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

2020-03-02 06:40:2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

《我的法兰西岁月》讲述了1920年至1925年,青年邓小平远赴法国勤工俭学间发生的故事。邓小平出生在四川广安。在邓小平的成长岁月里,父母对他的影响很大。他的母亲勤劳、慈爱,父亲思想进步,敢闯敢干,他瞧不起那些博取虚名的人,认为学到真本事,为老百姓做些实事才是真有种,同时鼓励邓希贤要敢讲真话,不畏死,不怕天不怕地。

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期,蔡元培和吴玉章工业救国的理念对知识青年的巨大影响,而这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就是由蔡元培等人发起的。在邓小平16岁那一年,他怀揣着救国的理想,和朋友告别父母,离开故土,到法兰西去寻找救亡图存的真理。

在轮船的下等舱中颠簸了一个多月后,邓希贤和两名同乡抵达了法国。一开始,在巴耶中学读书的生活平和安定,他甚至还会与法国同学跳舞,喝葡萄酒,还开始学踢足球。

天有不测风云,法国在一战后经济受到重大打击,失业者大量增加,到处都是流落街头的乞丐,工厂不能吸纳大量的外国人工作,再加上留学生数量过多,本身能力欠缺等等原因,留学生大批失业。而此时中国政府也停止了对他们生活必需费的供应。所以,在法国巴耶中学学习五个月后,因交不起学费,邓小平被迫中断学业。

在所有留法学生中,邓小平是年龄最小的,也是个子最矮的。在寻找真理的路上,有的人选择了妥协,有的人选择了放弃,但是邓小平始终没有放弃,他没有忘记,他最初到法国来的目的。

在他留法5年时间,只有5个月的时间在学习法语,其它的时间大部分都在打工,在施耐德工厂当过轧钢工,在巴黎运河边上扎过花,甚至还睡过大街。这些经历让他发现法兰西也是一个贫富差距大,资源分配严重不均衡,存在着不平等和压迫的地方。

正是这些生活中的苦难,造就了邓小平坚韧不拔的品质。我们看到以后的邓小平,无论在长征的途中,还是在*中两次被打倒被批斗,他都没有屈服。在法国留学的那段日子虽苦,却磨练了他的人格。融身低层群众,让他知道群众最需要什么,并且学到了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而且,在这段艰苦的岁月里他并不孤独,他认识了很多革命先驱,像周恩来,聂荣臻,王若飞,蔡畅等。这些人在物资上和在精神上都给了邓小平很大的帮助。这样的友谊形成在这样的岁月,是难能可贵的。

从这部影片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最初一代共产党人在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中所表现出的那种青春的冲动和热情、吃苦的精神、永不服输的信念和敢于作斗争的勇气。他们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而是怀着崇高的理想信念,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从艰难坎坷中思考世界。

《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

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

《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

《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

《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

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

《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

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

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

《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

《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doc》
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