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第6课《理想》教案(人教新课标)

2020-03-03 19:26:2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语文:第6课《理想》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及主要句子的含义。

③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难点

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课前预习

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③搜集流沙河的有关故事。

课前活动:成语介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恰值青春年少的我们,该怎样用理想做挂天征帆,驾长风破巨浪;以一柄木桨,引领生命之舟驶入金色港湾?今天我们一起赏读流沙河《理想》,共同唱响理想赞歌。在上课前,老师想请几位同学来谈谈自己的理想(你的理想是什么?你打算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

二、整体感知

1.学生交流作者情况:(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展示课件,补充)

(1)流沙河,当代诗人。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经常被揪去批斗,挂黑牌、戴高帽、被毒打、关押,这种生活一直持续了12年。但诗人仍未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一直坚持勤奋写作。“十年浩劫”结束,诗人终于重见光明,迎来了文学事业的又一春。《理想》这首诗歌,写出了诗人报警磨难之后对理想的深刻而真切的感悟。

(2)范朴真为先生所作的藏头诗:

流金岁月滤沧桑,沙石飞卷旧时光,河汉曾经草木秀,清风无痕自留香。

2.初读

用心

爱心

专心

(1)听课件范读全诗。要求注意诗歌的节奏,注意朗读时的重音,注意读出诗歌的感情。同时听准字音。

提示:《理想》是一首哲理诗。多的是“是字句”,多的是“使字句”,一连串的“理想是„„”,一连串的“理想使„„”,使每节诗的形式整齐统一,同时节与节之间整齐中显现出一种参差的美、节奏的美、和谐的美,使理想内涵得到多角度的揭示,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相得益彰。朗读中要感情饱满,语调适当高亢一些,尤其要从整齐的句式中读出气势。

(2)字词掌握情况检查 (课件出示)

(3)学生放声自由诵读,充分感受诗歌积极昂扬的情感。

4.学生集体朗读。

提示:集体朗读可模仿合唱和交响乐的形式:依诗歌脉络而安排2~

3、4~

7、8~11节男女生分读,开头和最后一节全班齐读。

5.谈谈初读感受。

三、梳理层次

小组合作交流:

1.作者从哪些方面阐释了理想?

2.你从诗歌中读出了什么?(引导学生从主旨角度理解) 示例:1. 历史意义(

2、3)

理想的意义(1) 人格意义(

4、

5、

6、7)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人生意义(

8、

9、

10、11)

2.主旨感悟:这首诗反复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重要性,号召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坚持不懈地为理想而奋斗。

四、语言品读

1.你通过诵读诗歌还有那些疑问? 小组交流后,说出疑难集体解决。

预设:

1.第六节,为什么“理想既是一种获得,又是一种牺牲”,这是矛盾的吗?(不矛盾。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他要牺牲个人利益,他要抛弃黄金梦,所以又是一种牺牲。)

2.为什么说“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为什么“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怎么有欢笑?欢笑里怎么又有酸辛?

用心

爱心

专心

制造某种物品时附带产生的物品叫做副产品。理想所追求的是社会的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等,而不是个人荣誉。理想实现了,社会给你荣誉,这种荣誉只不过是理想的副产品。

寂寥,就是寂静、空旷。怀有崇高理想的人却被误解,好像是不可理解的,历史上往往有这种情况。理想,就是要改变现状。而尚未觉悟的人,总认为现状是天经地义的,要改变现状,在他们看来就是大逆不道,是疯子,是狂人,躲避他,反对他,奋斗者的处境就陷于寂寥。

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处境尽管寂寥,但是他享受着斗争的欢乐,所以有“寂寥里的欢笑”。但是,他毕竟遭人误解,被当成异类,所以欢笑里又有酸辛。

3.第10节所说的“理想被玷污”“理想被扒窃”究竟是指什么?

