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

2020-03-03 20:58:2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小班绘本教学活动:《最奇妙的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最奇妙的蛋》是一个非常有趣、且语言简单的绘本,作者用明亮的透明水彩,画出色彩献礼、造型都取得小母鸡,搭配轻松愉快的情节,深深吸引着孩子。作者把自己的赤子童心和幽默感也表现在很多细节里:可爱的国王地标、过往的鸡蛋令牌、蛋形的大太阳和最后孵出来的奇妙小鸡,都是文字描述的玄外之音,更增添了孩子的阅读乐趣。

这本书的主要价值是能开发幼儿大胆地想象力,不要经常跟着别人的思维走,要有自己新的突破口。但是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们思维发展还没有发展到这个阶段,所以我把活动的目标设计的较为简单、有趣,让幼儿在观察绘本图片的时候,能够感受故事结局的离奇、有趣;大胆猜测绘本故事的画面情节。本次活动我运用绘本奇妙、有趣的色彩让孩子们大胆猜测三只小母鸡不同的先天条件和后天培养的本领,同时让小朋友在故事中初步感受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

一、活动目标

1、认真观看绘本图片,想象绘本的主要内容。

2、根据三只小母鸡不同的特征来进行大胆地想象,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感受猜测过程的快乐,激发幼儿的思维能力。

二、活动准备

《最奇妙的蛋》PPT、鸡蛋、图片、《最奇妙的蛋》视频

三、活动过程

1、出示鸡蛋,激发幼儿已有经验。

师:这是什么?我们见过的鸡蛋是什么形状的?个头是大大的,还是小小的?

师:今天乔老师也带了一本和蛋有关的图画书,先来看看封面上有些什么?头上戴皇冠的人是谁?这个国王的头上是什么,怎么会在过往的头上呢?我们就去看看这本名字就叫做《最奇妙的蛋》的图画书,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激发幼儿的兴趣。)

2、出示图1-4,教师讲述故事的开端 (1)介绍三只小母鸡。

师:三只母鸡在干什么?为什么吵架?

(2)教师出示三张母鸡的图片,观察三只母鸡的不同特征。

师:这三只母鸡我们分别叫:圆圆、琪琪、毛毛。圆圆(琪琪、毛毛)身上什么地方最漂亮?你觉得谁最漂亮?为什么? (3)出示图5,了解国王牌。

师:我们小朋友觉得她们三个都漂亮,我们也没有分出谁最漂亮,三只母鸡又去找其他人帮忙,你觉得他们会请谁帮忙?你从哪里看出来? (4)出示图6。

师:国王跟我们小朋友一样,也觉得分出谁最漂亮很难。于是,国王想了一个办法,原来让它们各自下一个最奇妙的蛋。

3、幼儿想象操作。

(1)出示图7,圆圆下了一个又白又干净的蛋,国王说了什么?这可是他见过最完美的蛋了,接下来轮到琪琪了,你觉得会下一个什么样的蛋呢?

(2)出示图片8,琪琪下的蛋什么样啊,跟你们猜的一样吗?国王说了什么?你觉得毛毛会下一个什么样的蛋呢,你猜猜看? (3)出示图9,观看书上的结果。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绘本上,毛毛到底下了一个什么样的蛋呢?你看到过这样的蛋了吗?

原来三只母鸡又都下了各自不同的蛋,国王能不能评出谁是最漂亮的母鸡?那怎么办?

(4)出示图

10、11,结束。

国王要从这三个蛋中选出最漂亮的蛋,这可是太难了,所以国王决定让这三只母鸡都当上了公主。从此以后他们成为了最好的朋友,继续各自下最奇妙的蛋。

4、看视频,欣赏完整故事。

四、活动延伸

师:圆圆、琪琪、毛毛三只母鸡都当上了公主,可是还有很多母鸡也想下最奇妙的蛋,当上公主,你能帮她们想想什么样的蛋是最奇妙的呢?我们到教室用撕纸的方法告诉她们!

小班下学期的绘本阅读推荐——《变色鸟》

(绘本http://huiben.ibabyzone.cn/book/598.shtml 灰色的天空有白云, 灰色的大地有树林。 一只白鸟向前飞, 飞呀! 飞呀!

白鸟落在树枝上, 吃了一颗红果子。 好香好甜甜哪!

白鸟长出了一些红羽毛, 又吃了几颗黄果子。 好甜好脆呀!

