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林村

2020-03-03 20:50:3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城镇化之美——方林村

方林,向我们诠释了 “基本保障靠集体,发家致富靠自己”的真正含义

市场兴村 福利方林

商都路桥,居温黄平原腹地,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自宋迄今的千余年间,以发达的农业、工商业著称于世,素有“台州粮仓”、“台州工商业重镇”之称。路桥是民营经济的诞生地,改革开放以后,他们最先突破“禁区”,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动老百姓搞市场经济,让千家万户成为市场的主体。

方林,路桥市场经济的先行者,民营经济的主力军。她位于中国股份合作制经济的发源地之一—台州市路桥区的南大门。方林人绝大多数是七百多年前元末第一支农民起义军领袖方国珍及其部属的后人,他们的血液里流淌着先辈“自强不息、敢为人先、不折不挠、创新克难”的传统精神。凭借着他们的智慧和执着,方林成为全国个体私营经济最发达的村庄之一,在村域经济的结构中,个私经济占有90%以上比重。

2012年方林村工农业总产值11.73亿元,市场销售总额150.1亿元,村集体总收入4520.7万元,人均纯收入32000元。

30多年前,方林村是当时全公社有名的借贷村,村民“春耕借款,落雨借蓑衣,摸田借箬雉”。如今的方林已是“半村皆市场,三产唱主角,贸易带工业,村资哺实业,村民为主力,快速城市化。”

方林坚持以市场为龙头,以集体经济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商人为主力,离土不离乡,第三产业带动的新农村,并迅速走上城市化之路。它带有十分鲜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特征和市场兴村的方林特色。 他们走的是“依托路桥大市场,发展小市场;以市兴村,以工带农;

二、三产业为重,实现三产并举”的经济主线,实行“市场兴村、文化立村、生态美村、科技强村”发展战略。通过三次跳跃式的转型发展,硬是将这个贫瘠的小村打造成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影响力的村级资产运营集团化公司。

如今,方林村已形成了汽车、摩托车、制冷配件、花卉、房地产、机电、灯具等多个产业集群格局,拥有浙江方林汽车城、浙江方林二手车市场、浙江方林二手机械设备交易市场等5大市场,年成交额达75.94亿元。 浙江方林汽车城是浙江省四星级文明规范市场,浙江方林二手车市场也是华东同类市场的翘楚,在浙东南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方林村的产业结构比例呈现倒金字塔的0.6:40.6:58.8,

二、三产业占据绝对的比重,形成了“以三产为支柱,以汽贸为品牌,以多元产业求发展”的产业结构。

方林村以市场建设为主体,真正实现了人的城镇化。

在新农村建设中,方林村始终坚持富村与富民并重。在利益分配和福利保障上,方林村提出了“基本保障靠集体,发家致富靠自己”的建设模式。在将村集

体的可支配收入提取用于生产再发展后,余下的资金一块用于村级社会公益事业,一块用于增加农民收入,将改革开放的成果转化成村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村民基本实现“吃粮有保证、上学奖学费、看病能报销、养老有保障”现在,村里给全村村民上了农保、医保、养老保险、房产保险。每年提取集体收入的10%作为医疗基金,实行农医保之外的医药费报销制度,两年组织一次市级医院体检,对重病村民实行组织关怀制度;同时,建立奖学金制度、福利分红制度及相关服务承诺制度,对“五保户”和孤寡残弱人员实行衣、食、住、医到家,并每人每月发给700元生活费。建造了集居住、娱乐、休闲、医疗、保健等服务于一体的三星级标准方林老年公寓,本村男60岁、女55岁以上的老人可免费入住。老人每月都可领到500元的退休金,还可享受节日慰问金和每两年一次的外出旅游。村民则每年按基分领取口粮款和村集体收入分红。

福利之余,不乏激励。方林的社会分配制度绝不是全包的“养懒人”制度。为了充分调动个人主观能动性,村里制定了不少“土政策”:一是鼓励村民在村办市场里经营;二是对有创业能力的村民,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支持,扶持他们办企业;三是对有管理能力的村民安排进入村属集团公司,给予较高且稳定的工资加奖金收入;四是对无技术、缺乏进企业和经商能力的村民,引导他们从事搬运、餐饮、保洁、保安等社区服务业。这些政策不仅成功解决了所有方林人的生计和发展问题,而且让富裕后的方林村持续保持着旺盛的活力。如今的方林村,自立创新,勤劳致富已成为一种风气。

三次转型与“收田归村”

一个占地面积仅0.4平方公里的小穷村,是怎样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借贷村到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呢?30多年的发展,浓缩成一段简单的历史,那就是方林村的经济发展经历的三次转型,也是他们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三次大的提升:

