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上山扫墓注意事项

2020-03-02 01:15:5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2013清明节上山扫墓注意事项

清明扫墓纪念祖先是我国一大传统习惯,很多地方扫墓的时间都是集中在清明这一天,但也有一些地方会在清明的前几天便开始了。清明节扫墓的人群集中,应该注意一些事项。

选择清明前后扫墓很合理

春天是一年的开始,这时,万物复苏,草木萌动。按照农历的季节划分,立春至惊蛰前一日为春季第一个月,即孟春寅月,惊蛰后至清明前一日为春季第二个月,即仲春卯月,清明后至立夏前一日为春季第三个月,即季春辰月。在清明节,太阳光的直射位置继续向北纬地区移动,这时北温带地区白昼逐渐变长,黑夜相应缩短,天气逐渐回暖,自然界空气清新,春光明媚,景物鲜明,所以叫“清明”。堪舆学认为,清明前后正是阳气上升的时候,天地间阴阳之气交换旺盛,正是活人与亡人进行“精神交流”的最佳时间,后人到先人的墓地上去拜祭打扫,会获得一年的心灵平安。先人的陵墓在清明节经过后人的打扫修理和添土护坡,可以防止杂草蔓延和水土流失,使墓地气象一新,生机勃勃。后人看到这种景象会感到祖先的在天之灵已经得到安息,先人虽已逝去,但通过扫墓使先人和后人仍然联系在一起,保持着和谐的关系。应该说,古人定在每年的清明节去扫墓是很合理的。

扫墓7时至17时最好

从堪舆学角度讲,扫墓要选择好时间,最好选在阳气比较旺的时候,一般来说,上午7时后到下午5时前最好,天还没亮和日落西山时不宜扫墓。如果扫墓那天精神不振,可佩戴玉器在身上,据说佩戴玉器可以起到稳定精神的作用。扫墓时要衣着整齐,神情肃穆,不要粗言粗语,大声喧哗,更不能说对亡者不敬的话。扫墓时要专心致志,不要东张西望,不要细看别家坟墓和踩踏别家坟墓,或对别家坟墓评头品足,在墓地照相留念也是不适宜的。孕妇、病人、7岁以下的小孩最好不要去扫墓。

扫墓回来之后,大部分人都感到有些疲劳,这时,应该洗个澡,换一换衣服。按古代习俗,在进家门之前要跨火盆,古人认为这样可以驱除阴气。

要注意安全

清明扫墓的人非常的集中,车辆较多,特别是一些农村,经常都会发生车祸,或者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还在,在一些地方还允许放鞭炮,需要注意安全,需要有防火意识。古人清明节吃冷食

扫墓时要注意哪些事情呢?在古代,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也有人认为清明节就是寒食节,寒食节是春秋战国时期晋文公为纪念介之推而确定的,清明期间禁烟火吃冷食的习俗在历史上流传了很长时间,但这种习俗到了近代就几乎消失了,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有个寒食节。不过,现在仍有不少人在扫墓之前吃冷食或食素,他们这样做是表示对祖先的尊敬,但如果食肉也无可非议。

穿黑色衣服庄重肃穆

有些人认为,扫墓时忌穿黑色衣服,要穿红色或黄色等颜色鲜艳的衣服,理由是黑色衣服容易招惹阴气,这种看法是没什么道理的,穿黑色衣服庄重肃穆,可以表达对先人的哀思,扫墓时反而不宜穿大红大绿的衣服,这种衣服与扫墓的气氛不协调,还是穿素色衣服比较适宜。

还有人认为清明节不要买鞋,因为“鞋”与“邪”同音,买鞋会招惹邪气,其实这只是心理作用而已,这个时候买鞋不会给自己带来坏运气。

一、防花粉过敏等皮肤病

专家说,花粉过敏症多由各种树木、蒿类或其他植物花粉引起,多表现在呼吸道及眼部。此病常伴有鼻塞、流鼻涕、打喷嚏以及全身发痒,症状与支气管哮喘相似;有时皮肤上还会生出一团团的风疹块;严重者会出现胸闷、憋气,痛苦不堪。如不及时治疗,有可能诱发肺气肿和肺心病。武洁建议,有过敏史的人,踏青时要避开花草,更不可随意将花草放入口中嚼食或长时间去闻。

专家提醒:提醒大家,外出时一定要注意防蜂蜇伤。一旦被蜂蜇伤,应尽快处理伤口,吸出毒汁。如果局部红肿,应立即检查伤口内有无毒刺遗留,如有,要小心将其拔出,吸出毒汁。如果有严重过敏反应,如颜面苍白、血压下降、气促、呼吸困难等过敏性休克症状及局部多处蜇伤,应尽快找医生救治。

清明节期间还有很多人会发日光性皮炎。专家提醒,日光性皮炎通常会在春季初次受到较强日晒后发病,多数人表现为在面、颈、前臂、手背等部位出现红斑、丘疹、风团或水疱等。因此,进行户外活动时,要尽量穿长袖衣裤,还要携带防紫外线太阳伞,尽可能走阴凉的地方。而那些有家族发病史的人需要特别小心,最好搽上防光剂。此外,有些人喜欢躺在草地上,这样也易引起皮肤过敏。