联系历史背景就不难理解了。十年浩劫,“四人帮”歪曲马克思列宁主义,推行他们那套假马克思列宁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被他们糟蹋了,玷污了。因为他们的糟蹋、玷污,有些人的信念动摇了,也就是理想被扒窃了。妖魔玷污了理想,你能不能识别真假,对真正的理想坚信不移,这是一种考验,也可以说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理想之所以会被扒窃,在自己一面,也因为不够执著,所以说一要找回来,二要提起警戒,“以后要当心”,要把理想视为生命。

4.第11节与上面有什么联系?“夸耀着当年的功勋”,为什么说“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为什么说“可笑”?

上一节说“被扒窃”,这一节说“失去”,前者是被动的,后者则是主观抛弃的,有层进关系。与第8节又构成正反对照,“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而“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二者是逆向的,对比非常鲜明。正反对比,更突出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

夸耀自己当年的功勋,不再立新功,是吃老本,躺在功劳簿上争名夺利,当然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却不愿为改变眼前的环境而奋斗,当然可笑。

2.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结合个人的经历与生活的体验谈谈你的感受。 预设示例:

1.第12节

“理想开花”两句是说,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浓阴,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象征大好形势。新的历史时期,丽日当空,春色一片,是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最好的年代。

2.“珍珠链”和“脊梁骨”

用心

爱心

专心

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3.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六、拓展:

分析本文语言特点:语言凝练,形象,富有音乐美,精妙的比喻令人接应不暇,它们从多角度赞美理想,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此外,顶针、排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也使语言更加凝练、形象。

1.语言训练

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但尝试,并多给予赏识性评价。

2.课件出示:关于“理想”的名言警句:

①只有向自己提出伟大目标并以自己的全部力量为之奋斗的人,才是幸福的人。

——加里宁

②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做生活的目的——这种伦理基础,我把它叫做猪栏的理想。

——爱因斯坦

③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张闻天

④一个人若是没有确定航行的目标,任何风向对他都不是顺风。 —(法)蒙田

⑤理想如星辰——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

——史立兹

⑥理想并不能够被现实征服,希望的火花在黑暗的天空闪耀。 ——巴金

⑦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力! ——罗曼·罗兰

⑧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人。 ——屠格涅夫

⑨我们如果没有理想,我们的头脑将陷入昏沉;我们如果不从事劳动,我们的理想又怎样实现? ——陈毅

⑩人需要理想,但是需要人的符合自然的理想,而不是超自然的理想。——列宁

用心

爱心

专心

⑾理想是需要的,是我们前进的方向,现实有了理想的指导才有前途;反过来,也必须从现实的努力中才能实现理想。 ——周恩来

⑿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苏格拉底

课堂小结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举凡那些历史上有所建树的风流人物,无不在青春年少就显露出非凡的远大志向。“自古英雄出少年”,一代伟人周恩来正是抱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鹏程壮志而发奋攻读,终有所作为。恰如诗中所言“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愿同学们插上理想的翅膀,在蔚蓝的天空划出美丽的弧线。

作业:

1.读了这篇文章,你对理想有了怎样的新认识,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怎样才能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奋斗实现自己的理想呢?写300字左右的随笔。

2.进一步整理有关理想的名言警句。

板书设计:

历史意义(

2、3)

理想的意义(1) 人格意义(

4、

5、

6、7)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人生意义(

8、

9、

10、11)

用心

爱心

专心

语文:第6课《理想》学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 理想教案 新人教版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语文第27课《郭沫若诗两首》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第18课《绿色蝈蝈》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语文:第18课《绿色蝈蝈》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1

语文:第28课《华南虎》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

语文:第20课《口技》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

语文:第29课《马》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

语文:第8课《人生寓言》学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七年级语文上:第5课《童趣》三维目标新教案(人教新课标)

《七年级语文上:第6课《理想》教案(人教新课标).doc》
七年级语文上:第6课《理想》教案(人教新课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