第一次转型是农业向

二、三产业的转化。方林村利用104国道穿村而过的交通便利条件,建立起了浙江省最早的二手机械设备交易市场,招商引资兴办工业企业,改变传统种植转型高效农业,将富余的劳动力从第一产业中解放出来,让具有经营头脑的村民脱颖而出,创业致富。

第二次转型是统筹全村土地,做大做强第三产业。发展壮大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方林村利用台州撤地建市、路桥建区的有利契机,合理规划全村土地功能,投巨资打造市场群,形成规模集聚效应,确立市场核心地位,以使产业做长做久。

第三次转型是跳出方林发展方林。村土地面积严重制约了方林的进一步发展,为了使村集体资产做大,方林村注册成立了浙江方林集团,采用现代企业管理运营模式,聘请职业经理人,大力提升现有市场的档次和规模,并通过村村合作、村企合作等方式,全方位、多元化地拓展外向投资渠道,实现村属产业向“复合

型”、“集团化”的转变。

方林村转型的基础在于他们的“收田归村”,实现了集体土地的科学流转。 1984年,在各地还在巩固“分田到户”,热衷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方林就提出了“收田归村”,并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以自愿、公平、有偿的原则,村民把土地投入到村里成立的农业发展公司,率先打破 “地界”,建立了土地股份合作制,由村集体统一经营全村所有的土地,而入股的村民则享受粮食补贴和分红。这是他们建立了自己的第一家旧机械设备市场

实践证明,土地为方林后续发展,尤其是第二次成功转型提供了必要的硬性条件。土地合理流转之后,方林以优惠条件让当地区公管所和交警大队落户,为加快发展方林三产创造环境条件。他们又千方百计引进客运南站从田洋王村转入方林, 现有700多辆中巴停靠,开通线路21支,日均流量4.5万人次。继而又以惊人的气魄投资1900万元创建了中国商城方林机动车交易中心。1996年5月扩建路南中心菜市场。1999年村机械设备市场已由原先露天的2800平米扩大到23000平米,其中钢架连栋大棚14000平米,销售网络布及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年成交额9776万元。客运南站是全台州最繁忙的客运站点。

2002年,当方林受到各方面要素特别是土地资源的制约,发展处于瓶颈时,方林提出“跳出方林,发展方林”的新思路,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帮助下,方林村和杨戴村合股兴建浙江方林汽车城。利用充足的资本,良好的品牌,整合村与村之间的资源,实现多方共赢。目前年交易额突破50亿元,交易量3.5万余辆,村集体收入4000余万元,成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服务功能最齐全的四星级文明规范汽车城。

美丽村庄的科学规划

到过方林的人无不感慨村庄优美,方林村的居住小区,彻底颠覆人们印象中“屋前屋后、种瓜种豆、独门独户”的农家小院的记忆。“方林苑”内,道路宽敞整洁、坦荡如砥。一条条修剪平整的绿篱沿路延伸,一幢幢崭新的别墅楼鳞次栉比,一辆辆高档的小轿车泊在村民的家门口,是人们羡慕的“别墅小区”。村民们犹如生活在城市的风景里,但又比城市少了很多车来人往的喧嚣和繁杂,村子幽静、安宁、祥和,小区实现无烟尘、无噪音、无废水污染,花木覆盖率达60%以上,空气清新,生态平衡,绿树成荫,百花争艳,各类配套设施掩映于绿树丛中,犹如人间仙境。

方林村这种优美的生态环境与强劲的发展动力,源自他们十几年前的高瞻远瞩。84年到94年十年期间方林的改革的步伐放缓,为充分利用村域资源,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建立宜居宜业的市场环境。1995年,方林村邀请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设计院的专家对全村村庄做的高起点规划,将方林村划分为商业区、工业区、农业区、住宅区四个区块,对各个区块进行了科学的定位,并确定近期、中期和远期发展规划。按照这一目标统一去实现,方林村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次的新

农村规划使得方林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在这个过程中,方林同样面临了许多问题,积累了不少的教训。

2004年又请来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院的专家编制了《台州市路桥区方林生态村建设规划》。该规划运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方林村的发展,将方林建设成为具有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谐的生态家园、繁荣文明的生态文化、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规划的指导下,大力开展了生态村建设,在规划的指导下,方林村相继开展了生态村建设,主要包括:一是关、停、迁污染重、高能耗的4家企业,包括石曲轮窑厂、台州市中能光电有限公司、台州市新光油墨厂、台州华丽纺染厂,彻底解决了环境污染。二是投入1500万元完成了公共绿化、游泳池、网球场、篮球场、幼儿园、医疗服务中心等建设,使村内绿化率达到55%。三是投入800万元完成老年公寓、门球场馆的建设,公寓里配有食堂、医疗室、健身房、阅览室、休闲室等。四是投入9000万元完成共3期252套别墅的建设。五是投入1200多万元完成方林公园和方林休闲中心的建设。