白鸟有了红羽毛、黄羽毛, 再吃了一些蓝果子。 好脆好香啊!

白鸟吃多了, 成了变色鸟。 身上的羽毛,

除了红的、黄的、蓝的, 还加上了

橘色、绿色和紫色。

变色鸟吃个不停,

这个颜色的果子也吃, 那个颜色的果子也吃, 什么颜色的果子都吃!

变色鸟吃了各色的果子, 变成了一只黑鸟。 灰色的天空有白云, 灰色的大地有树林。 黑鸟向前飞, 飞呀! 飞呀!

黑鸟在空中唱歌, 唱出彩色的音符。 赤橙黄绿青蓝紫, 好漂亮的一首彩虹曲!

黑鸟在树枝上唱歌, 红色的音符往下撒, 让大地开了许多红花。

黑鸟在树枝上唱歌, 黄色的音符往下撒, 让大地开了许多黄花。

黑鸟在空中唱歌, 蓝色的音符到处飘, 把天空染成了蓝色。

蓝天下的大地, 有红花, 有黄花,

有绿绿的树林, 有彩色的远山,

看起来比什么都美丽!

名家赏析:《变色鸟》

周兢(学前教育教授、儿童语言教育专家)

这个富有诗意的故事给了我们最基本的颜色概念。白鸟吃下了红色的果子,长出了红色的羽毛;吃下了黄色的果子,长出了黄色的羽毛;吃下了蓝色的果子,长出了蓝色的羽毛。当它又吃下几种颜色的果子时,就成了一只彩色的鸟。可是,在它继续吃了更多的各种颜色的果子之后,它却变成了一只黑色的鸟。黑鸟唱出红、黄、蓝三种颜色的音符,把大地变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作者矢崎芳泽先生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构想出一个这样美丽的故事,形象生动地告诉孩子们色彩变

化的原理(所以颜色加在一起会变成黑色,而三原色可以配成千万种色彩),让孩子感受颜色的奇妙变化,用欣赏的眼睛去探索这个美丽的世界。

艺术的世界是相通的,这也是作者通过故事告诉我们的一个重要信息。因此,在指导孩子阅读这本图画书时,我们需要打开孩子感悟艺术美的各种通道:看一看颜色不断变化构成的美妙,听一听通过语言传递的美的声音,想一想视觉、听觉等各种途径合成的美的意境。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这本图画书,还会在孩子稚嫩的心田里播下崇尚美好、追求美好的种子。

小班绘本阅读教案:一步一步走啊走 作品分析:小班的孩子年龄小,爱模仿。有一次我在上音乐课“学爷爷奶奶走路”这节课中,孩子们特别喜欢模仿小朋友和老爷爷、老奶奶走路,整节课中孩子的兴趣都很高涨。由此,我想到了绘本“一步一步走啊走”他的内容很简单,适合小班的年龄,故事趣味性强,画面丰富,富有童趣。特别是在模仿每个小动物走路时,孩子们比较感兴趣。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初步学会句式“一步一步X啊X”

2.通过观察和阅读绘本,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各种小动物走路的样子,感受绘本的情趣。

活动准备:郊游的音乐(事先已听过郊游的音乐),PPT、故事中小动物的图标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宝宝们,听听这是什么音乐啊?(郊游)是啊,来听着音乐我们一起走一走(随着节奏一边走一边说:一步一步走啊走)

2.通过观察PPT让孩子了解故事内容,知道故事中小动物走路的样子 (1)师:“你们喜欢在郊游吗?(喜欢)还有很多朋友也喜欢郊游呢!

出示PPT师:“孩子们,快看!谁来啦?”(小弟弟)“我们跟他问个好吧!”(小弟弟,你好)“我们带小弟弟去郊游,好吗?”(好)师“小弟弟一步一步走啊走,小弟弟还小,我们一起告诉他:‘小弟弟一步一步走啊走’。”(师带着孩子们说一步一步走啊走???)”