二、预防呼吸道方面疾病

-

清明出游要防哮喘发作。一旦感到胸闷发紧,咽喉部有被堵塞、想咳嗽的感觉,就要尽快离开这个环境,并且坐下来休息。患哮喘的病人,不要因为天气转暖就匆匆到户外活动,而要等天气稳定之后再出去,且要尽量避开鲜花盛开的时候,同时带上必备的药物。

扫墓时,尘土飞扬,对于有过敏性鼻炎的患者来说,必然会有一番刺激,引发如打喷嚏、咳嗽等过敏症状。这种情况下,患者可戴个口罩,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吸入灰尘刺激呼吸道。

专家提醒大家,清明节前后天气变化无常,早晚温差大,出行去郊外不宜过早,不要空腹上路,同时尽量不要在外过夜,避免季节性感冒。孕妇、老人和身体虚弱的人自身抵抗力差,容易遭受风寒侵袭,扫墓时更要注意保暖和休息。

三、饮食方面多注意

由于“寒食节”的关系,有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禁火吃冷食的习惯。右医附院消化内科主任周喜汉提醒说,清明时节的冷食是不宜食用的。清明时节的气候特点是多雨阴湿、乍暖还寒,因此饮食宜温,应该多吃些蔬菜、水果尤其是韭菜等时令蔬菜,还有冬季保存的山药、地瓜、白菜、萝卜、芋头等。

有些家庭出游,喜欢自带熟食,或者在外野餐。周喜汉提醒,旅途中食物容易变质,尤其是肉类食品,因此千万要注意饮食安全。外出时最好携带有密封包装的食品,打开包装后的食品应尽快吃完。

在外野餐时还要尽量做好手的卫生。旅途中,双手要接触许多东西,如用手扶车、点钱、抚摸动物、采摘花草等,所以就餐前最好用干净的活水和肥皂清洗。如果没有条件洗手,那就不要直接用手抓食物。清明节祭奠长辈,莫忽视自身健康

四、避免意外伤眼

带着孩子去扫墓时,要防止爆竹烟灰对孩子的意外伤害,因扫墓时烟火灰飘进眼睛而引起眼结膜损伤的事例屡见不鲜。出现这种情况,要及时用大量的清水长时间冲洗眼睛,不要去揉眼睛,不要听信乡间医生的话用草药敷,以免感染,应马上去医院进行治疗。如不及时治疗,会引起角膜白斑,甚至失明。

五、防止食物中毒

右医附院急诊科主任黄照河提醒大家,清明节踏青,去郊外时要防止食物中毒,野菜、蘑菇等更要慎采慎食。外出踏青,尤其是带孩子出行的家庭,孩子喜欢在郊外采摘不认识的野菜、蘑菇等,甚至误食。一旦孩子出现眩晕、呼吸困难、嘴唇发紫、呕吐等食物中毒症状,应及时给孩子喝一些温水,人工催吐,反复几次,并尽快到附近的医院就医。

有些家长认为,误食中毒后马上大量饮水可稀释毒素,这种观念存在一定的误区,因为有时大量饮水会加剧肠蠕动,促进毒素吸收。如果出现痉挛、休克等重度中毒症状,就不宜催吐,应第一时间送医院治疗。

六、注意预防心脏病

专家提醒:提醒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人,最好不要在此期间长时间乘车。因为长途旅行易疲劳,加上环境嘈杂拥挤,易引起突发性心脏病、脑出血甚至猝死,一些还处于潜伏期的病人也可能会突然发病,所以应随身携带防治药品。如感觉心脏不舒服,可立即深呼吸和大声咳嗽,以缓解病情。

春季是心肌梗死、中风等疾病高发期,有心脑血管疾病、血压偏高的人注意不要过度劳累或伤心,否则容易诱发心肌梗死或中风。此外,有神经系统疾病的人,情绪波动往往会加重病情。患有心脑血管等疾病的人,更要注意稳定情绪。人的喜怒哀乐都会影响交感神经的活动,进而影响腑脏器官的功能。很多扫墓者看到亲人的墓地容易睹物思人,悲痛不已,尤其有高血压、冠心病史的人病情易发作,家属要注意防范。

七、登山一定要量力而行

外出旅游,登山是很多家庭的必选项目之一。右医附院保健科主任黄键指出,踏青登山一定要量力而

行,如果患有心脏病、高血压、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肾炎、肺结核、发热、急性感染以及结石活动期的病人都不要逞强登山。平时很少锻炼的人,也不要一鼓作气爬上去,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竭。

登山时,一定要防止跌伤。很多山上林木葱郁,空气湿润,地面也会湿滑,因此,上山前一定要穿防滑性能好的鞋,注意安全。而且山顶雾气弥漫,晴雨无常,登上山顶,如果所带衣物不足,极易受凉感冒。此外,登山或长时间行走对膝关节的压力较大,应注意膝关节的保暖,尤其是体重超重的老人,不宜长时间行走、爬山。

很多人认为穿平底鞋轻便灵活,能减少对膝关节的压力,其实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中老年人与肥胖者因肌肉与韧带退行性改变,足弓弹性下降,因此负重能力减弱,穿平底鞋登高爬坡反而会加重膝关节的劳损。最好选择适合的带防滑功能的运动鞋,谨慎慢行。

清明节祭祀扫墓活动注意事项

清明节扫墓

清明节扫墓

清明节扫墓

清明节扫墓

清明节扫墓

清明节扫墓

清明节扫墓

清明节扫墓

清明节扫墓

《清明节上山扫墓注意事项.doc》
清明节上山扫墓注意事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