

阿糖腺苷

阿糖腺苷(vidarabine,ara-A)为嘌呤类衍生物,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对疱疹病毒、水痘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本药可用于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及免疫缺陷病人的水痘和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但目前上述适应证大多数已被阿昔洛韦所取代,后者更安全有效。局部用药可治疗单纯疱疹病毒角膜炎。

不良反应常见消化道反应,静脉注射时可出现震颤、共济失调、眩晕等神经系统反应。动物实验有致畸和致突变作用,孕妇、婴儿禁用。

干扰素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宿主细胞在病毒感染或受到其他刺激后,体内产生的具有抗病毒效应的蛋白质,称之为“抗病毒蛋白”。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对多种病毒有非特异性抑制作用,还有免疫调节和抗恶性肿瘤作用。本药主要用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小儿病毒性肺炎、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脑膜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巨细胞病毒感染等。也可用于免疫缺乏合并其他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等。不良反应少,少数患者可出现发热、寒战、乏力、肌痛等。也可致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氨基转移酶增高等。

三、抗病毒药的用药护理

(一)用药护理程序

用药步骤 用药前

2.告知患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防治知识。

1.进行用药依从性教育,指导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患者坚持规范用药。 2.不定时、不定量服用抗病毒药,可能导致HIV产生耐药性,降低治疗效果,甚至导致治疗失败。

3.齐多夫定等药物有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可出现贫血、中性粒细胞和血小用药中

时,应报告医生处理。

4.长期用药应注意是否出现耐药性,在停药或更换药物时注意有无反跳现象。

1.密切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2.指导无症状HIV感染者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过度疲劳,在保证正常工用药后 作、学习、生活的前提下,适当限制活动范围,以防止继发感染。 3.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访视及医学观察,每隔3-6个月进行一次临床及免疫学检查,出现症状及时隔离治疗。 板减少,用药期间应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当中性粒细胞计数小于0.5×10/L

9用药护理要点

1.熟悉常用抗病毒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了解各种剂型和用法。

(二)用药护理案例分析

患者,男,阴茎包皮、冠状沟及其周围的皮肤。先发生疱疹,破溃后成为浅表溃疡,局部疼痛。

试分析:①该患者应选何种抗真菌药?②简述该药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注意事项。

常用制剂和用法

异烟肼 片剂:0.05 g、0.1 g、0.3 g。口服:一次0.1~0.3 g,一日2次。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干酪性肺炎等重症应增加剂量至一次0.2~-0.3 g,一日3次。注射液:0.1 g/2ml。一次0.3~0.6 g,稀释后缓慢推注或静滴。

利福平片剂或胶囊剂:0.15 g、0.3 g、0.45 g、0.6 g,一日450~600mg,清晨空腹顿服。儿童一日20 mg/kg,分2次给予。

利福定 胶囊剂:75 mg、150 mg,一日150~200 mg,早晨空腹一次服用。儿童3~4mg/kg,一次服用。

利福喷汀 胶囊剂:300 mg。成人:一次600 mg,每周1~2次 ,晨一次空腹服。 乙胺丁醇 片剂:0.25 g。口服:一次0.25 g,一日2~3次。也可开始时一日25 mg/kg,分2~3次给予,8周后一日15 mg/kg,分2次给予。长期联合用药中每次50 mg/kg,每周2次。

对氨基水杨酸钠 片剂:0.5 g。2~3 g/次,4次/日,饭后服。注射剂:2 g、4 g、6 g,4~12 g/日,稀释后,从小剂量开始,静滴。

灰黄霉素 片剂:250 mg、500 mg。微粉(或)滴丸:100 mg,250 mg。口服:成人一日0.5~1 g,儿童一日10~15 mg/kg,分2-4次口服,微粉或滴丸剂量减半,疗程:10日或更长。

两性霉素B 粉针剂:10 mg、25 mg、50 mg。临用前先用10 ml注射用水溶解,然后用5%葡萄糖液稀释为0.1 mg/ml ,静脉滴注,必要时可加入地塞米松。成人与儿童剂量均按公斤体重计算。从一日0.1 mg/kg开始,逐渐增至一日1 mg/kg为止。药液应避光缓慢滴入。疗程视病情遵医嘱而定。鞘内注射:首次0.1~0.2 mg,渐增至一次0.5~1.0 mg,浓度不超过0.3 mg/ml,应与地塞米松合用。 氟胞嘧啶 片剂:250 mg、500 mg。口服:一日50~150 mg/kg,分3~4次服,疗程数周至数月。