(2)师:在去郊游的路上,小弟弟会不会遇上别的小伙伴呢(会、不会)我们一起来看看,谁来了啊?(小乌龟)我们一起和小乌龟打个招呼(小乌龟你好啊)那我们带上小乌龟一起去郊游吧,那宝宝们,小乌龟是怎么走的啊?(爬的)那我们带着小乌龟一起去(小乌龟,一步一步爬呀爬)

(3)师边说边打开PPT,小乌龟一步一步爬啊爬,遇到了大白鸭。大白鸭呀也想去郊游呢。宝宝们,你们愿意带它一起去吗?(愿意)那我想请宝宝们来学一学大白鸭是怎么走路的(孩子们,自由学)怎么走路的啊?(请一个走的好的孩子上来表演)摇摇摆摆走路的。是啊,大白鸭一步一步摇啊摇。

(4)宝宝们,我们在去郊游的路上遇到了这么多的小动物,那你猜猜看,我们还会遇到哪些小动物呢?(幼儿自由猜,在孩子们猜出小动物的同时,教师带领孩子们学说句式:一步一步X啊X)

(5)那我们的路上究竟还会遇到谁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同时出示小兔和鸵鸟)请个别孩子说一说他想带谁去郊游,请他用上故事中的话,一步一步X啊X)孩子说完后,教师带领孩子根据PPT集体说一说。(小白兔一步一步跳啊跳、大

鸵鸟一步一步跨啊跨)他们高高兴兴的郊游去啦,忽然他们遇到了大老虎,能不能带大老虎一起去郊游啊(引导孩子看大老的表情)(不能)那我们看见大老虎要赶紧干吗啊?(躲起来、跑回家)

3.教师利用图标帮助孩子回忆故事中的情节。

教师小结:宝宝们,我们在去郊游的路上遇到了谁啊?他是怎么走路的?(教师依次出示故事中的人物和孩子们一起讲述故事中的句式)

4.幼儿人手一份图标,自己边摆放图标边复述故事,教师巡回观察。 5.表演

教师带领孩子们编边讲故事边模仿故事中的小动物走路,然后,和孩子们一起去郊游。

小班绘本阅读活动《谁藏起来了》 活动领域:语言 【活动前评析】《谁藏起来了》是我们班的小朋友最喜欢的一本绘本。书里的每一个动物形象既保留了动物各自的特点,有憨态可掬,令孩子们对本书爱不释手。甚至有时候孩子在阅读的时候还会像同伴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动物)?但是,幼儿由于年纪比较小,不能看懂书页上的文字提示,所以对书的理解在于“这是什么动物?”。如何让幼儿更深地理解这本书,并获得更多的阅读乐趣是设计这个活动的来源。《谁藏起来了》这本绘本可以分成两个部分:色彩和其他(表情、动作等),所以相应的活动可以设计成两个既独立又联系的教学活动。而小班下学期更适合有关表情等方面的活动。 【活动目标】

1.能够仔细观察,区别各种动物的不同表情、动作,了解词语“犄角”指的是动物的角。

2.能够用完整的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初步养成倾听的习惯。

【活动准备】 绘本《谁藏起来了》、视频转换仪、犀牛和驯鹿的照片 【活动过程实录】

1.出示绘本《谁藏起来了》。 (1)认识封面。

师:小朋友,这是书的封面。你在封面上发现了些什么?

(2)了解书名。 师:我知道你们非常喜欢这本书,那么有没有人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啊?这本书的名字叫《谁藏起来了》。

师:有谁知道书里面是谁藏起来了呢? (3)认识动物。 师:原来里面藏着这么多动物呀?那你是怎么认出来的呢?你能说一说吗?(如狮子,它那个地方最像狮子?详细介绍一下犀牛和驯鹿。)这里呀,我来考考你们了,你认识这两个动物吗?你在哪里见到过它们呢? (4)出示书名页。

师:在这一页里,你发现谁藏起来了?大象是蓝色的,后面也是蓝色的,大象就躲在里面。那你是怎么发现大象的呢?(淡蓝色的鼻子露出来了。)现在我 权威预测 权威预测们跟着多好的大象一起开始和小动物们做游戏吧! 2.阅读《谁藏起来了》。 (1)出示哭的图页。

师:这里所有的小动物都和小朋友一样很高兴,可是有一个小动物很伤心,你能发现它是谁吗?你怎么发现它很伤心呢?(它的脸上有什么呢?) (2)出示生气图。

师:刚刚我们发现了一个伤心的动物,现在有一个动物很生气,你能找到它吗?生气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你生气的时候是什么样的?你发现哪个小动物和你生气的时候表情是一样的?)你能学一学吗? (3)出示犄角图。