1999年建起方林网站,实现电子商务,2002年构建局域网,开通OA办公系统,实现100M专线上网,走上信息化之路。2008年方林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级生态村”,2009年被命名为“中国绿色村庄”。

精心呵护的民营经济

方林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在改革开放初期,方林尝试过苏南模式,即由村里办工业,村民当工人,想通过这种途径实现富村与富民。事实上,这条路在方林很难行得通。方林人认识到,各个地区千差万别,不可能有一个万能模式,只有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才能搞好新农村建设。实践证明,方林的选择是正确的,方林产业的每一次转型,无不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做”的。

方林地处路桥城乡接合部,以兴办市场出名,丰厚的民营资本和高度的市场化是方林经济的显著特色,方林村是全国个体私营经济较发达的村庄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个体私营经济以其产权明晰、机制灵活的优点,并结合了方林独特的区位优势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党十五大提出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使得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如虎添翼,势不可挡。村两班子在抓集体经济的同时,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作为村民致富的突破口来抓,成效十分显著。目前,在村域经济的结构中,个私经济的比重高达90%以上,这在全国名村之中也为数不多的。

改革开放以后,当地政府最先突破“禁区”,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动老百姓搞市场经济,让千家万户成为市场的主体。特别是1998年以后,路桥区委、区政府把市场商贸业放到率先发展的位置,同时从改革产权入手,大力实施民营化战略。民营经济的总量占全部国民经济的98%以上,上缴税收占财政总收

入的95%以上。成为全国民营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为了使众多民营企业摆脱传统融资体制的束缚,积极支持“银座”、“泰隆”等民营金融业发展,支持广大个私经营者创业和发展。同时还加大了依法保护的力度,确保了个私经营者“经济上有实惠,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村两委对个私经济的发展更是直接充当“保姆”和“大棚”的作用。例如,建立了两委分工联系制度,一人负责一个企业,对企业有求必应。在用地、用电、用水、交通、道路、基础设施等方面急企业之急,竭尽全力提供帮助,如果个私企业发生资金困难,村集体经济实行支撑解难政策。一切从呵护个私经营者的利益出发调整和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积极促进个私经济的茁壮成长。如果没有各级政府和村里的精心培育,方林的私经济绝没有今天这样的发展水平。

村里还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和帮助村民创业致富。一是鼓励村民在村办的市场里经营;二是对有创业能力的村民,给予一定的倾斜政策支持,扶持他们兴办个体民营企业或股份合作企业;三是对有管理能力的村民安排进入集团各公司管理,给予较高且稳定的工资加奖金收入;四是对缺乏进企业和经商能力的村民,则引导他们从事搬运、餐饮、保洁、保安、保绿等服务业。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村里不仅成功地解决了本村离土农民的出路问题,而且吸引了外来务工人员3000多人,出现了“临时超常住”现象。

民主管理的公平公开

方林村从1998年开始就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一套制度化、规范化、动态化的民主管理体系,汇编成九章82条的《方林村村民自治章程》,做到“两公开一统一”,保证了“阳光村务”的有效推行。

村务公开不能仅仅公开财务,必须把公开的内容扩大到村政大事、公益事业、福利分配、计划生育、养老保险、评优选优、发展党员、干部选拔、工程建设等村民关注的一切问题。只有这样,民主管理才能像阳光一样,照亮到每一个角落,使腐败没有藏身之处。为了便于群众的监督,方林还通过村网站进行公共事务网上公开,建立“民主讨论区”,开通“书记信箱”,接受村民匿名或非匿名的问询,及时解答网民的疑问,及时反馈村民意见和建议的实施情况,做到了“鼠标轻轻一点,村内大事一目了然”,实现了干部和群众“零距离”接触。坚持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公开。如果只公开办事结果,干部已把事情办完了,一旦出了问题就无法弥补,让群众监督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对此,方林就把事后公开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公开,由本村党员和村民代表组成的村务民主监督小组行使全程监督工作。这种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化公开的村务公开方式,抖明了集体的“家底”,亮明了干部的 “箱底”,明白了群众的 “心底”,凝聚了人心,融合了干群关系,也成为方林把事件件都办成功的关键。

方林村坚持村属企业财务的统一管理。统一各企业场站管理人员薪酬和绩效奖标准;统一各企业场站财务支出权限;统一各企业场站物资采购、工程投资、

招投标事项;合并各企业报表,接受村民民主监督小组审核,还确立了两支笔审批的财务制度。通过这些做法,群众更明了了,干部更廉洁了,村里更和谐了。

方林装饰企业文化

方林完全小学工作总结

方林装饰发展史

范方林半年工作总结

方村中学深入开展

方村中学深入开展

邱林村事迹材料

邱林村事迹材料

方林朗诵诗歌祖国祖国我爱你

林城村调研报告

《方林村.doc》
方林村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