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发坤烈士事迹

2020-03-01 21:59:5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王发坤烈士事迹

烈士简介:王发坤,1946年9月生于海拉乡新村村大坪子组,1968年4月入伍,同年12月入党,在十三军39师115团二营炮连服役,历任战士、副班长、班长、排长、副连长等职。

1979年2月17日,王发坤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攻打波光,他亲自指挥战斗,摧毁了敌人设置的坚固工事,为部队打开了通路,在周登激战中,光荣牺牲,部队后来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并记二等功。

新婚刚过即投入部队训练

上世纪80年代,反映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上战士们保家卫国,奋勇杀敌的小说《高山下的花环》,点燃了无数中国人的爱国热情。或许很多人不知道,这部文艺作品的主角梁三喜的原型,是一位来自贵州省威宁自治县海拉乡新村村名叫“王发坤”的烈士。

1974年初,28岁的王发坤经父母介绍,与同村22岁的李金花结为夫妇,结婚时的王发坤已入伍6年多。在父母介绍时,李金花总觉得自己没有文化,配不上王发坤。但在王发坤眼里的李金花善良、贤惠。李金花说,那时刚结婚,他们打算等王发坤军龄满15年时便全家随军,让孩子以后继承父业,也做一名光荣的军人,报效国家。

结完婚后,王发坤把新婚妻子李金花留在家中,自己便随部队在四川省内江市训练。1974年底和1976年初,王发坤的大儿子王远碧与小儿子王远苍相继出生。由于王发坤常年在外,李金花就自己在老家抚养孩子,照顾老人。

常年分居两地,王发坤的妻子李金花受了不少苦。

1

“我每天要带小孩、照顾老人,干农活时都在盼呀盼,盼可以早点带着孩子随军,或者丈夫早点转业,总之不用再两地分居了。”

原本,李金花的愿望就快实现了。王发坤1968年入伍,两年提干,表现优秀,当了军官以后部队整编、压缩,到1978年初部队下了命令宣布王发坤退出现役,安排转业,在转业干部集中学习转业后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并且已经在家乡威宁联系了工作,准备回家跟家人团聚过好日子。

舍不得脱下军装的战士

据王发坤的战友周光翔回忆,当年王发坤准备把家里的房子弄好,还借债买了瓦。但是,1978年11月,中央军委指示部队进入一级战备,参加“自卫还击、保卫边疆”的战斗任务,这时正在修房子的王发坤被召回部队。召回部队后,部队领导征求王发坤的意见,组织上说:“老王,现在国家要打仗,需要军官,尤其是需要炮兵干部,你能不能放弃转业。”

此时的王发坤求战心切,积极申请要求参战。王发坤说:“国家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作为党培养多年的老兵,我义不容辞。”组织上同意了王发坤的请求,批准他参加此次作战任务,并任命王发坤同志任二炮连副连长。

1979年2月16日下午2时,王发坤所在部队按照上级指示,开始进攻,于当晚24时前集结完毕。2月17日凌晨6点,王发坤所在营奉命为第一梯队首先通过架在红河上的舟桥,首先执行穿插后转入助攻。并攻击248高地、191高地,随后进驻班光村。

2

上午10时10分,王发坤所在营继续向龙金、周登方向发起进攻。13∶30分左右,王发坤所在的营在渡过外珊河时,大部分军队已渡过去,但还有一部分正在过河,这时王发坤所在营的左边为115团三营八连,右边为116团一个营。

此时,遭敌军炮火猛烈袭击,王发坤所在部队损失较大,两台电台和两名报务员均受重创,当时情况紧急,王发坤所在营二营营长李金命令副营长陈绍先带领四连一部和五连迅速在周登以南占领有利地形,令副连长王发坤迅速架炮向387北侧无名高地射击,掩护

四、五连进攻。

第一轮炮弹袭来,王发坤的左脚就已经受伤了。突然间,敌军又一轮炮弹在二营指挥所附近爆炸。这时王发坤把正处在炮弹下方的卫生员罗顺良一推,嘴里喊着:“你赶紧走,赶紧走,等会落队了,你要跟上大部队。”王发坤又是一推,就在这一秒钟,王发坤把罗顺良推倒在路边的烂泥地里。结果,第二轮炮弹过后,营长李金明和机枪连指导员蒋玉新负伤,罗顺良跑上来一看,发现王发坤满脸都是血,不幸牺牲了。

战后,王发坤所在营的营长李金明、卫生员罗顺良和通信员一起将王发坤的遗体进行了整理,移交给后勤分队,将所有伤员和阵亡将士运回祖国。后来王发坤安葬于云南省屏边县烈士陵园,王发坤在战前准备和作战期间,刻苦训练、英勇顽强、前仆后继,不怕牺牲,部队领导机关后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并记二等功。

王发坤的战友周光翔回忆说:“王发坤大哥原本可以回家过安乐的日子的,只是他舍不得脱掉身上这身军装啊!”