阿昔洛韦 胶囊剂:200 mg。口服:一次200 mg,一日5~6次。注射剂(冻干制剂):一瓶500 mg。每次5 mg/kg,加入输液中,1小时内滴完,一日3次,疗程7日。另有滴眼液、眼膏、霜膏剂供外用。

利巴韦林 口含片:20 mg 。口含一次1片,一日4~6次。注射剂:100 mg/ml。肌注或静注,一日10~15 mg/kg,分2次。滴鼻液(防治流感):0.5%。每小时一次。滴眼液(治泡疹感染):0.1%,一日数次。

学习小结

异烟肼利福平一线药物比嗪酰胺乙胺丁醇抗结核药链霉素二线药物对氨基水杨酸齐多夫定拉米夫定抗结核药、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抗HIV药去羟肌苷司坦夫定沙奎那韦抗病毒药利巴韦林阿昔洛韦其它抗病毒药更昔洛韦阿糖腺苷干扰素克霉唑酮康唑唑类抗真菌药氟康唑伊曲康唑抗真菌药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其它抗真菌药氟胞嘧啶特比奈芬

引导案例解析

该处方合理,因为合用维生素B6可补充异烟肼引起的维生素B6缺乏。在用药过程中,护士应告知患者结核病防治知识,及早给予积极的抗结核病治疗,认识早期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思考与练习A1型题

1.主要毒性为视神经炎的药物(

A.利福平B.链霉素 C.异烟肼 D.乙胺丁醇 E.吡嗪酰胺 2.异烟肼致周围神经炎是由于( )

A.维生素A缺乏 B.维生素C缺乏 C.维生素E缺乏 D.维生素B6缺乏 E.维生素B12缺乏

3.乙胺丁醇最重要的毒性反应是(

A.肾脏损害 B.肝脏损害 C.周围神经炎 D.球后神经炎 E.以上全对 4.抗真菌药物有一个共同的不良反应是( )

A.白细胞减少 B.血栓静脉炎 C.变态反应 D.胃肠道反应 E.肾毒性 5.主要用于急性疱疹性角膜炎的药物是( )

A.利福金刚烷胺平B.阿昔洛韦 C.利巴韦林 D.碘苷 E.吗啉呱

A2型题

6.某患者肌注链霉素治疗结核时,出现四肢软弱无力,呼吸困难甚至呼吸停止,急送往医院,医生应给予哪种药物进行解救(

A.尼可刹米注射液 B.氯化钙注射液 C.毒扁豆碱注射液 D.山梗菜碱注射液 E.以上全对

B型题

A.阿昔洛韦 B.左旋咪唑 C.两性霉素B D.阿糖腺苷 E.克霉唑 7.真菌性肺炎、心包膜炎常选用( ) 8.体癣、手足癣常选用( )

X型题

9.一线抗结核药包括(

A.异烟肼 B.链霉素 C.利福平D.乙胺丁醇 E.吡嗪酰胺 10.利福平抗结核作用的特点是( )

A.选择性高 B.抗菌力强 C.穿透性好 D.抗药性缓慢 E.毒性反应大 11.下列抗结核药中,哪些抗药性产生较缓慢( )

A.异烟肼 B.利福平C.链霉素 D.吡嗪酰胺 E.乙胺丁醇

(注:护士执业考试还有其他题型,也可以出题)

简答题

1.说出异烟肼所引起的周围神经炎和中枢神经症状可用何药治疗,为什么? 2.治疗结核病为何必须联合用药?

3.简述常用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4.说出常用抗病毒药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3.抗真菌药特征基团总结

“药”

“药”

药妆很可能是肌肤毁容毒药.docx

药物化学教案——抗菌药及抗病毒药[推荐]

鲁迅.药

《药》教案

《药》读书笔记

《药》教案

《第三十一章 抗结核药、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doc》
第三十一章 抗结核药、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