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教学资料如何有效引入课堂

2020-03-02 02:12:0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常常需要引入相应的教学资料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提升和拓展。教学资料利用得好。将成为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起到“推波助澜”“画龙点睛”之效。在追求高效课堂的今天。怎样引入教学资料才更“有效”呢?笔者认为应体现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中国论文网

一、连接经验“源点”

在语文学习中,文本描绘的情景,是可以借助学生的经验来获得新的意义建构。适时地出示图片资料、声音资料、文字资料,能帮助学生连接生活情境,唤起内心感受,成为有效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积极学习新知的“源点”。

如二上《识字5》是一篇有关冬天的韵文:其中有一个词“北风”,如果只是让学生说说、读读,便无法建立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在导入阶段先出示一组秋天的图片,调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感知――秋天过后冬天便来临了。此时,播放北风呼啸的声音,大雪纷飞的画面,熟悉的生活场景,很容易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进入学习情境:这时再出示“北风”一词,引导学生仔细看看图片中被风吹得萧瑟、弯曲的树木,听听“北风”的声音。引入描写北风的词语:北风怒号、寒风刺骨、寒风凛冽、北风呼啸。学生从风的声音、大小、给人的感觉等角度对北风形成鲜明的认识,这样“北风”一词在学生脑海中的形象就深入、立体了。连接学生的经验“源点”恰如一泓泉水,将课堂与生活紧紧连通起来,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二、扫清认知“盲点”

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有限的,当课文涉及到一定的时代背景、社会历史、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时,因离学生的生活太远,或因学生的社会知识、生活经验欠缺,学习时往往理解困难,思维阻滞,造成认知上的“盲点”。

如六上的《石灰吟》一诗,诗人于谦以石灰为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要让学生能深刻体会诗人的高尚情操,首先要了解石灰的产生过程,、因此,教学中在理解“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这三个词的意思时,呈现图片、文字资料。展示从开采的石灰石到经过烈火焚烧成为石灰粉的全过程,学生借助资料弥补了生活经验的不足,读懂了石灰的产生,从而为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奠定了基础。教学资料的呈现,及时扫清了学生认知中的“盲点”,使学生学习中的障碍得以突破,思维照着学习目标得以深入下去。

三、撞击兴趣“迸发点”

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起来,便会形成积极的阅读期待。成为一股强大的思维动力。

教学《大禹治水》一课,在学习完第一小节,学生了解了洪水的破坏力之大,认识到必须要治理洪水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后,可以补充历史资料介绍禹的父亲鲧采取了“堵”的方法治理洪水,以失败告终。禹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决心治理好洪水,那么禹又是采用了什么方法治理洪水的呢?治水成功了吗?引导学生研读课文的第二小节,找到禹治水的方法,并与父亲治水的方法进行对比,这样,一个充满智慧、不畏艰辛的禹的形象就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来了。将教学资料的补充作为切入文本的“联系点”,有效唤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进一

耐高温密封胶www.daodoc.com iyd 步推动学生研读文本,探究答案。发展思维。

四、激活情感“兴奋点”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情感易于被激发,且儿童的认识活动一旦有情感参与,他们认识世界更生动。更丰富。更深刻。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恰当地使用音乐资料渲染情境,用图像资料显示情境,用影像资料烘托情境,用文字资料诠释情境,刺激学生的感官,产生共鸣,激活学生的情感“兴奋点”,便可促进学生情感的涌动和升华。

如《再见了,北京!》第一节中的“深情回望”一词,展现了即将离开北京的外国运动员的复杂心情。此时,扣住“深情回望”,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在想些什么呢?出示一组图片和文字介绍,“盛大的开幕式”“紧张的比赛场景”“夺得奖牌的胜利”“在北京奥运村的生活”“志愿者的服务”“北,京大街上人们热情的笑脸”„„感性的资料把学生的情感点燃了,一句句真挚的话语表达着对北京奥运会的“不舍与留恋”,更充满着无限的自豪和荣耀。这一刻学生激情澎湃,朗读自是声情并茂。此时,学生的情和作者的心已融在一起。及时地引入教学资料。为学生搭建通向情感世界的桥梁。不仅能激活学生的情感,更能让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体会出作者那份发乎情理、言为心声的思想情愫,进而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五、建立思维“生长点”

第斯多惠指出:“知识不应灌输给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去掌握它们。”教学时。教师在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设计上,应针对学生的认知基础。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建立思维的“生长点”,将学生的思维触角伸向教材的重点和知识的深处。

如《石灰吟》一诗,在学生理解了全诗意思,对石灰的生产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引入明史中关于于谦的一段介绍。启发学生思考,把于谦的一生浓缩成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这几个词,你有什么发现、什么感受?回想于谦的一生,千锤万凿他在意吗?烈火焚烧他在乎吗?粉骨碎身他怕吗?因为他要“只留清白在人间”。通过对于谦生平经历的资料引入,启发学生将人与物一一对照起来。体会诗句的深刻内涵,从而准确把握咏物诗的特点。教学资料的呈现。很好地为学生建立了思维的“生长点”,引发学生深入探究、思维激辩,不断将思维推向一个又一个“发展区”,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六、提升体验“顶点”

学生学习体验的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在学生理解的关键处,引入相关教学资料。能有效促进学生积极体验文本的情感,揣摩作者的意图,体会课文意蕴。使课堂彰显生命的活力。

如《孔繁森》的教学,文中讲到拉萨发生地震,孔繁森收养了三个藏族孩子。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对待他们。读到这里。启发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你们的父母平时是怎样关心你们的?孔繁森又会怎样对待这三个藏族孩子呢?出示孔繁森悉心照顾三个孤儿的文字资料:“孔繁森每天晚上和三个孩子挤在一张床上。有个年龄小的孩子经常尿床,孔繁森不厌其烦地换洗床单、被子。没有半句责怪。为了让孩子们吃得有营养,他自己经常吃榨菜拌饭。有时工资用完了。他就悄悄地去卖血,以此来维持生活。”此时。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个藏族孩子,你想对孔繁森说些什么?孔繁森又会说什么?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孔繁森对待这三个藏族孩子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这份关爱,那么,学生对“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对待他们”这句的体会,就不会仅仅停留在文字的层面上,而是建立在丰厚的思想情感之上,对“孔繁森是

耐高温密封胶www.daodoc.com iyd 一名优秀的援藏干部”的认识也随之血肉丰满起来。通过呈现教学资料,有力地推动了学生情感的发展,提升了学生理解、体验的高度,促进了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深度把握。

教学资料的有效引入是补充,是深化,是提升。当学生认识能力与教材存在差异时,当学生的思维之路遇到阻滞时,当学生的情感之线扭结不清时,当学生的想象之火花缺少碰撞时,及时地呈现教学资料,便可搭起过渡的桥,铺设通幽的路,接通想象的线,帮助学生缩短认知距离、扫清思维障碍、打开想象闸门、激活情感之泉,为深入学习“推波助澜”。“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合理利用教学资料,准确把握教学资料出示的时机,让“它山之石”成为教学的“源头活水”。真正达到为我所用,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这样的课堂才会更灵动、更生态、更高效!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耐高温密封胶www.daodoc.com iyd

高中物理教学叙事课堂引入

大学课堂引入

课堂有效教学

创设有效引入情境 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历史课堂引入“辩论赛”教学案例

小语高段课堂有效教学研讨会资料

将对联引入课堂

将音乐剧引入课堂

有效教学,高效课堂

和谐课堂,有效教学

《原创:教学资料如何有效引入课堂.doc》
原创:教学资料如何有效引入课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