3

融化的红糖就像烈士的鲜血

王发坤上前线的消息,他的家人毫不知情,王发坤的家人们还满心欢喜地等待着王发坤转业归来,谁知道等来的却是他牺牲的消息。

1979年5月,一位战士翻山越岭出现在李金花家里,留下了王发坤被追认为烈士的证明书,以及部队、县民政局和县武装部送来的1000元抚恤金。李金花等待着丈夫转业,回来一家团圆的梦想这一天却轰然倒塌了。

“我怎么也不相信自己的当家就这样走了,不是说好要转业的吗?”李金花难以接受王发坤牺牲的事实,她固执地认为,丈夫只是被越南军队俘虏了,很快就会被战友们救出来,然后光荣转业回家,跟她和儿子过平凡日子。

于是,李金花每天左手牵一个右手牵一个,带着两个儿子坐在村口眺望,祈盼着王发坤突然从大山的转角处大步走来。“我们连着望了1个多月,只见青山转,不见亲人归……”

尽管王发坤的牺牲,李金花一直固执地不肯相信,但是在村里已经人人皆知。自从王发坤牺牲的消息在村里传开来后,李金花和她的两个儿子一直备受歧视,而这时不到5岁和3岁的王远碧与王远苍从此没有了朋友,在村里,人们给这个烈属家的称谓只有“死了丈夫的那一家”。

王发坤牺牲时自己的大儿子王远碧不到5岁,在王远碧的记忆里,只有父亲最后一次离开家时的记忆是最深刻的。王远碧说,父亲离开家时身上穿着军装,头顶戴着一顶军帽,帽子上还有一颗帽徽。走的时候还和兄弟俩说:“我回来的时候给你们买好吃的、好玩的。”没想到,王远碧和王远苍兄弟一等就是几十年。

4

3个月后,县邮政局通知王发坤的家人去领包裹。那是他准备转业回家买的10斤红糖啊!咋会只见红糖不见人呢?采访时,李金花说她取到包裹时,红糖已化了不少,淌了许多在邮政局的大厅里,化掉的红糖把装糖的口袋都染成暗红色,就好像丈夫在战场上流出的鲜血,李金花一路哭喊着丈夫的名字,把糖背回家,一点也舍不得吃。

思念是种说不出的痛

1980年,部队把王发坤的遗物——一块手表寄到李金花手中,她终于彻底相信丈夫已经不在人世的事实。李金花清楚地记得那天,自己去邻居家借钱买来肥皂,把表带里的泥土和血迹全部洗净,“这是他留下唯一的东西,也是我要用一辈子保存好的宝贝。” 李金花心痛不已。

记者在王发坤的家中看到,那块买于1973年10月31日的手表至今还在走着,而王发坤的妻子李金花和两个儿子的思念就像这块手表一样,一走就是三十余年,从未停过。

据王发坤的战友回忆,当时王发坤在递诀别书时还写了一封遗书。遗书上写到,如果他牺牲了,希望妻子改嫁重新寻找幸福;如果他牺牲了,请把他的军大衣转给他的妻子李金花,让他的妻子重新找一个丈夫之后,把军大衣交给李金花的新任丈夫。同时,用他的抚恤金还债。

尽管丈夫的遗嘱写着叫李金花改嫁,但是时过三十余年,李金花从未有过改嫁的想法。从此,李金花凭着丈夫留下的抚恤金,撑起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家。王发坤的家人只知道王发坤牺牲了,却不知道葬在何处,直到王发坤的

5

营长李金明捎去一封信,王发坤的家人这才知道王发坤葬在云南省屏边县烈士陵园。

2010年5月,李金花和两个儿子在王发坤的战友及好心人士的帮助下,来到了屏边县烈士陵园。

一直以来,李金花及小儿子王远苍被当地民政部门纳入了优抚对象,虽然王元苍已成人,但民政局仍坚持“超龄不脱钩”的帮扶,每年9000元的优抚金表达着对烈士的无限敬意。同时,每年的低保金也让李金花老人多了一点安慰。

2011年,由威宁自治县委、政府出资5万元,威宁武装部、民政局及海拉乡配套3万多元,帮助李金花家修建的小平房正式落成乔迁,同时,县武装部也代表毕节军分区对王发坤烈士遗属一家给予了5000元资助。后来,威宁武装部再次来到烈士王发坤家中,代表毕节军分区把价值8000多元的床、电视、火炉、生产生活用具及2000元现金送到了烈属李金花手中,2014年海拉乡政府结合实际为李金花家改造了房屋,升起了二层小洋楼。如今,李金花的家已不再是没有围墙的土房。

李金花告诉记者,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逢年过节领导们也来她家看望,有着抚恤金和各部门的慰问金,吃穿不愁,再加上王发坤战友的照顾,她们一家过得很好,这得感谢党和政府。现在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只是经常在梦中梦到丈夫,很是思念。

作者:赵润敏

孔德亚

2014年9月25日

王秀东烈士事迹

烈士事迹

王顺庭烈士革命事迹

工作总结 王坤

王坤友

张九坤事迹

二十六烈士事迹

洪涛烈士事迹

聆听烈士事迹

烈士事迹介绍

《王发坤烈士事迹.doc》
王发坤烈士事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