师:现在动物们有想考考小朋友,请你们找找看,谁头上长着犄角?谁知到“犄角”是什么?(动物长的角)你发现了几个长犄角的动物?犀牛的角是不是犄角呢?它的角长在什么地方呢? (4)出示两幅转身图。

师:小动物说前面的游戏一个也没有难到小朋友,它们很高新,现在又有一点难了哦,你们找找是谁转过身去了?为什么是小猪呢?小动物发现小朋友们真能干,还要再考考你们,有更多的动物转过身了,你们看看有谁也转过身去了呀? (5)出示扉页。

师:小朋友,这里所有的动物都转过身去了,你能说出几个小动物啊?大家来比一比,看谁说的多! 3.阅读(延伸)

师:咦?怎么全黑了,你们猜猜发生什么事情了呀?这么多小动物的眼睛,你能说出它是谁吗?那休息的时候,我们一起来猜猜好吗?

小班绘本教案《咕咚》

《咕咚》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经典童话故事,内容生动,幽默动感十足。落入水中的东西发出的声音,吓坏了但小的小老鼠,他的奔逃引了了群体的慌张,顿时乱做一团,最终发现是自己吓坏了自己!在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基础了,让不要惊慌,而要沉着,要先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猜测、观察、动作模仿等方式,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2、引导幼儿感受故事中动物的情绪并学说:\"快逃!快逃!咕咚来啦!\"

3、体验师生共同表演故事的快乐。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的动物的情绪,学会对话:\"快逃!快逃!咕咚来啦!\" 活动难点:

体验动物逃跑时的紧张情绪。 活动准备:

1、绘本PPT,故事中的动物形象大图一套,小图片与幼儿人数一样。

2、情景表演(一只小老鼠正在散步,听到\"咕咚\"声,吓了一跳,逃跑了,边跑边喊\"快逃!快逃!咕咚来啦!)活动过程:

一、情景表演导入(一只胆小的老鼠正在散步,忽然听到\"咕咚\",吓了一跳逃跑了,边跑边喊\"快逃!快逃!咕咚来啦!\")

提问:刚才的小老鼠怎样了? (逃跑)它为什么要逃跑呢? (害怕)它害怕什么呢? (咕咚)\"咕咚\"会是谁呢? (幼儿猜测)

二、幼儿观看PPT,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师:小老鼠跑着跑着,会遇到谁呢?他们说了些什么?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观看第一页(兔子听到老鼠叫喊声一起逃跑)--小老鼠跑啊跑,它遇到了谁呢?

--它遇到小兔子说到什么呢?

--小老鼠对小兔子说了什么?

--小兔子听到喊声怎么了?

观看第二页(狐狸逃跑)--这是谁呀?谁来学学狐狸的样子?

观看第三页(狐狸被吓的和小老鼠、兔子、一起逃跑)--狐狸听到了什么声音?

--他为什么也要逃跑呀?

--他们逃跑时,又会遇到哪些动物呢?

观看第三页(小羊、小猪、斑马都被吓到一起逃跑)--他们见到小羊(小猪、斑马)对他(们)说了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说说。(快逃!快逃!咕咚来啦!)--有谁发现了这群小动物?他会怎么做呢?让我们来看看吧!

教师播放第四五页,和幼儿一起观察,理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观察大熊并学学他的动作。再模仿小动物们紧张的样子。

--小动物们跟在大熊后面干什么呢?

--\"咕咚\"会是谁呢?(幼儿自由发言)

三、讨论并理解故事内容。 师:让大熊带着小动物去找\"咕咚\"我们来想想,小老鼠吓得往前跑时,碰见了谁?说了些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相应的动物形象图片(大)鼓励幼儿模仿绘本中动物的表情及语言:\"快逃!快逃!咕咚来啦!\"教师播放最后画面(苹果掉到水中)--咕咚到底是谁啊?

--\"咕咚\"可怕吗?小动物们为什么害怕呢?

四、幼儿选择相应的角色表演故事。

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及时表扬声音和表情到位的幼儿并提示幼儿:如果不记得自己何时出场,可以借助线索图。

根据实情况,可以再说几次,让幼儿体验和同伴一起表演的快乐。

小班绘本教案:《谁咬了我的大饼》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通过对比了解不同动物的牙印是不一样的。

2、尝试用完整的语句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不是我,你看——”“嗯,果然不一样”。

3、在学学、说说、做做的过程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中的对话,尝试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比较情况。 活动难点:

比较牙印的不同,并作出判断。 活动准备:

1、KT板制作大饼。

2、《谁咬了我的大饼》的图书。

3、自制饼干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好看的故事书,小朋友想看吗?

出示图画书1:看,这是什么呀?(大饼)这块大饼是小猪做的,它做了一块好大的饼,累的睡着了,等他醒来一看,咦!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啊?(出示教具:大饼)

师:**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 师:***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 那到底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

教师出示大饼:看看大饼上的缺口是什么形状 的?(半圆形的)帮小猪猜猜是谁咬了他的大饼?(幼儿猜测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 二.理解故事

1、师:小猪决定去问问它的朋友,(出示图画书2) 它走啊走,遇到谁啦?(小鸟) 小猪会怎样问它呢?(请幼儿问)

“小鸟小鸟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小鸟说:“不是我,你看!小鸟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啊呜!”(取走大饼一小块)

师:小朋友帮小猪看看,小鸟咬的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小鸟咬的大饼是三角形(因为他的嘴巴是尖尖的,小小的三角形,所以要出来的牙印是三角形)和原来的那个牙印一样吗?是不是小鸟咬的呢?小猪说:嗯,果然不一样。(出示图画书3)

2、(出示图画书4)师:小猪又遇见谁啦?(小兔)小兔咬出的牙印是什么样子的呢?(幼儿猜测)小猪会怎样问小兔呢?“小兔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小兔说:“不是我不是我,不信你看!说完兔子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啊呜!(取走一块),兔子咬的牙印是怎么样的,(突出小兔的三瓣嘴、门牙)

你们看是不是小兔?(不是)小猪说:果然不一样。(出示图画书5)

3、(出示狐狸的牙印)猜猜这是谁的牙印?小猪又遇见了狐狸,谁来帮助小猪问问狐狸吧,还有谁来用响亮的声音问一问„ “狐狸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狐狸说:不是我,不是我,狐狸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啊呜(取走大饼一小块)”狐狸在大饼上咬了一口是怎么样的。(大大的三角形)和半圆形的牙印一样吗? 是不是狐狸咬的呢?(出示图画书6)小猪会怎么说呢?(果然不一样。) 4、小猪又遇见谁了?(鳄鱼)小猪会怎样问鳄鱼?猜猜鳄鱼咬出来的牙印是什么样子的?鳄鱼说:不是我,不是我,你看!鳄鱼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取走大饼一块)鳄鱼咬的牙印是什么样子的?(尖尖的,锯齿一样)看来也不是鳄鱼咬的。(出示图画书7)小猪会怎么说?(果然不一样。)

5、最后小猪又遇见了谁?(河马)小猪会怎样问河马?河马张开大嘴,轻轻的咬了一小口,看看,大饼变得怎么样了?河马咬出来的牙印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小鸟的嘴巴要出来的一口是小小的三角形,小兔的是三瓣嘴, 狐狸咬了一个大三角,鳄鱼咬掉了一个大锯齿,河马咬掉了半个大饼,他

们咬的牙印和这个半圆形的牙印都不一样,所以都不是它们咬的。那到底会是谁咬的的呢,真奇怪!(边总结边出示小动物)

6、教师继续讲述结尾:小猪的肚子也有点饿了,它也咬了一口,啊呜!(吧唧吧唧)真好吃!他一边嚼着大饼一边想: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原来是小猪自己咬的!真是一只糊涂的小猪呀!

三、送饼干

1、老师这里有许多小饼干,看看上面的缺口是不是它们咬的呢?

2、(分别出示不同缺口的饼干)让小朋友猜猜是谁咬的,然后请个别幼儿送给相应的小动物。(送的时候说一句我送饼干给你吃)

3、这里还有许多饼干,都是这些小动物咬的,请小朋友每人拿一块饼干,仔细看一看饼干缺口是什么样子的,和谁的嘴巴像,就把它送给谁。

4、集体检查送的是不是正确。(请个别幼儿检查)

四、完整地欣赏故事。

完整展示图画书,教师讲述故事。

五、结束活动:韵律《饼干歌》

小猪谢谢你们帮助了他,他还想请你们和他一起做饼干呢!

饼干做好了吗?我们一起洗小手,去吃饼干,看看宝宝咬下来的缺口是什么样子的?活动结束。

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doc》
绘本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